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茂县八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前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茂县八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前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茂县八一中学2025年春季学期第三次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时间:120分钟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7页,答题卡共 4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 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第Ⅰ卷使用 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 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8分)
一、语言基本能力(共9分,每小题 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堕落(duò) 秀颀(qí) 斡旋(wò) 挑拨离间(jiān)
B.恣睢(zì) 萦绕(yín) 两栖(qī) 惟妙惟肖(xiào)
C.锵然(qiāng) 推搡(sǎng) 眼眶(kuāng) 强词夺理(qiǎng)
D.沙砾(lì) 怅惘(wǎng) 狩猎(shòu) 拾级而上(s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噤   弛骋   矗立   轻歌慢舞
B.狼籍   雾霭   迁徙   人情事故
C.濒临   抉择   懈怠   销声匿迹
D.褪色   烦燥  喧腾   振耳欲聋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汶川车厘子节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旅游产业的 发展。
B.台湾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C.他自认这个骗局设计得天衣无缝,但公安机关通过仔细侦察,迅速揭穿了他的骗局。
D.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甲】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B.寻向所志 志:做记号
C.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
D.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兴起
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独亲其亲/欲穷其林 B.忘路之远近/何陋之有
C.谋闭而不兴/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必为己
6.对上面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太守遣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对现实社会充满厌恶,想过桃源中人的生活B.乙文通过对理想中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C.甲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是乙文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形象表现。
D.甲文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界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2分)
三、文言文翻译与名句默写(共10分)
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共4分 每小题2分)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8.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任选其中六句默写)(6分)
(1)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2)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3)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5)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
(6)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满面尘灰烟火色, 。(白居易《卖炭翁》)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语段,完成9—12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9.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分)
10.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1.“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句中“唯一”这个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3分)
12 .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实验精神?(3分)
五、作文(60分)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泰戈尔
生活中,阴风冷雨会不时来袭,常常暗淡了我们天空的色彩。但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改变那应该改变的,拿出意志改变那很难改变的,我们的天空就会五彩斑斓。然后我们可以微笑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请以“我改变了 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困难”“挫折”“性格”“友情”……);
②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实感,书写规范工整;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得抄袭、套作。
B 卷( 50分)
诗歌鉴赏(共6分)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13—14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相思之苦。
14.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①迁于齐安②,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蔓延,涧谷深密。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一旦风雷雨,子瞻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注释】①子瞻,苏轼。②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
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子瞻迁于齐安 贬谪 B.杖策载酒 拄着
C.穷山之深 贫困 D.西山之胜始具 美景
