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训练(1)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训练(1)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训练(1)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从苏美尔城邦时期起,两河流域就有用诉讼方式解决争端的案例。但是诉讼过程比较漫长,化解纠纷的成本高,因此大量争端在庭审前就达成和解。此外,当事人还有将争端提请神灵裁决,借助神明的威力解决争执的习惯。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 )
A.纠纷调解程序简单且有效 B.注重追求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C.纠纷化解具有神秘的色彩 D.形成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2.晚期罗马帝国出现大量编年史作品。代表人物杰罗姆编著的《编年史》以不同的纪年方法记述其他国家和民族各自的历史事件;又将这些栏目并行排列,将罗马人认知中全世界主要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整体呈现了出来,并最终将所有的世界历史事件都纳入罗马帝国的历史中。新的史学体裁( )
A.缓解了罗马的社会危机 B.展现了罗马的世界视野
C.推动了罗马的版图扩张 D.促进了世界的文明交流
3.苏美尔最古老的城市埃利都的神庙建筑前后存在千余年;古印度摩亨佐达罗城中最突出的建筑设备是供祭师净身之用的“大浴池”;克里特文明中,克诺索斯王宫的中央庭院有许多神龛神坛和专门的祭仪大厅;我国在良渚遗址也发掘出祭坛。从这些历史遗迹可知,世界不同文明在形成初期( )
A.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B.对神的祭祀是重要活动
C.其差异源自地理环境的不同 D.祖先崇拜是各地具有的共性
4.12世纪时,伴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国王往往给封建领主土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证书。而城市中发达的文化教育则培养了许多人才,这些人才特别是法学家往往成为国家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由此可见,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 B.使国家教育体系得以重构
C.是市民阶层不断斗争的结果 D.推动了等级君主制的发展
5.古代英国的罚金卷轴记录了封臣因换取特许令状向国王缴纳的罚金情况。1207—1208年,总计约有70份罚金与普通法法律诉讼下的令状购买有关,而50年后相关罚金达到462份。据此可知( )
A.普通法律诉讼减少 B.王室行政权力提升
C.贵族的独立性增强 D.封建庄园规模扩大
6.据研究,关于12世纪西欧“城市特许令”的发布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12世纪西欧“城市特许令”的发布( )
有的贵族是迫于城市暴动和反抗的压力,才发布这些法令的;有的认识到他们辖地内这些繁荣的商业中心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而自愿发布这些法令;有的贵族主动在新城镇发布特许令,他们规划街道的划分,建起城墙,另外通过给予优惠条件的形式吸引商人们的到来。
A.维护了城市市民阶级的利益 B.加快了封建割据局面的形成
C.体现了王权力量削弱的趋势 D.强化了领主控制城市的能力
7.这幅木雕(如图)最先出现在1493年印制的一本小册子的封面上。图中,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坐在左边,正指挥哥伦布和他的三艘船驶向一个(美洲)小岛,岛上土著人正纷纷逃离。该木雕画( )
A.使流行的“地圆说”得以最终确证 B.展现了西班牙贩卖黑奴活动
C.表明西班牙国王亲历美洲发现过程 D.体现出新旧大陆间文明碰撞
8.15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运用罗马法的条文规定对尚未被发现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统治等权利,在非洲和美洲殖民地,西、葡两国通过宣读教皇诏令和法律文件、树碑、升皇家旗帜等仪式,宣告殖民地为“新发现”土地。西、葡两国此举旨在( )
A.维护全球殖民霸主地位 B.传播宗教及西方价值观
C.宣示殖民占地的合法性 D.缓解殖民地土著的反抗
9.14—15 世纪,西欧商品流通量不断增加,相应地要求货币流通量的有效供应,而此时金融手段还没有发展到利用货币来弥补硬币不足的程度;同时,封建贵族阶层为了支付日益高昂和频繁的战争费用,为了满足其奢靡的生活需要购买东方精美昂贵的消费品,他们需要更多的金银。这里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经济根源 B.阶级基础 C.社会因素 D.客观条件
10.学者桑戴克认为:“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该学者认为两本著作的共同意义是( )
A.使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肯定 B.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使科学逐步摆脱神学的束缚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
11.17世纪初,英国确立了国王特许制。1645年,议会通过布里斯托尔法令明确规定:“人人皆有从陆路或海上出入该市进行贸易之自由。”1650年,议会通过《关于促进和调整本国贸易法》,规定由议会决定公司继续经营或是予以撤销。据此可知,17世纪中期的英国( )
A.贸易特许政策遭到废止 B.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C.议会主权原则逐步落实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形成
12.1748年,法国统治者对伏尔泰《风俗论》的谴责使该书变得“非常昂贵和非常稀少”。1752年,挑战传统观念和权威说法的《哲学战士》、《自然体系》等书籍的价格则从18苏涨至100锂。这表明法国( )
A.新式思想契合社会需求 B.书籍市场呈现繁荣局面
C.精英阶层引领社会风尚 D.封建因素阻碍社会转型
13.希尔在《英国革命》一书中写道:“英国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变革,更是一场社会与思想革命。议会与国王的冲突、宗教改革、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及启蒙思想的传播,共同构成这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进程。”“复杂而深刻”体现在( )
