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同学们,本周我们班要开展以“重温革命岁月,铭记历史声音”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阅读革命故事,亲近英雄人物,做革命精神传承人!参加“重温革命岁月,铭记历史声音”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做革命精神传承人!任务一:参加红色经典诗歌诵读会,争做“最佳朗诵者”任务二:追寻红色记忆,感受民族豪情任务三:讲述英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任务四:点面结合写场面,记一次印象深刻的活动5 七律·长征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型:精读引领课课时:2任务一:参加红色经典诗歌诵读会,争做“最佳朗诵者”◎活动一: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活动二:品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活动三:拓展阅读,迁移运用◎活动四:结合“阅读链接”,感受伟人品质◎活动五:举办红色经典诗歌诵读会,争做“最佳朗诵者”第一课时请输入标题从题目获取信息从诗题中我知道这是一首写( )的( )律诗。七律·长征长征七言活动一: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背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长征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省会宁和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请输入标题整体感知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哪两句诗是毛泽东对长征这一事件的高度概括?高度概括活动二:品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阅读提示:默读本诗,圈出体现长征艰难的词语,说说你想象到的长征画面。品诗悟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阅读提示:默读本诗,圈出体现长征艰难的词语,说说你想象到的长征画面。品诗悟诗万水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大渡桥横铁索金沙水拍云崖岷山千里雪难想象画面请输入标题品诗悟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阅读提示:再读本诗,圈出体现红军不怕长征艰难的词语,想象画面,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请输入标题品诗悟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阅读提示:再读本诗,圈出体现红军不怕长征艰难的词语,想象画面,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暖寒腾细浪走泥丸喜喜想象画面请输入标题品诗悟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总写分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请输入标题读出气势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布置作业背诵《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活动三:拓展阅读,迁移运用点击此处添加具体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具体内容和毛主席长征诗袁国平万里长征有何难?中原百战也等闲。驰骋潇湘翻浊浪,纵横云贵等弹丸。金沙大渡征云暖,草地雪山杀气寒。最喜腊子口外月,夜辞茫荒笑开颜。自学提示:1.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画出诗中“难”和“不怕难”的词语。3.想象长征的画面。4.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点击此处添加具体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具体内容和毛主席长征诗袁国平万里长征有何难?中原百战也等闲。驰骋潇湘翻浊浪,纵横云贵等弹丸。金沙大渡征云暖,草地雪山杀气寒。最喜腊子口外月,夜辞茫荒笑开颜。难拓展阅读点击此处添加具体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具体内容和毛主席长征诗袁国平万里长征有何难?中原百战也等闲。驰骋潇湘翻浊浪,纵横云贵等弹丸。金沙大渡征云暖,草地雪山杀气寒。最喜腊子口外月,夜辞茫荒笑开颜。不怕拓展阅读点击此处添加具体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具体内容和毛主席长征诗袁国平万里长征有何难?中原百战也等闲。驰骋潇湘翻浊浪,纵横云贵等弹丸。金沙大渡征云暖,草地雪山杀气寒。最喜腊子口外月,夜辞茫荒笑开颜。总写分述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活动四:结合“阅读链接”,感受伟人品质拓展阅读点击此处添加具体内容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创作背景:《菩萨蛮·大柏地》创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战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找出这首词描写的两个场景,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拓展阅读点击此处添加具体内容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大柏地雨后的壮丽场景当年的战斗场景革命战争的艰难历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活动五:举办红色经典诗歌诵读会,争做“最佳朗诵者”活动五:举办红色经典诗歌诵读会,争做“最佳朗诵者”从《七律·长征》《和毛主席长征诗》《菩萨蛮·大柏地》中任选一首,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依评价标准评选“最佳朗诵者”。评价内容 评价星级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无错读、漏读字词 ☆☆朗读流畅,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 ☆☆☆感情基调把握准确,感情充沛,能引发听众共鸣 ☆☆☆姿态端正,肢体动作与诗词朗诵协调配合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布置作业小组内课下搜集毛主席的其他诗词,交流阅读感受。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文章,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2.指导学生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拓展资源】丛书:《和毛主席长征诗》【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了解革命的艰辛,本周我们班要开展以“重温革命岁月,铭记历史声音”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今天我们就走进任务一——参加红色经典诗歌诵读会,争做“最佳朗诵者”,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七律·长征》,去感受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的题目——《七律·长征》,从诗题中你获取到哪些信息呢?