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4.1维护秩序靠规则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4.1维护秩序靠规则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 4.1 维护秩序靠规则
课程标准 《维护秩序靠规则》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其对应的课标要求主要依据“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我们的社会生活”部分。理解社会规则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明确违反规则需承担相应责任。
课时教材分析 《维护秩序靠规则》是道德与法治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课《遵守社会规则》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围绕规则与秩序的关系,从“社会秩序的价值”“社会规则的作用”“规则对秩序的保障” 展开。通过分析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秩序的含义、种类及重要性,明确社会规则的形成、种类与作用,认识到规则对秩序的保障作用。课堂上可采用 “情境导入—议题探究—知识归纳” 的逻辑结构,结合生活实际和新闻案例,层层递进地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培养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社会规则已有初步感知,在校园、交通等场景中常接触规则,但多停留在“要遵守”的表层认知,对规则与秩序的内在关联缺乏深入理解。从学情看,学生虽能列举道德、纪律等规则类型,却难以清晰区分其作用与约束方式,对“规则如何保障秩序” 的逻辑认识不足。同时,生活中违规现象易让学生产生困惑,需引导其辩证分析。教学中需结合贴近的案例,帮助学生从具体场景中理解抽象逻辑,深化对规则价值的认同,增强规则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社会秩序的含义、种类及重要性,明确社会规则的形成、种类与作用;认识到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社会规则如何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并将规则意识转化为自觉维护秩序的行动。
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状态,培养文明有礼、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 责任意识:理解社会秩序的实现需要每个成员各司其职、密切合作,通过校门口秩序维护等情境,培养主动承担维护社会秩序责任的意识。 法治观念:理解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认识法律、纪律等规则的强制性。
设计思路 总议题:探寻规则如何维护秩序?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议题一:以高铁为“媒”,秩序何在?情境一 透过镜头 见秩序之美 任务一 通过问题链感受秩序之美,分析秩序的种类和作用知识一1、社会秩序的含义、种类、重要性 P27议题二:以高铁为“介”,明规则何价? 情境二 高铁为“窗”,明规则之理 高铁为“窗”,明规则秩序 任务二 透过两组情境,分析社会规则的形成、种类和作用。探究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 知识二2.社会规则的形成、种类、作用 P27 3.★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P27-28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新闻观察:2025年4月18日,深圳北站D2404次列车车门关闭之际,一名女性旅客不顾工作人员劝阻,多次伸腿强行阻挡车门关闭,试图等待同行人上车。站台监控显示,该女子以身体卡门僵持近1分钟,最终同行人上车后列车正常发车,虽未造成晚点,但有巨大安全隐患。 你如何看待“强行扒阻高铁车门事件”? 观看视频, 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真实且具有争议性的“高铁扒阻车门”新闻事件,快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探究兴趣。该案例贴近生活,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违规行为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自然引出“秩序与规则”的核心议题,为后续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议题一:以高铁为“媒”,秩序何在?
【议学情境】展示三张图片,让同学感受秩序之美。 【议学任务】 1.请你用几个词形容一下以上画面。 2.在上述画面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方面的秩序? 3.请你再列举一些你感受到的秩序场景。 4.如果没有秩序,我们刚才提到的画面会变成怎样?对个人和社会有怎样的影响?这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 【议学小结】1.社会秩序的含义、种类、重要性 P27 (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状态。 (2)种类:交通秩序、生产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3)重要性:①社会生活需要秩序。②社会正常运行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各司其职、密切合作,有序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安全、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 观看图片 联系实际 思考感悟
设计意图
借助直观的图片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场景中提炼“秩序”的特征,降低对“社会秩序”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通过层层递进的议学任务,让学生自主归纳社会秩序的含义、种类,再通过“反向假设”(无秩序的影响),深刻认识秩序对个人生活和社会运行的重要性,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
议题二 :以高铁为“介”,明规则何价?
【议学情境】高铁为“窗”,明规则之理 小李:我暑假出去玩,当时没有买到坐票,一位大哥哥把他的座位让给了我。 小王:我的爸爸是一名列车员工作人员,他的单位规定,工作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如:列车员需全程在岗巡视,调度员需24小时监控线路状态,确保突发情况能及时处置。 小赵:《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严禁向铁路扔物,违者将依情节面临罚款,严重的会被追究刑责,大家务必遵守。 【议学任务】1、以上三个场景分别体现了哪种社会规则?他们是如何形成的? 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规则,说说社会规则对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议学小结】2.社会规则的形成、种类、作用 P27 (1)形成: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种类:社会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其中,道德与法律是两种主要社会规则。 (3)作用: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议学情境】高铁为“窗”,明规则秩序 今年8月,一女子持无座票强占他人座位,拒不配合乘警劝离,最终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七日。 【议学任务】1、从这件事的处理结果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议学小结】 3.★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P27-28 (1)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①为了维护社会各领域的秩序,社会规则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如何行使权利、承担责任,从而使大家可以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②不遵守社会规则,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会受到纪律的处罚、法律的制裁。 结束语:“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规则如同社会的‘筋骨’,支撑着文明的大厦。它不仅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更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希望同学们都能从认真对待每一条校规、每一次排队、每一个红绿灯做起,共同守护我们有序、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 【课后实践】“秩序观察员”在行动—解码校园生活的规则密码 1. 【解析核心规则】:是什么具体规则保障了这里的有序运转?(例:“上下楼梯靠右行”规则、“实验室操作规范”规则) 2. 【洞察违规行为】:观察到哪些违反规则的具体行为?(例:上下楼梯时在楼梯间追逐、课间在走廊玩危险性游戏) 3. 【分析违规后果】:这些违规行为会带来哪些实际危害?涉及哪些潜在责任? 4. 【提出优化方案】:针对违规问题,能制定哪些简单易执行的规则优化或监督办法? 提交成果:“校园秩序规则观察报告”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主体的真实经历,让学生自主区分道德、纪律、法律三种规则,明确其形成方式的差异;再结合生活举例,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规则的种类与作用,突破教学重点。通过无座票强占座位被行政拘留违规受罚的案例,引导学生感悟规则的强制性,进而探究“规则与秩序”的内在关系,突破“规则如何保障秩序”的教学难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时以“高铁”为贯穿始终的线索,从导入的新闻事件到两个议题的情境案例,均围绕同一主题展开,避免了情境碎片化,帮助学生形成“秩序-规则-秩序保障”的完整逻辑链。对于“规则如何保障秩序”,虽通过案例分析,但未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如何将规则意识转化为行动”,导致认知与实践衔接不够紧密。下次教学可增加“校园规则践行小方案”设计环节,让学生制定具体的秩序维护行动计划。后续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丰富案例类型,加入更多学生身边的“正面规则践行案例”(如志愿者维护交通秩序),与“违规案例”形成对比,强化学生对规则价值的认同。同时,可引入短视频、情景剧等更生动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更具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