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辽宁省(适用)八上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满分17分)1.(2分)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应和(hè) 蓑(suō)笠 耽搁(ge) 怪诞(dàn)不经B.校(xiào)对 拐杖(zhàng) 愧怍(zuò) 张冠(guān)李戴C.翘(qiáo)首 龟(jūn)裂 狡辨(biàn) 销(xiāo)声匿迹D.掂量(liang) 收揽(lǎn) 侦缉(jí) 哗(huá)众取宠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奋斗的人生最精彩,也最幸福。在奋斗的过程中 会吃苦受罪,甚至还有流血牺牲,但正因为如此,由奋斗而产生的幸福感就越强烈。在我国航天科技领域,大量“90后”成为员工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他们将人生命运与祖国航空航天事业联系在一起,勇敢地 起神圣的使命,在刻苦攻关中 到人生的甘甜,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而那些贪图安逸,总是期望一劳永逸甚至 的行为,显得多么幼稚可笑,其实是毫无幸福可言的。A.诚然 肩负 尝试 不义之财B.诚然 负担 品尝 不义之财C.固然 肩负 品尝 不劳而获D.固然 负担 尝试 不劳而获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①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②许多家庭都有弃用的旧手机、旧电脑等电子垃圾。③这些电子垃圾回收 处置不当, 会污染环境。④因此,相关部门要继续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增强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能力和范围。A.“都”“因此”分别是副词、连词。B.“更新换代”“回收体系”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C.句③横线处填写的关联词应是“如果”“就”。D.句④是病句,搭配不当,应删掉“和范围”。4.(2分)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B.电头也称“消息头”,交代通讯社名称、报道地点和报道时间,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C.新闻的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D.消息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其不可缺少的三部分。5.(3分)名著阅读。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阅读活动中,你参与完成其中一份“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请你从下列所给的选项中任意选择一个人物,并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A.贺龙B.彭德怀C.朱德“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红军将领 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件 参加革命的原因毛泽东 看到因饥荒“造反”的百姓被害 ①经受过苦难:同情百姓疾苦,不满社会黑暗;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6.(6分)根据课文内容默写。(2)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3)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二.古诗文阅读(共2题,满分17分)7.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3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齐州送祖三①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②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荐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注释】①祖三:即祖咏,唐代人。与王维友善。②祖帐:为出行者饯行所设的帐幕。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渡荆门送别》首联毫无离家时的悲愁,诗人坐船沿途观望三峡的崇山峻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B.《渡荆门送别》尾联中作者心生惆怅之情,既有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又有对自己漂泊在外的伤感。C.《齐州送祖三》首联写故友刚刚相逢,又匆匆离别,一笑一泣,聚短离长,令人感慨万分。D.《齐州送祖三》尾联写朋友走后作者伫立凝望的情景,有言尽而意不尽的效果。8.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暗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谒寇莱公①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飃②,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③,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④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注释】①寇莱公:北宋名相寇准。②飂飃(liáo lì):凄冷的样子。③间(jiàn)见(xiàn):和“层出”意思一样,都是山峰很多的意思。间,更迭。④廨(xi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⑤令:知县。下文“阙令”中的“令”,同义。(1)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A. 是日重阴微雪 实是欲界之仙都B. 幽奇绝境 绝巘多生怪柏C. 余自吴入楚 自非亭午夜分D. 遂登双柏堂 遂至承天寺(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栏 外 双 瀑 泻 石 涧 中 跳 珠 溅 玉 冷 入 人 骨(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②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3分)(4)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4分)【甲】【乙】两文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之情,文中说“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是因为白云亭群山环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三.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36分)9.