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草原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草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边读边想象文章描绘的美景。背诵《草原》第1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拓展资源】
丛书:《迷人的夏季牧场》《林海》
【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跟随本单元的文字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然后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让想象绽放,争当“想象小达人”!
在开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前,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个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一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二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本单元呢,我们需要完成六个任务。今天先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笔下的文字,去看看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感受草原之美,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活动一:初感草原之美,构建全景印象
朗读《草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思考:课文主要描绘了哪几个画面?小组合作,尝试用小标题来概括每一个画面。
——第1自然段:草原风光图
——第2~3自然段:喜迎远客图
——第4~5自然段:主客联欢图
活动二:细赏草原“景之美”,探寻情景交融的艺术表达
1.请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为什么课文中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交流: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片段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草原的“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让我想到广阔的湖面上,清风拂过泛起层层波纹。在碧绿的草原上,有洁白的羊群,羊群“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仿佛早春穿的绿底白花的毛衫,这颜色多么清新可爱呀!
2.第1自然段中,作者在写草原美景过程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借助图片理解:“渲染”是用水墨和淡的颜料在宣纸上涂抹;“勾勒”指用线条画出事物的轮廓。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会不太清晰。远远望去,小丘和白云相接,就像绿色要流到云里了,这一景象和“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很相似。
——引导学生明确这段文字中“写景”和“作者感受”的两部分内容,小组讨论后交流这样写的好处。(见下图)
小结:我们以后在描写景色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既写看到的、听到的,还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活动三:体会“情之深”,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同桌交流。
片段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蒙古族同胞盛装打扮,这是对相聚的重视,对朋友的尊重。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让我感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他们迫不及待要见远道而来的客人。
片段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蒙古族同胞热情相迎,非常令人感动。
片段③: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露出会心的微笑。
——蒙汉人民在宴会上其乐融融,是那么自然,那么温馨。
2.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草原一景一物的喜爱与不舍,以及对蒙汉之间深情厚谊的赞美。
小结: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策略,能帮助我们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情景交融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3.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同学间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再来体会天山牧场和大兴安岭林海的别样风情吧。
活动四:检查背诵,回顾方法
1.《草原》的第1自然段,你背下来了吗?
(课件先出示第一自然的全部内容,再把几个重点句子去掉,改成横线,让学生先根据镂空提示补充第1自然段,尝试背诵。再去掉镂空提示,想象画面进行背诵。将背诵分为两个层次,由易到难来完成这个背诵的任务。)
2.《草原》主要描绘了哪几个画面?运用了哪种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情景交融
活动五:拓展阅读,走进自然画卷
1.朗读《迷人的夏季牧场》《林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想象文中描绘的迷人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2.再读《迷人的夏季牧场》《林海》,勾画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自己的想象或感受的句子,小组内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最后教师总结。
3.你从《迷人的夏季牧场》《林海》这两篇文章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迷人的夏季牧场》:对天山牧场自然风光的喜爱与赞美。对哈萨克族民俗风情的欣赏与向往。对牧场宁静氛围的沉醉与眷恋。
——《林海》:对大兴安岭自然风光的喜爱与赞美。对林海实用价值与“兴国安邦”意义的认同与赞美。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碧野笔下的天山牧场和老舍先生描写的大兴安岭林海,这两篇文章都像神奇的画笔,用生动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自然的美景,还悄悄把作者的喜爱和赞美藏在了字里行间,这种“融情于景”的写法,让景色有了温度,也让我们读起来格外亲切。
希望大家课后也能带着这份对自然的热爱,多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相信你也能写出像这样动人的文字!
布置作业:
1.阅读丛书中《草原八月末》《夏日草原》两篇文章,圈画文中情景交融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阅读《丁香结》,圈画出不理解的句段。(共34张PPT)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跟随本单元的文字去触摸自然,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然后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让想象绽放,争当“想象小达人”!
