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蜜蜂》教案

资源简介

我是法布尔的实验小助手
三下《蜜蜂》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留心观察获得的各种发现。《花钟》通过观察,发现了植物不同的开花时间;《蜜蜂》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小虾》通过观察,了解了小虾的生活习性。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知道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进而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旨在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准确判断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并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学生只有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知道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才能准确判断具有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关键语句,从而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通过精读课文《花钟》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又通过略读课文《小虾》对已学的方法进行巩固和运用。“交流平台”为学生梳理和总结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要点清晰,举例典型,易于理解。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习作内容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上学期学生围绕“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写下了自己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对于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本次习作,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小实验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带来的好处。
【文本解读】
《蜜蜂》的作者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为验证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项实验,重点介绍了实验的经过,体现了法布尔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了实验的经过,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了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实验的经过部分,具体介绍了实验的过程:先是捉些蜜蜂放进纸袋,让它们与外界隔绝;接着走到四公里外给蜜蜂做上记号后放飞;然后记录飞回的蜜蜂数,通过实验证明蜜蜂确确实实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第2自然段除了写实验的具体做法外,还写了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及由此产生的想法。当法布尔看到“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时,他猜测它们“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当法布尔看到“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时,他猜测“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并怀疑它们“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布尔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
第3-7自然段花了较多的笔墨写记录实验结果的过程。法布尔放飞蜜蜂的时间是将近两点钟,“两点四十分”飞回两只,“傍晚时”飞回三只,“第二天”发现一共有十五只蜜蜂飞了回来。从中可以知道法布尔观察的时间比较长,有耐心;收集的数据充分,讲实证。这印证了法布尔曾说过的话:“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本文语言表述十分严谨、客观。在交代实验目的时用了“听说”一词;在实验未果前用的是“好像”“大概”“推测”“可能”,这些表示不确定的词语来表达法布尔自己内心的猜测;在得出结果后用的是“至少”“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在表述对实验结果的思考时,用了“不是……而是……”这样一组关联词,坦率地说出自己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基于本课特点,教学时可以创设“我是法布尔的实验小助手”的任务情境,来设计相关的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概、阻”等11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记录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能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梳理记录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出示单元篇章页,再读读单元主题句:
看,花儿在悄悄绽放。听,蜜蜂在窃窃私语……自然界如此奇妙,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课文作者,去留心观察,发现自然界的秘密。今天我们要观察和研究的主角是谁呢?(出示图片)是小小的蜜蜂!
2.蜜蜂是大自然可爱的生灵,在它的身上,藏着许多的秘密。许多人观察它,研究它,想要发现它身上的秘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还对蜜蜂做了一个实验,并把他的实验过程写下来了。
揭示课题。相机指导书写“蜜蜂”两个字。提示:蜜蜂是一种昆虫,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虫子旁,一个在下面,一个在左边,写的时候一个宽一些,一个窄一些。学生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3.法布尔是谁呢?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出示课后资料袋的简介,指名读一读。
◎通读感知,识字读词
那么,法布尔是怎样用蜜蜂来做实验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疙瘩。
2.检查反馈,认读生字词:
辨认 大概 阻力 推测 包括 检查
准确无误 逆风 沿途 陌生 超常
创设任务情境:法布尔经常观察各种昆虫,还要做实验,实在太忙了。他想要招募一些小助手呢!你愿意试一试吗?不过,要成为法布尔的小助手,需要接受一些考验哦!你有信心吗?
◎学习任务一 我会细“观察”,填写记录单
作为法布尔的实验小助手,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仔细“观察”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把他的实验过程记录下来,填写好这份实验记录单:
1.看看这份实验记录单包括了几个部分?
交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2.看看“实验目的”是怎样填写的?
记录单上的“实验目的”,法布尔已经亲自填写好了。大家对照着找一找,实验目的对应的是课文哪个自然段呢?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对比实验单上的“实验目的”,说一说:与课文第1自然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交流,明确:填写记录单的时候,语言要简洁。
3.怎样填写“实验结论”?
再找一找,实验结论,可以根据课文哪个自然段来填写呢?
交流,明确,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随文理解“超常”和“本能”。
那么,实验结论该怎么填写呢?
交流,反馈,填写实验结论: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本能。
4.怎样填写“实验过程”?
法布尔通过实验,证明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本能。那么,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你能找到对应的自然段吗?
交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第2自然段中写法布尔做实验的语句: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请仔细“观察”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想一想,法布尔做这个实验,先后有哪几个步骤,在文中画一画关键词句,并标上序号①②③交流。
交流反馈,引导明确:
①捉些蜜蜂,放在纸袋里面
②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
③打开纸袋,做记号放蜜蜂
这个实验过程是不是完整的呢?放蜜蜂之后,法布尔和他的小女儿还做了什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的最后一个步骤:
④记录蜜蜂飞回的时间和数量
5.学生完成试验单填写。
6.借助试验记录单,说一说法布尔的实验过程。
提示:可以用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连接词。
◎学习任务二 我有不明白,请教法布尔
一名合格的实验小助手,不仅要会观察、会记录,还要会思考、会提问。在观察、记录法布尔实验过程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哪些细节?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想要请教法布尔呢?
