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嵊州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嵊州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嵊州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嵊州期中)我市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但地表水仍需经过净化才能饮用。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含氯物质消毒杀菌。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环节是(  )
A.取水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含氯物质消毒杀菌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取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滤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含氯物质消毒杀菌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4八上·嵊州期中)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 【分析】(1) 水的导电性:纯水导电性较弱,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等电解质,可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强水的导电性 。
(2) 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与结论: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具有可燃性,能燃烧 。
【解答】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可以增大水中导电离子的浓度,因此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故①正确;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应该是氧气,而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②正确;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它是一种燃料可以燃烧,故③正确;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而质量之比为:(2×2):32=1:8,故④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B。
3.(2024八上·嵊州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或读数不正确的是(  )
A.塑料块A的体积为10cm3
B.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1N
C.蒸发食盐水
D.熄灭酒精灯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A.已知小球和水的总体积和小球、水和A的总体积,二者体积之差为物体A的体积;
B.已知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的示数和物体浸在水中的示数,根据F浮=G-F可以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C.根据蒸发溶液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解答】A、由图知道,塑料A的体积V=35cm3-25cm3=10cm3,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4N-3N=1N,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蒸发食盐水时需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外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口吹灭,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4八上·嵊州期中)登山运动员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煮鸡蛋,水沸腾了很长时间鸡蛋还是不熟,其原因是(  )
A.高山上气温太低 B.高山上大气压小,水的沸点低
C.炉火的温度低 D.水沸腾的时间不够长
【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解答】登山运动员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煮鸡蛋,水沸腾了很长时间鸡蛋还是不熟,这是因为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气压低,沸点降低,所以不易把鸡蛋煮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24八上·嵊州期中)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二者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
C.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或液体
D.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的理解和认识判断。
【解答】A.水是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不是溶液,故A错误;
B.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二者混合在一起还是溶液,故B错误;
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C错误;
D.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6.(2024八上·嵊州期中)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由解放军空军专机接回祖国怀抱。最有利于专机平稳飞行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不利于飞机平稳飞行 。
(2)平流层: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空气稀薄,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有利于飞机平稳飞行 。
(3)中间层:空气垂直对流强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利于飞行 。
(4)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不利于飞机平稳飞行 。
【解答】A、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强,天气多变,不利于专机平稳飞行,故该选项错误。
B、平流层气流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最有利于专机平稳飞行,故该选项正确。
C、中间层空气垂直对流强烈,不利于飞行,故该选项错误。
D、暖层空气高度电离,温度随高度升高,不利于平稳飞行,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
7.(2024八上·嵊州期中)下图所示,甲地的风向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应是(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1)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
(2)判断风向时,要结合指向标确定方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
【解答】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风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根据指向标,即从西南吹向东北,所以甲地风向应为西南风,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2024八上·嵊州期中)下面现象不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用手挤压玻璃瓶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B.拔火罐
C.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紧贴在食品上
D.用滴管吸取液体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验证大气压存在时,一般是根据内外压强的不同所表现出的现象;注意将大气压与液体产生压强的区别。
【解答】A、用手挤压玻璃瓶,玻璃瓶发生形变,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故与大气压无关;
B、拔火罐是由于大气压大于内部气压,把罐压在身上,因此可以证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C、真空包装食品,是大气压把包装袋紧贴在食品上,可以证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D、当用口吸吸管时,口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压着汽水进入口中,可以证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故答案为:A。
9.(2024八上·嵊州期中)缺水的海岛现在可依靠海水淡化技术,每天可生产6600吨淡水,解决了缺水问题。该技术(原理如图所示)采用对海水加压,海水中的溶剂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溶质分子很难透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淡化过程中浓海水中溶质质量增加
B.海水淡化技术解决了缺水问题,可以不用节水了
C.淡化过程中浓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海水淡化过程中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在海水淡化过程中,涉及溶剂(水)的减少对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即使海水淡化技术能增加淡水供应,但水资源整体匮乏,仍需节约用水 。
【解答】A、淡化过程中,溶质分子很难透过半透膜,即浓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故该选项错误。
B、海水淡化技术虽解决部分缺水问题,但淡水资源总体仍有限,且海水淡化成本等因素限制,仍需节水,故该选项错误。
C、淡化过程中,浓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水)质量减少,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故该选项错误。
D、由题可知海水淡化技术中对海水加压,海水中的溶剂分子(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4八上·嵊州期中)如图所示,静止时型管两液面相平,下列选项包含图中所有合理情形的是(  )
A.乙、丁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大,压强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液体被压向压强小的一侧。【解答】甲图:气流从U型管右边上方吹过,此时右边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左边压强不变,所以在左右两边压强差的作用下,右边液面升高,故图示合理;
乙图:气流从U型管左边上方吹过,此时左边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右边压强不变,所以在左右两边压强差的作用下,左边液面应该升高,而图中右边液面升高,故图示不合理;
丙图:向U型管左边充气,其左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变大,而右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不变,左边的大气压大于右边的大气压,右边的液面上升,故图示合理;
丁图:向U型管左边抽气,其左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变小,而右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不变,左边的大气压小于右边的大气压,左边的液面应该上升,而图中右边的液面升高,故图示不合理; 综上分析可知,甲、丙两图合理,乙、丁两图不合理。
故答案为:B。
11.(2024八上·嵊州期中)某温度下,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下列四位同学提出的措施可行的是(  )(忽略溶液中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的散失)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已知“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则可推测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的可行操作.