A.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激烈博弈
B.革命后,英国崛起为工业强国
C.革命最终导致君主立宪制确立
D.议会与国王斗争推动革命爆发
14.文艺复兴时期,诙谐与讽刺的文学有所发展,并成为城市国家里下流且“尖酸刻薄的”政治和社交生活中的一部分。当曼托瓦侯爵夫人伊莎贝拉将一名侏儒打扮成主教的样子,迎接来访的名流显要时,她那些富裕的、衣着考究的朋友们纷纷眨着眼睛,爆发出阵阵哄笑。由此可知,文艺复兴( )
A.关注现实生活 B.鼓励追求财富 C.否定教会权威 D.肯定人的尊严
15.如表是布洛克对某一事件的描述。这一事件是( )
传播着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热情和爱好,他们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后代。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杂交文化,不是模仿,而是一种新的思想和感情的方式,也是一种新的看法。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 C.民族国家崛起 D.启蒙运动
16.托马斯·杰斐逊在美国《独立宣言》中写道:“各国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对它的认同。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应服从人民意志,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该主张说明美国( )
A.已脱离英联邦并获得独立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C.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启发 D.建国者深受社会契约论影响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人类文明的发展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多元的,其表现形态是多姿多彩的。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会形成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文明表现形式。因此,在现有历史条件下,文明不可能是单一的,必定是多元的、多样的。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就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21种不同的文明样本。
——摘编自戴圣鹏《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知识,任选两种文明样本,指出这两种文明样本所处的地域,并阐述这两种文明样本的特色表现形式。(要求:样本明确,地域准确,符合史实,阐述充分)。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世纪,意大利各自治城市的有组织的商人团体,如商会,经常发布调整工商业活动的规章。规章制定都遵循的原则是:不得与市政当局的总体性法规发生冲突;必须与商务活动有关;必须是公正合理的。规章都渗透着罗马法的内容和商业习惯,并通过法学家的著作变成了西欧各城市调整银行业、票据交易、典当业、船舶登记、货物运输以及保险业等的法律规范。商人公会获得了广泛的管辖权,适用这些规则处理本地商人之间与外地商人之间的法律纠纷问题。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英法与荷兰展开海上贸易的激烈博弈,都力图建构以自身为中心的世界海上贸易格局。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651年,规定欧洲货物只能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本土,在非洲、亚洲、美洲出产的货物只能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船只运达等)。法国颁布《海事法典》(1681年,将航海、商业和海军三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清楚地规定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涉及的相关权力与义务等)。
——摘编自柴彬、齐玉凤《17世纪英法海事法令与海上贸易秩序建构》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商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比较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的立法新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3)综合上述,概述材料反映欧洲贸易规则演变趋势。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先推动地理大发现的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商业殖民帝国,但它们并没有真正长久地富裕下去。获得巨大财富的两国封建统治集团并没有将流入的金银投入工商业以扩大生产,而是用于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海外争霸战争以及奢侈享受。国内外商人通过各种方法将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优质、廉价商品大量走私到西班牙、葡萄牙及其殖民地,这使得西、葡两国微弱的民族工业丧失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受到沉重打击。从殖民地流入西班牙、葡萄牙的黄金、白银最终又流入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手工工场主手中。结果,西班牙、葡萄牙的繁荣成为昙花一现。
材料二 18、19世纪之交,正当工业革命在英国如火如荼展开之时,欧洲大陆却经历着持续近25年的反法战争和拿破仑战争,这使得英国工业制成品在美洲殖民地市场和欧洲部分国家的市场上获得了实际的垄断地位。19世纪中期,英国的纺织业、煤炭业、冶金业以及机器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已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英国在成为向世界各国提供工业品、先进技术与设备的“世界工厂”的同时,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成为西班牙之后的又一个“日不落帝国”。19、20世纪之交,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悄然变化,开始走向相对衰微。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世界经济强国盛衰的历史启迪》
