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5.2.1.2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 学案--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5.2.1.2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 学案--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结合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稳定性知识,阐明酸雨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生物生存、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原理。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设计、案例分析,培养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能力,形成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的辩证思维。 科学探究: 能独立或合作设计 “酸雨对生物影响” 的模拟实验,规范实施实验并分析结果,提升科学探究的完整性与严谨性。 社会责任: 关注酸雨等环境问题,认同我国生态保护的举措与成就,增强参与生态建设、践行环保行为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1.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对生物的影响。 2.“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实验探究方法。 3.我国生态保护举措的积极意义。
学习难点 1.设计“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对照实验。 2.辩证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长期、综合影响。
【课前预习】
1. 酸雨是指 pH 小于_______的雨水,其形成主要与人类燃烧含硫、含氮燃料(如煤、石油)释放的_______、_______等气体有关,这些气体溶于雨水后形成酸性物质。
2.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广泛,例如会破坏_______的叶片结构、腐蚀建筑物,还会导致土壤_______化,影响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甚至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3.教材中“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中,常用_______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实验需设置_______组(用清水处理)和实验组,以控制单一变量。
4.我国为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了诸多举措,例如建立_______(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发_______(如太阳能、风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课中研学】
1. 针对课件上列举的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一些事例。请运用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知识,结合这些事例,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以酸雨为例,通过实验来探究环境污染究竟是如何影响生物生存的。
实验·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讨论:
①模拟的酸雨与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
②真实的酸雨是否比模拟的酸雨对生物的危害更加严重?为什么?目酸雨只是危害生物个体的生存吗?它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没有影响?
④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防治酸雨方面采取的对策和取得的成效。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 酸雨的pH值范围是( )
A. 大于 7
B. 等于 7
C. 小于 5.6
D. 小于 7
2.下列气体中,与酸雨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氮气
3.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 开发旅游资源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发展农业生产
D. 增加财政收入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5.6;二氧化硫(或 SO );二氧化氮(或 NO )
2.植物;酸
3.食醋;对照
4.自然保护区;清洁能源(答案合理即可,如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水能” 等)
【课堂练习】
1. C
2. C
3. 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