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唐诗在读者心目中之所以获有那么普遍的荣誉,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语言方面的成就,则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唐诗语言是高度诗化的,又是日常生活的,这种语言更深的基础,则是唐人的现实生活。唐代从分裂中获得统一,又摆脱了六朝门阀势力的残余,使得唐帝国走上古代封建社会的高峰,一种生活的信念、高瞻远瞩的气概、青春的旋律、少年人的精神,朝气蓬勃地展现在眼前。所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种丰富而健康的生活气息,反映着时代的生活本身就近于诗。语言的诗化,正如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语法,一是它的词汇。以前者为基础的如五七言形式的成熟、虚字的可以省略、新鲜的表现手法等,使得语句更精炼、更自然、更解放;而后者则是它的丰富的词汇。这些词汇是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基于生活而形成的。一个诗人写一首诗,很少同时都由他自己来创造诗的形式、诗的语法、诗的词汇等,而是基于前人以及他自己在这方面所累积的无数成果而创作的。所谓诗的词汇,并非在生活的词汇之外另外有什么词汇。诗歌中的形象最好是直接从事物本身得来。《诗品》说:“‘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这些话至少说明了最平常的真理。而诗坛的普遍繁荣,正是要建立在这最平常的真理之上的,可是一般生活语言中的词汇怎样能成为富于诗意的词汇呢?这仍然是与实际生活分不开的。中国封建社会从汉帝国发展到唐帝国,生活内容五百年来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化,只是更成熟地走向封建社会所能达到的高峰而已。在这样长年累月的生活中,累积了生活经验,也累积了生活感受,仿佛一个住了几十年而没有剧烈变化的家乡,其中一木一石,都能唤起生活中的丰富的感受和联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个“月”、这个“关”、这个“山”,从秦汉一直到唐代,其中累积了多少人的生活史,它们所能唤起的生活感受的深度与广度,有多么普遍的意义!正是这样,这首诗才能如此形象地典型地被歌唱出来。且不说一首完整的诗,就仅仅“关”“山”“月”三个字连在一起,也会产生相当形象的联想。这难道不是唐人普遍的感受吗?至如“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个“柳”又是何等地为生活所熟悉。然而诗化的过程也不单纯是生活的熟悉,正如上层建筑与基础的关系一样,一个民族心理和特征的形成,虽决定于它的生活,也渊源于它的文化传统。从《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古诗十九首》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柳”的形象开始是偶然地而非很普遍地在诗中出现。然而“柳”已经与“春天”、与“游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逐步深入人的情感世界。《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陶渊明则自称为五柳先生,王恭则被人称道为“濯濯如春月柳”。而“柳”在诗中大量的出现,则仍要到北朝《折杨柳》歌辞出现之后。接着隋、唐进入了统一,随着春风得意的时代,随着游子以至边塞的生活,“柳”就成了生活中最富于诗情画意的联想,它是生活也是诗的语言。直到今天我们还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生活谚语。如果说这也可以算是广义的民族形式,我们所能学习的就更多了。“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寒雨连江夜入吴”“鸬鹚山头微雨晴”,一直到“清明时节雨纷纷”“江雨霏霏江草齐”,这个“雨”也不过就是普通的雨,然而到了诗歌语言中它又逐渐成为多么富于联想的一个词,而它的丰富性、普遍性,也是直到唐代才更为突出的。所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关”“山”“月”,这里的“雨”“柳”“酒”“关”这些词语的出现,也就无怪乎它之成为最富于感染力的赠别诗了。而“客舍”的旅人之情,“青青”的欣欣生意,与那最后二句的巧妙构思,交织成阳关三叠的歌唱。而从此“渭城”也就被赋予了鲜明的诗意,所谓:“僧寻野渡归吴岳,雁带斜阳入渭城。”这样诗与生活的反复交织充实着、丰富着诗的词汇,唐代诗人们以豪迈的生活信念、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吸取着、创造着这些词语,这就使诗歌的语言步入更为鲜活广阔的天地。(摘编自林庚《唐诗的语言》)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语言是高度诗化的,又是日常生活的,这是唐诗在读者心中获得普遍荣誉的重要原因。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反映了当时丰富健康的生活,这种生活本身就是诗。C.随着唐代语法的发展,五七言形式的成熟、虚字的省略等都体现并促进了诗歌语言的诗化。D.“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虽不是严格的诗句格式,但说明“柳”仍然贴近我们的生活经验。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时期,社会从分裂中获得统一,走上古代封建社会的高峰,精神气质如少年般健康、昂扬。B.作者赞同《诗品》的分析,认为有诗意的词汇往往既要借鉴经史典故,又取材于现实生活。C.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累积经验和感受,唐人读到“关”“山”“月”便能唤起丰富形象的联想。D.唐诗与生活的不断交织丰富着诗的词汇,诗人们不断吸取和创造这些词汇,使唐诗语言广阔鲜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C.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D.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4.请结合材料梳理“柳”这一形象诗化的过程。5.杜甫的《登高》体现了唐诗语言高度诗化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妹妹安然从初一到高一,从来就没有当选过三好学生。我得在这次评选之前,嘱咐她老实做人,别得意忘形。“哎,我希望你这阵儿老实点。你最好先别穿这件衣服,太红。”我的眼睛看着别处,故意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衣服怎么啦?不就是前边没扣子、后边一条拉链吗?这不是你买的吗?不是你夸了半天漂亮吗?真的,我还舍不得穿呢。可就冲你一说,我非连着穿三天不可,考完了,庆贺一下。”“别觉得你考得不错就这么放肆,①就、就目空一切。