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观成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上 科学暑假自学反馈1.(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模型建构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A.B.C.D.【答案】A【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 A.根据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进行分析。B.根据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等进行分析;C.根据在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进行分析;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进行分析。【解答】 A.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符合题意;B.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其他等,故B正确不合题意;C.在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高速运转,故C正确不合题意;D.氯的原子序数是17,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所以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2.(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阳光强烈时发生反光的黑板 B.正月十五明亮的月亮C.正在播放节目的液晶电视 D.正在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答案】C【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解答】A.阳光强烈时发生反光的黑板,不能自己发光,只会反射光,不是光源,故A不合题意;B.正月十五明亮的月亮,也不能自己发光,它反射的太阳光,不是光源,故B不合题意;C.正在播放节目的液晶电视,它自己能够发光,是光源,故C符合题意;D.正在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它不是自己发光,而是反射光,不是光源,故D不合题意。故选C。3.(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铟、锑、铱、铒、锌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关于元素铟、锑的说法正确的是()A.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B.锑原子的电子数是49C.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两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答案】C【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根据铟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锑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1;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锑原子的电子数是51,故选项说法错误。C、决定元素种类的核内质子数,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D、铟、锑均带带“钅”字旁,均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4.(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结果对应的是( )A.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B.根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C.根据有无明显的主侧根之分,植物的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D.根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A.根据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来分析;C.根据植物根系的分类方法来分析;D.根据有性和无性生殖的特点来分析。【解答】A.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应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分类,故A错误。B.根据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宏观角度),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根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分为单质和化合物(针对纯净物),故B错误。C.植物根系根据有无明显主侧根之分,可分为直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如大豆等)和须根系(无明显主根,由许多不定根组成,如小麦等 ),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正确,故C正确。D.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分类依据是生殖过程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而不是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按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可分为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等情况,故D错误。故答案为:C。5.(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是在玻璃水池中戏水的人,若从水池侧面看去,则其水面上的头和水面下的身体似乎“分了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答案】C【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解答】 从水池侧面看去,其水面下的身体与水面上的头似乎分了家,是由于水下部分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6.(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天工开物》中记载着一种农业生产汲水装置———辘轳(如图所示),由具有共同转动轴O的大轮和小轮组成。提水时,手握在B处比握在A处更容易使大轮转动,从而提起水桶。这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 D.施力物体有关【答案】C【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据此分析答题。【解答】 由图和题意可知,手握在A点比握在B点要更省力些,两处的位置不同,力的作用点不同,手握在B点要省力些,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7.(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下列光路图可能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A、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所以A不符合题意。B、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远离法线.,B符合题意;C、光在水面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不符合题意。D、光在水与空气接触面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8.(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生生不息。如图是几种生物生殖和发育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接穗上所结果实的品种是毛桃B.乙图:在家蚕发育过程中,若D表示受精卵,则C为蛹期C.丙图:卵细胞和精子相结合成为受精卵的部位是②D.丁图:菜豆种子萌发时,胚芽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茎、叶【答案】C【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无性生殖;昆虫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1)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方式分为枝接和芽接,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3)图丙中图中①子宫,②输卵管,③卵巢,④阴道;(4)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伸长,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解答】A.嫁接时接穗上所结果实的性状与接穗相同,接穗为水蜜桃,则结出的果实为水蜜桃,A错误;B.家蚕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若D为受精卵,则C为成虫,B错误;C.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在输卵管,②为输卵管,故C正确;D.菜豆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并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D错误。故答案为:C。9.(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是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耳机声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A.固体、固体 B.气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气体、固体【答案】C【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解析】【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常情况下,人听到声音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耳朵,二是通过骨骼进行传播。【解答】 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颞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故选C。10.(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一枚1元硬币立在平面镜前(如图甲),硬币的正面(如图乙)朝向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看到的硬币的像应是( )A. B. C. D.【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左右相反。【解答】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和物左右相反,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某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况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B.使用前应先调零C.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记录数据的同时也要记录力的单位D.使用弹簧测力计只能测出竖直方向的力【答案】D【知识点】力的测量【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也就是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即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2)认清弹簧测力计上最小刻度值,即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测量值。(3)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4)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一致,不可用力猛拉弹簧或让弹簧测力计长久受力,以免损坏。【解答】 A.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故A正确不合题意;B.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点,故B正确不合题意;C.测量记录时,记录数据的同时要记录单位,故C正确不合题意;D.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只要使所测力的作用线与弹簧伸缩方向在同一直线即可,也可以测量水平方向的力,故D错误不合题意。故选D。12.(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甲图中可知, PA>ρB>ρc, 且ρc>ρ水B.从乙图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质量,其值为16克C.从甲图中可见,120克D物质的体积是200厘米3D.从甲图中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1【答案】C【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A.根据知,当体积相等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据此判断A、B、C的密度关系,并根据公式结合图甲中的数据计算C的密度,与水的密度进行对比;B.