——我知道这是一首写(长征)的(七言)律诗。活动一: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结合预习单,小组内互相交流对长征的了解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长征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省会宁和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2.说一说哪两句诗是毛泽东对长征这一件事的高度概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是毛泽东对长征这一事件的高度概括。活动二:品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1.默读课文,借助关键语词,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诗句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体现艰难的语词:万水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云崖、大渡桥横、铁索、岷山千里雪——我想象到红军要翻越一座座大山,渡过一条条大河,非常艰难。——我想象到红军要渡过金沙江、跨过大渡桥,还要与敌人作战非常艰难。不怕难的语词: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暖、寒、喜——我看到了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眼里都是翻腾的细小波浪,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是滚动的泥丸,红军不畏艰难地翻山越岭,在金沙江、大渡河与敌人英勇作战的画面。——一个“喜”字,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小结:“万水千山”概括了红军长征路上经历的困难,这是总写;诗中选择“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桥、岷山”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来写红军路上遇到的一个个艰难险阻,这是分述;最后用“喜”“开颜”表达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带着理解和体会诵读这首诗,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读出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跟着毛泽东主席的笔墨重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长征路。短短八句诗,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一部浓缩的长征史诗。它让我们明白,长征不是简单的行军,而是红军战士用双脚丈量信念、用生命书写忠诚的征程。今天我们坐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读这首诗,或许无法完全复刻当年的艰难,但诗里的精神却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力量。布置作业:背诵《七律·长征》。第二课时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毛主席的《七律 长征》,领略了红军长征路上那震撼人心的伟大气魄。这节课再来读一读《和毛主席长征诗》,这首诗的作者袁国平,同样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先辈。他在长征中担任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等重要职务,也是一位“上马能打仗,下马写文章”的将领。当他读完毛主席的《七律 长征》后,心潮澎湃,有感而发创作了《和毛主席长征诗》。在这首诗里,又会藏着怎样的长征故事和情感呢?让我们带着对《七律 长征》的理解与感悟,走进《和毛主席长征诗》,去一探究竟吧。活动三:拓展阅读,迁移运用1.自由读《和毛主席长征诗》,借助注释了解诗句大意。和毛主席长征诗袁国平万里长征有何难?中原百战也等闲。驰骋潇湘翻浊浪,纵横云贵等弹丸。金沙大渡征云暖,草地雪山杀气寒。最喜腊子口外月,夜辞茫荒笑开颜。2.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难:中原百战、驰骋潇湘、纵横云贵、渡金沙江、过草地雪山、攻克天险腊子口。——不怕难:也等闲、翻浊浪、等弹丸、征云暖、杀气寒、喜、笑开颜。——想到红军在不同战场上英勇与敌人战斗的画面。总写是“中原百战”。分述是“驰骋潇湘、纵横云贵、渡金沙江、过草地雪山、攻克天险腊子口”。——感受到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活动四:结合“阅读链接”,感受伟人品质结合背景资料,自由读《菩萨蛮·大柏地》,找出这首词描写的两个场景,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创作背景:《菩萨蛮·大柏地》创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战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一个是“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场景,一个是“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的战斗场景。从中体会到了革命战争的艰难历程,也感受到了毛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活动五:举办红色经典诗歌诵读会,争做“最佳朗诵者”从《七律·长征》《和毛主席长征诗》《菩萨蛮·大柏地》中任选一首,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依评价标准评选“最佳朗诵者”。(先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评选出“最佳朗诵者”,各小组再派代表进行班级内评选,选出班级“最佳朗诵者”。)评价内容 评价星级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无错读、漏读字词 ☆☆朗读流畅,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 ☆☆☆感情基调把握准确,感情充沛,能引发听众共鸣 ☆☆☆姿态端正,肢体动作与诗词朗诵协调配合 ☆☆课堂总结: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节课我们运用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我们能感受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感悟到蕴含其中的革命乐观精神。请小组内课下搜集毛主席的其他诗词,开展红色经典诗歌诵读会,争做“最佳朗诵者”。布置作业:小组内课下搜集毛主席的其他诗词,开展红色经典诗歌诵读会,争做“最佳朗诵者”。【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律·长征》教案.docx 《七律·长征》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