16.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2)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17. 同样置身于自然之景,本文中苏轼与《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的心境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三、名著和课外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名著阅读(共6分)
18.下面有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朱赫来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他坚强、刚毅,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B.为了尽快修好铁路,保尔疯狂地工作着,忍受着泥泞、风雪、冻土等恶劣天气的折磨和武装匪徒的威胁,他染上了肺炎兼伤寒,被送回家乡治疗。
C.小说以叙事和描写为主,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有血有肉。
D.保尔四次死里逃生,后来他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生命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现了他顽强、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
19.同样的事物,在小说中出现的情形往往不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老砖厂的手枪和郊区公园的手枪,分别与小说中的什么事件有关?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作答。(3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青蓉略记
老舍
①从我自己的一点点旅行经验中,我得到一个游山玩水的诀窍:“风景好的地方,虽无古迹,也值得来,风景不好的地方,纵有古迹,大可以不去。”古迹,十之八九,是会使人失望的。以上清宫和天师洞两大道院来说吧,上清宫里有鸳鸯井,也不过是一并而有二口,一方一圆,一干一湿;看它不看,毫无关系。天师洞里也有这类的东西,比如洗心池吧,不过是很小的一个水池。假若没有这些古迹,这两座庙子的美一点也不会减少。在此,早晨可以看日出,晚间可以看圣灯;就是白天没有什么特景可观的时候,登高远眺,也足以使人心旷神怡。天师洞,与上清宫相反,是藏在山腰里,四面都被青山环抱着,掩护着,我想把它叫作“抱翠洞”,也许比原名更好一些。
②青城之值得一游,正在乎山的本身也好;即使它无一古迹,无一大寺,它还是值得一看的名山。山的东面倾斜,所以长满了树木,这占了一个“青”字。山的西面,全是峭壁千丈,如城垣,这占了一个“城”字。山不厚,由“青”的这一头转到“城”的那一面,只须走几里路便够了。山也不算高。山脚至顶不过十里路。既不厚,又不高,按说就必平平无奇了。但是不然。它“青”,青得出奇,它不像深山老峪中那种老松凝碧的深绿,也不像北方山上的那种东一块西一块的绿,它的青色是包住了全山,没有露着山骨的地方。而且,这个笼罩全山的青色是竹叶,楠叶的嫩绿,是一种要滴落的,有些光泽的,要浮动的,淡绿。这个青色使人心中轻快,可是不敢高声呼唤,仿佛怕把那似滴未滴,欲动未动的青翠惊坏了似的。这个青色是使人吸到心中去的,而不是只看一眼,夸赞一声便完事的。当这个青色在你周围,你便觉出一种恬静,一种说不出,也无须说出的舒适,假若你非去形容一下不可呢,你自然的只会找到一个字──幽。幽得太厉害了,便使人生畏;青城山却正好不太高,不太深,而恰恰不大不小的使人既不畏其旷,也不嫌它窄;它令人能体会到“悠然见南山”的那个“悠然”。
③山中有报更鸟,每到晚间,即梆梆地呼叫,和柝声极相似。据道人说,此鸟不多,且永不出山。白日游山,夜晚听报更鸟,“悠悠”地就过了十几天。寺中的桂花开始放香,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别了道人们。
④返灌县城,只留一夜,即回成都。
⑤吴先优先生请我到川剧院看了川剧,及贾瞎子的竹琴,德娃子的洋琴,这是此次过蓉最快意的事。成都的川剧比重庆的好得多,况且我们又看的是贾佩之,肖楷成,周慕莲,周企何几位名手,就更觉得出色了。不过,最使我满意的,倒还是贾瞎子的竹琴。乐器只有一鼓一板,腔调又是那么简单,可是他一唱起来仿佛每一个字都有些魔力——他越收敛,听者越注意静听,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及至他一放音,台下便没法不喝彩了。他的每一个字像一个轻打梨花的雨点,圆润轻柔;每一句是有声有色的一小单位;真是字字有力,句句含情。故事中有多少人,他要学多少人,忽而大嗓,忽而细嗓,而且不只变嗓,还要咬音吐字各尽其情;这真是点本领!
⑥在蓉,住在老友侯宝璋大夫家里。虽是大夫,他却极喜爱字画。有几块闲钱,他便去买破的字画;这样,慢慢的他已收集了不少四川先贤的手迹。这样,他也就与西玉龙街一带的古玩铺及旧书店都熟识了。他带我去游玩,总是到这些旧纸堆中来。成都比重庆有趣就在这里──有旧书摊儿可逛。我什么也没买,书价太高。就是多摸了摸旧纸陈篇,则就饱了眼福,也就不虚此行。
⑦因下雨,过至中秋前一日才动身返渝,中秋日到草堂时,雨还在下着,不过雨势已小,连伞也不用撑。在浣花溪旁,看茅屋静静伫立在微雨中,有燕子飞过。不禁想起那首《堂成》中所写:“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这一联应是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吧!以后才有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情趣盎然却又令我们会心会意,这样的时候,诵着这样的诗,竟是觉出了岁月静好来!
⑧夜间没有月光,马马虎虎地也就忘了过节。这样也好,省得看月思乡,又是一番难过!
(有删改)
20.请补全表格,简要概括作者游“青蓉”时的所见所历、所感。(4分)
所至 所见所历 所感
青城山 见青城山青葱
成都川剧院 惬意赞叹
西玉龙街一带的 古玩铺及旧书店 翻阅古书 ③
杜甫草堂 ④ 美好宁静
2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它“青”,青得出奇,它不像深山老峪中那种老松凝碧的深绿,也不像北方山上的那种东一块西一块的绿,它的青色是包住了全山,没有露着山骨的地方。
(2)乐器只有一鼓一板,腔调又是那么简单,可是他一唱起来仿佛每一个字都有些魔力——他越收敛,听者越注意静听,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及至他一放音,台下便没法不喝彩了。
22.第⑦段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之后的若干诗句,而未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若在此处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23. 题目叫“青蓉略记”,既然是“略记”,为何文章还要详写青城山之景与竹琴之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四、语言运用(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青春乐章激荡人心。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阿坝州各县市积极组织青年干部、广大学生收听收看大会盛况。观看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用尽全力、争先上进,不负韶华、不负青春,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阿坝州xx中学将开展庆祝建团100周年系列活动,准备在八年级各班举办一场关于“青春·奋斗”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24.为了尽可能让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本次班会活动,请为此次活动拟一条宣传语。(3分)
25.八年级(1)班围绕“青春·奋斗”的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二”和“活动三”。(2分)
活动一:举行“青春·奋斗”演讲比赛
活动二:
活动三:
26.假如你是八年级(1)班班会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