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4.2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4.2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4.2 让家更美好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道德修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
“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二、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这一框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建设美好家庭;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表达对父母亲人的爱。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建设美好家庭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把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
三、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极大关爱,有的学生在溺爱中成长,养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也有的家庭以爱之名义,对子女的教育几近苛刻,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且初中生由于年幼,以往是处于被关爱的角色,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对父母和家人关心较少,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因此,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因此,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建设美好家庭的方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设美好家庭
(2)教学难点:家规
五、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通过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和睦幸福,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
(2)健全人格∶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掌握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3)责任意识:通过制定家规的活动,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六、设计意图: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建设美好家庭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节课设置四个议学环节“体味—关爱—传承—升华”,选择经典电视剧《家有儿女》作为素材,通过分析剧情,反思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建设和谐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夏东海离婚后带着7岁的儿子夏雨归国发展,并与在国内长大的女儿夏雪团聚,后与某医院的护士长刘梅结婚,刘梅也曾离异,并带有一子叫刘星。
本剧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特殊家庭中,夏东海和刘梅的共同特点都是富有爱心,关心孩子的成长,期望“整合”两人的爱心和智慧,培养出快乐生活的下一代。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姐弟仨,尽管血缘各异,年龄层次不同,倒也相处得犹如亲生一般。三人时而团结一致,联手对付难缠的父母,时而又会相互争斗,争取自己的权益
作为家长和家庭成员,怎样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今天我们一起探究让家更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电影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知识讲授做了铺垫。
(2)自主学习:3分钟
(3)新课讲授
环节一:体味——家庭亲情
议学情境:观看影片片段《家有儿女》 。
议一议:结合材料,说说刘梅表达爱的方式是怎样的?
学生:
教师: 唠叨和争吵,也是爱的表达。我们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议学活动:经验分享:
说一说在你的家庭中,父母及家人表达爱的方式是什么?
学生:
教师:
建设美好家庭
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随和自然……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只要我们用心体悟就会发现,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明白,唠叨和争吵,也是爱的表达。我们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环节二:关爱——家庭尊重
议学情境: 父亲夏东海和母亲刘梅看见刘星和小雪的反常表现,担心他们上当受骗,偷偷地通过查信件、看日记等各种手段去了解孩子的秘密
议一议:结合材料,你是否理解并支持这样的行为? 为什么?
学生:
议学活动: 根据问卷调查,“孩子和家长互相不能容忍的行为”,寻找导火线。
教师:正视并理解这些导火线,是我们深化亲情、促进家庭和谐的必经之路。如何将爱的碰撞转化为爱的契机,给你一些小贴士。
教师:(2)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原因:①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
②在接受关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回报爱。
具体做法:
①对父母长辈,我们要孝顺敬重;
②对兄弟姐妹,我们要相携相助。
③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有事多商量,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
设计意图:结合剧情和问卷调查,让学生明白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环节三:传承——家庭美德
议学情境:观看视频《爷爷立家规》
议一议:爷爷立的家规,虽然看起来比较板正,但也有美德的传承。你看到了哪些美德……
学生:
教师: 言传身教,家庭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教师: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孝亲敬老的榜样行为
议学活动:说说你家的和你知道的家规,并指出其中蕴含的美德
知识拓展:家规是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一般是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教育后代子孙的准则。
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中华文化中有许多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教师:(3)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原因;家庭是道德养成的起点,
要求: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设计意图:从爷爷立的板正家规,寻找美德的传承。
环节四:升华——家庭责任
议学情境:有一天,姥姥来了,但是爸爸妈妈在上班,不在家里。三个小朋友可以做哪些家务迎接姥姥、陪伴姥姥?
议一议:结合材料,说说为什么需要全家人的配合才能成功?
教师: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4)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①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②我们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情境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怎样建设美好家庭。
过渡语:知道怎样建设家,我们一起来探究表达爱。
爱的行动项链
议学延伸:一个有爱的家,不仅能让人身体得到依靠,也能让人的心灵得到歇息。
以“爱要这样来表达”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向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并付诸行动,把这些行动串成一个项链。
比如,说出“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给父母一个拥抱。
给父母写一封信。
……
设计意图:议学延伸环节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突破教学难点,核心素养培育水到渠成。
8.板书设计
9.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为建设和谐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拥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尽责出力。我们能做的是自立自强,同时积极面对家庭变化,尽力为家人排忧解难。今天我们照顾小家,未来才能有能力、有担当去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承担家庭责任,肩负社会责任,共建和谐的家,守护我们的国。
10.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电视剧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分享家庭中的一些小故事,做到“低起点、小台阶”,从学情出发,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来设计有一定思维度的问题。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情感上更加贴近于学生,更容易引起共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家长的参与,如果能够邀请部分家长参与课堂,相信效果一定会更好。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