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密度和体积的乘积,等于质量,并根据m=ρV结合乙图中的数据计算质量;C.结合甲中的数据结合计算D的密度,根据计算120克D物质的体积;D.结合甲图中的数据,根据分别计算A、B的密度,计算两密度之比。【解答】 A.根据可知,当体积相等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由甲图知,ρA>ρB>ρC,,故A错误;B.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密度和体积的乘积,等于质量,即m=ρV=5g/cm3×3cm3=15g,故B错误;C.由甲图知D物质的密度为,120克D物质的体积,故C正确;D.由甲图知A的密度,B的密度,A、B密度之比,故D错误。故选C。13.(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停靠在路边的自行车 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行驶的小车C.腾空而起的火箭 D.匀速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答案】A【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解析】【分析】 (1)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情况有两种:①静止状态;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解答】 A 停靠在路边的自行车,处于静止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 故A正确;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其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变化,即其运动状态变化;故B错误;C.腾空而起的火箭,向上做加速运动,即其运动状态变化;故C错误;D. 匀速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虽然运动速度不变,但是运动方向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故选A。14.(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杭州某校在五一假期期间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学生走进厨房,准备并制作一顿晚餐。以下是同学们在开展活动中的一些场景,涉及到一些物态变化,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甲同学购买冻豆腐,一段时间后出现许多小孔,小孔是水先凝固后熔化造成的B.乙同学在蒸食物时打开蒸锅,看到了“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丙同学将湿抹布挂起一段时间后变干了,这是升华现象D.丁同学去买鱼时发现,商家会把鱼埋在干冰中,这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来保鲜鱼【答案】A【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及升华现象【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物质由液态变成故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收热量。【解答】A.豆腐放到冰箱里,豆腐里的水先遇冷先凝固成冰,从冰箱取出后,冰熔化成水形成的,故A正确;B.水烧开时冒出的大量“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 湿抹布挂起一段时间后变干了 ,是抹布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故C错误;D.把鱼埋在冰粒中,一是利用了冰温度较低的特点,二是冰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即吸收鱼放出热量使之保持新鲜,故D错误;故答案为:A。15.(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近视眼以及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常人眼观察远处物体时,清晰像成在视网膜上B.甲图为近视眼,可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C.乙图为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D.乙图为远视眼,可能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答案】A【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A.根据人眼的成像原理判断;BCD.根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症状和矫正方法分析判断。【解答】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正常的眼睛看清远处的物体是,清晰像成在视网膜上,故A正确;BC.甲图中,晶状体的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是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进行校正,故B、C错误;D.乙图,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可能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导致的,故D错误。故选A。16.(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西游记》是中国经典名著,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针对其中的几个情节,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些有趣的看法,做到了学科融合。如果你是他们小组的一员,试着对这些有趣的情节分析并回答:(1)《西游记》第五回:大闹天宫时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吹一口气就变出了许多小孙悟空。同学们觉得这种生殖就像动物克隆一样,据此,你认为这是 生殖(选填“有性”或“无性”)。(2)《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一种神奇的果实————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一万年方得吃。小组同学提出:人参果结果的时间太长了,要是每天都给它施肥,这样它就能长得更快。小金同学立即反驳道:每天施肥可能会导致细胞液浓度 (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此时细胞会 (填写“吸水”或“失水”),导致果树死亡。【答案】(1)无性(2)小于;失水【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解析】【分析】(1)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2)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解答】 (1)动物的克隆过程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因此,西游记中猴毛变出了许多小孙悟空与克隆类似,属于无性生殖。(2)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每天施肥会导致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会失水。17.(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今年年初“南方小土豆”、“广州砂糖橘”带火了哈尔滨这座古老的城市,独特的冰雪城堡体验和特色美食圈粉无数。其中冻梨最受欢迎,它外表是黑乎乎硬邦邦的(图1),但是冻之前跟新鲜的水果梨一样,也是白色的。冻梨咬起来特别脆,口感比较细腻,冰凉的汁水,甜中带酸,别有一番风味。(1)品尝冻梨,汁水甜中带酸的味觉形成部位是 。(2)冰还可以制成我们所学的透镜。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图2)。“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透镜的 位置。【答案】(1)大脑(或大脑皮层)(2)会聚;焦点【知识点】人的感觉;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解析】【分析】 (1)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冷热觉和痛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在大脑皮层;(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为了生火,需要将“艾”放在焦点上,这样成最小最亮的光斑,温度最高,能引燃“艾”。【解答】 (1) 品尝冻梨,汁水甜中带酸的味觉形成部位是是大脑(或大脑皮层);(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透镜的焦点位置。18.(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某校开辟了一块劳动基地种植大棚青菜,在种植前,学校向同学们征集建议。(1)小金建议学校采购肥料,如硝酸钠,其化学式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2)小金认为CO2也是一种气体肥料,CO2中数字“2”的意义 。【答案】(1)NaNO3(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及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1)硝酸钠由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硝酸根离子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NaNO3;(2)CO2中数字“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答案为:(1)NaNO3;(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9.(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2025年5月5日,我国首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充气成型,如图所示。气膜粮仓是一种现代化粮仓,和传统粮仓相比,它能在粮食储存期间实现有效防霉、防虫。(1)某同学认为气膜粮仓充气成型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其理由是 。(2)气膜粮仓内部需注入氮气以营造低氧环境。这是由于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氮气的这种性质是由 决定的。(填“氮分子”或“氮原子”)(3)为实现粮仓防霉功能,需要在气膜粮仓内安装多种传感器,以实时监测粮仓内部相关数据。列举一种粮仓内需监测的数据: 。(4)粮仓外加了一层特殊材料,能有效防止米虫在潮湿季节大量繁殖和发育。推测该特殊材料可能具有的功能 (写出一种)。【答案】(1)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或没有生成新的分子(2)氮分子(3)温度、氧气、湿度等(4)防水、保温、防漏气【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3)食物发霉通常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致,根据它们的生长条件分析;(4)根据米虫产生的条件分析解答。【解答】(1) 某同学认为气膜粮仓充气成型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其理由是: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或没有生成新的分子。(2)气膜粮仓内部需注入氮气以营造低氧环境。这是由于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氮气的这种性质是由氮分子决定的。(3) 为实现粮仓防霉功能,需要在气膜粮仓内安装多种传感器,以实时监测粮仓内部相关数据。列举一种粮仓内需监测的数据:温度、氧气、湿度等。(4) 粮仓外加了一层特殊材料,能有效防止米虫在潮湿季节大量繁殖和发育。推测该特殊材料可能具有的功能:防水、保温、防漏气。20.(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经过不断完善、不断修正,人类借助模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1)以下是科学家提出的假设模型,这些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2)同位素示踪法常用于研究化学反应历程,如碳-14就像“北斗标签”,通过它的“放射性信号”可以持续追踪该原子的位置和变化,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有6个质子,8个中子)原子结构的是 (填序号)。【答案】(1)CAB(2)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1)根据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发展史分析解答;(2) 根据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对于碳-14原子,已知有6个质子,8个中子,那么其核外电子数也为6个。【解答】 (1)道尔顿在19世纪初提出了原子的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这是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早期阶段,则实心球模型(C)最早,然后,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随后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带负电的电子,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电中性的原子,则葡萄干面包模型(A)在实心球模型之后,最后,1911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则核式结构模型(B)最后提出,则这些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是CAB;(2)A.