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通过分析不同地质时期地层分布特点,理解地球生命在不同时空范围内的演化规律,明确不同区域地质环境对生命演化的影响。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如各时代生物化石图片、地质构造示意图等,归纳地质历史中生物与大气、水、岩石等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培养多角度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力:利用地质年代表,能够准确复述地球生命演化的关键节点,如重要生物类群的出现与灭绝时间,提升对地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蓝细菌与叠层石的形成过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改造作用,树立生物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观念,为理解现代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奠定基础。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及各代主要生物特征。需明确地质年代表是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划分,各代如古生代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与蕨类植物、中生代的爬行动物与裸子植物等生物特征需重点掌握。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古环境的关系。理解化石在地层中具有层理构造,越古老地层中的化石生物越简单、低等,且可通过化石推断古生物生活的气候、海陆环境等。(二)教学难点理解地层顺序与生物进化阶段的对应关系。由于地层形成时间漫长,且可能存在地层缺失、褶皱、断裂等情况,学生难以直观理解地层顺序与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阶段的精准对应,需通过实例和逻辑分析突破该难点。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地球演化历程、地质年代表、化石相关知识等基础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和知识框架。直观演示法:展示课件中的图片,如梁龙化石骨架、各时代生物景观复原图、叠层石图片等,结合动画或视频(如地球板块运动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历史变迁和生物演化过程。小组讨论法:针对“梁龙等巨型恐龙灭绝的原因”“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案例分析”等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思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案例分析法:以蓝细菌形成叠层石、古生代与中生代的成煤期、物种大灭绝事件等为案例,深入分析地球环境与生物演化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练习法:通过课堂小练、课后作业等,如教材中的选择题、填空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展示课件中图1.21“1908年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安装中的梁龙化石骨架”,提问学生:“同学们,大家看到的这具庞大的化石骨架是梁龙的化石,梁龙最大身长超过36米,脖子超6米,尾巴超10米,1.5亿年前在北美洲大平原上很常见,可现在我们只能在博物馆看到它的化石。大家思考一下,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地球的环境曾经发生过怎样的变化才导致它们灭绝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地球的历史。(二)新课讲授(35分钟)1.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0分钟)化石相关知识提问:“我们刚才提到了梁龙化石,那大家知道什么是化石吗?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结合课件内容讲解: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如骨骼、外壳、脚印、粪便等。古生物死亡后,遗体被沉积物掩埋,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矿物质逐渐填充其中,形成化石。展示不同类型化石图片,如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植物化石等,让学生直观认识化石。强调化石的重要意义: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重要依据,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古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还能推断古环境。地质年代表讲解:“为了更好地研究地球历史,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编制成了地质年代表。”展示地质年代表图表,介绍地质年代表的层级划分,包括宙、代、纪等,如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属于前寒武纪,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等,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简要说明各宙、代的时间范围,让学生对地球历史的时间尺度有初步认识。2. 地球的演化历程(25分钟)前寒武纪(距今5.41亿年,约占地球历史的90%)(7分钟)冥古宙(距今46-40亿年):结合课件讲解,此时地球刚形成,地表温度极高,火山活动频繁,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迹象。太古宙(距今40-25亿年):介绍此时地球环境逐渐稳定,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重点讲解蓝细菌的作用——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为后续生物演化奠定基础。展示蓝细菌图片,让学生认识蓝细菌。元古宙(距今25-5.41亿年):说明蓝细菌大爆发,大气中氧气含量增加,生物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同时提及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铁、金、镍、铬等矿藏形成,展示相关矿藏图片。补充讲解蓝细菌形成叠层石的过程:蓝细菌黏附海水中细小沉积物,沉积物增多后蓝细菌移至表层,沉积物层层堆积形成垫状或垛状的叠层石,展示安徽宿州元古宙叠层石和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现存叠层石图片,加深学生理解。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7分钟)先介绍古生代的划分,包括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以及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后期形成联合古陆,展示联合古陆示意图。早古生代:讲解此时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展示相关生物图片和寒武纪海洋景观复原图。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但海洋仍是无脊椎动物的世界。晚古生代:说明这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一些鱼类进化为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后期气候干旱,部分两栖类进化为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同时强调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展示蕨类植物图片和煤炭形成过程示意图。最后提及古生代末期发生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消失,古生代结束,引发学生思考灭绝原因,为后续讨论做铺垫。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6分钟)介绍中生代的划分(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板块运动特征——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位置漂移,展示板块漂移示意图。讲解中生代生物特征: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大繁盛,故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展示恐龙图片和侏罗纪恐龙生活场景复原图。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说明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主要的成煤期,展示常见裸子植物如银杏、松树、水杉等的图片。提及中生代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包括恐龙在内的绝大多数物种消失,展示中华龙鸟化石图片,介绍其为鸟类起源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物演化的兴趣。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5分钟)介绍新生代的划分(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和地质环境变化: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展示现代海陆分布图和高大山脉图片。讲解新生代生物特征: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展示被子植物和现代哺乳动物图片。第四纪出现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展示北京猿人复原图。说明第四纪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温暖期则相反,目前地球处于温暖期,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气候冷暖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课堂活动(10分钟)组织“通过地质年代表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活动:展示课件中的活动题目,将①蓝细菌②无脊椎动物③蕨类④氧气⑤联合古陆⑥爬行动物⑦两栖动物⑧哺乳动物等选项,让学生分组讨论,将其填入对应的文字空白中,完成不同地质年代地球环境和生命现象的描述。给学生5分钟讨论时间,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公布答案,教师结合课件进行点评和讲解,纠正错误,强化学生对地球演化历程关键知识点的掌握。(四)课堂小结(5分钟)结合课件中的课堂小结表格,从海陆分布、动物演化、植物演化、矿产、灭绝事件五个方面,带领学生回顾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主要特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强调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生物进化与环境变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化石和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五)课堂小练(10分钟)展示课件中的课堂小练题目,共8道选择题,涉及地质年代顺序、生物演化顺序、物种灭绝时期、特定地质年代的生物与环境特征等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时间为7分钟。公布答案,对每道题进行详细解析,如第1题考查生物和地质年代的先后顺序,需结合各时代生物演化特点判断;第2题考查两次全球性生物大灭绝时期,明确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的灭绝事件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弥补知识漏洞。(六)布置作业(5分钟)让学生绘制地球演化历程时间轴,标注各主要地质年代的时间范围、典型生物、重要环境事件和矿产形成情况,加深对地球历史的整体认识。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短文,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要求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至少提出两种可能的原因,并说明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写作能力。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五、板书设计地球的历史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化石: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依据地质年代表: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代→纪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占地球历史90%)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二、地球的演化历程前寒武纪冥古宙:地球形成,无生命,大气缺氧气太古宙:蓝细菌(原核生物)出现,制造氧气元古宙:蓝细菌大爆发,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出现;重要成矿期(铁、金等)叠层石:蓝细菌与沉积物形成古生代(5.41亿-2.52亿年)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后期陆地低等植物出现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鱼→两栖类→爬行类),蕨类植物繁盛,成煤期末期:95%物种灭绝海陆:联合古陆形成中生代(2.52亿-6600万年)爬行动物时代(恐龙繁盛),后期向鸟类进化;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兴盛,成煤期末期:恐龙等绝大多数物种灭绝海陆:联合古陆解体新生代(6600万年至今)被子植物、哺乳动物繁盛,第四纪出现人类现代海陆格局、地势形成(高大山脉)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现处温暖期三、课堂活动:地质年代表填空(①-⑧选项对应)四、课堂小结:各时代海陆、生物、矿产、灭绝事件五、课堂小练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