(1)简析材料一中西、葡两国最早成为商业殖民帝国的原因,并指出与西、葡两国相比,英国经济崛起的独特之处。
(2)简述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由繁荣到衰微的启示。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晚期危机”是对14—15世纪发生在西欧的饥荒、瘟疫、战争及其导致的人口减少、经济停滞、政治和社会秩序紊乱的概括,是西欧中世纪史的重要研究主题。目前,已经形成衰落论、转型论和危机应对论等解释模式。其中,危机应对论聚焦于危机本身和处于危机中的人,既考察危机的表现和破坏性,也认识人们在危机之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行动与策略,进而揭示出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应对危机,维持既有社会体系运转的能力,即西欧封建社会所具有的“韧性”。
——摘编自吕昭《“中世纪晚期危机”解释模式的嬗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晚期危机”的主要表现,并结合史实对“危机应对论”予以阐释。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B
6.A
7.D
8.C
9.C
10.C
11.C
12.A
13.A
14.C
15.A
16.D
17.示例选择古希腊文明和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文明:地域: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希腊半岛以及爱琴海诸岛。
特色表现形式:政治上实行民主制度,公民可以参与政治决策,如雅典的民主政治。
哲学思想繁荣,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哲学家,对后世哲学发展影响深远。
文学艺术成就斐然,有《荷马史诗》等经典作品。
古埃及文明:地域: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中下游。
特色表现形式: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崇拜众多神灵,如太阳神阿蒙等。建筑艺术发达,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著名建筑。
18.(1)特点:民间商会组织制定;民间商会行使管辖权、司法权;继承与发展;市场公平原则;由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和平传播;为西欧其它国家认同采用,或具有区域国际法雏形等。
原因:传统影响(罗马法、商业习惯);自治城市立法权;城市直接商品贸易发展需要等。
(2)新变化:垄断;霸权、战争;规则由国家制定;规则为国家战略服务。
影响: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推动了全球化发展(世界市场、殖民扩展);导致殖民争夺战争频发;促涨了欧洲强国殖民掠夺的野心(重商主义)等;围绕征税,国王与议会矛盾逐渐加深等。
(3)公平贸易走向霸权、垄断;民间立法走向国家立法;欧洲区域扩展为世界范围;立法、司法权由商会让步于国会、法院等。
19.(1)原因: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率先开辟新航路并垄断商路;占有广阔的殖民地;建立了强大的海军;等等。独特之处:英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欧洲大陆动荡为英国创造了有利之机;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近代化;英国工业实力强大;等等。
(2)启示:发挥国家力量的积极作用;重视发展工业;协调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强化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能力;与时俱进,重视科技创新及应用;等等。(任答三点即可)
20.表现:欧洲流行“黑死病”英法爆发百年战争;商业危机等。(任答两点即可)
示例一:阐释:14—15世纪,欧洲流行“黑死病”,大量人口死亡,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黑死病的流行使人们感到在死亡面前无能为力,人们逐所质疑教会宣扬的宗教思想,冲击了教会权威。同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一些知识分子宣扬人性的自由,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文艺复兴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和现世世界,鼓励人们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冒险、奋斗,在一定程度上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示例二:阐释:1337—1453年,英法之间爆发百年战争,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引发财政困难,使社会秩序紊乱。战争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以圣女贞德为代表的民族英雄,统治者通过宣扬民族英雄,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早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同时,百年战争的胜利使法国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使国家的领土边界变得清晰和稳定,为国家主权的确立奠定了空间基础。14世纪初,法国召开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形成等级君主制,王权得以强化,推动了法国从封建王国向近代国家的转型。
示例三:阐释:14—15世纪,奥斯曼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方社会出现商业危机。为了缓解商业危机,西欧国家开始探寻从海上前往亚洲的航路。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到达美洲;1497—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这些航路的发现,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西方的资本原始积累。
(还可从经济层面解读,如对封建领主而言,庄园经济逐渐解体,封建领主实行租佃制,采取雇佣劳动,推行货币地租等,逐渐推动了农村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