角色扮演,进行互动问答。预设如下:
“小助手”的问题1:为什么要把蜜蜂装在纸袋里?
“法布尔”的解答:把蜜蜂装在纸袋里,它就看不见外面了,这样就不能用眼睛来认路。如果蜜蜂能够飞回来,就说明它不是靠眼睛来认路的。
“小助手”的问题2:为什么要带着蜜蜂走四公里的路呢?更近一些或者更远一些,不行吗?
“法布尔”的解答:走得太近,有可能是蜜蜂熟悉的环境,如果是熟悉的环境,就没法证明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四公里之外的环境对蜜蜂来说应该是陌生的了,再走得更远也是没必要了。
“小助手”的问题3:为什么要在蜜蜂的身上做白色的记号?
“法布尔”的解答:做上记号,是为了辨认飞回来的蜜蜂是不是我做实验的那些蜜蜂啊。
小结:通过刚才的答疑解惑,可以看出小助手们很会思考。同时,你也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法布尔呢?交流,预设: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随堂练习,指导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十二个,教学时,教师要继续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或笔画多少进行归类学习,从而把字写正确、写端正。比如,在指导书写“蜂、阻、跨、括、检、确、误、陌”八个字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结构上的相同之处,即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然后引导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即“蜂、跨、确”这三个字的左半部分要写得窄短,“阻、括、陌”这三个字左半部分相对右半部分要写得略长,而“检”和“误”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长。“蜜”和“辨”两个字分别是上中下结构和左中右结构,笔画较多,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好各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间距和笔画的长短,然后再动笔。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三 品味细节处,再识法布尔
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帮助法布尔完成了一份实验记录单,还关注到了实验中的一些细节,请教了法布尔,感受到了法布尔是一位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昆虫学家。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发现更多的细节处,感受法布尔的做事认真、严谨和一丝不苟。
1.出示课后习题中的语句,逐句读一读,引导体会加点的词语。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设问:“二十只左右”和“二十只”有什么不同?
交流,明确:“二十只左右”是一个大概的数量,“二十只”是一个准确的数量。法布尔捉了多少只蜜蜂,他并没有非常准确地数,只是估计了一下,是二十只左右。
追问:那这是不是说明法布尔做事有时也不够认真、严谨呢?
交流,明确:这并不能。因为多一只、少一只,并不影响法布尔做实验,捉了多少只蜜蜂,没有必要数得那么准确。
设问:“好像”这个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交流,明确:“好像”说明这是法布尔观察之后的猜想,并不能确定蜜蜂向四面飞散就是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追问:从这个“好像”,你感受到了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明确:认真、严谨,善于思考。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设问:“大概”这个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交流,明确:“大概”说明这也是法布尔观察之后的猜想,并不能完全确定蜜蜂飞得很低,就可以减少阻力。
追问:从这个“大概”,你感受到了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明确:认真、严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设问:这是小女儿告诉法布尔的一句话。“两点四十分”是一个准确的时间,还是一个大致的时间?时间记得这么准确,你感受到了法布尔的小女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明确:做事同样认真、严谨。真是有怎样的父亲,就有怎样的孩子啊!
2.课文中类似的语句还有不少,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体会体会。
交流,预设: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引导学生体会:“将近”和“大约”都表示这里的时间是一个大致的、估计的时间,法布尔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时间计算得那么精确。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引导学生体会:“三只”和“十五只”都表示精确的数量,这是法布尔亲眼看见了的。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认真、严谨。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引导学生体会:“至少”说明十五只是完全可以确认的,但可能还有其他蜜蜂也飞回来了,只是没有飞回到蜂窝里来。从中同样可以感受到法布尔的认真、严谨。
3.法布尔做这个实验,一直持续了多长的时间呢?你能从上面的语句中找到依据吗?引导学生抓住“将近两点钟”“傍晚”“第二天”等关键词推算。
一个小小的实验,竟然一直持续了这么长的时间,你又感受到了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交流,明确:执着、坚持不懈
小结:法布尔的确是这样的一位昆虫学家,他自己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呈读):“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拓展片段,激发阅读《昆虫记》的兴趣
正因为法布尔具有这样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他成为了一位了不起的昆虫学家。他坚持十余年,观察各种昆虫,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巨著《昆虫记》。
拓展阅读三个片段(内详见课件),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
◎随堂练习,听写词语
蜜蜂 辨认 阻力 将近 跨进 包括 检查 迷失
准确 无误 尽管 沿途 陌生 确实 记忆 本能
【板书设计】
蜜蜂
实验目的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论
①捉些蜜蜂,放在纸袋里面
②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
③打开纸袋,做记号放蜜蜂
④记录蜜蜂飞回的时间和数量
法布尔:认真、严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坚持不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