【解答】A、降低温度,可行,因为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会有晶体析出,溶液变稀,质量分数变小,故正确;
B、加入硝酸钾晶体,不可行,因为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则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恒温蒸发溶剂,不可行,仍然饱和,因为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恒定,故C错误;
D、升高温度,不可行,因为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状态,但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2024八上·嵊州期中)t℃时,将一定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均分为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至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为10g、20g、30g,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其质量分别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正确的为(  )
A.c=2b-a B.c=2a+b C.c=a+b D.c=a+2b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由题意,将其分别蒸发掉10g水,而析出ag晶体后都变成了饱和溶液;如果将其中的两份分别继续蒸发掉10g和20g溶剂(即题干中所说的蒸发20g和30g溶剂),那么它们所析出的晶体也一定会成倍数关系析出的.并且,还可以推断出将其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溶剂时,会析出(b-a)g晶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不饱和溶液蒸发掉多余的水后,会变成饱和溶液;如果继续蒸发水,会有晶体析出;将其中的任意一份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就会析出ag晶体,将其中的另两份分别继续蒸发掉10g和20g溶剂(即题干中所说的蒸发20g和30g溶剂),则它们又析出的(b-a)g和2(b-a)g晶体;故它们析出晶体总质量分别是bg[即ag+(b-a)g]和cg[即ag+2(b-a)g],可以得出c=a+2(b-a)=2b-a。故答案为:A。
13.(2024八上·嵊州期中)读“我国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关于该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长,夏季短,气候寒冷干燥
B.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D.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答案】C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读图可得:该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解答】由图中我国某地的气温及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该地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故答案为:C。
14.(2024八上·嵊州期中)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氯化钠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g 0 2 7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由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18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由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18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A、20℃时,50g水中含有18gNaCl,所以68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故A说法错误。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B说法正确。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8g:50g=9:25,故C说法正确。
D、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5.(2024八上·嵊州期中)小文将漂浮在水面装有硬币的气球(不漏气也不爆炸)压入到位置以上(图甲),松手后,发现气球自动上浮至水面;再将气球压入到位置以下(图乙),气球下沉到杯底。下列有关气球在液体中所受压强与浮力随深度变化的大致曲线图像,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同一液体中,深度越深,压题压强越大,液体压强越大,气球体积越小,排开液体体积就越小,气球所受浮力就越小,据此分析。
【解答】根据题意开始时气球就受到液体的压强,当逐渐往下液的过程中,由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即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即①符合题意;
气球漂浮在液面时,受到浮力的作用,当逐渐往下压到气球浸没,气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加,则浮力变大;当气球完全浸没后到a位置前,气球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当到a位置以下,因为气球受压体积变小,导致浮力变小,则③符合题意,综合所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24八上·嵊州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如图甲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表示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③表示   。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对水循环环节中的   (选填序号)施加影响。
(2)如图乙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分布规律是   。
(3)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对照比较,如图丙所示的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   (选填字母)。
A.②⑤⑥⑦  B.①②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⑦
【答案】水汽输送;⑤;南多北少;B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解析】【分析】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称为海陆间水循环。据题干中信息解答。
【解答】(1)图中①④表示降水,②是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⑤地表径流环节。
(2)读图可知,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北纬40°附近最少,低纬度地区较多,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3)根据图中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应该在水未被污染之前①水样采集,在化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流向经过②分支成③和④,因此在②处水样采集即可,再根据水的流经途径⑤和⑦进行水样采集,因为⑥和⑤处相同,没有必要,因此,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应该是①②⑤⑦。
17.(2024八上·嵊州期中)如图是浙江省某地的天气图,请据图回答:
(1)受低压系统控制的是   (选填“甲”或“乙”)。
(2)丁地在该锋面过境后气温将会   。
【答案】(1)甲
(2)升高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1)天气系统中高压、低压系统相关知识:等压线数值反映气压高低,数值低的区域受低压系统控制, 数值高的受高压系统控制 。
(2)锋面系统相关知识:锋面分为冷锋和暖锋等,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会升高 。
【解答】(1)读图可知,甲地的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中心,故受低压系统控制的是甲。
(2)据图可知,丁地位于暖锋锋前,暖锋过境后,丁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1)读图可知,甲地的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中心,故受低压系统控制的是甲。
(2)据图可知,丁地位于暖锋锋前,暖锋过境后,丁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18.(2024八上·嵊州期中)小君周末到五马街观察灯盏糕的制作过程,请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1)灯盏糕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面粉、油、食盐等,上述食材能分散于水中并形成乳浊液的是   ;
(2)炸灯盏糕时,面粉团在油中会变得蓬松,小君发现一开始沉底的灯盏糕浮上来了,灯盏糕上浮是因为   增大导致浮力增大;
(3)卖灯盏糕的小摊上还摆着红糖水,摊主只要取出少量红糖水品尝,就能知道整锅红糖水甜度是否合适,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的特点。
