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认识教材:
教师解密:高中语文学这个
高中语文需要掌握的知识大体涵盖五大版块,分别是: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作文、(整本书阅读)。
高中语文考什么??? 题号 板块 分值 题型
一 现代文阅读I 19分(5题) 单选题3+问答2
一 现代文阅读II 16分(4题) 单选2+问答2
二 古诗文阅读 35分 古文(20分) 单选3+翻译2 +问答1
古诗(9分) 单选1+简答1
理解性默写(6分) 填空3
三 基础及表达运用 20分(5题) 有变化
四 写作 60分(1题) 作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伤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的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
学习单元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阅读第一单元的导语,圈点勾画并提取关键词。
《万山红遍》
李可染
拍卖价:2.9亿元





毛泽东
1.反复诵读,掌握诗词朗诵节奏、停顿与重读等基本技巧。
2. 品味语言,体会本词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
3. 学习本词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表现手法。
4. 感受革命领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学习目标
(1)词
词是诗的别体,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又叫诗余、长短句、乐府、曲子词等。词的特点是,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片,为双调。
(2)词牌
词牌,又称词调,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写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要求:读出气势,注意字音、停顿、重读与语气。
活动一:同学们一起大声地朗读全词。
一、诵读诗词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听朗读视频,明确读法
一要注意停顿。
二要注意重读。
三要注意语气。
活动二:根据朗读提示,再次一起大声地朗读全词。
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变化。
任务一:提取意象。
活动:提取上阕意象,并结合意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幅秋景图。
二、赏读全词

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人、物、事)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意象=物象+情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
在词的上阕,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选取的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
(2)描绘的画面: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姿、壮阔高远而又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3)抒发的情感: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作者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任务二:品读字词
活动:再读上阕,勾画生动传神的字词;再结合“炼字”效果赏析词句。
思考:“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者其他的词语呢?说出你的理由。
不能,因为“独立”一词有其特殊含义。
①(释字义+描场景)独,独自,写出了词人孑然一身站在湘江边上的孤独。②立,人独立,动作描写,和后面的万山 、层林、漫江、百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艺术上的孤独。
③(说效果)塑造了一个极具画面感,胸怀天下,眺望大江,思想独立,战略独立,路线独立的伟人形象。
分析:“层林尽染”
层林:象征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工人、农民、学生等)
染:隐含着主动改造之力
“层林尽染”形象地描绘了中国革命思潮,革命运动的传播与发展,如同红色的染料一点一点浸染民众,革命的火种正在全国蔓延。
炼字(示范):“层林尽染”中的“染”
1.释字义:染,沾染,着色。
2.描情景:化静为动,使画面鲜活起来,形象地写出了湘江两岸经霜后的枫叶呈现出热烈的红色,仿佛用燃料染过一样。
3.说效果:将自然之红与革命之红巧妙叠合,赋予了秋景深刻的政治内涵和革命精神。
词句 精彩用词 表达效果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遍
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的重叠之态
遍——红之广,写出了树林红得彻底
层、染
漫、透
百、争


层——写出了林之密
染——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
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透——写出了江水的碧绿清澈之状
百——形容船只之多
争——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有力的飞翔身姿
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的游动神态
上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填写下表。
活动二:青春群像——“恰同学少年”
词人追忆的是一群怎样的青年?找出描绘他们的关键词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年龄气质精神状态战斗行动群像特征;风华、才学、锐气、志向、担当活动二:青春群像——“恰同学少年”
下阕的回忆是否回答了上阕的“谁主沉浮”之问?如何回答?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含蓄而有力地做出了回答:正是像我们(和无数像我们一样的有志青年)这样敢于搏击时代风雨、敢于挑战惊涛骇浪的青年一代,才应当是、也必将是中国命运的主宰!
活动三:探究主旨。
活动:小组合作探究以 “ 中流击水 ” 图景作结的深刻意义。
这幅图形象地表达了毛主席以天下为己任、 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本词上阙写景,下阙忆事,借景抒情,情中显志,表达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三、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