该模型中的中子数不是8 个,故A不符合题意;B.该模型中核外电子数不是6个,故B不符合题意;C.该模型中质子数为6个,核外电子数也为6个,中子数为8根,符合碳-14(有6个质子,8个中子)原子结构,故C符合题意;D.该模型中电子数不是6个,中子数不是8个,核外电子数也不是6个,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调零、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该图中存在的操作错误: 。(2)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手的拉力,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使弹簧伸长的力是 (选填“手拉弹簧的力”或“弹簧拉手的力”)。【答案】(1)拉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2)2.6;手拉弹簧的力【知识点】力的测量【解析】【分析】 (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下:①使用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位置。如果没有指在零位置就需要调零;②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位置相垂直;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2)先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数;使弹簧伸长的力是作用在挂钩上的力。【解答】 (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之前,首先要观察指针是否在0刻线处,必要时进行调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拉力方向必须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由甲图知,该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被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2)由图知,该弹簧测力计上1N平均分成5等份,所以一份是0.2N,即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N;使弹簧伸长的力是作用在挂钩上的力,即手拉弹簧的力。22.(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科学家常采用“分”与“合”的思想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小金同学学习科学家的思想研究水的组成。(1)“分”————电解水小金设计了如图1 的简易电解水装置,经检验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其中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2)“合”————生成水小金同学利用图2装置,得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并绘制了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将图3示意图补充完整。(3)“分”与“合”的思想都能证明水的组成,都利用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答案】(1)将带火星的目标伸入试管中,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2)(3)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解答】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由图1可知,b试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检验b试管中气体(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从微观角度看,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图3中已经有1个氧分子(由2 个氧原子构成)和2个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反应后应该生成2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答案为。(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水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在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氢分子分裂为氢原子,氧分子分裂为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23.(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小金同学在旅游时捡到一块较大的矿石,其外观呈肉红色,小金同学决定与小组内同学一起测定该矿石的密度。【实验步骤】步骤Ⅰ:测量矿石的质量(1)小金同学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他接下来应采取的措施是 。(2)调平后,图乙为小金对矿石称量操作的示意图,操作完成后指针最终位置如图丙所示,对照评价量表,小金进行了自评,请说出他的评价结果,并说明理由 。评价量表(部分内容)实验过程 操作要求 评价标准 自评称量 1.物品和砝码的位置放置正确。 2.砝码使用过程正确。 3.通过增加或减少砝码的质量、以及调节游码,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左右摆幅相同。 优秀:操作要求三点均达到。 良好:操作要求仅达到两点。 合格:操作要求仅达到一点:不合格:操作要求均未达到 (3)小金同学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生锈,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小金和组员们通过评价表,改正实验操作后正确完成称量,测得矿石的质量为m0。【实验步骤】步骤Ⅱ:测量矿石的体积①在干燥的烧杯中加入200mL 的水。②用细线系住矿石后放入烧杯中,完全浸没后,标记此时的水位。③用细线将矿石从水中取出,并加水至200mL 处。④在量筒中装入V1的水,将水倒入烧杯至标记处,量筒中的水量降至 V2。由此得出矿石的密度ρ= 。【答案】(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2)良好:砝码使用过程错,不应该直接用手拿取砝码;(3)偏小(4)【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天平使用过程中调平,需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反方向调整;(2)天平使用过程中不应用手拿取砝码,因为手上有汗液,会导致砝码质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测量结果;(3)当砝码生锈会导致砝码质量变大,从而导致测量值小于实际值;(4)利用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测量物体体积。【解答】 (1)图中指针向左偏转,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天平平衡;(2)天平使用过程中不应用手拿取砝码,因为手上有汗液,会导致砝码质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测量结果,所以小金的操作应评价为良好:操作要求仅达到两点;(3)当砝码生锈会导致砝码质量变大(例如5g砝码,生锈后会变成5.1g),测量5.1g的物体就会读数为5g,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4)矿石浸没在水中,使水位升高,在升高出进行标记,将矿石取出,用量筒将水位补齐至标记处,则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就是矿石的体积V=V1-V2,根据得出矿石的密度ρ= 。24.(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学习了制造技术与工程的相关内容后,为了更好地体验制造,兴趣小组利用熔点较低的A金属和粘土等材料制作笔筒。(1)探究A金属熔化规律。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A金属,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像(如图2)。①该金属的熔点是 ℃。②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装置熔化质量更大的A 金属,并在图3中画出其熔化图像(虚线)。甲、乙两条曲线中,正确的是 。(2)利用A金属制作笔筒。小组同学制作笔筒的过程如图4所示。①金属制造中常用到成型和铸造两种技术。成型技术:对固态金属施加压力,使其产生永久的变形。铸造技术:将液态金属注入空腔中,待其凝固后除去模具。该小组同学制作笔筒的过程,属于金属制造中的 技术。②步骤b中,在浇铸液态金属时,会有部分液体残留在烧杯壁上,造成材料浪费。老师建议将固态金属直接置于模具中,在上方用吹风机加热使其熔化。图5是某款温控吹风机三挡热风温度与距离的关系图像,结合A金属和粘土的性质,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挡位与加热距离: 。【答案】(1)48;乙(2)铸造;常温挡、20cm【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金属制品及其制造技术【解析】【分析】 (1)①金属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②同一金属熔点不变,加热相同时间,吸热相同,但升温慢;(2)①根据题干分析回答;②笔筒高度约为10cm,考虑到实际情况,吹风机应与模具底部应有一定的距离,结合吹风机的温度要小于80℃,高于48℃分析回答。【解答】 (1)①由图2知,该金属温度达到48℃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熔点是48℃。②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装置熔化质量更大的A金属,加热相同时间,吸热相同,但升温慢,而熔点不变,故甲、乙两条曲线中,正确的是乙。(2)①金属制造中常用到成型和铸造两种技术。成型技术:对固态金属施加压力,使其产生永久的变形。铸造技术:将液态金属注入空腔中,待其凝固后除去模具。根据题干知,该小组同学制作笔筒的过程,属于金属制造中的铸造技术。②笔筒高度约为10cm,考虑到实际情况,吹风机应与模具底部应有一定的距离,约为20cm比较合适,根据题意,吹风机的温度要小于80℃,高于48℃,图5是某款温控吹风机三挡热风温度与距离的关系图像,结合A金属和粘土的性质,选择一种合适的档位与加热距离:常温档、20cm。25.(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是小乐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乐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B移动到特定位置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图乙是小乐同学实验中像、物的位置实验记录,由于玻璃板没有与白纸底边平行,小乐能否通过实验记录得出相应规律 (选填“能”或“不能”)。(3)小乐正在观察蜡烛A的像,他用科学课本挡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玻璃板上看到蜡烛A 的像。【答案】(1)像与物大小相等(2)能(3)能【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成的像和蜡烛大小相等;(2)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时,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其连线与镜面垂直;(3)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解答】 (1)未点燃的蜡烛B与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成的像和蜡烛大小相等;(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关于镜面垂直,与玻璃板是否与白纸底边平行无关,因此小乐能通过实验记录得出相应规律;(3)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虚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所以用科学课本挡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蜡烛A仍能在薄玻璃板发生光的反射成像。26.(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在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钩码的质量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1)以质量m为横坐标,以重力G为纵坐标,在图中进行描点并连线。(2)根据画出的图像,可以说明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比。(3)由图可得到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N/kg,我们用g来表示这3个比值,则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是 。m(g) 100 200 300 400 500G(N) 1 2 3 4 5【答案】(1)(2)正(3)10;G=mg【知识点】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 (1)横坐标表示质量,纵坐标表示重力,由图中数据对应横纵坐标,用描点法画出图象;(2)根据图像形状分析重力和质量的数学关系;(3)根据表格数据计算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并得到二者的数学关系式。