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第一卷·2025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二)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夏朝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的机构与职官。除对夏部落生活的地方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控制。据此可知( )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 夏朝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C. 夏朝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明显D. 夏朝时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 建武六年,光武帝针对某方面存在的问题下诏说:“今百姓遭难,户口减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这里的某方面问题指的是( )A. 官僚机构臃肿 B. 农民负担过重C. 贪官污吏过多 D. 土地荒芜严重3. “西晋初,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该措施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A. 分封制度有利于西晋的发展 B. 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C. 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D. 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掌控4. 如图阴影部分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 从战国到五代 B. 从黄帝到汉武帝C. 从黄帝到五代 D. 从战国到汉武帝5. 如下表是对某一位明朝爱国将领的评价。该将领( )六月兴师下八闽,功收三载捷如神。 …… 知君不愿封侯事,自许丹衷报国真。A. 传播了明朝的科技文化 B. 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C. 开凿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D. 打败殖民者,收复台湾6. 下表中的内容( )时间 史事1911年10月23日 江西九江独立,江西军政府成立,同盟会员李烈钧任都督1911年10月29日 山西新军中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组成山西军政府1911年10月30日 云南发动起义,组成云南军政府,蔡锷为都督1911年11月3日 上海军政府成立1911年11月8日 安徽军政府成立A. 标志着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 B. 凸显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作用C. 表明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结束 D. 说明了清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7. 红军克服了种种困难到达陕北时不足3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这说明长征的胜利( )A.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C. 提升了红军战士的战斗意志 D. 开启了中国革命新局面8. 如图是1937年河北省武强县刻印的革命新年画,其中传统门神画的左边印有“打日本救中国”六个大字。该年画反映了(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对国民政府消极抗战讥讽C. 民间艺术蕴含抗战爱国理念 D. 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侵华战争9. “为了不使生产萎缩,真正使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防止封建剥削关系死灰复燃,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在当时确实是绝大多数农民的要求”。为此中央政府开始进行(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 “一五”计划 D. 人民公社化运动10. 某文章写到:“(75年来,新中国)从被西方世界拒之门外,到加入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从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份额提升至第三位,再到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处处都有中国的身影。”这折射出中国( )A.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B. 迎来了对外建交的高潮C.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 D. 开始步入国际政治舞台11. 如图是一幅有关古希腊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商讨大事的场景。这一场景代表的机构是( )A. 陪审法庭 B. 元老院 C. 公民大会 D. 智慧宫12.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包括: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等十二篇。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 制定过程比较曲折 B. 维护了罗马人的利益C. 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 D. 彻底消除了阶级矛盾13. 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资本主义最早在意大利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亚平宁半岛上产生了诸多新兴的作坊主、银行家等新兴资产阶级,他们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以上内容叙述的是( )A. 欧洲垦殖运动的影响 B. 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提C. 早期殖民掠夺的原因 D.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14.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素材(如下)。该小组学习的主题是( )1.论文:论《万隆会议召开的影响》 2.地图:纳米比亚的独立 3.照片:欧盟的成立A. 美苏冷战 B. 多极化趋势 C. 霸权主义 D. 民族的解放15. 2024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声明显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提议获得了欧盟成员国的必要支持。欧盟的这一举动( )A. 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 B. 突出了欧盟对信息技术依赖C. 顺应了经济的全球化 D. 凸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二、辨析改错(8分)16.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1)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唐玄宗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3)明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4)南书房的设立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1 图1是我国木刻画家古元先生1943年创作的版画《减租会》,作品描绘的是长期受地主剥削和压榨的贫苦农民直起腰板儿与地主进行说理斗争,要求地主减租减息的情形,是一幅宣传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的木刻作品。 ——据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材料二图2 图2是《1978年11月24日·小岗》为现代画家王少伦于1992年创作的油画。作品呈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村民聚在一起签订土地承包责任书的景象,画面明暗对比强烈,最亮的光线聚焦在那张关键的契约书上,也照亮了中国农村改革之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据纪录片《美术经典中的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减租”的主要开展区域和根本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照亮了中国农村改革之路”的理解。(3)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幅美术作品,为其撰写一条宣传语。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40年6月8日,德军直逼巴黎城下。6月13日,法国向德国提出停战请求。17日,德军在德、法莱茵河畔歼灭了近50万法军。6月22日,法国同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占法国国土面积五分之三的北部工业区由德国占领……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材料二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后,法国和联邦德国的领导人不断进行着互访、会谈和书信来往,多种活动加速了法德和解进程。1963年两国签署了《法德友好条约》,法德和解最终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完成。——上述材料整编自《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之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德两国关系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德两国关系演变的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国与国之间关系谈谈你的认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据《时报》1912年3月5日评论文章《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撰写一份该现象有关的调查报告表。(提示:要有图表、主题和最少三项的调查内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调查报告表有哪些待完善的地方?安徽第一卷·2025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二)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A二、辨析改错(8分)【16题答案】【答案】(1)正确。 (2)错误,“唐玄宗” 改为 “武则天”。(3)错误,“明朝” 改为 “元朝”。(4)错误,“南书房”改为 “军机处”。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题答案】【答案】(1)区域:敌后抗日根据地;目的: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2)理解:展现了中国农民的首创精神;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力获得了大解放;标志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农村的面貌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为继续深化改革开创了良好的局面;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等。(3)宣传语:《减租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人,战胜疯狂的侵略者;《1978年11月24日·小岗》:改革的序幕从这里开启等。【18题答案】【答案】(1)变化:由战争双方到实现和解。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西欧各国带来深重灾难;西欧经济发展的需要;西欧民众渴望和平;法国和德国领导人的共同认识和积极推动。(2)特征:从经济合作走向政治合作;具有渐进性;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3)认识:国与国之间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应对挑战等。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题答案】【答案】(1)背景: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2)示例:调查报告表主题 辛亥革命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调查内容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是否能够顺利执行? 2.当时民众对革除社会陋习的行为有着怎样的反应? 3.当时城市和乡村的变化是否一样?为什么?(3)增加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介绍、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结论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