【答案】面粉;排开油的体积;均一性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乳浊液的特点进行分析;
(2)根据F浮=G排=ρ液 g V排液进行分析;
(3)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
【解答】(1)根据常识可知,面粉能分散于水中并形成乳浊液。
(2)因为排开油的体积增大,根据可知,油的密度不变,增大,浮力增大,灯盏糕上浮;
(3)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我们只要取出少量红糖水品尝,就能知道整锅红糖水甜度是否合适。
19.(2024八上·嵊州期中)如图所示,一根水平放置、两端开口的透明有机塑料管,下部的抽气孔与抽气机相连,将一个略小于管内径的纸团置于管中,打开抽气机,在   的作用下,两塑料片分别紧紧“吸附”在管子两端。当管内气压较低时,关闭抽气机,快速取走   侧塑料片,纸团会从右侧管口飞出。
【答案】大气压;左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大气中存在压强,叫大气压;分析不同位置气体的压强,可对实验中的现象做出判断。
【解答】打开抽气机抽气,则管内空气减少,管内气压变小,所以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片外侧的大气压大于内侧的气压,所以两塑料片分别紧紧“吸附”在管子两端。
纸团从右侧管口飞出,说明纸团左侧受到的压力比右侧的大,故应快速取走左侧的塑料片,使左侧的气压变大。
20.(2024八上·嵊州期中)小红利用一把刻度尺、装有适量水的水槽和两个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平底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测量一种液体的密度。
(1)向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液体,将容器缓慢地放入水槽中,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测出容器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
(2)从容器中取出一部分液体,放入另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玻璃容器中,如图乙所示,测量出   为。
(3)容器再次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丙所示,测出容器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
(4)液体的密度   (用表示)。
【答案】容器内液体的深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设容器底面积为S,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图丁和己容器受到的浮力,两次浮力之差即为图戊所示容器内液体的重力,根据重力公式计算图戊所示容器内液体的质量,根据体积公式和密度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
【解答】(2)从容器中取出一部分液体,放入另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玻璃容器中,如图乙所示,测量出容器内液体的深度为。
(3)根据图甲,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设容器底面积为S,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容器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Sh1
根据图丙,容器再次处于竖直漂浮状态,测出容器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2,此时容器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Sh2
则图乙所示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为
图乙所示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为
液体密度
21.(2024八上·嵊州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mL 氯化铵 15
实验2 50mL 氯化钙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mL 无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   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提升】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答案】50;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NH4Cl;A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数据分析]
(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即可得到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情况。
(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所选的物质需溶解时吸热。
[反思提升]
(4)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
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
【解答】[数据分析](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X=50mL,故答案为50。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往水中加入氯化钙后,温度升高,因此可获得结论是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故答案为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氯化铵溶解时吸热,故答案为NH4Cl。
[反思提升]
(4)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故A符合题意;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B符合题意;
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22.(2024八上·嵊州期中)小宁设计并制作了如图的咸水淡化装置,同时针对该装置设计了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装置结构 结构完整,有加热、冷却和收集装置 结构较完整, 缺少较好的冷却装置 结构不完整, 有 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淡化效果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较快、连续稳定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 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标三: ? …… …… ……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淡水流入容器,则易拉罐内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根据评价需要,请你提出一项评价指标写在指标三“?”处   。
【答案】液化;变大;节能环保(或操作简便、推广价值大、制作成本低等)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①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②溶质质量分数=;
(2)实验装置的评价可从装置的结构是否合理完整、实验效果是否明显、装置是否节能环保、操作是否简便、装置是否有推广价值和制作成本是否廉价几方面进行评价。
【解答】(1)①根据题意可知,易拉罐中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变成淡水流入容器。
②根据题意可知,易拉罐内水的质量减少,但是盐分的种类不变,则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变大。
(2)根据题意可知,指标三为节能环保或操作简便或推广价值工或制作成本。
23.(2024八上·嵊州期中)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2)如图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
(3)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精确到0.01)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2条)
   ;
   ;
【答案】3.33;;空气没有排尽;活塞与筒壁之间有摩擦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本实验的原理是:先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这样在往外拉活塞时,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要拉动活塞需要很大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为F=p大气S,故测出活塞横截面积S和拉动时的拉力F,就可根据
求出大气压强的值。
【解答】(3)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器可容纳的药水容积为20cm3,这20cm3的刻度长度由刻度尺可看出为6.0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4)[2]大气压强的值为
(5)从实验结果看,测量结果小于一标准大气压,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或橡皮帽密封不好、拉力和长度读数不准确等;拉动活塞时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这会造成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
