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花之歌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花之歌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任务四:
感受奇特的想象,
根据阅读经验想开去
任务二:
品味丁香之美,
联系阅读内容想开去
任务六:
写一次变形经历,
由一种事物想开去
任务一:
感受草原之美,
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任务三:
欣赏古诗词里的自然风光,
从古诗词内容想开去
任务五:
领悟自然事物的非凡精神,
由自然之物想开去
触摸自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争当“想象小达人”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4 花之歌
课型:略读实践课
课时:1
任务四:感受奇特的想象,根据阅读经验想开去
◎活动一: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活动二:想象画面,理解花的各种形象
◎活动三:交流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
◎活动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活动一: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朗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我”是花。找出相关的句子,同桌合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从课文( )、( )、( )、( )、( )、( )可以看出“我”是花。
大自然的话语
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
诸元素之女
亲友间交往的礼品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活动一: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2.梳理文章脉络。
第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了“我”是什么。
第5~7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了“我”每天都在做什么。
活动二:想象画面,理解花的各种形象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用“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花儿( )。” 的句式交流你想到的画面,理解花的各种形象。
片段1: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
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花开花落,来年又开花的画面。花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代言人。
片段2: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花儿在绿茵中闪闪发光的画面。突出花的高洁夺目。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用“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花儿( )。” 的句式交流你想到的画面,理解花的各种形象。
片段3: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花儿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秋天凋零的
画面。写出花儿芬芳而短暂的一生。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用“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花儿( )。” 的句式交流你想到的画面,理解花的各种形象。
片段4: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花儿在人们的微笑中传递,在幸福的婚礼上散发芬芳,在死者的葬礼上默哀的画面。写出花儿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用“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花儿( )。” 的句式交流你想到的画面,理解花的各种形象。
片段5: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花儿在美丽的原野上摆动身姿,在风儿的吹动下散发清香,花儿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画面。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用“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花儿( )。” 的句式交流你想到的画面,理解花的各种形象。
片段6: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花儿抬头追求光明,积极向上的画面。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用“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花儿( )。” 的句式交流你想到的画面,理解花的各种形象。
2.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经验想开去:如果请你也来想象花的形象,你会想到“我”是什么?“我”还会做什么?
我是蜜蜂、蝴蝶的朋友,我是辽阔大地的装饰。
我在黑夜与萤火虫嬉戏,使黑夜不再漫长。
活动三:交流想象奇特的地方,
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
1.小组讨论:将文中的“我”改为“花”行不行?为什么?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不行。这是作者想象奇特之处: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从花的角度写出了花的习性以及对人的重要。
2.作者仅仅是在赞颂花吗?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结合预习单,小组内互相交流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小说家,被称为“艺术天才”“ 黎巴嫩文坛骄子”,与印度的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其作品主要以“爱”和“美”为主题。
1883年1月6日,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到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进入首都贝鲁特的希克玛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其间,曾创办《真理》杂志。1908年,他因发表态度激进的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而遭到驱逐。与故土的被迫别离,生活的困顿潦倒,并没有冷却他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淡化他对理想的追求。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对理想寄寓深切的依恋之情。
不是,从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资料中,我们了解到,作者想象花的各种形象其实是以花自喻,借花来表达自己追求光明的积极人生态度。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2.作者仅仅是在赞颂花吗?
3.朗读“阅读链接”宗白华的《杨柳与水莲》。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想象奇特?从杨柳与水莲身上,你能感受到什么?
想象奇特一: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杨柳与水莲的对话,写出了它们对刚刚逝去的夜的不同感受。
想象奇特二:杨柳眼里,夜是奇特而美好的——有繁星织就了的花园,有在园中徘徊的月神,有牛童织女在恋爱,还有夜莺啼鸣、花香萦绕……
要积极向上,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
活动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阅读丛书中的《雨之歌》,小组合作,按表格要求找出想象奇特的句子进行交流。
文章题目 主要内容 想象奇特的句子 读后的感受
《雨之歌》
文章题目 主要内容 想象奇特的句子 读后的感受
《雨之歌》
通过写雨对天地万物的滋润和爱护,歌颂了雨的无私奉献和博大的胸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无私奉献者的歌颂。
我们是从阿斯塔特女神王冠上落下来的美丽的珍珠,早晨的女儿抢走了我们,将我们撒遍大地。
我在哭,一个个小山丘却在笑;我往下掉,花儿们却高高地昂起了头。
乌云和大地是一对恋人,我同情他们,并为他们传递书信。我倾注着冲淡了他俩中间的这一个强烈欲念,抚慰了另一个受创的心灵。
雷声和闪电预报着我的到来,天空的彩虹宣布了我旅程的终结。生活就是这样,它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谧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对雨进行了描述。语言优美,大气磅礴。
2.《花之歌》《杨柳与水莲》《雨之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奇特的想象,使文章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布置作业
阅读《金色花》,圈画出想象奇特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花之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引导学生感受并交流文章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拓展资源】
丛书:《雨之歌》《金色花》
【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略读实践课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花朵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色彩斑斓、姿态万千,给大自然带来了多姿多彩与芬芳馥郁。花,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也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笔下的花的世界,学习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花之歌》。让我们怀着对花的喜爱与好奇,跟随诗人的脚步,去聆听花的心声,感受花的魅力吧!
