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部分学校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测试训练(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和平区部分学校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测试训练(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天津市和平区部分学校测试模拟九年级历史训练卷(二)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场考试,合计用时12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小明同学绘制了单元结构示意图,下面解读正确的是( )
A.本阶段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B.地主阶级变法的典型事件是王安石变法
C.这一时期社会变革是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D.百家争鸣中法家思想成为我国历代的正统思想
2.图1到图2的变化,主要缘于西汉( )
A.确立了分封制 B.平定七国之乱
C.实施“推恩令” D.推行刺史制度
3.《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全国所设铁官凡44县,其中36个县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江南地区无一县设有铁官。《宋书·百官志》记载刘宋时“江南诸郡县有铁者,或置冶令,或置丞。”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政权的频繁更替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方人口的南迁 D.官职设置的完善
4.唐朝诗人刘禹锡作诗曰:“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这首诗描写的是( )
A.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 B.科举考试放榜后的盛况
C.都城长安的节日气氛 D.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5.在中国古代,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要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下列途径中最可信的是( )
A.观看电影《英雄郑成功》 B.研究出土文物达赖金印
C.阅读书籍《雅克萨之战》 D.赏析画作《清明上河图》
6.明成祖时派郑和率庞大船队出海,终因徒耗钱粮,于国无益而成绝响。此后,海禁政策再度盛行,直到嘉靖中后期戚继光平息倭患后,海禁政策才又有所松弛。可见,影响明朝对外政策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的经济实力 B.统治者个人喜好
C.国家利益与环境 D.地缘政治的竞争
7.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曾经传到日本、朝鲜、法、英、德、俄、美等许多国家。有人说,它如果在工业革命前传到英国,可能会拿到多项专利。它应该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由此可知,洋务派主张( )
A.民主与科学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中体西用
9.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从这个角度看,五四运动是( )
A.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国人向北洋军阀的正式宣战 D.凝聚民族力量的社会大革命
10.红军两年间转战了14个省份,翻越了20座巨大山脉,渡过了30多条河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在围追堵截中遭遇的战斗有400场以上。这反映了红军(  )
A.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B.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C.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D.以民为本、患难与共
11.正因为中国全民族持久抗击日本法西斯,才在1943年开罗会议上取得了世界抗击法西斯四大国的地位。也是从1943年起,英美等国家与中国签订新条约,宣布放弃治外法权等特权,废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材料表明,通过抗日战争( )
A.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B.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C.激发民族意识觉醒 D.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12.“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 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是 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对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报道,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实现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B.中国已经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体现了国民政府的极大诚意
D.反映了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13.谭嗣同少年时勤奋刻苦,青年时积极宣扬革新图强的思想,他在湖南率先创办了
A.安庆内军械所 B.浏阳算术馆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14.以下摘自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按时间先后顾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生产队在俺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③争胜说:“现在已经发展到信息社会,你和我妈没有电话怎么能行呢。”④俺媳妇菊兰和几个妇女偷偷去指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指不到苜蓿,便偷偷掐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拌成菜疙瘩吃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15.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取得成功后将经验推广至全国。这表明兴办特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探索新型发展模式 B.加快中外经济融合
C.促进特区自身发展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6.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是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投资建设内蒙古包头钢铁撰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新盗的油田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据此推知
A.民族地区行使自治权 B.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单一
C.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 D.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
18.近年来,一批前瞻引领技术实现创新突破,一批“大国重器”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快速成长,我军建设发展向质量效能型加速转型。材料说明我国( )
A.坚持科技强军道路 B.军事人才储备充足
C.军事科技领先世界 D.国防装备完全自主
19.在当今希腊、小亚细亚、西亚、北非各地,可以寻觅到罗马人留下的神庙、柱廊、浴场、剧院等遗迹,甚至在罗马一埃及时代的木乃伊棺椁上都出现了具有罗马写实风格的墓主人画像。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 B.罗马社会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C.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D.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20.下列这些称呼都是有时代特点的。称呼出现的时间按照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日不落帝国
②印地安人
③海上马车夫
④无敌舰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21.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上述两个文献内容体现的相同目的是( )
A.防止最高统治者专权 B.制约君主专制统治
C.保证公民应有的权利 D.宣扬自由平等思想
22.构建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3.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 B.两个五年计划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4.20世纪80年代,当时世界五大银行中有八家是日本银行;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244家是日本企业。在日本产品的冲击之下,欧美制造业丢城失地,舆论一片哗然,他们把日本的崛起看作是“第二次偷袭珍珠港”。这一评价体现出