24.(2024八上·嵊州期中)将物块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6N;将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8N,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
求:
(1)物块受到的浮力;   
(2)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答案】F浮=F1-F2=2.6N-1.8N=0.8N;由F浮=ρ水gV排可得:V排=F浮/p水g=0.8N/1.0×103kg/m3×10/kgN=8×10-5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块的重力,又知道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F浮=G-F'求出物块受到的浮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块排开水的体积即为浸在水中的体积。
【解答】(1)根据称重法,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F1-F2=2.6N-1.8N=0.8N;
(2)由 可得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25.(2024八上·嵊州期中)如图所示,家里的茶壶盖上开有一个小孔,正常情况下用手提高壶把,水会从壶嘴处流出。如果小孔被堵住,提高壶把,刚开始会有少量几滴水流出,然后壶里的水就很难倒出来。请结合下列资料及相关的科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资料 1: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在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P 气)的大小受气体质量(m气)、气体体积(V气)、气体温度(T气)的影响,使气体压强增大的关系如下图,反之则使气压减少。
资料 2:大气压相关生活现象常用的解释模型:1操作引发某影响因素变化→2结合影响气压的因素分析气压变化→3注意关联:形成气压差(或压力差)→4说明效果。
【答案】正常情况下用手提高壶把,内外大气压相等,水由于重力(或液体压强)会从壶嘴处流出的原因。小孔被堵住后倒水,内外大气压相等,水由于重力作用会有少量流出,导致壶中上方气体的体积变大,根据影响气压的因素,当茶壶内部气体质量、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体积变大,则壶内气压变小。由于外界大气压不变且大于茶壶内部气压,产生一个向壶内的压力差。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解答】正常情况下用手提高壶把,内外大气压相等,水由于重力(或液体压强)会从壶嘴处流出的原因。小孔被堵住后倒水,内外大气压相等,水由于重力作用会有少量流出,导致壶中上方气体的体积变大,根据影响气压的因素,当茶壶内部气体质量、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体积变大,则壶内气压变小。由于外界大气压不变且大于茶壶内部气压,产生一个向壶内的压力差。
26.(2024八上·嵊州期中)我国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用如图方法可进行粗盐提纯,其中操作②的名称为   。
(2)现有1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3)若将2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将其稀释到20%,需加水多少千克?   
【答案】过滤;解:1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中溶质质量=10kg×25%=2.5kg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5kg。;解:设将2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稀释到20%后溶液质量为x20kg×25%=20%×xx=25kg则需加水的质量=25kg 20kg=5kg答:需加水的质量是5k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依据流程图的信息分析;
(2)依据题中数据计算;
(3)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1)操作②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了分离,则该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27.(2024八上·嵊州期中)高压锅的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就会冲出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24厘米、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10毫米2、限压阀的质量为100克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帕(g=10牛/千克),问:
(1)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
(2)商品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此高压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帕,要使此高压锅能继续安全使用原来的限压阀还能使用吗?若不能,应再配备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
【答案】(1)2×105Pa;(2)不能,0.08kg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限压阀的质量,根据求出限压阀的重量;锅内最大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之和。
(2)由经检验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可知原来的限压阀不能继续使用;根据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和大气压可计算出作用在限压阀上的压强,然后根据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可求出限压阀的压力,此时压力即为其重力,然后即可求出限压阀的质量。
【解答】解:(1)限压阀的重力为
锅内最大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之和,所以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
(2)因为2×105Pa> 1.8×105Pa所以原来的限压阀不能使用了。
限压阀产生的最大压强为
限压阀的最大压力为
限压阀的重力为
限压阀的质量为
应再配备一个质量为0.08kg的限压阀。
答:(1)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2×105Pa;
(2)不能,应再配备一个质量为0.08kg的限压阀。
1 / 1浙江省嵊州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嵊州期中)我市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但地表水仍需经过净化才能饮用。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含氯物质消毒杀菌。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环节是(  )
A.取水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含氯物质消毒杀菌
2.(2024八上·嵊州期中)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3.(2024八上·嵊州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或读数不正确的是(  )
A.塑料块A的体积为10cm3
B.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1N
C.蒸发食盐水
D.熄灭酒精灯
4.(2024八上·嵊州期中)登山运动员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煮鸡蛋,水沸腾了很长时间鸡蛋还是不熟,其原因是(  )
A.高山上气温太低 B.高山上大气压小,水的沸点低
C.炉火的温度低 D.水沸腾的时间不够长
5.(2024八上·嵊州期中)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二者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
C.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或液体
D.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2024八上·嵊州期中)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由解放军空军专机接回祖国怀抱。最有利于专机平稳飞行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7.(2024八上·嵊州期中)下图所示,甲地的风向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应是(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8.(2024八上·嵊州期中)下面现象不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用手挤压玻璃瓶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B.拔火罐
C.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紧贴在食品上
D.用滴管吸取液体
9.(2024八上·嵊州期中)缺水的海岛现在可依靠海水淡化技术,每天可生产6600吨淡水,解决了缺水问题。该技术(原理如图所示)采用对海水加压,海水中的溶剂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溶质分子很难透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淡化过程中浓海水中溶质质量增加
