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城区重点中学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城区重点中学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年级历史期中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满分30分)
1. “时间的车轮又轧出了同样的辙痕,这个朝代与秦朝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一样的气吞万里如虎;一样的千古江山、尽归一姓;一样的雄才伟略、创制颇多;一样的残暴、好大喜功;一样的二世而亡。”这个朝代是( )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2. 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 2023年国产动画片《长安三万里》风靡全国,动画情节中李白与高适相逢于前往长安求取功名的路上。唐朝时,国家施行的哪一选官制度为平民提供了求取功名的途径( )
A. 世官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4.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水腥,流血川原丹。”杜甫这首《垂老别》描绘了这场动乱造成的惨状,唐朝也由盛世走向衰落 这场动乱是
A. 七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 安史之乱 D. 黄巢起义
5. 绘画和雕塑作品不仅能展示艺术之美,也能真实而细致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下侧两幅作品共同反映了( )
《弈棋仕女图》(局部)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A. 多样的杂剧艺术 B. 丰富的医药宝库
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成熟的舞蹈技艺
6. 我国自古强调“农为邦本,本国邦宁”下面四幅图中出现在唐朝并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农业工具是( )
A. B.
C. D.
7.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 )
A. 民族关系和睦 B. 唐朝经济繁荣 C. 科技成就突出 D. 中外友好往来
8. “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
A. 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B. 创立殿试制度
C. 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D. 加重人民负担
9.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创造出许多精品。图中四件文物中属于唐代手工业精品的是( )
A. B.
C. D.
10. 钱币博物馆有下列展品,其中能充分证明中国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是( )
A. 秦半两钱 B. 西夏货币 C. 和同开珎 D. 契丹货币
11. “一带一路”一端连着中国,一端连着世界。早在宋朝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当时政府为了管理海外贸易而设置的机构是( )
A. 锦衣卫 B. 宣政院 C. 驿站 D. 市舶司
12.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 )
A. 党项族 B. 女真族 C. 匈奴族 D. 契丹族
13. 《千年风云第一人》摘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名人有关成吉思汗的精辟论述以及各国媒体的报道,全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展现了“千年风云第一人”的传奇一生。下列各项中,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A. 统一蒙古 B. 建立元朝 C. 灭完北宋 D. 统一全国
14. 《东京梦华录》中记述:“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上述内容反映了北宋( )
A. 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B. 坊市界限分明
C. 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D. 资本主义萌芽
15. 为了避免官僚和大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政府收入,王安石采取“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的做法。这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一项措施( )
A. 保甲法 B. 方田均税法 C. 青苗法 D. 募役法
16. “与秦朝统一六国的公元前221年、隋朝灭陈的589年一样,1279年是中国步入大一统时代的第三个关键性时间节点。”这里的“第三个关键性时间节点”指的是( )
A.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B. 金军攻破北宋都城
C. 元军攻入南宋都城 D. 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17. 2023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倡议是现实的投射,也是历史的回响。追溯“一带一路”,发生在我国古代版图最大王朝的史实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B. 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C.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中外交流进一步发展
D. 郑和下西洋,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8. 宋朝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着密切的国际贸易。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宋钱趋之若鹜,宋钱几乎成为他们的国际货币。这说明宋朝( )
A. 对外贸易繁荣 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钱币制作精美 D. 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19. 历史漫画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往往能形象地反映一定的政治内涵。下图漫画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 外戚专权 B. 藩镇割据 C. 武将专权 D. 崇文抑武
20. 下图是《中国古代人口状况示意图》,该图可用于研究(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手工业技术进步
C. 宋朝的政治制度 D. 武器装备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每题10分,满分4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材料三 两宋时期的货币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C朝代的建立者是谁?D朝代统治时期,我们山东威海属于哪个政权管辖?E政权统治时期,山东省属于哪个机构管辖?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科技发明,请写出发明者。依据图二,何时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该发明对世界有何影响?
(3)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宋代是科技文化发达的朝代,宋代儒学形成理学,理学集大成者是谁?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书籍是什么?体例是?
