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参与民主生活 (课件34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参与民主生活 (课件34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课3.2《参与民主生活》
教学目标
0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民主就在身边,树立主动参与班级、学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和运用不同的民主参与形式,掌握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知识目标
理解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主要形式和注意事项,懂得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02
民主参与:形式、内化与实践
民主参与方式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内化民主意识
将民主价值观融入教育,鼓励批判性思维,促进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依法、有序、理性地参与公共事务。
教学流程与故事案例
03
导入
篮球场之争的开始
故事梗概: 我们学校有一个老旧的水泥地篮球场,是同学们课后最爱去的地方。但上学期,学校发布了一则通知:为了扩建停车场,决定拆除这个篮球场。
导入:同学们的反应与行动
同学们的反应
抱怨派:很多同学只是私下抱怨:“真倒霉,以后没地方打球了”、“学校根本不为我们着想”。
导入:同学们的反应与行动
行动派的举措
意见收集与调研
课余采访篮球场同学,记录真实想法与不舍,形成初步建议。
数据统计分析
统计不同时段人流量,证实使用率高,为建议提供关键依据。
建议书撰写与提交
联合起草建议书,包含数据、双赢方案及百人签名,提交至德育处与校长信箱。
导入
故事的结局与启示
学生行动派促校改,民主参与优化决策。
故事的结局: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份有理有据的建议书,专门召开了“听证会”,邀请学生代表、体育老师、总务处老师一起商量。最终,学校修改了方案,决定保留篮球场,并承诺在资金允许时对其进行翻新。停车问题则通过优化校内车辆管理来解决。
提问互动:
1. 同样是关心篮球场,抱怨派和行动派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 行动派同学的行为带来了什么改变?
·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他们的行为维护了大家的利益,推动了学校决策的优化,这就是参与民主生活的力量!)
1. 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为什么?)
· 连接故事:如果小林他们不行动,结果会怎样?(篮球场被拆,同学们的权益受损)
· 提炼知识点:
· 对个人: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有打球锻炼的权利)。
· 对集体/社会:能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政策更符合大家的利益(学校修改了方案)。
· 对国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能推动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新课讲解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内涵、及要求?(选择)P38
①必要性:
②内涵:
③国家要求: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连接故事:小林他们用了哪些方法?
2. 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怎么做?)
通过提出“建议书”的形式,参与了学校的决策过程
民主决策
学校召开“听证会”,各方一起商量,这就是一种协商。
对学校“拆除篮球场”的决定提出不同意见,并监督其修改。
民主监督
民主协商
拓展形式:除了提建议,还有哪些形式?
民主选举
民主管理
2. 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怎么做?)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民主协商
民主选举
民主管理
社会生活需要参加投票选举,在“投谁一票”的问题上你是怎么想的?
谁当选都和我没有关系,不去投票。
谁有能力票就投给谁
谁能给我带来好处,票就投给谁。
谁弱势,票就投给谁。
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选民代表
选民
选民
代表
代表
应选名额
候选人名额
县、乡二级人大代表通过直接选举产生;
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候选人名额
(1)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理由:要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要坚持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参加选举;要以理性的态度参与选择;选举谁不仅要看他的能力,还要看他的品德;等等。
(2)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应该珍惜这项权利。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是否认真对待自己手中的一票,是衡量我们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等等。
如何认识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制度
保障
决策科学化
广泛的公民参与,
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等
有力保证
要求
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以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和新闻媒体等形式,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专家咨询制度是通过论证会和座谈会的形式,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是以公示的形式,决策机关将涉及公民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社会听证制度是以听证会的形式,对同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听证,让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1
2
4
3
如何认识民主民主决策?
水价调整民主决策过程
1.首先,某市物价局开通网站充分调查了解情况和征求各方意见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意见。
2.其次,邀请专家学者对水价调整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听取专家建议。
3.再次,市物价局形成两个备选方案并在网上公示,集思广益。
4.最后,召开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对备选方案作出相关修改完善,并进行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1.上述水价调整决策过程分别反映了哪一种民主决策的方式(制度保障)?
2.举行水价调整听证会有何意义?
(1)有利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增强民主意识;
(2)有利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主监督
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治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监督的主体(谁监督?)
监督的对象(监督谁?)
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作用(意义):
地位:
思考:(1)上述图片中公民行使监督的方式可不可取?
(2)我们在行使民主监督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正确行使监督权;
②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提供证据或证明材料;
③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④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⑤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合法利益等。
虚假举报
随意造谣
贴大字报
注意事项
民主监督的注意事项
指就即将要出台的某项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出谋划策(事前咨询)
易混辨析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指就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在决策实施过程或工作过程中提出意见和建议(事后监督,包括批评、质问、评议政府、信访等)
公民只是有权利参与决策过程,没有决策权;国家决策机关拥有决策权
二、增强民主意识
小林他们的成功,除了有热情,还因为做到了什么?
