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长于/善于)书画,而丰额骈齿(重叠的牙齿,帝喾KU三皇之一/孔子/李煜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圣人之像),一目重瞳子(眼珠子中有两个瞳仁,有虞舜五帝之一/项羽/李煜。生有异相,古代把重瞳神化)。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节选自《新唐书·南唐世家》)1.了解词人李煜及其作品风格2.反复吟诵,感悟词作的音韵美3.赏析诗歌,体悟“愁”情4.学习词中描写“愁”艺术手法别称 发展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 分类 按长短按风格按段落“长短句”“曲子词”“曲词”“诗余”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如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如柳永、李清照。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按段落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虞美人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四面楚歌声中,虞姬在垓下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虞美人”因此逐渐演化为词牌名。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1.李煜——千古词帝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名从嘉,史称李后主。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格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其亡国后的词作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2.李煜——亡国之君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兵攻克金陵,后主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七月七日生日那天,李煜做《虞美人》一词,并令歌伎演唱,宋太宗闻知,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宋代王铚《默记》:“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纳兰性德: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清代·郭鏖lín: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毛泽东: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历史评价:任务一:诵读词作,整体感知要求:1.诵读词作,读准字音,感受韵律美。2.思考:哪个字最能概括作者的情感 愁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任务二:赏析词作,品味情感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诘问苍天“何时了”,希望它早点结束呢 2.“往事知多少”,词人想起了哪些“往事”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4.“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仅是“朱颜”吗 5.“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被誉为写愁的千古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赏析词作,思考下列问题:李煜降宋后,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尊严全无,自由丧失,他对人生已经绝望,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对于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而言毫无意义,“春花秋月”的美好对他来说是一种讽刺和感情上的折磨,非但不能引发他的美好之感,反而让其触景生悲。因为这意味着屈辱生活一年又一年的延续。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诘问苍天“何时了”,希望它早点结束呢 乐景衬哀情:春华秋月是美景,而这写的是愁情。追问/质问物质方面:帝王尊荣、锦衣玉食、富贵生活等精神方面:权力、地位、尊严、自由等2.“往事知多少”,词人想起了哪些“往事”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又”字道出了囚居的时间长,时光不断流逝,对故国的思念愈加深刻。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谢月残而逐步破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4.“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仅是“朱颜”吗 朱颜:红颜——苍老地位:一国之君——阶下之囚心境:尊荣显贵——忍辱蒙羞生活: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到窘迫不堪对比:“雕栏玉砌在”与“朱颜改”对比,写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被誉为写愁的千古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①通过设问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愁情,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②运用夸张,“一江春水”形象地写出了愁情之多、之深、之重;③运用比喻,以水喻愁,将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使“愁”更加具体形象,江水东流比喻愁情之长,写出了愁的连续不断,无穷无尽。任务三:探究原因,为何而愁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思考: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 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愁”有很多种,那么李煜的愁情又有哪些具体内容呢?他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情的?请从意象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品读本词。意象春花秋月“春花秋月”,这些明明是美景,但词人为何会问一句“何时了”?这种反常心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乐景反衬哀情往事不再追问手法情感小楼、东风故国、明月为什么要强调“小楼”?词人希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但是可能吗?“又”字说明了什么?囚禁之苦亡国之痛意象雕栏玉砌、朱颜“雕栏玉砌”和“朱颜”分别可以指代什么?借代、对比物是人非追问手法情感一江春水词人把自己的愁情比喻为“一江春水”,有何效果?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比喻夸张设问总结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故国、月明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往事不再囚禁之苦亡国之痛物是人非无穷无尽愁拓展延伸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只恐双溪舴 zé艋měng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