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使我们越来越感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面前展开,错综复杂,泥沙俱下,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曾在20世纪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写过一篇杂文——《拿来主义》,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1.了解鲁迅以及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2.梳理脉络层次,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及常见的论证方法。3.欣赏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4.学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与方法,思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国民党政府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当时的青年人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文化的侵略,出于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在对待外来的东西上,存在“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认识。于是鲁迅写下这篇《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的论点为什么不在开头提出来?2.阅读1-7段,说说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作者批判了什么?3.仔细阅读第3段,思考作者否定“送去主义”时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第8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如何理解“大宅子”?文中批判了对待“大宅子”的哪几种错误态度?5.阅读第9段,说说“拿来主义者”如何对待“大宅子”(文化遗产)?怎样理解大宅子里的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和姨太太?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6.阅读第10段,用原文回答相关问题。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的论点为什么不在开头提出来?论点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要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即实行“拿来主义”。因为这是批驳式的议论文,这样的文章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2.阅读1-7段,说说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作者批判了什么?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做法 后果 实质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不送不拿)送古董--送古画---送人 (只送不拿)外国送来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等(恶意输出)盲目排外 闭关自守媚外卖国倾销剩余物资经济文化侵略被枪炮打开大门、碰了钉子国力消耗殆尽 沦为乞丐吓怕了,深受其害、惧外“送来”的本质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3.仔细阅读第3段,思考作者否定“送去主义”时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中国自诩地大物博煤矿丰富只送去,不拿来资源消耗殆尽,贻害子孙尼采 自诩是太阳 光热无穷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他发了疯 运用类比论证,通过与尼采的类比,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错误态度 表现 比喻义4.第8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如何理解“大宅子”?文中批判了对待“大宅子”的哪几种错误态度?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孱头昏蛋废物文化遗产 比喻论证大宅子 ——怕被污染,徘徊着不敢走进门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保存自己的清白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不敢接受的逃避主义者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者5.阅读第9段,说说“拿来主义者”如何对待“大宅子”(文化遗产)?怎样理解大宅子里的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和姨太太?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论证方法 喻体 本体(具体所指) 应有的态度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论证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部分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文化遗产中纯粹的糟粕吃掉(完全吸收)送药房供治病用(批判地吸收)送点博物馆保存+其余销毁请她们各自走散(坚决摒弃)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先占有,后挑选。6.阅读第10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2.拿来之后怎样区别对待呢?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4.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送去主义:送古董、送画、送人送来主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孱头/昏蛋/废物正确态度:错误态度:占有,挑选 (鱼翅/鸦片/烟灯/姨太太)破立破立要求:本文采用的是破立结合的论述方式,“破”就是驳斥,指出其不足或者错误之处。请梳理出本文的思路进行分析。1.大量使用比喻,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 如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废物”比喻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者;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运用比喻不仅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而且达到了幽默的艺术效果。2.妙用反语,体现了语言的讽刺、幽默、犀利。 ①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所谓“发扬国光”实际上是自欺欺人,非常可笑的) ②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要求:思考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结合课文分析。下列几个句子中加红色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试加以分析。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4、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下列几个句子中加红色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试加以分析。“捧”,刻画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挂”,只有几张画,却还要一路的“挂”过 去,表现其自鸣得意、大张旗鼓。“几张”这一数量词,暗示了“学艺”上的东西已相当贫乏。所谓“发扬国光”实际是自欺欺人,非常可笑的。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下列几个句子中加红色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试加以分析。“进步”本指人或事物向前发展。在这里表示用活人替代古董,更表现出国民党政府崇洋媚外的行为进一步升级。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下列几个句子中加红色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试加以分析。“大度”本指人气量宽宏,能容人。用在这里,讽刺了国民党政府的盲目自大。4、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下列几个句子中加红色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试加以分析。“国粹”原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这里说烟枪和烟灯是旧文化中的精品,有嘲弄的意味。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该怎样运用“拿来主义”?1、文化交流的前提是彼此尊重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庄严舜哉说,中国流行的日本动漫作品,很多在日本市场都是不出版的,不播放的,因为其中充满了暴力,色情的成分,而真正的作品在中国却看不到。2、要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学习态度梦工厂《功夫熊猫》迪士尼《花木兰》3、要拿来主义,更要自主创新华为公司之前一直依靠美国的芯片来生产手机。那么为什么在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芯片的今天,华为仍能站在世界5G技术的巅峰呢?因为华为一直在暗中筹备着“备胎计划”,在美国禁止出口后一直卯足了劲,不断自主创新,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站在了5G的巅峰。李子柒4、树立文化自信,重视文化输出央视新闻发布一篇评论文章:《我也蛮自豪,因为我就是李子柒作品背景里的一个点》,评论中称" 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外国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没有翻译却依旧火遍全球。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今天起,像李子柒一样热爱生活,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全文的论述层次以“拿来主义”为中心,思考全文10个段落可以分为哪几个大层次?请快速阅读课文,进行梳理,画出本文的思维导图:《拿来主义》1~7段:为什么要拿来8~9段:怎样拿来10段:总结全文深入研讨,理解“为什么拿来”对于1~7段的“为什么”部分,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先分后总,即先驳斥了其他“主义”,最后以“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进行总结;一种认为,这7段是一种层层递进的思路,作者在不断地进行破和立,理由也不断地深入。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 一破一立,层层递进1~2:批判“送去主义”,批判不平等关系中的“文化输出”,提出“为什么”拿来的第一个原因:礼尚往来,所以要“拿来”;3~5段:批判一味送去的恶果,子孙没东西了,只能讨奖赏,提出第二个原因:给子孙留点东西,所以要拿来;6~7段:批判送来的东西,是一种文化渗透,提出第三个原因:不想被渗透,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