B.海水淡化技术解决了缺水问题,可以不用节水了
C.淡化过程中浓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海水淡化过程中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10.(2024八上·嵊州期中)如图所示,静止时型管两液面相平,下列选项包含图中所有合理情形的是(  )
A.乙、丁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11.(2024八上·嵊州期中)某温度下,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下列四位同学提出的措施可行的是(  )(忽略溶液中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的散失)
A.A B.B C.C D.D
12.(2024八上·嵊州期中)t℃时,将一定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均分为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至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为10g、20g、30g,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其质量分别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正确的为(  )
A.c=2b-a B.c=2a+b C.c=a+b D.c=a+2b
13.(2024八上·嵊州期中)读“我国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关于该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长,夏季短,气候寒冷干燥
B.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D.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14.(2024八上·嵊州期中)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氯化钠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g 0 2 7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15.(2024八上·嵊州期中)小文将漂浮在水面装有硬币的气球(不漏气也不爆炸)压入到位置以上(图甲),松手后,发现气球自动上浮至水面;再将气球压入到位置以下(图乙),气球下沉到杯底。下列有关气球在液体中所受压强与浮力随深度变化的大致曲线图像,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2024八上·嵊州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如图甲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表示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③表示   。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对水循环环节中的   (选填序号)施加影响。
(2)如图乙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分布规律是   。
(3)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对照比较,如图丙所示的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   (选填字母)。
A.②⑤⑥⑦  B.①②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⑦
17.(2024八上·嵊州期中)如图是浙江省某地的天气图,请据图回答:
(1)受低压系统控制的是   (选填“甲”或“乙”)。
(2)丁地在该锋面过境后气温将会   。
18.(2024八上·嵊州期中)小君周末到五马街观察灯盏糕的制作过程,请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1)灯盏糕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面粉、油、食盐等,上述食材能分散于水中并形成乳浊液的是   ;
(2)炸灯盏糕时,面粉团在油中会变得蓬松,小君发现一开始沉底的灯盏糕浮上来了,灯盏糕上浮是因为   增大导致浮力增大;
(3)卖灯盏糕的小摊上还摆着红糖水,摊主只要取出少量红糖水品尝,就能知道整锅红糖水甜度是否合适,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的特点。
19.(2024八上·嵊州期中)如图所示,一根水平放置、两端开口的透明有机塑料管,下部的抽气孔与抽气机相连,将一个略小于管内径的纸团置于管中,打开抽气机,在   的作用下,两塑料片分别紧紧“吸附”在管子两端。当管内气压较低时,关闭抽气机,快速取走   侧塑料片,纸团会从右侧管口飞出。
20.(2024八上·嵊州期中)小红利用一把刻度尺、装有适量水的水槽和两个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平底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测量一种液体的密度。
(1)向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液体,将容器缓慢地放入水槽中,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测出容器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
(2)从容器中取出一部分液体,放入另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玻璃容器中,如图乙所示,测量出   为。
(3)容器再次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丙所示,测出容器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
(4)液体的密度   (用表示)。
21.(2024八上·嵊州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mL 氯化铵 15
实验2 50mL 氯化钙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mL 无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   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提升】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22.(2024八上·嵊州期中)小宁设计并制作了如图的咸水淡化装置,同时针对该装置设计了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装置结构 结构完整,有加热、冷却和收集装置 结构较完整, 缺少较好的冷却装置 结构不完整, 有 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淡化效果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较快、连续稳定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 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标三: ? …… …… ……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淡水流入容器,则易拉罐内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根据评价需要,请你提出一项评价指标写在指标三“?”处   。
23.(2024八上·嵊州期中)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2)如图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
(3)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精确到0.01)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2条)
   ;
   ;
24.(2024八上·嵊州期中)将物块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6N;将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8N,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
求:
(1)物块受到的浮力;   
(2)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25.(2024八上·嵊州期中)如图所示,家里的茶壶盖上开有一个小孔,正常情况下用手提高壶把,水会从壶嘴处流出。如果小孔被堵住,提高壶把,刚开始会有少量几滴水流出,然后壶里的水就很难倒出来。请结合下列资料及相关的科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资料 1: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在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P 气)的大小受气体质量(m气)、气体体积(V气)、气体温度(T气)的影响,使气体压强增大的关系如下图,反之则使气压减少。
资料 2:大气压相关生活现象常用的解释模型:1操作引发某影响因素变化→2结合影响气压的因素分析气压变化→3注意关联:形成气压差(或压力差)→4说明效果。
26.(2024八上·嵊州期中)我国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用如图方法可进行粗盐提纯,其中操作②的名称为   。
(2)现有1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3)若将2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将其稀释到20%,需加水多少千克?   