想想你对同学都什么态度吧:讽刺人家米晓玲,还有你那批评班长的作文。虽然班主任放过了你,可下一步呢,你知道?在这种事上占上风多没意思!”“姐,”安然换了口气,“我知道我不是什么都好。就说对米晓玲吧……唉。”她短叹一声,“米晓玲要上班了,你知道吗?她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学,连高中都不想上了。也许这叫顶班吧,把她妈妈给顶下来了。这两天我总想过去的事,越想越觉得对不起米晓玲。我想,请她到家里来玩,顺便请她吃饭。”“吃饭可以。不过你还是放假以后再穿这件衣服。”我说。“你怎么还想这件事?如果你用衣服和吃饭作交换条件,那我宁可不叫米晓玲来吃饭也得穿这件衣服。”安然说得很果断,像在朗读宣言。“你……”第二天中午,妈妈不愿意请米晓玲,躲出去了,我和爸爸刚把饭菜准备停当,安然和米晓玲一前一后进了门。今天她穿得很朴素,身上没有那些金丝银绒。但脸上却搽了薄薄一层粉,尽管她的脸本来就很白,雀斑被模糊起来,倒失去了自然。吃饭时安然话多极了,显然是为了叫米晓玲松弛下来。她不是把汤匙碰到桌上,就是把菜翻到桌上。有一回一个丸子没夹住,又落到盘子里,油汁溅了我一脸,可我却装作不在意。爸爸也不时开个小玩笑来调节气氛,有时米晓玲真能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果然,她话也多了。“你马上就上班吗?”我问。“是啊。还是我妈妈那家商店。其实你们常去,挨着家具店那家。”米晓玲说。“那个店不小,货挺全的,有时好像还有咖啡糖。”我说。“那当然了,全市第三大。新修的门脸,都换成钢窗了。听我们经理说,还要装霓虹灯呢。”米晓玲自豪地讲述着,俨然一副老营业员的派头。“到时候我一定常去看你。”安然诚心诚意地说。“咱姐们儿……”她看了看我,“咱们老同学,没说的。我们那儿处理罐头,处理水果特多,杏酱才五毛钱一瓶。我保证给你留着。”“太棒了,买它十瓶!”安然大笑起来。“哟,那是一张画吧?可真大。”米晓玲忽然发现了我爸爸那张未完成的创作。顺便说一下,爸爸的画室就是厨房的一半。“是啊,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安然问。“那是树,那是树叶,还没画上人吧。画上人我就能猜得出来。”米晓玲看着眼前那张正在铺满颜色的画布说。“这幅画永远也不会有人。不过它已经有名字了,它叫……”安然稍微考虑了一下。“叫什么,叫落叶呀?”米晓玲蛮有兴致地问。“叫——《吻》。”安然清清楚楚地说。“叫什么?”米晓玲没听明白。“《吻》。就是一个‘口’字加一个‘勿’字。”“②你可真行啊安然!你都能说出这个字来!”米晓玲满脸通红。“这有什么,哪个字生来不是为了让人念。”安然说着走到画布前,“你看,深秋时节,挺拔、俊秀的白杨树叶子黄了。它们就生长在这块肥沃的平原上,大地养育了它们,大地就是它的母亲。夏日,它们把阴凉献给大地;秋天,当大地不再需要这种安慰时,它们才开始用金子般的颜色来打扮自己。其实,把世界上所有的黄金都集中起来,也不够打扮一树叶子。现在,它们就是穿着这种盛装飘向大地,去亲吻母亲的胸膛。你看,母亲也敞开胸膛,在欢迎它们的归来。这就是它们献给母亲最好的礼物——一个庄重、深重的吻。”“③怎么不说了?”原来安然的描述也吸引了爸爸,他早已聚精会神地站在画面跟前了。显然,连爸爸也没想到,安然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竟是这样内行。我都有点嫉妒了,我是写诗、编诗的呀。“不说了,一阵胡说八道。米晓玲,你喜欢它吗?”安然转过身问米晓玲。我把目光也转向米晓玲,看她的反应,没想到她哭了,泪水把脸蛋上薄薄的香粉冲开两道小沟。我和安然互相看看。“怎么了米晓玲?”安然问她。“我……看你多好,懂那么多。说得我都……你以为我就那么想上班吗?刚才我是胡说,好像我多高兴,其实我是怕叫人瞧不起。你不知道现在我多后悔,为什么当初我不好好学习。现在你们全家陪着我,送我上班。你知道,我多怕同学们到商店找我去呀,你们都背着书包,我却站在柜台里,站着约①这、约那。”米晓玲突然趴在桌上,毫无顾忌地哭了起来。现在我倒有点认识米晓玲了,我后悔没有多买回些好吃的来。“④别哭了米晓玲,我去看你时保证不背书包。”安然拿块毛巾给她擦着脸。爸爸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拿起了画笔。他望着他的画面沉思着,眼光久久不动。安然的分析乃至米晓玲的哭似乎给了他新的启示。(节选自《十月》1983年第2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注:①约:yāo,口语,用秤称物。如:给我约二斤肉。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姐姐在教训妹妹时“眼睛看着别处,故意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既是因为她了解妹妹直爽倔强的性格,不想产生正面冲突,也是因为自己缺少底气。B.从妈妈不愿意请米晓玲来家吃饭而躲出去可以看出,她对米晓玲印象不好;安然的姐姐对米晓玲印象也不太好,但为了安然还是留了下来。C.“顺便说一下,爸爸的画室就是厨房的一半”是“我”向米晓玲的介绍,突出家庭状况的一般,表现“我”的坦然,打消米晓玲的心理顾虑。D.米晓玲和安然说话,先说“咱姐们儿”,是因为她认为她和安然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又改成“咱们老同学”,是顾忌到安然的姐姐在场,不敢放肆。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连用两个“就”,形象地写出了“我”这个姐姐对妹妹的关心、提醒甚至警告。B.句子②中米晓玲对同龄人安然说出的“吻”字满脸通红的表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C.句子③意蕴丰富,其中既有对女儿的鼓励,又有一种对自己作品价值被发现的满足。D.句子④安然答应看同学不背书包,表现了安然的善变,体现了安然在生活中逐渐成熟。8.安然对油画的分析,为什公会吸引在场的所有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就像《哦,香雪》中的香雪和凤娇,以及本文的安然和米晓玲。请结合这两篇小说,简要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序》)文本二: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居易自以逢A好文之主B非次拔擢C欲以生平所贮D仰酬恩造拜命之E日献疏言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B.京都,指唐朝首都长安。C.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名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字表示礼貌。D.谪,有贬官降职之意,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的“贬”并不都有此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B.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却未被上报给皇上。D.元和六年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4.