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的是( )
A.立竿见影 B.小孔成像
C.三点一线 D.水中倒影
2.运输食品时,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我们可以利用干冰降温,这是因为 ( )
A.蒸发吸热 B.熔化吸热
C.升华吸热 D.液化吸热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C.“震耳欲聋”主要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D.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如玉,这是对响度的描写
4.阳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于取火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阳燧是用铜制成的凹面镜,将其凹面正对太阳光从而聚集日光,点燃艾炷取火。阳燧的工作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平面镜成像
5.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都是凸透镜 B.①③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②③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D.只有①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把点燃的蜡烛沿主光轴从透镜远处向焦点移动时,下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
A.像始终变大 B.像始终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 D.像先变大后变小
7.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 )
A.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三棱镜中有各种颜色的小块
C.三棱镜具有变色功能 D.三棱镜可以使单色光变成多色光
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形成了、和三条光线(箭头未画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的下边是玻璃 B.为入射光线
C.折射角为38° D.折射角为30°
9.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做凝固实验,得到“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 B.甲在ab段吸热 C.甲的凝固点是48℃ D.乙是非晶体
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它的示数为 ℃。
12.如图,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让风高速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了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况,晓彤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汽车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小雪认为此时可以看做汽车在高速行驶,这是以 参照物。
13.如图所示,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水雾”出现在房间玻璃内侧的是 (选填“甲”或“乙”)房间,“水雾”形成过程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4.如图所示的无人机,搭载了一台微型摄像机在某景区进行航拍,拍摄景物时能在感光晶片上形成景物倒立、 的实像。当无人机高度上升时,须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5.如图所示,用鱼叉叉鱼时人看到的“鱼”是由光的 形成的像,要朝着所看到的“鱼”更 (选填“浅”或“深”)一些的位置叉去才能叉到鱼上。
三、实验题
16.为了纠正“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镜中的像越大”的错误认知,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架在白纸上,并让玻璃板与纸面 ;
(2)将两支相同的蜡烛和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 (选填“”或“”),并移动蜡烛,直至与蜡烛的像重合;
(3)将与蜡烛的像重合的蜡烛拿走,并在它的位置处竖放一个光屏,透过玻璃板看光屏,光屏上有“蜡烛”;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光屏上的“蜡烛”却消失了,这说明玻璃板成 (选填“虚”或“实”)像;
(4)小明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这样做的原因是 ;在移动过程中,蜡烛的像的大小会 。
17.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数据,如表所示。
入射角 10° 30° 45° 60°
折射角 7.1° 20.7° 30° 37.8°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写出一条即可): 。
(2)由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判断:当光以55°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其折射角 (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30°。
(3)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是 ,你的依据是 。
(4)同班的小华同学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光贴着光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将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5)保持图乙的入射光不动,继续往水槽里加适量的水,会看到水槽底部的亮斑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18.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将此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烛焰像在 形成;
(2)如图乙所示,若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此时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在生活中人们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若将蜡烛向右移动10cm,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
A.烛焰下半部分的像   B.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C.烛焰上半部分的像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1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中,细心的同学发现,当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进一步对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要成清晰的实像必须满足:。如图所示,现用一焦距为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
(1)当物距为时,像距为多少?具体描述此时所成像的性质。
(2)若在(1)的条件下将蜡烛在内远离透镜,则光屏应该向哪端移动多少像才能清晰?像移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四、计算题
20.有些公路旁每隔就会立一个里程碑,小明骑自行车,在第一个里程碑处用手表计时,到第二个里程碑用时。求:
(1)这一段路程中小明的速度;
(2)从第二个里程碑到第三个里程碑,小明以的速度继续骑车,这一段路程中,小明所用的时间;
(3)小明从第一个里程碑到第三个里程碑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B A A C B C
11. 热胀冷缩 36.5
12. 静止 风
13. 乙 放热
14. 缩小 减小
15. 折射 深
16.(1)垂直
(2)
(3)虚
(4) 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 不变
17.(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大于
(3) 45°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在
(5)左
18. 10 光屏中心 缩小 照相机 右 变大 B
19.(1);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左端移动9cm;
【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凸透镜的焦距为,物距为,由于
所以成清晰的像时,光屏应在透镜右侧的距离是,此时
解得,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若此时蜡烛在内远离透镜,则物距为

解得,所以,成像清晰时光屏应该向左端移动的距离
则像移动的平均速度是
20.(1)20km/h
(2)4min
(3)
【详解】(1)小明骑车从第一个里程碑到第二个里程碑的路程,这一段路程中小明的速度
(2)小明从第二个里程碑到第三个里程碑的路程,小明骑车的速度,小明从第二个里程碑到第三个里程碑所用的时间
(3)小明从第一个里程碑到第三个里程碑所行驶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小明从第一个里程碑到第三个里程碑的平均速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