任务四:
感受奇特的想象,
根据阅读经验想开去
任务二:
品味丁香之美,
联系阅读内容想开去
任务六:
写一次变形经历,
由一种事物想开去
任务一:
感受草原之美,
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任务三:
欣赏古诗词里的自然风光,
从古诗词内容想开去
任务五:
领悟自然事物的非凡精神,
由自然之物想开去
触摸自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争当“想象小达人”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 草原
课型:精读引领课
课时:2
任务一:感受草原之美,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活动一:初感草原之美,构建全景印象
◎活动二:细赏草原“景之美”,探寻情景交融的艺术表达
◎活动三:体会“情之深”,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活动四:检查背诵,回顾方法
◎活动五:拓展阅读,走进自然画卷
第一课时
活动一:初感草原之美,构建全景印象
活动一:初感草原之美,构建全景印象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思考:课文主要描绘了哪几个画面?小组合作,尝试用小标题来概括每一个画面。
第1自然段
第2~3自然段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第4~5自然段
活动二:细赏草原“景之美”,
探寻情景交融的艺术表达
1.请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为什么课文中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交流: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活动二:细赏草原“景之美”,探寻情景交融的艺术表达
2.第1自然段中,作者在写草原美景过程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渲染”是用水墨和淡的颜料在宣纸上涂抹;“勾勒”指用线条画出事物的轮廓。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会不太清晰。远远望去,小丘和白云相接,就像绿色要流到云里了,这一景象和“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很相似。
(渲染)
(勾勒)
词语理解小贴士
2.第1自然段中,作者在写草原美景过程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写景
作者感受
好处: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一方面使景物更加形象、逼真;另一方面能引起读者共鸣,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写景
作者感受
好处: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一方面使景物更加形象、逼真;另一方面能引起读者共鸣,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情景交融
2.第1自然段中,作者在写草原美景过程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活动三:体会“情之深”,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同桌交流。
片段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蒙古族同胞盛装打扮,这是对相聚的重视,对朋友的尊重。
活动三:体会“情之深”,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同桌交流。
片段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让我感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他们迫不及待要见远道而来的客人。
活动三:体会“情之深”,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同桌交流。
片段2: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蒙古族同胞热情相迎,非常令人感动。
活动三:体会“情之深”,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同桌交流。
片段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露出会心的微笑。
蒙汉人民在宴会上其乐融融,是那么自然,那么温馨。
活动三:体会“情之深”,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2.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活动三:体会“情之深”,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作者对草原一景一物的喜爱与不舍,以及对蒙汉之间深情厚谊的赞美。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情景交融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3.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同学间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四:检查背诵,回顾方法
1.《草原》的第1自然段,你背下来了吗?
活动四:检查背诵,回顾方法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你能独立背诵《草原》的第1自然段吗?
活动四:检查背诵,回顾方法
2.《草原》主要描绘了哪几个画面?运用了哪种表达方法?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
活动四:检查背诵,回顾方法

情景交融
第1自然段
第2~3自然段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第4~5自然段
活动五:拓展阅读,走进自然画卷
1.朗读《迷人的夏季牧场》《林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想象文中描绘的迷人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五:拓展阅读,走进自然画卷
2.再读《迷人的夏季牧场》《林海》,勾画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自己的想象或感受的句子,小组内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文章名 描写景物时融入自己的想象或感受的句子 这样写的好处
《迷人的夏季牧场》
《林海》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
作者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将连绵的群岭比作“林海的波浪”,化静为动,赋予静态山脉动态美感,写出了林海的辽阔与生机,激发读者对自然之美的无限遐想。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林海的喜爱与赞美。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诱人”一词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牧场黄昏景色的喜爱与向往。
3.你从《迷人的夏季牧场》《林海》这两篇文章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天山牧场自然风光的喜爱与赞美
《迷人的夏季牧场》
《林海》
对哈萨克族民俗风情的欣赏与向往
对牧场宁静氛围的沉醉与眷恋
对大兴安岭自然风光的喜爱与赞美
对林海实用价值与“兴国安邦”意义的认同与赞美
布置作业
1.阅读丛书中《草原八月末》《夏日草原》两篇文章,圈画文中情景交融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阅读《丁香结》,圈画出不理解的句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