27.(2024八上·嵊州期中)高压锅的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就会冲出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24厘米、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10毫米2、限压阀的质量为100克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帕(g=10牛/千克),问:
(1)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
(2)商品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此高压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帕,要使此高压锅能继续安全使用原来的限压阀还能使用吗?若不能,应再配备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取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滤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含氯物质消毒杀菌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 【分析】(1) 水的导电性:纯水导电性较弱,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等电解质,可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强水的导电性 。
(2) 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与结论: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具有可燃性,能燃烧 。
【解答】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可以增大水中导电离子的浓度,因此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故①正确;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应该是氧气,而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②正确;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它是一种燃料可以燃烧,故③正确;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而质量之比为:(2×2):32=1:8,故④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A.已知小球和水的总体积和小球、水和A的总体积,二者体积之差为物体A的体积;
B.已知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的示数和物体浸在水中的示数,根据F浮=G-F可以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C.根据蒸发溶液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解答】A、由图知道,塑料A的体积V=35cm3-25cm3=10cm3,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4N-3N=1N,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蒸发食盐水时需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外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口吹灭,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解答】登山运动员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煮鸡蛋,水沸腾了很长时间鸡蛋还是不熟,这是因为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气压低,沸点降低,所以不易把鸡蛋煮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的理解和认识判断。
【解答】A.水是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不是溶液,故A错误;
B.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二者混合在一起还是溶液,故B错误;
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C错误;
D.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不利于飞机平稳飞行 。
(2)平流层: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空气稀薄,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有利于飞机平稳飞行 。
(3)中间层:空气垂直对流强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利于飞行 。
(4)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不利于飞机平稳飞行 。
【解答】A、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强,天气多变,不利于专机平稳飞行,故该选项错误。
B、平流层气流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最有利于专机平稳飞行,故该选项正确。
C、中间层空气垂直对流强烈,不利于飞行,故该选项错误。
D、暖层空气高度电离,温度随高度升高,不利于平稳飞行,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
7.【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1)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
(2)判断风向时,要结合指向标确定方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
【解答】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风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根据指向标,即从西南吹向东北,所以甲地风向应为西南风,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验证大气压存在时,一般是根据内外压强的不同所表现出的现象;注意将大气压与液体产生压强的区别。
【解答】A、用手挤压玻璃瓶,玻璃瓶发生形变,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故与大气压无关;
B、拔火罐是由于大气压大于内部气压,把罐压在身上,因此可以证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C、真空包装食品,是大气压把包装袋紧贴在食品上,可以证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D、当用口吸吸管时,口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压着汽水进入口中,可以证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在海水淡化过程中,涉及溶剂(水)的减少对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即使海水淡化技术能增加淡水供应,但水资源整体匮乏,仍需节约用水 。
【解答】A、淡化过程中,溶质分子很难透过半透膜,即浓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故该选项错误。
B、海水淡化技术虽解决部分缺水问题,但淡水资源总体仍有限,且海水淡化成本等因素限制,仍需节水,故该选项错误。
C、淡化过程中,浓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水)质量减少,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故该选项错误。
D、由题可知海水淡化技术中对海水加压,海水中的溶剂分子(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大,压强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液体被压向压强小的一侧。【解答】甲图:气流从U型管右边上方吹过,此时右边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左边压强不变,所以在左右两边压强差的作用下,右边液面升高,故图示合理;
乙图:气流从U型管左边上方吹过,此时左边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右边压强不变,所以在左右两边压强差的作用下,左边液面应该升高,而图中右边液面升高,故图示不合理;
丙图:向U型管左边充气,其左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变大,而右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不变,左边的大气压大于右边的大气压,右边的液面上升,故图示合理;
丁图:向U型管左边抽气,其左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变小,而右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不变,左边的大气压小于右边的大气压,左边的液面应该上升,而图中右边的液面升高,故图示不合理; 综上分析可知,甲、丙两图合理,乙、丁两图不合理。
故答案为:B。
11.【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已知“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则可推测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的可行操作.