【解答】 (1)横坐标对应质量,纵坐标对应重力,利用描点法绘出图象如下:(2)根据图像分析可知,该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说明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我们用g来表示这3个比值, 则,即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式为:G=mg。27.(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乏锌元素可能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食欲减退等问题,葡萄糖酸锌 是目前首选的补锌强化剂,如图是市售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部分使用说明书。【药品名称】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成分】每毫升含葡萄糖酸锌3.5mg 【功能主治】补锌 【规格】10mL/支 【用法用量】12岁及以上成人一日2次,每次2支(1)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2) 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 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成年人每人每天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每天约补充摄入多少毫克锌 请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49(2)9:14(3)解:成年人每人每天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每天约补充摄入锌的质量为。答:每天约补充摄入20mg锌。【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1个锌原子构成的,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共有:12+22+14+1=49个原子。(2)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14)=9:14。28.(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为新型材料“气凝胶”,它作为世界最轻的固体,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二氧化硅固体。这种材料密度仅约为3.5kg/m3,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1)若将气凝胶压缩之后,它能迅速复原,此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2)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质量是 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请写出计算过程。(钢的密度为【答案】(1)不能(2)解:根据可得,所需“气凝胶”的体积:,则所需“气凝胶”的质量:。【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将气凝胶压缩之后,它能迅速复原,此现象说明气凝胶具有良好弹性;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2)飞机的体积一定,即所需“气凝胶”的体积等于钢的体积,根据求得所需“气凝胶”的体积,进一步求得所需“气凝胶”的质量。【解答】 (1)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将气凝胶压缩之后,它能迅速复原,此现象可说明气凝胶具有良好弹性,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29.(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入射角为50°)后,再折射入空气;(1)图甲、乙两图中,符合光的折射规律的是图 (填“甲”或“乙”)。(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 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则“科学”两字是 ____。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虚像【答案】(1)甲(2)等于(3)A【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 (1)光由空气通过玻璃砖要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第二次由玻璃砖斜射再进入空气,两次均符合折射定律。(2)根据最后的出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可知折射角的大小;(3)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 (1)光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砖两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再由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注意最后的出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故甲图符合光的折射规律。(2)因为最后的出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已知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入射角为50°)后,再折射入空气。所以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等于50°;(3)将一块玻璃砖压在书上,透过玻璃砖看书上的字,眼睛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了,即变浅了,这是由于从玻璃射向空气的光线在玻璃界面处发生折射的缘故,故选A。30.(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某项目化学习小组为能够直接测量液体的密度,制作了“简易密度计”。【原理探析】用托盘天平测量不同液体各100g(如图1所示),步骤如下: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②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g。 ③在天平右盘放入a 克砝码,并将游码移至“0”刻度线处。 ④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缓慢加入水,直至天平平衡。 ⑤不改变右盘砝码,称量等质量的盐水、酒精等液体。(1)步骤③中应加入的砝码质量a克应为 克。(2)Ⅱ:利用量筒测量100g不同液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各液体的密度。相关数据记录如表:液体种类 质量/g 体积/mL 密度(g/cm3)水 100 100 1酒精 100 125 0.8盐水 100 80 1.25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液体体积与密度的关系是 。(3)【产品设计】小组同学模仿托盘天平结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简易密度计”,即:将两个相同的自制量筒对称挂于简易支架两侧,待测液体-先在右侧量筒中倒入100毫升水,再向左侧量筒中加入待测液体至支架平衡后,即可从左量筒刻度上读出密度值(把体积刻度转化为相应密度值刻度)。左量筒50mL刻度处应标定的密度值为 。(4)结合托盘天平测量原理,为了提升密度计测量的准确性,请为此产品提出一种可行的改进方案 。【答案】(1)120(2)反比(3)2g/cm3(4)减小量筒的底面积【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要测量出100g液体,烧杯的质量已知,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a的值;(2)从表中数据可知:质量一定时,体积与密度的乘积是一个定值;(3)图2是等臂杠杆,两边桶的质量相同,液体的质量相同;(4)要提高密度计的分度值,就是在称量两种已知密度不同液体时,高度差较大,由此分析。【解答】 (1)要测量出100g液体,烧杯的质量20g,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a=100g+20g=120g;(2)从表中数据可知:质量一定时,体积与密度的乘积是一个定值,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液体体积与密度的关系是反比关系;(3)图2是等臂杠杆,杠杆平衡时,两边的总质量相同,两桶的质量相同,所以液体的质量相同,设量筒的底面积为S,则有:V水ρ水=V液ρ液,所以;(4)要提高密度计的分度值,就是在称量两种已知密度不同液体时,高度差较大,设容器的底面积为S,称量的液体的高度,设称量已知密度ρ1、ρ2的两种液体时的高度为h1、h2,且h1>h2,则有,所以要提高分度值,增大Δh的值,可减小量筒的底面积。31.(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某校科学小组开展“设计纸桥承重”项目。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将纸折成“W”形作为桥面比直接用白纸平铺作为桥面承重能力强。如图:查阅资料:“W”形折叠属于瓦楞结构。瓦楞纸板由交替的平面层和W”形波浪层组成,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等领域。该小组同学为探究“W”形瓦楞结构的承重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以下实验:小组同学选择厚度相同的牛皮纸,制作三种不同波浪高度(5mm、10mm、15mm)的“W”形瓦楞结构模型并在上方铺上一张卡纸,其余条件相同。为测量承重能力,将模型水平放置,在卡纸上方逐渐添加细沙,直至模型弯曲超过2cm,测量此时细沙总质量。(1)实验中,直接用白纸平铺作为桥面的纸桥放上重物后会被压弯,这是因为 。为测量承重能力通过观察测量模型弯曲超过2cm时的细沙总质量,这种研究方法是 。(2)如表为某小组得出的实验数据:波浪平均高度(mm) 5 10 15最大承重(g) 352 658 465根据数据,该小组能得出的结论: 。【答案】(1)力使物体发生形变;转换法(2)在一定范围内,“W”形瓦楞结构的波浪高度增加,其承重能力先增大后减小,本实验中波浪高度为10mm时承重能力最强。【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最大承重随波浪平均高度的变化规律。【解答】 (1) 实验中,直接用白纸平铺作为桥面的纸桥放上重物后会被压弯,这是因为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实验中,承重能力本身不易直接测量,通过测量模型弯曲超过2cm时细沙的总质量来间接反映承重能力,这种将不易测量的量转化为可测量量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波浪平均高度从5mm增加到10mm时,最大承重从352g增加到658g,承重能力显著提升;而当波浪高度进一步增加到15mm时,最大承重下降至465g。由此可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W”形瓦楞结构的波浪高度增加,其承重能力先增大后减小,本实验中波浪高度为10mm时承重能力最强。32.(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作图题(1)如图甲所示,已知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2)如图乙所示,太阳光与地面成 角斜射过来,要使光线沿竖直方向反射入井中,求作:①反射光线;②平面镜的位置。(3)画出丙图中力的图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铁块,受到地面对它的100牛的垂直于地面向上的支持力F。(4)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答案】(1)(2)(3)(4)【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 (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先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以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作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或入射角的度数。(2)先根据反射光线的方向(竖直向下)作出反射光线,而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据此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法线与平面镜垂直画出平面镜的位置。(3)先选出标度,然后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再根据标度、支持力的大小和方向;过重心表示支持力的方向和大小。(4) 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 (1)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90°-60°=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2)要使光线沿竖直方向反射入井中,所以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而反射光线又竖直向下射入井中,所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90°+30°=12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据此画出法线,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OB为反射光线,而MN为平面镜所在的位置。(3) 先选一段线段,大小表示50N,然后过重心做竖直向上、大小为100N的支持力;如图所示:(4)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据此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1 / 1浙江省杭州市观成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上 科学暑假自学反馈1.(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模型建构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A.B.C.D.2.