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第1课时:河湖众多,区域差异显著)课题 2.3.1 《河湖众多》 单元 二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上教材分析 “河流”是202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重要内容,是自然地理知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知识,学生对地形、气候的理解有助于认识河流的形成与分布特征;下启人类活动与河流关系等相关内容,为后续学习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流域开发等奠定基础。同时,河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学习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理解人地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具有重要意义。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我国河湖的特征,简要分析地形、气候对河流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河流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明我国外流区、内流区的分布特征,培养区域认知素养。(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培养综合思维素养。(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的主要湖泊,说明我国外流湖、内流湖的分布特征,简要分析咸水湖、淡水湖的成因,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的形状与运动、世界海陆分布、气候类型等。这些知识为学习河流内容奠定了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地形、气候等因素对河流的影响。例如,学生知道降水多的地区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河流流速较快等。但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河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的综合考量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讲解。重点难点 简要归纳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及其水文特性,我国主要河流的基本情况。(重点)影响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性的因素;河流流量变化与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材料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世界十大河流 观看视频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导航】河流犹如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河湖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问题引领】(1)读我国河流水系图,认识哪些熟悉的河流和湖泊?(2)读图思考,众多的河流和湖泊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的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源、洞庭湖等。②河湖的作用:提供淡水资源、水产养殖,塑造冲积平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农业灌溉、水力发电等等。【学习活动一】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方法指导】阅读课文P44—P45,读图2.18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读图2.18,根据图中序号来识别对应的河流名称。根据河流注入的大洋不同,可分为不同的水系。请据图回答我国分为哪三大水系?如图,塔里木河最终并未流入海洋,是什么原因呢?【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略)②我国分为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和北冰洋水系共三大水系。③塔里木河流经沙漠后,由于河流下渗、水分蒸发等原因导致断流,最终并未流入海洋。【问题引领2】读图,说一说什么是外流河、外流区?什么是内流河、内流区?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河流分布有什么特点?读图2.28,说一说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与哪条年降水量线大致接近?【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它们的汇水区域为外流区;我国还有一些河流最终消失在荒漠中,或者流入内陆洼地,积水成湖。这些与海洋不连通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它们的汇水区域为内流区。②我国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河网密度大,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我国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河网稀疏,水量不足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③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接近:一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二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三是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学习活动二】河流的水文特征【方法指导】阅读课文P45,读图2.19中国东部主要河流的流量年变化曲线示意,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读图2.19,通常,我们把一条河流的水位高低、水量大小、流速快慢等信息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想一想,除了这些信息,水文特征还包括哪些内容?请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填写下表(外流河不同的水文特征)。地 区主要河流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北方东北华北南方【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见同步教学课件,略)【学习活动三】我国的湖泊分布特点【方法指导】阅读课文P46,读图2.20和图2.21,回答问题。【问题引领2】读图2.20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群,分别找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说一说这些湖泊的特点。读图2.21青藏高原湖泊群,分别找出青海湖、纳木措,并说出这些湖泊的特点。(3)想一想,湖泊为什么有些是咸水湖,有些是淡水湖?【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群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②青藏高原湖泊群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湖泊面积超过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多为咸水湖,其中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③(见同步教学课件,略)【合作探究】了解流经我国的主要国际河流【方法指导】阅读课文P47,读图2.18,回答问题。流经我国的国际河流是联系我国与邻国的纽带。选择相关地图,从流经国家、国际联系等方面,了解流经我国的主要国际河流。【问题引领】以黑龙江为例,了解流经我国的国际河流。 (1)黑龙江从哪个国家流入我国?又从我国流出到哪个国家? (2)黑龙江是我国与哪个国家的领土分界线? 2. 沿着我国陆上国界线找出更多国际河流。 3. 查找资料,讨论国际河流的开发与保护应注意的问题。【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黑龙江从蒙古流入我国,又从我国流出到俄罗斯。黑龙江是我国与俄罗斯的领土分界线。②(见同步教学课件,略)③尊重国家主权,和平共处,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发展水力发电、航运、渔业、灌溉、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兼顾各方利益,增加交流沟通,互惠互利。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防治水污染,共管共治,坚持可持续发展。 回忆旧知,交流看法,回答问题。研读课文,尝试分析我国淋漓的分布特点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 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为后续教学作铺垫,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探究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锻炼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和探究,了解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了解湖泊的分布和差异,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了解流经我国的主要国际河流,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40页—42页 完成作业 教师讲评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首先认识了外流河与内流河,通过对比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水源补给等特点,我们对这两种河流类型有了清晰的认识。接着,详细探讨了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和有无结冰期等方面。不同地区的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明显。 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思维,利于承上启下。板书设计 河湖众多,区域差异显著①河湖的作用:提供淡水、养殖、发电、灌溉等②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外流区、内流区③我国河流的水文犊特征2. 我国主要湖泊的分布特点①长江中下游湖泊群:五大淡水湖②青藏高原湖泊群:咸水湖(青海湖) 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学习思路,增强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熟悉的河流案例,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如水文特征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更易于接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也较为成功,在讨论不同地区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时,学生们积极交流,各抒己见,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部分小组还能结合之前学过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达到了知识的迁移与整合。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河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河流的实际情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空间概念。 总结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