【解答】A、降低温度,可行,因为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会有晶体析出,溶液变稀,质量分数变小,故正确;
B、加入硝酸钾晶体,不可行,因为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则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恒温蒸发溶剂,不可行,仍然饱和,因为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恒定,故C错误;
D、升高温度,不可行,因为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状态,但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由题意,将其分别蒸发掉10g水,而析出ag晶体后都变成了饱和溶液;如果将其中的两份分别继续蒸发掉10g和20g溶剂(即题干中所说的蒸发20g和30g溶剂),那么它们所析出的晶体也一定会成倍数关系析出的.并且,还可以推断出将其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溶剂时,会析出(b-a)g晶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不饱和溶液蒸发掉多余的水后,会变成饱和溶液;如果继续蒸发水,会有晶体析出;将其中的任意一份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就会析出ag晶体,将其中的另两份分别继续蒸发掉10g和20g溶剂(即题干中所说的蒸发20g和30g溶剂),则它们又析出的(b-a)g和2(b-a)g晶体;故它们析出晶体总质量分别是bg[即ag+(b-a)g]和cg[即ag+2(b-a)g],可以得出c=a+2(b-a)=2b-a。故答案为:A。
13.【答案】C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读图可得:该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解答】由图中我国某地的气温及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该地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故答案为:C。
14.【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由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18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由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18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A、20℃时,50g水中含有18gNaCl,所以68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故A说法错误。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B说法正确。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8g:50g=9:25,故C说法正确。
D、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同一液体中,深度越深,压题压强越大,液体压强越大,气球体积越小,排开液体体积就越小,气球所受浮力就越小,据此分析。
【解答】根据题意开始时气球就受到液体的压强,当逐渐往下液的过程中,由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即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即①符合题意;
气球漂浮在液面时,受到浮力的作用,当逐渐往下压到气球浸没,气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加,则浮力变大;当气球完全浸没后到a位置前,气球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当到a位置以下,因为气球受压体积变小,导致浮力变小,则③符合题意,综合所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水汽输送;⑤;南多北少;B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解析】【分析】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称为海陆间水循环。据题干中信息解答。
【解答】(1)图中①④表示降水,②是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⑤地表径流环节。
(2)读图可知,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北纬40°附近最少,低纬度地区较多,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3)根据图中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应该在水未被污染之前①水样采集,在化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流向经过②分支成③和④,因此在②处水样采集即可,再根据水的流经途径⑤和⑦进行水样采集,因为⑥和⑤处相同,没有必要,因此,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应该是①②⑤⑦。
17.【答案】(1)甲
(2)升高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1)天气系统中高压、低压系统相关知识:等压线数值反映气压高低,数值低的区域受低压系统控制, 数值高的受高压系统控制 。
(2)锋面系统相关知识:锋面分为冷锋和暖锋等,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会升高 。
【解答】(1)读图可知,甲地的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中心,故受低压系统控制的是甲。
(2)据图可知,丁地位于暖锋锋前,暖锋过境后,丁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1)读图可知,甲地的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中心,故受低压系统控制的是甲。
(2)据图可知,丁地位于暖锋锋前,暖锋过境后,丁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18.【答案】面粉;排开油的体积;均一性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乳浊液的特点进行分析;
(2)根据F浮=G排=ρ液 g V排液进行分析;
(3)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
【解答】(1)根据常识可知,面粉能分散于水中并形成乳浊液。
(2)因为排开油的体积增大,根据可知,油的密度不变,增大,浮力增大,灯盏糕上浮;
(3)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我们只要取出少量红糖水品尝,就能知道整锅红糖水甜度是否合适。
19.【答案】大气压;左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大气中存在压强,叫大气压;分析不同位置气体的压强,可对实验中的现象做出判断。
【解答】打开抽气机抽气,则管内空气减少,管内气压变小,所以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片外侧的大气压大于内侧的气压,所以两塑料片分别紧紧“吸附”在管子两端。
纸团从右侧管口飞出,说明纸团左侧受到的压力比右侧的大,故应快速取走左侧的塑料片,使左侧的气压变大。
20.【答案】容器内液体的深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设容器底面积为S,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图丁和己容器受到的浮力,两次浮力之差即为图戊所示容器内液体的重力,根据重力公式计算图戊所示容器内液体的质量,根据体积公式和密度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
【解答】(2)从容器中取出一部分液体,放入另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玻璃容器中,如图乙所示,测量出容器内液体的深度为。
(3)根据图甲,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设容器底面积为S,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容器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Sh1
