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
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内容,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
突破点二 赏析修辞句子的表达效果
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
学习目标
中国现代文学天团
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和曹禺
导入新课
鲁郭茅 巴老曹
相关知识:作者生平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
1906年入新式学堂,期间多次参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活动。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炉中煤》等诗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
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1924年后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倡导革命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年2月被迫流亡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
文言诗和白话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陶渊明(约365—427年)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海子(1964—1989年)
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诗举例
蝴 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选自 胡适《尝试集》
风在吹
风在吹,雪在飞,
老鸦冒着风雪归。
飞不前,也要飞,
饿坏孩儿娘的罪。
语言、格式更像古体诗
《沙扬娜拉》
徐志摩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新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散文诗、自由诗等。
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体格律诗的限制,采用与现代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
五四运动的狂飙,震动了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给了他极大的精神鼓舞,他在日本福冈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此时他读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深受其影响,几乎每天写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爆发期。
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 上放号》原载1920年1月5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第二辑。
19 19 年, 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五四风雷: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以及北洋军阀卖国求荣,让人们认识到国家的积贫积弱、制度的腐败无能,5月4日,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到了喷火口,也找到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
一郭沫若 《我的作诗的经过》
“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
---郭沫若
标题解读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读hào:则为“号令”“放号”理解为“发出号令“我立在地球边上发出号令暗语自己是这个时代的号手。
读háo:可取“拖长声音大声呼叫”,理解为“我立在地球边上热情地呼唤”。诗人立足于地球边上,见到北冰洋睛空中怒涌的白云和浩瀚的太乎洋波涛滚滚心潮澎湃,使其忍不住将心中沸腾的激情喷涌出来。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放开喉咙充当号角,为祖国、为民族为艺术发出了震动天地的呼号。

创设情境
“五四”爱国运动最开始的形式就是游行,同学们还记得游行的口号嘛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宁肯玉碎,不为瓦全,
抵制日货,废除二十一条
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读准节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基调:昂扬奋进
整体感知
这首诗带给你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请用简短的词语概括。
你可能会说:太霸道了,绝了,简直了,很顶啊
你要学着说:宏伟、壮丽、炽热、雄奇、磅礴
研读文本
1.为何是“立”?
2.“立”于何处?
3.“立”之所见?
4.“立”之所感?
1.为何是“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李贽《独坐》)
小结:“坐”是局促而私密的,更适合抒发个体生命的孤独凄切之情,远离尘嚣之志。
而立的姿态是开放的、自信的、大气的、豪迈的。
2.“立”于何处?
地球边上,抒情主人公所处的位置。
想象自己是一个立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以广阔的视角抒发豪迈的情感。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北冰洋
白云
太平洋
地球
洪涛
这气势磅礴的力哟
3.“立”之所见?
如何描绘所见之物?(由物象到意象)
意象 特点 意境
白云
北冰洋 太平洋 地球 洪涛 无数、怒涌
壮丽
无限,推到地球(拟人)
被推倒
滚滚的
宏大
阔远
雄奇
气势磅礴
3.“立”之所见?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过渡句)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4.“立”之所感?
思考:
1.始终描写的“滚滚的洪涛”有什么象征意义?
2.如何理解“毁坏”“创造”“努力”?
3.“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深刻含义
4.“立”之所感?
象征手法:
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一般是通过某种具体事物(象征体),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知识链接
1.实际上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般,此种潮流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着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和旧秩序,推动着古老的中国朝向全新的思想、文化、制度快步迈进。排山大海般的洪涛既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取决于人们怎么样掌握它、驾驭它。
1.始终描写的“滚滚的洪涛”有什么象征意义?
2.
毁坏: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
创造:新制度、新科学、新文化、新思想
努力:体现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是向往光明、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
2.如何理解“毁坏”“创造”“努力”?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
“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
“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
力是自然之力、人民之力、革命之力、潮流之力,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 体现作者对力的赞美歌颂、努力创造、乐观进取、追求光明。
3.“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深刻含义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作者此时的情感非常强烈,他运用了?
1.排比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象征、拟人)
2.叠词“啊啊”的运用——直抒胸臆
3、“力哟!力哟!”的反复出现;
4.叹号的使用
5、短句——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
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直接抒发对爱人赵明诚的思念之情。)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咏物诗)
借古讽今(咏史怀古诗) 用典抒情 借(叙)事抒情
情与景
情与物
情与事
主旨归纳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偏向于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心理感受及理想抱负)
而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们生存现状的描写)
这首诗歌呈现出青年对时代、社会、国家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这种担当意识,与五四时期救亡图存的社会大背景紧密相连。这种自觉思考国家和民族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是五四先烈传递给当代青年的精神薪火。
学后感悟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