(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阳光强烈时发生反光的黑板 B.正月十五明亮的月亮C.正在播放节目的液晶电视 D.正在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3.(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铟、锑、铱、铒、锌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关于元素铟、锑的说法正确的是()A.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B.锑原子的电子数是49C.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两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4.(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结果对应的是( )A.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B.根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C.根据有无明显的主侧根之分,植物的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D.根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5.(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是在玻璃水池中戏水的人,若从水池侧面看去,则其水面上的头和水面下的身体似乎“分了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6.(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天工开物》中记载着一种农业生产汲水装置———辘轳(如图所示),由具有共同转动轴O的大轮和小轮组成。提水时,手握在B处比握在A处更容易使大轮转动,从而提起水桶。这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 D.施力物体有关7.(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下列光路图可能正确的是( )A. B.C. D.8.(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生生不息。如图是几种生物生殖和发育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接穗上所结果实的品种是毛桃B.乙图:在家蚕发育过程中,若D表示受精卵,则C为蛹期C.丙图:卵细胞和精子相结合成为受精卵的部位是②D.丁图:菜豆种子萌发时,胚芽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茎、叶9.(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是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耳机声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A.固体、固体 B.气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气体、固体10.(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一枚1元硬币立在平面镜前(如图甲),硬币的正面(如图乙)朝向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看到的硬币的像应是( )A. B. C. D.11.(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某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况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B.使用前应先调零C.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记录数据的同时也要记录力的单位D.使用弹簧测力计只能测出竖直方向的力12.(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甲图中可知, PA>ρB>ρc, 且ρc>ρ水B.从乙图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质量,其值为16克C.从甲图中可见,120克D物质的体积是200厘米3D.从甲图中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113.(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停靠在路边的自行车 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行驶的小车C.腾空而起的火箭 D.匀速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14.(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杭州某校在五一假期期间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学生走进厨房,准备并制作一顿晚餐。以下是同学们在开展活动中的一些场景,涉及到一些物态变化,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甲同学购买冻豆腐,一段时间后出现许多小孔,小孔是水先凝固后熔化造成的B.乙同学在蒸食物时打开蒸锅,看到了“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丙同学将湿抹布挂起一段时间后变干了,这是升华现象D.丁同学去买鱼时发现,商家会把鱼埋在干冰中,这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来保鲜鱼15.(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近视眼以及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常人眼观察远处物体时,清晰像成在视网膜上B.甲图为近视眼,可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C.乙图为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D.乙图为远视眼,可能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16.(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西游记》是中国经典名著,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针对其中的几个情节,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些有趣的看法,做到了学科融合。如果你是他们小组的一员,试着对这些有趣的情节分析并回答:(1)《西游记》第五回:大闹天宫时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吹一口气就变出了许多小孙悟空。同学们觉得这种生殖就像动物克隆一样,据此,你认为这是 生殖(选填“有性”或“无性”)。(2)《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一种神奇的果实————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一万年方得吃。小组同学提出:人参果结果的时间太长了,要是每天都给它施肥,这样它就能长得更快。小金同学立即反驳道:每天施肥可能会导致细胞液浓度 (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此时细胞会 (填写“吸水”或“失水”),导致果树死亡。17.(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今年年初“南方小土豆”、“广州砂糖橘”带火了哈尔滨这座古老的城市,独特的冰雪城堡体验和特色美食圈粉无数。其中冻梨最受欢迎,它外表是黑乎乎硬邦邦的(图1),但是冻之前跟新鲜的水果梨一样,也是白色的。冻梨咬起来特别脆,口感比较细腻,冰凉的汁水,甜中带酸,别有一番风味。(1)品尝冻梨,汁水甜中带酸的味觉形成部位是 。(2)冰还可以制成我们所学的透镜。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图2)。“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透镜的 位置。18.(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某校开辟了一块劳动基地种植大棚青菜,在种植前,学校向同学们征集建议。(1)小金建议学校采购肥料,如硝酸钠,其化学式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2)小金认为CO2也是一种气体肥料,CO2中数字“2”的意义 。19.(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2025年5月5日,我国首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充气成型,如图所示。气膜粮仓是一种现代化粮仓,和传统粮仓相比,它能在粮食储存期间实现有效防霉、防虫。(1)某同学认为气膜粮仓充气成型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其理由是 。(2)气膜粮仓内部需注入氮气以营造低氧环境。这是由于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氮气的这种性质是由 决定的。(填“氮分子”或“氮原子”)(3)为实现粮仓防霉功能,需要在气膜粮仓内安装多种传感器,以实时监测粮仓内部相关数据。列举一种粮仓内需监测的数据: 。(4)粮仓外加了一层特殊材料,能有效防止米虫在潮湿季节大量繁殖和发育。推测该特殊材料可能具有的功能 (写出一种)。20.(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经过不断完善、不断修正,人类借助模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1)以下是科学家提出的假设模型,这些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2)同位素示踪法常用于研究化学反应历程,如碳-14就像“北斗标签”,通过它的“放射性信号”可以持续追踪该原子的位置和变化,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有6个质子,8个中子)原子结构的是 (填序号)。21.(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调零、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该图中存在的操作错误: 。(2)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手的拉力,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使弹簧伸长的力是 (选填“手拉弹簧的力”或“弹簧拉手的力”)。22.(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科学家常采用“分”与“合”的思想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小金同学学习科学家的思想研究水的组成。(1)“分”————电解水小金设计了如图1 的简易电解水装置,经检验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其中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2)“合”————生成水小金同学利用图2装置,得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并绘制了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将图3示意图补充完整。(3)“分”与“合”的思想都能证明水的组成,都利用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23.(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小金同学在旅游时捡到一块较大的矿石,其外观呈肉红色,小金同学决定与小组内同学一起测定该矿石的密度。【实验步骤】步骤Ⅰ:测量矿石的质量(1)小金同学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他接下来应采取的措施是 。(2)调平后,图乙为小金对矿石称量操作的示意图,操作完成后指针最终位置如图丙所示,对照评价量表,小金进行了自评,请说出他的评价结果,并说明理由 。评价量表(部分内容)实验过程 操作要求 评价标准 自评称量 1.物品和砝码的位置放置正确。 2.砝码使用过程正确。 3.通过增加或减少砝码的质量、以及调节游码,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左右摆幅相同。 优秀:操作要求三点均达到。 良好:操作要求仅达到两点。 合格:操作要求仅达到一点:不合格:操作要求均未达到 (3)小金同学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生锈,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小金和组员们通过评价表,改正实验操作后正确完成称量,测得矿石的质量为m0。【实验步骤】步骤Ⅱ:测量矿石的体积①在干燥的烧杯中加入200mL 的水。②用细线系住矿石后放入烧杯中,完全浸没后,标记此时的水位。③用细线将矿石从水中取出,并加水至200mL 处。④在量筒中装入V1的水,将水倒入烧杯至标记处,量筒中的水量降至 V2。由此得出矿石的密度ρ= 。24.(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学习了制造技术与工程的相关内容后,为了更好地体验制造,兴趣小组利用熔点较低的A金属和粘土等材料制作笔筒。(1)探究A金属熔化规律。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A金属,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像(如图2)。①该金属的熔点是 ℃。②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装置熔化质量更大的A 金属,并在图3中画出其熔化图像(虚线)。甲、乙两条曲线中,正确的是 。(2)利用A金属制作笔筒。小组同学制作笔筒的过程如图4所示。①金属制造中常用到成型和铸造两种技术。成型技术:对固态金属施加压力,使其产生永久的变形。铸造技术:将液态金属注入空腔中,待其凝固后除去模具。