资源简介 江苏省昆山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初摸底考试历史卷(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表反映的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迹1841年2月 广东虎门炮台 关天培等壮烈殉国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等壮烈殉国1842年6月 长江门户吴淞口 陈化成等壮烈殉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探索已经开始艰难进步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中华民国建立后,上演了一幕由共和而专制甚至沦为帝制的政治怪剧,中国的政治社会状况更为恶化,现实使一些目光敏锐、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单纯的政治革命尚不足以救中国。为此,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3.“赵家楼火,万众一心;烧尽腐恶,与民维新。”震动全国的“火烧赵家楼”事件,将北京学生点燃的革命火种,迅速播撒到中华大地各个角落。这里的“点燃的革命火种”指的是( )A.近代化的开端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思想解放运动 D.新民主主义革命4.1927年,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认为,农村有强大的革命力量,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既是军事上的需要,也是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需要。由此可见,毛泽东( )A.摆脱了苏联模式 B.形成了成熟思想 C.找到了革命新路 D.建立了人民政权5.有学者在评论某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它第一次(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该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 D.《新青年》6.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在重庆进行会谈。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A.《论联合政府》 B.“双十协定”C.《中国土地法大纲》 D.《论持久战》7.1841年5月30日清晨,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直杀得侵略者连滚带爬(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8.某部战争电影中某野战军司令员的台词:“二、三、七、八、九5个纵队加六纵十七师包围锦州……十二纵加12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五纵、六纵两个师监视沈阳。”这部电影讲述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9.某些通俗文史著作认为,由于《马关条约》谈判期间李鸿章遇刺,日方不得不将原定3亿两的数额减少到2亿;而日方参与者回忆录则记载是因为破译了中方电报,确认3亿两可能导致谈判破裂,不得不减少。这说明( )A.通俗文史著作完全不可信 B.考辨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C.日方回忆录肯定真实可靠 D.年代久远无法确认历史事实10.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又开办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还筹建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这些举措集中体现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11.土地问题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如下表: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是(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乡村全部人口平均分配土地A.地主阶级的剥削程度 B.农民阶级的现实诉求C.自身发展需要的变化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2.毛泽东指出:“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基本利益。在不损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得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和民主。”据此可知( )A.国民党军队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B.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C.和平建国愿望得以实现D.社会各界积极争取和平13.他是人民心中的好干部,在兰考的470天中深入到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成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就是( )A.雷锋 B.邱少云 C.焦裕禄 D.彭德怀14.1951年6月起,江苏各界掀起爱国增产运动和捐物捐款热潮,捐款折合战斗机262架。工人、农民普遍开展劳动竞赛,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这一情景的历史背景应该是( )A.开启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5.1951年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建设”的发展战略。“三年准备”是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年准备”的共同作用是(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打开全新的外交局面16.2025年4月25日1时17分,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陈冬、陈中瑞、王杰成功入驻中国空间站,开启了“太空出差”之旅。从神五到神二十,从首次载人飞行到长期驻守空间站,20多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国防实力的增强 C.国际力量的支持 D.综合国力的提升17.观察下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实施C.城市改革的实施 D.经济特区的建立18.据不完全统计,《人民日报》在“一五”计划期间关于工业劳动模范(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报道达30篇,一时间,全国各地工人掀起学习劳模的热潮。这些宣传报道( )A.旨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B.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推动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D.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19.新中国成立后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下列对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民族解放B.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D.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20.《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指出:“用和平的方法而不是用暴力的方法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经过若干过渡阶段逐步完成而不是一次完成,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创造。”材料描述的是( )A.开国大典 B.西藏和平解放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21.下表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表中数据变化趋势反映了( )A.中美两国关系趋向于缓和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D.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22.1983年我国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你认为在城乡之间的这些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A.实行私有经营是当时发展的趋势B.都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D.都是为了让部分人先富起来23.日本学者指出:“由于苏联的解体,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后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邓小平坦率地承认有人忧虑和怀疑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他表明要靠经济发展解决生存问题。”基于上述忧虑和怀疑,邓小平( )A.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C.阐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24.下面是新中国国防事业取得的部分成就。这反映了我国( )2017年,中国第一重型合成旅对外亮相。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对外展示东风-17导弹。2022年,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下水。A.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B.科技水平保持世界第一C.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D.航天事业发展一帆风顺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6分)2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李鸿章(1823-1901) 康有为(1858-1927)——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同盟会宣言》及《民报发刊词》,是中山先生初次公开地正式地以革命领袖的资格,向全世界发表他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到了近代,各民族遂成了民族国家。十八世纪末年,十九世纪初年,欧人乃举行民权的革命。在十九世纪,西洋人虽已实行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但社会仍不安。这是因为欧美在十九世纪科学发达,工业进步,社会贫富不均。中国应在工业初起的时候,防患未然,利用科学和工业为全民谋幸福。——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个历史人物,说明其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所做出的贡献。(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认为为避免出现如西方社会不安的现象,应该注重的是?(2分)(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口号?(2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特点?(1分)26.中国近代历史是伴随着血与火、侵略与反侵略进行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摘编自《安德科·翰·森致拉本特函》(1)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指的是哪一个事件?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条约里?(2分)材料二 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模仿西方近代化起步时期的一次军事较量,同时也是对两国“被动模仿”成效的一次大检验。自此中国在贫弱的道路上继续衰落,半殖民地化更加严重。——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2)“这场战争”是近代哪一次战争?“被动模仿”评价的是近代中国什么历史事件?(2分)材料三 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摘编自危兆薇《论抗战精神》(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2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1978年12月的这次会议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共产党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的……1984年的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92年的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召开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大胆探索和不断推进的过程。材料三 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域和领域不断扩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后,中国加入了一个重要的经济组织。(1)材料一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什么?此次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2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写出一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材料中的“1992年的会议”指的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邓小平认为中国在近代变得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中的“经济组织”指的是什么?中国加入该组织有什么影响?(写出一点)(3分)(4)你认为今天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1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材料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外交成就时间 成就1953年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折线图》材料三 2023年的世界,多重矛盾凸显,地区冲突不断,维护和平稳定成当务之急。中国继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后,2023年2月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阐释倡议核心理念原则,明确倡议重点合作方向,就倡议合作平台和机制提出建议设想,展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和守护全球安全的坚定决心。——《大国外交2023》(1)有人说,新时代外交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的继承与发展,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分)(2)结合所学,概括影响外交成就取得的因素。(2分)参考答案1-10 ADDCC BAABA11-20 DBCDC DBBBC21-24 CCDA25.(1)例: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或三民主义)利用科学和工业为全民谋幸福,防止出现贫富不均。(3)民主;新文化运动(4)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革制度,再到革新思想,探索不断深入;不同的阶层结合时代需求提出了不同方案等。26.(1)事件:虎门销烟;条约:《南京条约》。(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事件:洋务运动。(3)特点: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牵制了大量日军;团结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的作战;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伟大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7.(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中心:经济建设。(2)主要特点:改革逐步推进(或“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1992年的会议:中共十四大。(3)原因:闭关自守;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4)原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言之成理即可)。28.(1)继承: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积极针对国际问题提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重多边外交。发展: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增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2)因素:国家独立;国家综合国力;外交政策。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