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渔家傲①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③邯郸道: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道上一客店中昼寝入梦,历尽荣华富贵。梦醒,主人炊黄粱犹未熟。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一水”概括“一江春水”,“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B.上阕写住处的自然环境,“抱”“萦”“扫”等几个动词,使整个场景富有生机。C.“午枕”两句,写词人午睡时却被鸟声惊醒,联想到上朝时的鸡鸣声,倍感惆怅。D.通篇散发出一种纯净脱俗的美,反映出作者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3)李白十分崇拜谢灵运,常常称其为“谢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①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与惊喜并存。”“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②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①处画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B.中秋节到了,我却不能回家,想想家里的父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C.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19.下列有关修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均用了比拟的手法。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呦!”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C.“百合花”“红烛”“云雀”这些意象在文中都具有象征意,百合花象征着纯洁的情感,红烛象征诗人对祖国的赤诚,云雀象征欢乐、光明、美丽。D.文中“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0.文中第②处画线句子可以改写成:“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中国自古______①______。“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人们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迷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______②______,而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精益求精,就连今人也定会竖大拇指。中国古代工匠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倾注着他们毕生精力,______③______,小至一个工具的发明,不仅仅是对技艺的追求,更有着奉献精神与济世情怀。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了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不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基石所在,而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重拾工匠敬业、勤奋、执着、创新的精神,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和价值观。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上,颜宁教授在致辞时谈及一件趣事:“我小侄女建议我今天穿平底鞋,因为她希望我感到舒服,一直做自己……我想说,道路或许充满挑战,但还不足以阻碍你前行的脚步。所以,请勇敢做你自己。”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1.B 2.B 3.A 4.①“柳”是贴近古代人们生活的事物;②《诗经》(先秦)开始,偶然地出现“柳”;③“柳”与春天、游子相联系,逐步深入人的情感世界;④北朝开始,“柳”在诗中大量出现;⑤隋唐及之后,“柳”成为诗中最富诗情画意的联想。 5.唐诗语言高度诗化体现在语法成熟和词汇丰富两个方面。语法:《登高》是对仗工整的七言律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词汇:“风、天、猿、渚、沙、鸟”等词汇贴近生活,为人熟知;运用这些典型意象,融入诗人情感,营造了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6.C 7.D 8.①安然对作品的分析比较专业,有深度,丰富了“吻”字的内涵。②安然的表述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感染力。 9.①凤娇和米晓玲这些次要人物将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她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香雪或安然的成长和变化,使得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③她们和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生活环境等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实现着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使作品主旨更深刻。10.BCD 11.D 12.C 13.(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2)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4.①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②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③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参考译文:文本一: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她曾经跟随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容颜衰老,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显得瘦弱、面色不好看,精神萎靡,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文本二: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以应贡进士身份参加考试,礼部侍郎高郢选拔他为甲科,吏部判试合格,拜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当廷策试制举应考者,白居易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廷试,录入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殿校理。