该小组同学制作笔筒的过程,属于金属制造中的 技术。②步骤b中,在浇铸液态金属时,会有部分液体残留在烧杯壁上,造成材料浪费。老师建议将固态金属直接置于模具中,在上方用吹风机加热使其熔化。图5是某款温控吹风机三挡热风温度与距离的关系图像,结合A金属和粘土的性质,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挡位与加热距离: 。25.(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是小乐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乐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B移动到特定位置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图乙是小乐同学实验中像、物的位置实验记录,由于玻璃板没有与白纸底边平行,小乐能否通过实验记录得出相应规律 (选填“能”或“不能”)。(3)小乐正在观察蜡烛A的像,他用科学课本挡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玻璃板上看到蜡烛A 的像。26.(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在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钩码的质量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1)以质量m为横坐标,以重力G为纵坐标,在图中进行描点并连线。(2)根据画出的图像,可以说明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比。(3)由图可得到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N/kg,我们用g来表示这3个比值,则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是 。m(g) 100 200 300 400 500G(N) 1 2 3 4 527.(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乏锌元素可能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食欲减退等问题,葡萄糖酸锌 是目前首选的补锌强化剂,如图是市售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部分使用说明书。【药品名称】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成分】每毫升含葡萄糖酸锌3.5mg 【功能主治】补锌 【规格】10mL/支 【用法用量】12岁及以上成人一日2次,每次2支(1)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2) 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 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成年人每人每天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每天约补充摄入多少毫克锌 请写出计算过程。28.(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为新型材料“气凝胶”,它作为世界最轻的固体,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二氧化硅固体。这种材料密度仅约为3.5kg/m3,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1)若将气凝胶压缩之后,它能迅速复原,此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2)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质量是 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请写出计算过程。(钢的密度为29.(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入射角为50°)后,再折射入空气;(1)图甲、乙两图中,符合光的折射规律的是图 (填“甲”或“乙”)。(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 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则“科学”两字是 ____。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虚像30.(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某项目化学习小组为能够直接测量液体的密度,制作了“简易密度计”。【原理探析】用托盘天平测量不同液体各100g(如图1所示),步骤如下: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②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g。 ③在天平右盘放入a 克砝码,并将游码移至“0”刻度线处。 ④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缓慢加入水,直至天平平衡。 ⑤不改变右盘砝码,称量等质量的盐水、酒精等液体。(1)步骤③中应加入的砝码质量a克应为 克。(2)Ⅱ:利用量筒测量100g不同液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各液体的密度。相关数据记录如表:液体种类 质量/g 体积/mL 密度(g/cm3)水 100 100 1酒精 100 125 0.8盐水 100 80 1.25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液体体积与密度的关系是 。(3)【产品设计】小组同学模仿托盘天平结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简易密度计”,即:将两个相同的自制量筒对称挂于简易支架两侧,待测液体-先在右侧量筒中倒入100毫升水,再向左侧量筒中加入待测液体至支架平衡后,即可从左量筒刻度上读出密度值(把体积刻度转化为相应密度值刻度)。左量筒50mL刻度处应标定的密度值为 。(4)结合托盘天平测量原理,为了提升密度计测量的准确性,请为此产品提出一种可行的改进方案 。31.(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某校科学小组开展“设计纸桥承重”项目。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将纸折成“W”形作为桥面比直接用白纸平铺作为桥面承重能力强。如图:查阅资料:“W”形折叠属于瓦楞结构。瓦楞纸板由交替的平面层和W”形波浪层组成,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等领域。该小组同学为探究“W”形瓦楞结构的承重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以下实验:小组同学选择厚度相同的牛皮纸,制作三种不同波浪高度(5mm、10mm、15mm)的“W”形瓦楞结构模型并在上方铺上一张卡纸,其余条件相同。为测量承重能力,将模型水平放置,在卡纸上方逐渐添加细沙,直至模型弯曲超过2cm,测量此时细沙总质量。(1)实验中,直接用白纸平铺作为桥面的纸桥放上重物后会被压弯,这是因为 。为测量承重能力通过观察测量模型弯曲超过2cm时的细沙总质量,这种研究方法是 。(2)如表为某小组得出的实验数据:波浪平均高度(mm) 5 10 15最大承重(g) 352 658 465根据数据,该小组能得出的结论: 。32.(2025八上·杭州开学考)作图题(1)如图甲所示,已知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2)如图乙所示,太阳光与地面成 角斜射过来,要使光线沿竖直方向反射入井中,求作:①反射光线;②平面镜的位置。(3)画出丙图中力的图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铁块,受到地面对它的100牛的垂直于地面向上的支持力F。(4)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 A.根据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进行分析。B.根据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等进行分析;C.根据在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进行分析;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进行分析。【解答】 A.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符合题意;B.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其他等,故B正确不合题意;C.在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高速运转,故C正确不合题意;D.氯的原子序数是17,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所以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2.【答案】C【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解答】A.阳光强烈时发生反光的黑板,不能自己发光,只会反射光,不是光源,故A不合题意;B.正月十五明亮的月亮,也不能自己发光,它反射的太阳光,不是光源,故B不合题意;C.正在播放节目的液晶电视,它自己能够发光,是光源,故C符合题意;D.正在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它不是自己发光,而是反射光,不是光源,故D不合题意。故选C。3.【答案】C【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根据铟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锑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1;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锑原子的电子数是51,故选项说法错误。C、决定元素种类的核内质子数,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D、铟、锑均带带“钅”字旁,均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4.【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A.根据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来分析;C.根据植物根系的分类方法来分析;D.根据有性和无性生殖的特点来分析。【解答】A.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应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分类,故A错误。B.根据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宏观角度),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根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分为单质和化合物(针对纯净物),故B错误。C.植物根系根据有无明显主侧根之分,可分为直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如大豆等)和须根系(无明显主根,由许多不定根组成,如小麦等 ),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正确,故C正确。D.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分类依据是生殖过程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而不是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按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可分为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等情况,故D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C【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解答】 从水池侧面看去,其水面下的身体与水面上的头似乎分了家,是由于水下部分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6.【答案】C【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据此分析答题。【解答】 由图和题意可知,手握在A点比握在B点要更省力些,两处的位置不同,力的作用点不同,手握在B点要省力些,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7.【答案】B【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A、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所以A不符合题意。B、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远离法线.,B符合题意;C、光在水面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不符合题意。D、光在水与空气接触面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8.【答案】C【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无性生殖;昆虫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1)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方式分为枝接和芽接,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3)图丙中图中①子宫,②输卵管,③卵巢,④阴道;(4)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伸长,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解答】A.嫁接时接穗上所结果实的性状与接穗相同,接穗为水蜜桃,则结出的果实为水蜜桃,A错误;B.