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选择题
1.“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述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火烧圆明园 D.义和团运动
2.19世纪中叶,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3.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能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的制定
C.严厉打击外国侵略者 D.反抗腐朽没落的清政府
4.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西方侵略者领导和指挥的“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
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B.清军已没有抵抗能力
C.外国势力开始侵华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5.有史学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是(  )
A.创立拜上帝会 B.《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
6.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1)沉重打击了王朝的统治,破坏了南方的社会生产; (2)使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3)迫使统治者开展自救运动; (4)为列强趁机发动再一次战争提供可乘之机。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新政
C.义和团运动 D.东南互保
7.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的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天朝田亩制度》
8.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罗尔纲先生的《太平天国史》是必看的,下列对此运动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②太平天国西征战场全军覆没
③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④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发展资本主义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实行男女平等
10.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人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着双重的历史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根源是内外夹击
11.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是(  )
A.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B.农民无法突破阶级局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
12.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①处指的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13.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允许女子与男子一样参军参政:规定男女在经济上平等:废除买卖奴婢、缠足等陋习。这些措施(  )
A.彻底破除了封建专制思想 B.促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C.最早出现于《资政新篇》 D.冲击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14.“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材料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爆发背景 B.运动过程 C.失败原因 D.历史影响
15.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C.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D.受到了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16.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最能体现天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 B.是一个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改革方案
C.是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文件 D.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17.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下列受这段材料相关历史事件影响的是
A.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B.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C.太平天国初建起政权组织 D.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之后洪仁玕又写成《资政新篇》,但这两个文件在实践中都难以实行。这表明太平天国(  )
A.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B.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C.没能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D.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20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原因是受到内外夹击
21.下图承载的历史事件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该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安庆陷落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22.下图所示事件的发动者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据此可知,该事件指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
23.太平军在金田崛起并北上进军后,各地掀起抗清高潮,如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广东、广西等地爆发天地会起义,山东、河南等地爆发捻军起义。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
A.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D.激发广大人民的反清意识
24.1862年初,当太平军进军上海的时候,洋枪队配合英法在上海的正规军、清军进行抵抗。清政府赐给华尔官衔,称洋枪队为“常胜军”。保住上海以后,洋枪队开始进攻嘉定、青浦、南桥等地的太平军。这反映了(  )
A.清朝已经完全依赖于外国势力 B.清政府与外国势力结成长期军事同盟
C.洋枪队成为清朝主要军事力量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5.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6.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在此,马克思旨在强调(  )
A.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B.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
C.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 D.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
27.(原创)陈旭麓先生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说:“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封建的东西。”陈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 B.没有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C.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8.“《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这表明《资政新篇》(  )
A.促使农民阶级摆脱了封建思想的羁绊 B.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必然产物
C.是近代中国唯一而又正确的救国纲领 D.是先进中国人顺应近代化的救国方略
29.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称耶和华为天父,耶稣为天兄,把孔教、佛教、道教斥为妖术。曾国藩在1854年《讨粤匪檄》里面斥其“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并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对上述现象认知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冲突 B.曾国藩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凝聚人心,打击太平天国
C.双方冲突源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加深是双方冲突的主要原因
30.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消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与此相当。由此可知,列强主动“助剿”的主要目的在(  )
A.划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 B.保障在议定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帮助清廷镇压农民反抗 D.维护其在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
二、非选择题
31.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出兵中国的深层原因就是为了开辟新的殖民地,进而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资源。
——罗兹·墨菲(美)著,黄磷译《亚洲史》
材料二 1860年10月,两个强盗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材料三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场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1851年至1864年)之后失败了。这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的军队?材料二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哪一场侵华战争中?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战争对中国的重要影响。
(3)材料三中的“农民战争”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农民战争的历史地位并简述这场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其重要历史意义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田起义浮雕
材料二:某纲领规定:凡分田,照入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以彼风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以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题《太平天国战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的纲领是指什么?并根据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3)《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这两个文献的思想哪个更符合时代潮流?为什么?
(4)材料三中“煮豆燃萁”指什么事件?此事件对这场运动造成什么影响?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资政新篇》
(1)两则材料相关文献均颁布于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此文献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3)《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这两个文献的思想哪个更符合时代潮流?为什么?
34.探究问题。
材料一: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它将农民起义推到历史的最高峰。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材料二:定都天京和太平军西征的辉煌战绩,使太平军领导人产生严重的骄傲自满情绪,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天京的繁华使他们普遍滋长了贪图享乐,不求进取的腐化思想,热衷于追求个人的权势和地位,并制订了在森严的等级制定和繁琐的服饰制度与礼仪制度以炫耀其权势与地位。
《资政新篇》提出全面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它虽然没有反映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但是作为后来人,我们依然对这份文件充满敬意:发展资本主义,公众选举官吏,与西方进行平等外交,与西方进行平等贸易等等。可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战争的特殊环境,是根本行不通的。
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不断加深,天王不甘大权旁落,伺机除掉杨秀清。杨秀清与韦昌辉之间的矛盾更为尖锐,定都前后,北王韦昌辉的地位仅次于东王,且常年在外打仗,深为杨有清所忌,故常借小事任意折辱北王,北王愤恨不平而伺报复。杨秀清与燕王秦日纲的嫌隙也很深。因此,在领导集团中已经形成天王、北王与燕王联合反对东王的局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前的农民起义有什么新特点?“它将农民起义推到历史的最高峰”的含义是什么?指出14年的斗争在当时对国内外局势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参考答案
1-5BDBDB 6-10ADAAD 11-15BADCC 16-20ADAD 21-25DBDDB 26-30ACDBD
31.【答案】(1)目的:开辟新的殖民地,进入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或掠夺资源。条约:南京条约。
(2)国家:英国和法国或英法。战争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对中国的重要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事件:太平天国运动。
地位: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32.【答案】(1)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2)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实现。
(3)作者:洪仁玕。
文献:《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中国发展小农经济,落后世界潮流;《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世界潮流。
原因:因为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世界发展的趋势。(言之有理即可)
(4)事件:天京事变。
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33.【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天京陷落。
(2)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没有实现。
(3)洪仁玕;《资政新篇》更符合时代潮流;《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34.【答案】(1)新特点: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外国入侵、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肩负反侵略的革命任务。含义:它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因此说它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影响:沉重打击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2)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追求个人权势和地位;制定等级制度;没有提出符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没有保持领导集团内部的团结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