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皇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又任命他为左拾遗。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他在拜谢厚命的时候,献上文章议论政事。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可奏疏呈上去却没有答复。元和六年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议论他冤枉,急切请求逮捕强盗以洗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诏书下达,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根据白居易所犯的罪行,不应该治理州郡,追回诏书授任江州司马。15.C 16.①寓情于景,作者描绘了一幅清幽的隐居图景,写出了隐居生活的闲适,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②衬托、用典,表明自己已老,对建功立业已生茫然之情,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恬静的生活情趣和心情。17.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18.A 19.B 20.(1)从句式结构看,原句多是短句子,读起来紧促而简洁有力,而修改后变成一个长长的句子,成为普通的陈述语气,失去了原文的表达效果;(2)原句“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与后文“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联系紧密,相互呼应,更能突出钟扬品格。改句把这几个短句放到“高原反应”前,不能突出他高原反应的严重与危险,也不能反映其不顾个人生命安全的品格。21.①就有追求精致的传统 ②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 ③大到一项工程 22.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不仅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基石所在。23.例文:勇敢做自己,绽放独特光芒在“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上,颜宁教授小侄女的贴心建议以及颜宁教授的回应,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对自我的追寻与坚守——勇敢做自己。勇敢做自己,意味着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的信念。正如颜宁教授在科研道路上的坚定前行,面对重重挑战,她没有被外界的质疑和困难所左右,而是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正是因为勇敢做自己,才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庄子面对楚国的相位邀请,毅然选择了“曳尾于涂中”,他坚守自己对自由的追求,不为权势所动,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哲学思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坚守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开创了田园诗派的新境界。他们都在那个时代勇敢地做了自己,绽放出独特的光芒。勇敢做自己,需要有直面挑战的勇气。人生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然而,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塑造了我们的品格,考验了我们的勇气。颜宁教授在科研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但她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迎难而上。就像屠呦呦,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却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向世界证明了女性的力量,也证明了勇敢做自己的价值。勇敢做自己,还意味着要敢于展现真实的自我。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然而,真正的勇敢是敢于展现自己的不完美,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就像歌手李宇春,她以独特的中性风格出道,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她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而是坚持做真实的自己,用音乐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态度。如今,她已经成为了华语乐坛的一颗耀眼明星,她的勇敢和坚持也激励着无数年轻人勇敢地展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各种选择和挑战。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新的事物;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担心他人的评价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然而,只有勇敢地做自己,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展现真实的自我时,我们会发现,原来世界如此广阔,人生如此精彩。让我们以颜宁教授为榜样,勇敢地做自己吧!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崎岖,无论面临的挑战有多么艰巨,我们都要坚定地相信自己,勇敢地前行。因为只有勇敢做自己,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