根据图丙,容器再次处于竖直漂浮状态,测出容器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2,此时容器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Sh2
则图乙所示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为
图乙所示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为
液体密度
21.【答案】50;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NH4Cl;A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数据分析]
(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即可得到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情况。
(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所选的物质需溶解时吸热。
[反思提升]
(4)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
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
【解答】[数据分析](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X=50mL,故答案为50。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往水中加入氯化钙后,温度升高,因此可获得结论是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故答案为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氯化铵溶解时吸热,故答案为NH4Cl。
[反思提升]
(4)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故A符合题意;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B符合题意;
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22.【答案】液化;变大;节能环保(或操作简便、推广价值大、制作成本低等)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①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②溶质质量分数=;
(2)实验装置的评价可从装置的结构是否合理完整、实验效果是否明显、装置是否节能环保、操作是否简便、装置是否有推广价值和制作成本是否廉价几方面进行评价。
【解答】(1)①根据题意可知,易拉罐中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变成淡水流入容器。
②根据题意可知,易拉罐内水的质量减少,但是盐分的种类不变,则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变大。
(2)根据题意可知,指标三为节能环保或操作简便或推广价值工或制作成本。
23.【答案】3.33;;空气没有排尽;活塞与筒壁之间有摩擦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本实验的原理是:先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这样在往外拉活塞时,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要拉动活塞需要很大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为F=p大气S,故测出活塞横截面积S和拉动时的拉力F,就可根据
求出大气压强的值。
【解答】(3)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器可容纳的药水容积为20cm3,这20cm3的刻度长度由刻度尺可看出为6.0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4)[2]大气压强的值为
(5)从实验结果看,测量结果小于一标准大气压,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或橡皮帽密封不好、拉力和长度读数不准确等;拉动活塞时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这会造成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
24.【答案】F浮=F1-F2=2.6N-1.8N=0.8N;由F浮=ρ水gV排可得:V排=F浮/p水g=0.8N/1.0×103kg/m3×10/kgN=8×10-5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块的重力,又知道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F浮=G-F'求出物块受到的浮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块排开水的体积即为浸在水中的体积。
【解答】(1)根据称重法,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F1-F2=2.6N-1.8N=0.8N;
(2)由 可得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25.【答案】正常情况下用手提高壶把,内外大气压相等,水由于重力(或液体压强)会从壶嘴处流出的原因。小孔被堵住后倒水,内外大气压相等,水由于重力作用会有少量流出,导致壶中上方气体的体积变大,根据影响气压的因素,当茶壶内部气体质量、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体积变大,则壶内气压变小。由于外界大气压不变且大于茶壶内部气压,产生一个向壶内的压力差。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解答】正常情况下用手提高壶把,内外大气压相等,水由于重力(或液体压强)会从壶嘴处流出的原因。小孔被堵住后倒水,内外大气压相等,水由于重力作用会有少量流出,导致壶中上方气体的体积变大,根据影响气压的因素,当茶壶内部气体质量、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体积变大,则壶内气压变小。由于外界大气压不变且大于茶壶内部气压,产生一个向壶内的压力差。
26.【答案】过滤;解:1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中溶质质量=10kg×25%=2.5kg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5kg。;解:设将2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稀释到20%后溶液质量为x20kg×25%=20%×xx=25kg则需加水的质量=25kg 20kg=5kg答:需加水的质量是5k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依据流程图的信息分析;
(2)依据题中数据计算;
(3)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1)操作②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了分离,则该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27.【答案】(1)2×105Pa;(2)不能,0.08kg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限压阀的质量,根据求出限压阀的重量;锅内最大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之和。
(2)由经检验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可知原来的限压阀不能继续使用;根据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和大气压可计算出作用在限压阀上的压强,然后根据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可求出限压阀的压力,此时压力即为其重力,然后即可求出限压阀的质量。
【解答】解:(1)限压阀的重力为
锅内最大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之和,所以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
(2)因为2×105Pa> 1.8×105Pa所以原来的限压阀不能使用了。
限压阀产生的最大压强为
限压阀的最大压力为
限压阀的重力为
限压阀的质量为
应再配备一个质量为0.08kg的限压阀。
答:(1)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2×105Pa;
(2)不能,应再配备一个质量为0.08kg的限压阀。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