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英国、俄国
2.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有一个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费一兵一卒,一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该国是(  )
A.葡萄牙 B.法国 C.俄国 D.西班牙
3.俄国使臣伊格纳切夫向清政府提出:“将此东方(乌苏里以东)属于我国……如此中国东界,亦可平安。”此侵略要求的实现借助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得知这一消息的沙俄认为有机可乘,决定以武力为后盾,逼迫清朝谈判中俄边界问题。沙俄由此(  )
A.侵占香港岛 B.组织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C.火烧圆明园 D.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5.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是因为(  )
A.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B.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6.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如图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关天培血战虎门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D.洋务运动破产
7.1856年12月,《北华捷报》详细梳理并刊载了当时发生在广州的一系列事件,公开了十多篇英国领事与两广总督来往书信的全文,并在评论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此举旨在(  )
A.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进展 B.指责中国外交上的傲慢行为
C.配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 D.为英法火烧圆明园进行辩护
8.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八国联军占领并劫掠北京城 D.中国产品在国际上备受欢迎
9.史料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指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后者指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是后人的研究成果。以下可以作为研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百家讲坛》相关讲述 B.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C.现代专著《火烧圆明园》 D.电影《圆明园劫难》
10.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1861年,雨果在《致巴特力尔上尉》中说:“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我们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我谨作证,发生了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这段文字可以用于佐证的史实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史实陈述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下列属于史实陈述的是哪一项(  )
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C.1860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中国,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D.《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3.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获得更多赔款
14.近代某时期出现了“武汉江面上,到处游弋着外国军舰和商船”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始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
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据此判断,英国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鸦片战争中割占香港岛,建立了据点 B.广东水师搜查商船“亚罗号”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被处死
16.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各项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这些不平等条约中,使资本主义各国在政治上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的是(  )
A.开放天津为商埠(通商口岸) B.赔款800万两白银
C.外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7.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准许外商在通商口岸销售鸦片,并以“寓禁于征”为名,同意以“洋药”名目缴税,每百斤纳税银30两,从此鸦片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材料中的“条约”签订于(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8.(2020·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下表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某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概况,该国是(  )
时间 1858年 1860年 1864年 1881年 总计
面积(平方千米) 60多万 约40万 44万多 7万多 150多万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19.(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英法联军这一暴行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0.“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成了资本输出
C.《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
D.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1.“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深知圆明园在咸丰帝心中的地位,它不仅是清朝皇帝经常居住的行宫,也是皇帝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枢,将其焚毁可以对清廷产生强烈的震慑作用。”作者认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是(  )
A.显示其军事力量的强大 B.对民众抵抗的报复
C.掩盖抢夺文物后的罪恶 D.对清王朝施加压力
2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作者的观点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
A.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 B.推动先进中国人寻求御侮之道
C.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
2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消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与此相当。由此可知,列强主动“助剿”的主要目的在(  )
A.划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 B.保障在议定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帮助清廷镇压农民反抗 D.维护其在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
24.如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所示现象(  )
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原因
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25.档案是第一手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一份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展示了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的签字页,上面书有“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和“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的字样。下列史实与这份档案紧密相关的是(  )
A.清政府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英国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C.外国军队可以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26.1857年,马克思在一文中写到:“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马克思在此质疑英国发动战争的(  )
A.目的性 B.野蛮性 C.正当性 D.被动性
27.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消费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28.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但是,无知从来不是一种护符。他们的不认真面对着西方人的认真,他们的倨守反衬出西方人的进逼。由此引出的交涉终于发展为侵略和反侵略的武装冲突,随之而来的,是近代中国第二次民族战争。”以下与材料中“近代中国第二次民族战争”无关的是(  )
A.《天津条约》 B.赔款白银2亿两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瑷珲条约》
29.下图漫画发表于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笨拙》周刊,漫画中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向他口中塞去。下列内容符合漫画中的条约的是
A.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
C.外国商船、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0.1861年,法国文豪雨果在给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写道:“在您看来,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联合舰队所进行的这次远征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还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荣光……”以下对材料中“这次远征”的评述,正确的是(  )
A.“远征” 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B.“远征” 使中国政府完全受控于洋人
C.“远征” 使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D.“远征”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非选择题
31. 材料一:1840 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 “合法” 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1)材料一中的 “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 “这场战争” 是指什么?为什么说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3)材料三中的 “两个强盗” 分别指谁?“夏宫” 指的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2.某历史社团成员对文物回归问题进行分组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之殇】
第一小组:收集流失海外的文物图片,制作“流失文物”图片展板。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原藏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这件陶瓷被英国洛克爵士掠得。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描绘了自汉昭帝至隋炀帝十三个帝王像。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流亡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这座清代鎏金佛塔,制作精美,历时200多年依然金光闪闪,充分显示出清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1860年被劫持到法国后,现在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镇馆之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
【回归之路】
第二小组:讲述部分海外文物回归情况。
①2000年4月,中国保利集团于拍卖行拍下圆明园猴首和牛首。5月拍卖行将虎首拍下。 ②2003年,爱国企业家捐赠600万购得圆明园猪首,斥资6910万港币,马首最终回归祖国怀抱。 ③2009年,圆明园鼠首和免首铜像被法国企业购买后归还中国。 ④2018年3月,圆明园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间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青铜虎签返还。12月,青铜虎鎣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途径。
【盛世重光】
所有成员:围绕“流失文物回归”现象展开讨论。
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天龙山佛首回归 天龙山佛首回归,部分网友讨论: 网友1:以吾辈少年意气,助祖国万里恒昌。 网友2:小时候去天龙山石窟玩,就知道了佛首的故事,今天终于看到佛首的回归。爱我中华! 网友3:作为一个文博专业的大学生,最开心就是看到失散多年的国宝回家、文物的修护完成以及再也没有墓葬被毁被盗。
(3)结合所学知识,从文物的流失与回归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统计表。(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单位:万英镑)
年份 1840 1842 1845 1850 1851 1853
输华商品总值 52.4 96.6 239.0 140.0 216.0 100.0
【材料二】外国人始终想将贸易从五个通商口岸扩展到全中国,在北京设立常驻使节以绕开顽固的广州当局,以及由于战后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而产生的降低关税要求。这些问题汇合到一起,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1856年,三国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朝廷告知可允许作一些合理的小变动,但重大条款不予考虑,以免万年和约《南京条约》失去其意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有改动
(1)材料一中的数据说明了哪些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说说“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二中说“1856年,三国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为此西方列强发动了什么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5DCBDB 6-10BCABA 11-15BCABC 16-20DBDBD 21-25DBDBA 26-30CDBCD
31.【答案】(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和法国;圆明园。
(4)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2.【答案】(1) 主要原因:近代中国国力衰微列强侵略中国,掠夺了我国大量文物。
(2) 途径:中国企业或政府购回;爱国企业家捐赠;国际友人购买捐赠;国家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依法追索。
(3) 认识:①文物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连;②文物的流失不仅意味着文化的丧失,还代表了历史的屈辱;③文物流动方向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实力从弱至强的沧桑巨变;④要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促使文物回归。
33.【答案】(1)中国人民购买力低下;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目的没有实现。
(2))对华商品倾销额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与中国方面打交道不顺畅;战后商品价格下降造成经济损失等。
(3)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