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说课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1《谏太宗十思疏》说课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谏言有法,士子担当
——《谏太宗十思疏》
单元定位
本单元学习,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
课标定位
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文本特征
《谏太宗十思疏》思路缜密、说理严谨、言语中肯、技巧高超,体现了一代名臣的体国情深和古代士子的责任担当,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劝谏佳作。
基础情况
思维水平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百分之八十七的同学,因之前的知识背景和课文注释①,给魏征贴上了“直言敢谏”和“钢铁直男”的标签。甚至将其劝谏成功的原因简单地处理为“直言不讳”。
关键词:交际语境 劝谏艺术 士子担当
执教班级属于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重点的文言句式、文意的理解与疏通也已经通过课前学案提前完成,班级里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够比较流畅地把握文本知识。
交际语境
劝谏艺术
责任担当
1.关注文体,品读细节,体察作者行文的措辞;
2.理清脉络,品味语言,学习文章的说理艺术;
3.理解人物,感知情怀,培养青年的担当精神。
交际语境
劝谏艺术
责任担当
品读法:补充文体知识,圈点勾画字词,引导文本学习;
比较法:梳理文章脉络,变换语言形式,品味不同效果,
学习说理技巧;
讨论法:开展学习讨论,相互交流观点,提升思维品质。
明层次理结构
作比较感智慧
明背景知担当
借文体导新课
情境任务:
学校晨辉文学社拟举办“千古第一谏书”评选活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在备选之列。请你为其撰写一则推荐语。要求:言之有物,条理清晰,字数在100字左右。
读句式品情感
观文辞看身份
理层次理结构
作比较感智慧
看背景知担当
借文体导新课
1.谏:《说文》曰:“谏,证也。从言柬声。”意思是规劝朋友、尊长、君主,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2.疏:文体,指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政见的文书。
谏太宗十思疏
读语句品情感
观文辞看身份
明层次理结构
作比较感智慧
明背景知担当
借文体导新课
(一)称谓: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4.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活动一 谏必有人:关注对象,合理交流
读句式品情感
观文辞看身份
明层次理结构
作比较感智慧
明背景知担当
借文体导新课
(二)说理方式:
1.比喻论证:形象婉转
2.引用论证:借力提醒
活动一 谏必有人:关注对象,合理交流
读句式品情感
明层次理结构
作比较感智慧
明背景知担当
借文体导新课
朗读比较:
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以自牧,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以怒而滥刑
活动二 谏必有法:巧借章法,合规说理
读句式品情感
明层次理结构
作比较感智慧
明背景知担当
借文体导新课
活动二 谏必有法:巧借章法,合规说理
为何思
思什么
思之果
读句式品情感
观文辞看身份
明层次理结构
作比较感智慧
明背景知担当
借文体导新课
活动三 谏必有情:补充背景,明晰担当
1. 九月,上修仁寿宫,更命曰九成宫。又将修洛阳宫,民部尚书戴胄表谏,以“乱离甫尔,百姓凋敝,藏空虚,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上嘉之。(贞观五年)
2.李好德得心疾,妄为妖言,诏按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好德被疾有征,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蕴古贯在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按事不实。”上怒,命斩之于市,既而悔之,因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贞观五年)
3.文武官复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群臣犹请之不已,上亦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贞观六年)
4.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上怒……欲治其谤讪之罪。(贞观八年)
5.八月,甲子,上谓侍臣曰:“上封事者皆言朕游猎太频。今天下无事,武备不可忘,朕时与左右猎于后苑,无一事烦民,亦夫何伤!”(贞观十一年)
读句式品情感
观文辞看身份
明层次理结构
作比较感智慧
明背景知担当
借文体导新课
活动三 谏必有情:补充背景,明晰担当
“体国情深,启沃义重。”
-----《贞观政要》
读句式品情感
观文辞看身份
明层次理结构
作比较感智慧
明背景知担当
借文体导新课
叹句:
1.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3.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问句: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2.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读句式品情感
观文辞看身份
1.整理课堂学习内容,按照推荐语的格式,完成本课的情境任务。
2.请将本课和第五单元学习的《谏逐客书》作比较阅读,同为劝谏类交际型文本,哪一篇文章更有“劝谏的力量”?小组合作,分别从劝谏技巧、难度、成效等方面作比较,完成一次班级辩论赛。
谏太宗十思疏
婉言劝谏 乐于倾听
恳切入微 乐于接受 士子担当
许以蓝图 乐于实践
感谢倾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