活动一: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朗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我”是花。找出相关的句子,同桌合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梳理文章脉络。
——第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了“我”是什么。第5~7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了“我”每天都在做什么。
活动二:想象画面,理解花的各种形象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用“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花儿( )。” 的句式交流你想到的画面,理解花的各种形象。
片段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花开花落,来年又开花的画面。花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代言人。
片段②: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花儿在绿茵中闪闪发光的画面。突出花的高洁夺目。
片段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花儿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秋天凋零的画面。写出花儿芬芳而短暂的一生。
片段④: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花儿在人们的微笑中传递,在幸福的婚礼上散发芬芳,在死者的葬礼上默哀的画面。写出花儿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片段⑤: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花儿在美丽的原野上摆动身姿,在风儿的吹动下散发清香,花儿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画面。
片段⑥: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花儿抬头追求光明,积极向上的画面。
2.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经验想开去:如果请你也来想象花的形象,你会想到“我”是什么?“我”还会做什么?
——我是蜜蜂、蝴蝶的朋友,我是辽阔大地的装饰。
——我在黑夜与萤火虫嬉戏,使黑夜不再漫长。
小结:我们将读到的内容加以想象,从想象的画面中读懂了花的各种形象。
活动三:交流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
1.小组讨论:将文中的“我”改为“花”行不行?为什么?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不行。这是作者想象奇特之处: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从花的角度写出了花的习性以及对人的重要。
2.思考:作者仅仅是在赞颂花吗?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结合预习单,小组内互相交流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小说家,被称为“艺术天才”“ 黎巴嫩文坛骄子”,与印度的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其作品主要以“爱”和“美”为主题。
1883年1月6日,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到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进入首都贝鲁特的希克玛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其间,曾创办《真理》杂志。1908年,他因发表态度激进的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而遭到驱逐。与故土的被迫别离,生活的困顿潦倒,并没有冷却他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淡化他对理想的追求。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对理想寄寓深切的依恋之情。
——不是,从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资料中,我们了解到,作者想象花的各种形象其实是以花自喻,借花来表达自己追求光明的积极人生态度。
3.朗读“阅读链接”宗白华的《杨柳与水莲》。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想象奇特?从杨柳与水莲身上,你能感受到什么?
——想象奇特一: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杨柳与水莲的对话,写出了它们对刚刚逝去的夜的不同感受。
想象奇特二:杨柳眼里,夜是奇特而美好的——有繁星织就了的花园,有在园中徘徊的月神,有牛童织女在恋爱,还有夜莺啼鸣、花香萦绕……
——要积极向上,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
活动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阅读丛书中的《雨之歌》,小组合作,按表格要求找出想象奇特的句子进行交流。
文章题目 主要内容 想象奇特的句子 读后的感受
《雨之歌》 通过写雨对天地万物的滋润和爱护,歌颂了雨的无私奉献和博大的胸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无私奉献者的歌颂。 我们是从阿斯塔特女神王冠上落下来的美丽的珍珠,早晨的女儿抢走了我们,将我们撒遍大地。 我在哭,一个个小山丘却在笑;我往下掉,花儿们却高高地昂起了头。 乌云和大地是一对恋人,我同情他们,并为他们传递书信。我倾注着冲淡了他俩中间的这一个强烈欲念,抚慰了另一个受创的心灵。 雷声和闪电预报着我的到来,天空的彩虹宣布了我旅程的终结。生活就是这样,它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谧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对雨进行了描述。语言优美,大气磅礴。
2.《花之歌》《杨柳与水莲》《雨之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奇特的想象,使文章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在文字的花园里漫步,先后邂逅了纪伯伦笔下的《花之歌》《雨之歌》,还有《杨柳与水莲》里那些会说话、有心事的自然精灵。作家们把自己的情感、思考都藏进了这些事物里:对生命的热爱,对世界的温柔,对时光的感悟……这就是“借物抒情”的魔法——当我们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时,一草一木、一风一雨都能成为我们的“代言人”。
布置作业:
阅读《金色花》,圈画出想象奇特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