家蚕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若D为受精卵,则C为成虫,B错误;C.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在输卵管,②为输卵管,故C正确;D.菜豆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并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D错误。故答案为:C。9.【答案】C【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解析】【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常情况下,人听到声音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耳朵,二是通过骨骼进行传播。【解答】 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颞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故选C。10.【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左右相反。【解答】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和物左右相反,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答案】D【知识点】力的测量【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也就是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即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2)认清弹簧测力计上最小刻度值,即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测量值。(3)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4)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一致,不可用力猛拉弹簧或让弹簧测力计长久受力,以免损坏。【解答】 A.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故A正确不合题意;B.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点,故B正确不合题意;C.测量记录时,记录数据的同时要记录单位,故C正确不合题意;D.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只要使所测力的作用线与弹簧伸缩方向在同一直线即可,也可以测量水平方向的力,故D错误不合题意。故选D。12.【答案】C【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A.根据知,当体积相等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据此判断A、B、C的密度关系,并根据公式结合图甲中的数据计算C的密度,与水的密度进行对比;B.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密度和体积的乘积,等于质量,并根据m=ρV结合乙图中的数据计算质量;C.结合甲中的数据结合计算D的密度,根据计算120克D物质的体积;D.结合甲图中的数据,根据分别计算A、B的密度,计算两密度之比。【解答】 A.根据可知,当体积相等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由甲图知,ρA>ρB>ρC,,故A错误;B.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密度和体积的乘积,等于质量,即m=ρV=5g/cm3×3cm3=15g,故B错误;C.由甲图知D物质的密度为,120克D物质的体积,故C正确;D.由甲图知A的密度,B的密度,A、B密度之比,故D错误。故选C。13.【答案】A【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解析】【分析】 (1)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情况有两种:①静止状态;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解答】 A 停靠在路边的自行车,处于静止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 故A正确;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其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变化,即其运动状态变化;故B错误;C.腾空而起的火箭,向上做加速运动,即其运动状态变化;故C错误;D. 匀速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虽然运动速度不变,但是运动方向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故选A。14.【答案】A【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及升华现象【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物质由液态变成故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收热量。【解答】A.豆腐放到冰箱里,豆腐里的水先遇冷先凝固成冰,从冰箱取出后,冰熔化成水形成的,故A正确;B.水烧开时冒出的大量“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 湿抹布挂起一段时间后变干了 ,是抹布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故C错误;D.把鱼埋在冰粒中,一是利用了冰温度较低的特点,二是冰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即吸收鱼放出热量使之保持新鲜,故D错误;故答案为:A。15.【答案】A【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A.根据人眼的成像原理判断;BCD.根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症状和矫正方法分析判断。【解答】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正常的眼睛看清远处的物体是,清晰像成在视网膜上,故A正确;BC.甲图中,晶状体的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是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进行校正,故B、C错误;D.乙图,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可能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导致的,故D错误。故选A。16.【答案】(1)无性(2)小于;失水【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解析】【分析】(1)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2)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解答】 (1)动物的克隆过程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因此,西游记中猴毛变出了许多小孙悟空与克隆类似,属于无性生殖。(2)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每天施肥会导致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会失水。17.【答案】(1)大脑(或大脑皮层)(2)会聚;焦点【知识点】人的感觉;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解析】【分析】 (1)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冷热觉和痛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在大脑皮层;(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为了生火,需要将“艾”放在焦点上,这样成最小最亮的光斑,温度最高,能引燃“艾”。【解答】 (1) 品尝冻梨,汁水甜中带酸的味觉形成部位是是大脑(或大脑皮层);(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透镜的焦点位置。18.【答案】(1)NaNO3(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及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1)硝酸钠由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硝酸根离子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NaNO3;(2)CO2中数字“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答案为:(1)NaNO3;(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9.【答案】(1)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或没有生成新的分子(2)氮分子(3)温度、氧气、湿度等(4)防水、保温、防漏气【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3)食物发霉通常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致,根据它们的生长条件分析;(4)根据米虫产生的条件分析解答。【解答】(1) 某同学认为气膜粮仓充气成型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其理由是: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或没有生成新的分子。(2)气膜粮仓内部需注入氮气以营造低氧环境。这是由于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氮气的这种性质是由氮分子决定的。(3) 为实现粮仓防霉功能,需要在气膜粮仓内安装多种传感器,以实时监测粮仓内部相关数据。列举一种粮仓内需监测的数据:温度、氧气、湿度等。(4) 粮仓外加了一层特殊材料,能有效防止米虫在潮湿季节大量繁殖和发育。推测该特殊材料可能具有的功能:防水、保温、防漏气。20.【答案】(1)CAB(2)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1)根据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发展史分析解答;(2) 根据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对于碳-14原子,已知有6个质子,8个中子,那么其核外电子数也为6个。【解答】 (1)道尔顿在19世纪初提出了原子的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这是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早期阶段,则实心球模型(C)最早,然后,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随后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带负电的电子,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电中性的原子,则葡萄干面包模型(A)在实心球模型之后,最后,1911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则核式结构模型(B)最后提出,则这些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是CAB;(2)A.该模型中的中子数不是8 个,故A不符合题意;B.该模型中核外电子数不是6个,故B不符合题意;C.该模型中质子数为6个,核外电子数也为6个,中子数为8根,符合碳-14(有6个质子,8个中子)原子结构,故C符合题意;D.该模型中电子数不是6个,中子数不是8个,核外电子数也不是6个,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答案】(1)拉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2)2.6;手拉弹簧的力【知识点】力的测量【解析】【分析】 (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下:①使用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位置。如果没有指在零位置就需要调零;②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位置相垂直;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2)先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数;使弹簧伸长的力是作用在挂钩上的力。【解答】 (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之前,首先要观察指针是否在0刻线处,必要时进行调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拉力方向必须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由甲图知,该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被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2)由图知,该弹簧测力计上1N平均分成5等份,所以一份是0.2N,即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N;使弹簧伸长的力是作用在挂钩上的力,即手拉弹簧的力。22.