· 有秩序:通过班主任正式提交,而不是堵在校长办公室门口。
· 讲道理:有数据、有调研、有方案,不是胡搅蛮缠。
· 负责任: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麻烦,提出的方案考虑了学校的难处。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
实事求是,理性表达(理性参与)。
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负责地参与。
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②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③ 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④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
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2.怎样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要求)
参与民
主生活
增强民主意识
行使民主权利
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
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水平
公民参与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培养民主意识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遵守宪法
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
依法参与
课 堂 小 结
民主协商
民主管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参与民主生活》教学设计
一、 核心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民主就在身边,树立主动参与班级、学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和运用不同的民主参与形式,掌握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3. 知识目标:理解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主要形式和注意事项,懂得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和必要性。
· 难点:如何将民主意识内化为日常行为,并在实践中依法、有序、理性地参与。
三、 教学流程与故事案例
(一) 导入:从一个身边的故事开始——“我们的篮球场之争”
故事梗概: 我们学校有一个老旧的水泥地篮球场,是同学们课后最爱去的地方。但上学期,学校发布了一则通知:为了扩建停车场,决定拆除这个篮球场。
· 同学们的反应:
1. 抱怨派:很多同学只是私下抱怨:“真倒霉,以后没地方打球了”、“学校根本不为我们着想”。
2. 行动派:以九年级(X)班班长小林为首的几位同学,觉得不能只是抱怨。他们做了以下几件事:
· 收集意见:利用课余时间,在篮球场边采访经常来打球的同学,记录大家的想法和不舍。
· 数据调研:他们简单统计了每天不同时段使用篮球场的人数,发现使用率非常高。
· 撰写建议:他们联合起草了一份《关于保留并翻新篮球场的建议书》,里面不仅有同学们的真实心声、数据支持,还提出了一个“双赢”的方案(比如能否只占用部分场地,或者另寻地点建新停车场),并附上了上百个同学的签名。
· 提交渠道:他们通过班主任,正式将这份建议书提交给了学校德育处和校长信箱。
· 故事的结局: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份有理有据的建议书,专门召开了“听证会”,邀请学生代表、体育老师、总务处老师一起商量。最终,学校修改了方案,决定保留篮球场,并承诺在资金允许时对其进行翻新。停车问题则通过优化校内车辆管理来解决。
提问互动:
1. 同样是关心篮球场,抱怨派和行动派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 行动派同学的行为带来了什么改变?
·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他们的行为维护了大家的利益,推动了学校决策的优化,这就是参与民主生活的力量!)
(二) 新课讲解:拆解故事,关联知识点
1. 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为什么?)
· 连接故事:如果小林他们不行动,结果会怎样?(篮球场被拆,同学们的权益受损)
· 提炼知识点:
· 对个人: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有打球锻炼的权利)。
· 对集体/社会:能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政策更符合大家的利益(学校修改了方案)。
· 对国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能推动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 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怎么做?)
· 连接故事:小林他们用了哪些方法?
· 民主决策:通过提出“建议书”的形式,参与了学校的决策过程。→ 引出 “民主决策” 的概念。
· 民主监督:对学校“拆除篮球场”的决定提出不同意见,并监督其修改。→ 引出 “民主监督” 的概念。
· 民主协商:学校召开“听证会”,各方一起商量,这就是一种协商。→ 引出 “民主协商” 的概念。
· 拓展形式:除了提建议,还有哪些形式?
· 民主选举:比如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的竞选和投票。
· 参加听证会:比如本市地铁票价调整召开的听证会。
· 参与网络问政:在地方政府官网给市长留言提建议。
3. 参与民主生活应该注意些什么?(原则)
· 连接故事:小林他们的成功,除了有热情,还因为做到了什么?
· 有秩序:通过班主任正式提交,而不是堵在校长办公室门口。→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
· 讲道理:有数据、有调研、有方案,不是胡搅蛮缠。→ 实事求是,理性表达(理性参与)。
· 负责任: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麻烦,提出的方案考虑了学校的难处。→ 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负责地参与。
4. 怎么增强民主意识?(内化于心)
· 连接故事:我们从小林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 要有社会责任感: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 要积累民主知识:懂得如何调研、如何写建议书、通过什么渠道反映。
· 要依法参与实践: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像小林一样去行动,才能真正提高民主参与能力。
· 升华:民主意识不仅体现在大事上,更体现在日常:
· 班级事务投票时,你认真思考了吗?
· 对班级管理有意见,是私下抱怨还是通过正确渠道向班委提出?
· 看到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你会怎么做?
(三) 课堂活动与升华
· 情景模拟:“班规修改听证会”
· 议题:是否允许带手机入校?/ 如何更公平地进行班级值日分工?
· 角色分配:学生代表(赞成/反对)、家长代表、教师代表、主持人。
· 任务:各组根据自己角色,收集材料,陈述观点,进行协商讨论。
· 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民主决策、民主协商的过程,实践理性、有序的参与原则。
(四) 总结与布置作业
· 总结:民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体现在我们班级、学校和社区的每一件小事中。参与民主生活需要我们具有主人翁意识、规则意识和实践能力。
· 作业(二选一):
1. 观察作业:留意你所在小区或城市的一个公共问题(如垃圾分类、宠物粪便、共享单车乱停放等),尝试提出一条具体的改进建议,并思考可以通过哪种民主形式反映上去。
2. 实践作业:在班级里,就一个你关心的问题(如图书角管理、课后活动等),写一份微型“提案”,提交给班委会讨论。
---
教学建议:
· 鼓励分享:多让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经历或听说过的类似“民主参与”故事。
· 正面引导:在讲到网络问政等形式时,要引导学生辨别信息,理性发声,避免成为“键盘侠”。
· 贴近学情:您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班级的真实情况,修改“篮球场”故事,让它更贴近学生,更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