22. 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大腿)以啖( dàn,吃)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积弊,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依据材料一,唐太宗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他在经济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对百姓有利?
(2)唐玄宗在位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称之为什么?他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的封号是什么?唐时谁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请概括宋太祖为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在政治方面所采取的主要举措。
(4)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重要的创新?列举出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23.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摘编自《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摘编自《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材料三 某次盟约后,宋辽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榷场,用中原地区的茶叶、缯帛、漆器、瓷器等换取契丹的马匹等。汉族建立的两宋王朝通过设置榷场、和市和朝贡等形式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将中原农耕经济区与北方游牧经济区两种经济类型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材料四 元朝的民族交融并不是单向的,而是民族之间互相影响、接受和包容,它不是强制同化的结果,而是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自然浸润而成的。在多民族共居的情况下,蒙古人、色目人带来了他们的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他们主动学习儒家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诗人、艺术家。各族人士通过婚姻、诗文酬答、宴会雅集等交流,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摘编自陈彩云《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
(1)请写出“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对唐蕃之间有什么影响?这体现了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2)唐朝对外交流频繁,请举例说明唐朝为中外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两位高僧?
(3)依据材料三,写出与其相关的历史盟约。依据材料说明宋辽发展榷场贸易的作用。
(4)依据材料四,概括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新的民族叫什么?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唐朝科举考试中的进士科备受青睐,其录取标准以诗赋为主。吟诗作赋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诗歌巨匠。元朝统治者不重视科举考试,大批儒生求仕无门,走上同民间艺人结合的道路,将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创作才能贡献给面向大众的通俗文艺,有力地推动了元代文学的发展。
——摘编自张敏《论科举制度影响下古代文学的发展》
材料三 在宋朝选官考试中,寒庶之族开始受到真正的重视,科举及第的也越来越多,两宋时期取士范围的扩大,还表现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向社会各个阶层的延伸……太宗即位后,即开始着力提高及第士人的社会地位,在帝王的倡导下,朝廷自上而下皆厚待及第士人,由此也使得科举入仕的文臣的地位渐趋隆盛,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彻底贯彻。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材料四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另一位观察家默德林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1)材料一中的这种选官方法由哪位皇帝正式确立的?其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元代文学出现了元曲,请说出元朝最优秀的杂剧家及其作品。
(3)依据材料二分析元朝科举制的变化对当时文学发展的影响。
(4)依据材料概括宋朝选官考试制度有哪些新变化。指出这种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宋朝什么治国政策有关?
(5)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制度的作用。(回答两条即可)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年级历史期中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满分30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D
【20题答案】
【答案】A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每题10分,满分40分)
【21题答案】
【答案】(1)建立者:赵匡胤;
政权:金;
机构:中书省。 (2)图一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
发明者:毕昇;
何时:北宋;
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3)四川最早纸币:交子;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书籍:《资治通鉴》;体例:编年体通史。
【22题答案】
【答案】(1)治国理念:以民为本(或存百姓);
经济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封号:怀仁可汗;
“药王”:孙思邈。 (3)主要举措: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4)创新:实行行省制度;
机构:管辖西藏的机构宣政院;管辖台湾的机构澎湖巡检司。
【23题答案】
【答案】(1)历史事件: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著的友好关系。
政策:体现了唐朝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 (2)玄奘。鉴真。
(3)历史盟约:澶渊之盟。
作用:促进经济互补;加强经济联系;促进民族交融。
(4)特点:双向性;多元共存;自然浸润;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新民族:回回。
【24题答案】
【答案】(1)皇帝:隋炀帝;
标志:进士科的创立。 (2)称为:诗史;
杂剧家:关汉卿;
作品:《窦娥冤》。 (3)影响:元朝统治者不重视科举考试,大批儒生求仕无门,走上同民间艺人结合的道路,将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创作才能贡献给面向大众的通俗文艺,有力地推动了元代文学的发展。
(4)新变化:寒庶之族开始受到真正重视,科举及第的越来越多,取士范围扩大,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向社会各个阶层延伸,及第士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治国政策:重文轻武政策。
(5)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