【答案】(1)将带火星的目标伸入试管中,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2)(3)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解答】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由图1可知,b试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检验b试管中气体(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从微观角度看,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图3中已经有1个氧分子(由2 个氧原子构成)和2个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反应后应该生成2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答案为。(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水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在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氢分子分裂为氢原子,氧分子分裂为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23.【答案】(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2)良好:砝码使用过程错,不应该直接用手拿取砝码;(3)偏小(4)【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天平使用过程中调平,需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反方向调整;(2)天平使用过程中不应用手拿取砝码,因为手上有汗液,会导致砝码质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测量结果;(3)当砝码生锈会导致砝码质量变大,从而导致测量值小于实际值;(4)利用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测量物体体积。【解答】 (1)图中指针向左偏转,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天平平衡;(2)天平使用过程中不应用手拿取砝码,因为手上有汗液,会导致砝码质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测量结果,所以小金的操作应评价为良好:操作要求仅达到两点;(3)当砝码生锈会导致砝码质量变大(例如5g砝码,生锈后会变成5.1g),测量5.1g的物体就会读数为5g,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4)矿石浸没在水中,使水位升高,在升高出进行标记,将矿石取出,用量筒将水位补齐至标记处,则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就是矿石的体积V=V1-V2,根据得出矿石的密度ρ= 。24.【答案】(1)48;乙(2)铸造;常温挡、20cm【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金属制品及其制造技术【解析】【分析】 (1)①金属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②同一金属熔点不变,加热相同时间,吸热相同,但升温慢;(2)①根据题干分析回答;②笔筒高度约为10cm,考虑到实际情况,吹风机应与模具底部应有一定的距离,结合吹风机的温度要小于80℃,高于48℃分析回答。【解答】 (1)①由图2知,该金属温度达到48℃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熔点是48℃。②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装置熔化质量更大的A金属,加热相同时间,吸热相同,但升温慢,而熔点不变,故甲、乙两条曲线中,正确的是乙。(2)①金属制造中常用到成型和铸造两种技术。成型技术:对固态金属施加压力,使其产生永久的变形。铸造技术:将液态金属注入空腔中,待其凝固后除去模具。根据题干知,该小组同学制作笔筒的过程,属于金属制造中的铸造技术。②笔筒高度约为10cm,考虑到实际情况,吹风机应与模具底部应有一定的距离,约为20cm比较合适,根据题意,吹风机的温度要小于80℃,高于48℃,图5是某款温控吹风机三挡热风温度与距离的关系图像,结合A金属和粘土的性质,选择一种合适的档位与加热距离:常温档、20cm。25.【答案】(1)像与物大小相等(2)能(3)能【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成的像和蜡烛大小相等;(2)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时,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其连线与镜面垂直;(3)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解答】 (1)未点燃的蜡烛B与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成的像和蜡烛大小相等;(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关于镜面垂直,与玻璃板是否与白纸底边平行无关,因此小乐能通过实验记录得出相应规律;(3)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虚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所以用科学课本挡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蜡烛A仍能在薄玻璃板发生光的反射成像。26.【答案】(1)(2)正(3)10;G=mg【知识点】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 (1)横坐标表示质量,纵坐标表示重力,由图中数据对应横纵坐标,用描点法画出图象;(2)根据图像形状分析重力和质量的数学关系;(3)根据表格数据计算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并得到二者的数学关系式。【解答】 (1)横坐标对应质量,纵坐标对应重力,利用描点法绘出图象如下:(2)根据图像分析可知,该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说明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我们用g来表示这3个比值, 则,即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式为:G=mg。27.【答案】(1)49(2)9:14(3)解:成年人每人每天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每天约补充摄入锌的质量为。答:每天约补充摄入20mg锌。【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1个锌原子构成的,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共有:12+22+14+1=49个原子。(2)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14)=9:14。28.【答案】(1)不能(2)解:根据可得,所需“气凝胶”的体积:,则所需“气凝胶”的质量:。【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将气凝胶压缩之后,它能迅速复原,此现象说明气凝胶具有良好弹性;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2)飞机的体积一定,即所需“气凝胶”的体积等于钢的体积,根据求得所需“气凝胶”的体积,进一步求得所需“气凝胶”的质量。【解答】 (1)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将气凝胶压缩之后,它能迅速复原,此现象可说明气凝胶具有良好弹性,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29.【答案】(1)甲(2)等于(3)A【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 (1)光由空气通过玻璃砖要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第二次由玻璃砖斜射再进入空气,两次均符合折射定律。(2)根据最后的出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可知折射角的大小;(3)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 (1)光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砖两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再由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注意最后的出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故甲图符合光的折射规律。(2)因为最后的出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已知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入射角为50°)后,再折射入空气。所以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等于50°;(3)将一块玻璃砖压在书上,透过玻璃砖看书上的字,眼睛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了,即变浅了,这是由于从玻璃射向空气的光线在玻璃界面处发生折射的缘故,故选A。30.【答案】(1)120(2)反比(3)2g/cm3(4)减小量筒的底面积【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要测量出100g液体,烧杯的质量已知,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a的值;(2)从表中数据可知:质量一定时,体积与密度的乘积是一个定值;(3)图2是等臂杠杆,两边桶的质量相同,液体的质量相同;(4)要提高密度计的分度值,就是在称量两种已知密度不同液体时,高度差较大,由此分析。【解答】 (1)要测量出100g液体,烧杯的质量20g,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a=100g+20g=120g;(2)从表中数据可知:质量一定时,体积与密度的乘积是一个定值,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液体体积与密度的关系是反比关系;(3)图2是等臂杠杆,杠杆平衡时,两边的总质量相同,两桶的质量相同,所以液体的质量相同,设量筒的底面积为S,则有:V水ρ水=V液ρ液,所以;(4)要提高密度计的分度值,就是在称量两种已知密度不同液体时,高度差较大,设容器的底面积为S,称量的液体的高度,设称量已知密度ρ1、ρ2的两种液体时的高度为h1、h2,且h1>h2,则有,所以要提高分度值,增大Δh的值,可减小量筒的底面积。31.【答案】(1)力使物体发生形变;转换法(2)在一定范围内,“W”形瓦楞结构的波浪高度增加,其承重能力先增大后减小,本实验中波浪高度为10mm时承重能力最强。【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最大承重随波浪平均高度的变化规律。【解答】 (1) 实验中,直接用白纸平铺作为桥面的纸桥放上重物后会被压弯,这是因为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实验中,承重能力本身不易直接测量,通过测量模型弯曲超过2cm时细沙的总质量来间接反映承重能力,这种将不易测量的量转化为可测量量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波浪平均高度从5mm增加到10mm时,最大承重从352g增加到658g,承重能力显著提升;而当波浪高度进一步增加到15mm时,最大承重下降至465g。由此可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W”形瓦楞结构的波浪高度增加,其承重能力先增大后减小,本实验中波浪高度为10mm时承重能力最强。32.【答案】(1)(2)(3)(4)【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 (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先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以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作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或入射角的度数。(2)先根据反射光线的方向(竖直向下)作出反射光线,而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据此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法线与平面镜垂直画出平面镜的位置。(3)先选出标度,然后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再根据标度、支持力的大小和方向;过重心表示支持力的方向和大小。(4) 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 (1)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90°-60°=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2)要使光线沿竖直方向反射入井中,所以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而反射光线又竖直向下射入井中,所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90°+30°=12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据此画出法线,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OB为反射光线,而MN为平面镜所在的位置。(3) 先选一段线段,大小表示50N,然后过重心做竖直向上、大小为100N的支持力;如图所示:(4)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据此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观成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上 科学暑假自学反馈(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观成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上 科学暑假自学反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