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答案1.C2.C3.①民意反馈管道;②举贤任能;③开启现代化创新4.示例一:①问题:您提到艺术作为“民意反馈管道”,能否具体说明这种反馈如何在实际历史中影响政治决策或社会变革?②理由:问二、问三均围绕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展开,问三更直接提及“民意反馈管道”这一突破性观点,但未深入其实际作用。问四自然会追问具体案例或机制,以验证这一理论的实证基础,同时为后续问五、问六的跨文化比较做铺垫。示例二:①问题:您认为中国古代的艺术作为“民意反馈管道”的功能,是否对西方现代政治观念产生过影响?②理由:问三聚焦于“艺术是民意反馈管道”这一观点,问五问六转向“中国对西方现代观念的启发”及“解构西方中心论”,该问题能衔接两者,既延续问三的艺术与民意关联,又引出问五、问六的中西方影响及学术立场话题,符合访谈的逻辑递进。(每答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满分。其它答案如:“中西方在政治风俗画中表现的观念有什么不同”或“在西方艺术中,是否也存在反馈民意的案例”言之成理即可)5.侧重点差异:①鲁迅强调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写“占有”“挑选”,亦给分)②包华石强调在坚持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开启创新,吸纳文化资源(展开学习、借鉴和交流)。(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原因差异:①鲁迅的目的是针对半殖民地背景下国民党政府媚外的“送去”政策和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文化侵略,批驳当时知识分子无原则全盘西化或盲目排斥外来文化的极端态度;②包华石的目的是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想要推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性文化产品提出建议;(解决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无法用于建构“现代性”中国的困局)。(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7.C8.①以雪停、阳光出现渲染出一个宁静、温和的自然场景,雪停阳光出现,象征抗日希望与新生;②阳光带来的“松软柔和”之感与后文“雪窝子里发现了张铁匠婆娘的尸体”的冷酷事件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悲剧性和冲击力。③通过舒缓的景物描写引入故事,避免直接切入悲剧事件带来的突兀感,使叙事节奏张弛有度。(一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9.①两者均以“小场所”折射“大时代”;②《小面馆》中的小面馆通过郝婆收留小玉、汉子侦察、张铁匠遇害、青年抗日等事件,折射抗日战争时期的动荡与民众苦难;③《茶馆》通过北京裕泰茶馆王利发的经营变迁,展现清末至抗战胜利后近五十年的社会动荡与人性百态,深刻揭露旧中国的黑暗与民众苦难。(答到相似点“两者‘以小场所’折射‘大时代’”这一层意思的给2分。对“小面馆”和“茶馆”的作用分析各2分。)10.BEF11.A12.D13(1)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得分点:冀/克/继/其;每点1分。)(2)保卫国家,是位居国君和大臣的那些统治者所要考虑的;而守护天下大道,即使低贱的平民百姓也有责任参与其中。(得分点:保/匹夫之贱/与/责;每点1分。)14.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对即可)体现:①材料一:弦高以商人身份智退秦师,体现平民的爱国精神;②材料二:屈原以死守护文化价值观,体现文人的忠贞气节和精神担当;③材料三:范仲淹提出“先忧后乐”,体现士大夫超越个人得失的责任意识。(观点2分 ,每则材料分析各1分)【译文】材料一: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并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材料二:屈原走到江边,披散头发边走边吟,面色憔悴,身形枯槁。渔父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何到此?”屈原答:“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应拘泥外物,而应随世道变化。世人皆浊,何不搅浑水推波助澜?众人皆醉,何不吃酒糟饮薄酒?何必怀抱美玉自招放逐?”屈原答:“我听说:刚洗头要弹冠,刚洗澡要振衣。怎能让清白身躯蒙受污垢?宁可葬身湘江鱼腹,也不让皓皓清白蒙受世俗尘埃!”于是作《怀沙》赋,怀抱石头自沉汨罗江而死。材料三: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材料四:有亡国,有亡天下。如何区分?答:改朝换代叫亡国;仁义道德沦丧,以至人如野兽相食,叫亡天下。魏晋清谈为何亡天下?正如孟子批评杨朱、墨翟言论使人无父无君,堕落如禽兽。自从曹魏正始以来,大义不明的情况已经遍及天下,在山涛这些执掌权柄的人成为倡导异端邪说的罪魁祸首的情况下,就连嵇绍这样还算有点儿品德的人都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无所顾忌,还会有谁能够坚守大义呢?某件事,要么是邪恶的,要么是正直的,在价值评判上绝对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假如认为嵇绍忠义,那么就一定认为王裒是不忠才可以。否则如何能责怪那些晋代旧臣相继归降刘聪、石勒,眼看着他的故主晋怀帝、晋愍帝身穿青衣贱服为人斟酒而无动于衷呢?因此,首先要知道保天下,然后才知道保国家。保国家,是位居国君和大臣的那些统治者所要考虑的;而守护天下大道,即使是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15. C16.①结构呼应:以“越鸟归巢”呼应“天意怜幽草”,“巢干”紧扣“晚晴”,深化主题。②隐喻双关:“巢干”既写鸟窝干燥,更喻人生阴霾消散;“体轻”既状鸟飞之态,亦抒诗人摆脱党争后的心灵轻盈。③以景结情:借越鸟归飞场景,表达珍重美好,情感升华显豁达精神。(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7.(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8.A19.D20 (1)语句:②;修改为:“致力于实现游人步移景异、虚实相生的审美体验”(2)语句:⑤;修改为:“而是一个气韵生动、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评分参考:每指出并修改正确一处,给2分。)21.修辞手法:比喻(1分)表达效果:(3分)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八个字比作“灵犀一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八个字精准透彻、直指核心的特点(2分),强调了它对中国园林美学准则的高度概括力和深刻洞察力(1分)22.①亭子、曲廊、古树、花草、石头为实,水中倒影为虚;眼前真实的景物为实,所带来的意境为虚。②虚与实相互映衬,扩大了视觉和想象的空间,从而获得了静谧幽远、韵味无穷的独特审美体验。(每点2分)1.认识青春(李大钊:青春的本质与价值)2.确立志向(孙中山:青春的正确价值取向)3.时代使命(习近平:青春奋斗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从认知到实践,从个人到国家,层层递进地阐述了青春的价值实现路径。立意重心在青春奋斗的时代方位和历史责任,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