A.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B.日本成功地崛起为世界性政治大国
C.欧美对日本日益增长的经济、科技实力产生担忧
D.日本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霸主
25.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七十七国集团,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这一系列事件(  )
A.消除了地区冲突 B.彻底瓦解了殖民体系 C.冲击了两极格局 D.形成美苏集团的对峙
2025年天津市和平区部分学校测试模拟九年级历史训练卷(二)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大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材料二:迁都洛阳,实行各项汉化措施。令鲜卑人改穿汉族服装;禁止说鲜卑话,以汉语作为北魏的通行语言;令鲜卑人改汉姓……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唐太宗明确表示要同等对待各族,中华民族的各群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唐蕃交往中,虽然存在毁盟、争战等状态,但和亲会盟、舅甥友好是历史主流。 ——摘编自《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材料四: 达赖金印与班禅金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张骞拜别的皇帝是谁?指出“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3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唐蕃交往”的历史主流并举一事例。结合所学,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4分)
(4)材料四体现了清王朝对什么地区的管辖?1727年,在此设置了哪一官职监督地方政务?(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认识。(5分)
27.(15分)材料 郭守敬在天文、水利、数学等方面都颇有成就。元代他主持制定新历法,在全国设置27个测验所,实行实测。范围“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最北的北海测验所,已至北纬65°的北极圈附近,南至北纬15°的占城,每隔10°设一个观测站。经过精密计算和综合研究,在宋代《统天历》的基础上,在1280年制定出新历,元世祖赐名为《授时历》,其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回归年的实际周期相比只差26秒,行用364年,是我国推算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历法,也是当时最先进最科学的历法。郭守敬为了观测天象,创造了简仪、仰仪等近二十种天文仪器。其中1276年的简仪所达到的精密度,丹麦天文学家于1598年才发明了同样的仪器。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元代产生了中国农学史上享有盛誉的王祯《农书》。这部三十万言的著作综合了北方旱地耕作技术和南方水田耕作技术,第一部分“农桑通诀”,综论农业生产发展史,概述耕、耙、种、锄、粪、灌、收等各生产环节,以及林、牧、纺织技术;第二部分“百谷谱”,分项叙述了各种大田作物及素材、果树、竹木、药材的种植技术;第三部分“农器图谱”,详述各种农具,并附图306幅,是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后世农书所记农具,大都以其为本。此外,元代至元间还颁行《农桑辑要》七卷等农书。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元代在天文测绘、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探究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7分)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宋元其他重要科技成就对后世的影响。(8分)
28.“解放”本意指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就一发而不可收。世界历史上演了一幕幕“解放”的宏大篇章。(15分)
【材料】
(人性的解放)
村料一: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沛乎莫能御……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生产力的解放)
材料二:动力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殖民地的解放)
材料三: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面对殖民主义的暴行,殖民地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斗争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维护了民族尊严。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一般有三种结果:一是民族独立并迅步强大;二是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三是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上、九下)
(奴隶的解放)
材料四:对于在这里的我们而言……更多地吸取他们(阵亡将士)的献身精神,完成他们已经完仝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坚信……一个由人民组成、人民治理并且为了人民的政府将在地球上永存。
——林肯1863年在葛底斯堡军人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词
【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文明演进的总因是什么?“古学复兴”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一事件带来了“人性的解放”?(3分)
(2)材料二中的“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经济体制带来了怎样的变化?(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别列举一例历史事件验证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斗争的“三种结果”。在这一时期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中,涌现出了大批杰出人物,你最敬佩的是谁?请说明理由。(4分)
(4)请写出材料四的演说词中“献身的事业”中“事业”的含义。与1860年以前相比,演说词中的“人民”增加了哪一新成员?并写出增加的主要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B
6.C
7.C
8.D
9.B
10.C
11.D
12.D
13.B
14.D
15.A
16.B
17.C
18.A
19.D
20.D
21.A
22.B
23.A
24.C
25.C 
26.(1)皇帝:汉武帝 标志:西域都护的设置
(2) 历史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
(3) 主流:和亲、册封 事例:文成公主入藏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兼容并包”“一视同仁”等 ,体现平等、友好交往即可 )
(4) 地区:西藏 ; 官职:驻藏大臣
(5)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历代王朝的努力,如通过设置机构、推行改革、友好交往等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与民族交流;民族交融、友好往来是历史主流,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应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传承民族友好传统,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
27.(1)成就:郭守敬主持全国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郭守敬创造了简仪、仰仪等近二十种天文仪器;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王祯综合了北方旱地耕作技术和南方水田耕作技术写成《农书》;元朝政府颁行《农桑辑要》七卷等农书。原因:国家统一;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先代基础。
(2)影响: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技术发展并向外传统,促进了西欧探索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文化的传播和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28.
(1)思想自由;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2)动力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火车的发明;使英国由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3)第一种民族独立并迅步强大:美国独立战争;第二种 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三种: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英国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坚定和勇敢,奋勇杀敌。(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4)维护国家独立;叛乱州的黑人奴隶;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