(一)(8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材料一】①微短剧以“短、平、快”为特色,适度的“爽”一定程度上为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了情绪出口,但一味求“爽”则会将作品引向低俗和价值观扭曲。在一段时间内,一些微短剧追求流量至上,忽视在内容制作与导向上的责任,出现了“霸总”与“已掌”齐飞等一味追求“爽感”的夸张剧情,张扬全线至上的价值取向,消解劳动和奋斗的意义,其危害毋庸赘述。②好内容从来不会缺乏生命力。腾讯视频等多个互联网平台推出正能量创作激励计划,展现非遗传承的微短剧播放量大幅提升。微短剧《向南去》每集3分钟,描绘了隐蔽战线工作者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逃出大英博物馆》讲述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渴望归家的心愿,引发观众深深共情和思考。③这些流量作品印证了精神价值才是文化传扬的永恒内核,能够穿越时光的只有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真正的“爆款密码”不在财富堆砌的泡沫里,而在对社会现实、生活百态的艺术描摹中,对人性光辉的深刻映照中。(节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有删改)【材料二】①微短剧呈现惊人的发展态势,令人不得不深思其背后的原因。微短剧情绪带动性强,尤其是剧情常常带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反转,符合当下年轻人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更值得关注的是,微短剧所吸引的受众群体并不仅局限于年轻观众,其在中老年群体中同样展现出了强大影响力,有效地弥合了存在于老年人群之中的数字鸿沟。②“从创作层面看,它给予了个人创作者更多艺术表达的空间。从传播层面而言,它更加日常化,大大降低了观看成本,能更好地嵌入日常生活场景之中。从体验层面来看,微短剧以其紧凑的篇幅和高效的叙事手法,在短时间内展现故事核心内容,让观众迅速沉浸在剧情之中,有效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的娱乐需求,带来的体验感与沉浸感更强。”胡智锋说。③胡智锋建议,微短剧创作要提升品质,避免陷入小制作变“粗制作”、微短化变“微弱化”的误区,要做到“短而精、小而关”,才能赢得市场青睐。要用镜头和故事向观众传递世间真情与人文精神,用更多温暖人心的作品引导人、感染人、塑造人,做到“短”而不浅,以小见大。(节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材料三】(节选自《人民日报》)【材料四】①近年来,随着微短剧的市场渗透率逐渐提升,微短剧行业发展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超过整体网民的一半。然而,高用户渗近率带来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下的微短剧市场已经难以复刻初始时的出圈观剧热潮。②微短剧力图在制作和题材选择上进行创新,在文化底蕴上深耕,以微短剧的流量优势为市场赋能。不过,其中也有诸多亟待克服的问题。首先,大量微短剧的叙事逻辑是从网络文学那里移植而来,微短剧精品化是否能跳脱类型化的桎梏,形成自身独有的叙事方式,是精品化过程中的关键。另外,制作方还应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微短剧+”行动的号召与互联网传播规律有机融合,避免将政策引导异化为生硬说教,要尊重文艺创作和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律,通过优秀的故事内核、情感表达真正打动观众,获得最大的传播效益。③目前来看,中国微短剧行业正经历一场从“流量狂欢”到“文化深耕”的深刻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是产业模式的升级,更是创作思维的革新——它要求微短剧行业真正肩负起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在短小精悍的叙事中凝聚时代精神。(节选自《中国文艺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多个互联网平台推出正能量创作激励计划,展现非遗传承的微短剧播放量大幅提升,这印证了好内容从来不会缺乏生命力。B. 胡智锋认为,微短剧创作提升品质,只要做到“短而精、小而美”,就能赢得市场青睐,无需考虑作品的情感传递和价值引导。C. 第五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微短剧用户、长视频用户、短视频用户在网民整体中占比皆过半。D. 随着微短剧行业发展,高用户渗透率带来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下的微短剧市场已经难以复刻初始时的出圈观剧热潮。(2)根据材料二,概括微短剧能够快速发展并拥有庞大受众群体原因。(3分)(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分析微短剧创作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3分)10.(二)(17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风筝还在天上飞卞毓方①小时候,放风筝是件很酷的事。平原,没有仰头落帽的钻天树,没有凌虚摩霄的峰峦,也难得有路过的飞机,仅有燕子、麻雀、乌鸦在空中欢腾,围着房顶、树梢追逐,盘旋。而风筝比鸟儿飞得高,比飞机听使唤,比云彩更旖旎。一线在手,仿佛是跟天神拔河。②别以为这是我制作的,哈,是祖父的手艺。一天,我模仿邻居王小二,拿芦苇秆扎风筝。祖父见了,摇头:“芦苇太脆,经不起折腾。”老人家劈开一根毛竹,用竹片扎成六角的菱形骨架,糊上厚实的牛皮纸,在底部粘上两条长长的纸带,反复调准提线,然后,系上棉质的白线,将线绕在木制的轱辘上。③祖父领我来到镇子西边的旷野,手把手教我怎么顺风放、顶风跑。他说:“风筝上了天,只要不遇强风,一般都很平稳。放和收,最为关键,掌握不好,它会翻跟斗,倒栽葱。”④如是,我控制高度,收收放放,跑跑停停。第二天,我又按照祖父说的操练。两天玩下来,熟能生巧,操纵自如,我痛快极了,也梦幻极了,感觉像自个儿在天上飞。⑤风筝的确可以载人,这不是我瞎吹。听私塾的师兄讲,传说中,楚汉相争,汉将张良乘了一只大号的风筝,飞上夜空,放开喉咙吼唱楚国的谣曲——这就好像在天上安了一只高音喇叭,将声音传播四方——楚营的将士听了,禁不住流下了思乡的酸泪,军心由是瓦解、崩塌。有一种说法,成语“四面楚歌”,记录的就是这事。⑥我嘛,如果有朝一日,能制造出巨大的风筝,乘它飞上天,我会唱什么歌呢?我是个孩子,不用跟谁争霸,想来想去,还是我熟悉的一首古诗应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⑦那天傍晚,我又来到旷野,有了前面两番历练,胆子大了,气儿粗了,我把线一放到底,风筝飞得老高老高。我是新手,识相,尽量找人少的地方,避免和他人的风筝发生碰撞。偏偏那个牛气哄哄的牛大鼻子——绰号牛魔王——拿他那只鬼脸形状的风筝缠过来,企图俘虏我的风筝。我收线,他也收线;我跑开,他就追过来。结果,两根线绞在一起,我的线单薄,断了。眼见风筝晃晃悠悠、飘飘摇摇,越过小洋河,坠入对岸的麦田。⑧我拔脚就追,追到小洋河边,傻眼了:河水有十几丈宽,河上无桥,奈何?⑨正犹豫间,曹家老大——这小子是飞毛腿,平常我总比不过他——撒腿就向东边跑,一里开外有座桥,我盯着他,看他转过了桥,敞开夹袄,摘掉帽子,甩着小辫,转而向西,狂奔到对岸的麦田。谢天谢地,曹大找到了我的风筝,他高高举起,风筝看上去完好无损。⑩曹大夹着风筝往回走,肩膀一耸一耸,一步三摇。你可快点儿走啊,快点!等他晃过桥。等他面向我。等他……咦,他一闪没了踪影。 等了半天,曹大再没出现。我急了,就去他家找。 曹大的家,在我读书的私塾的隔壁,他父亲是补锅匠。这是一所“钉头舍子”——极其低矮破旧的茅草房。门关着。叫他,里边没人应。 祖父恰巧路过,他问明情况,拍拍我的肩,领我回家。 祖父找出一团细麻线,让我交给曹大。祖父说:“风筝原来是你的,断线落了,你没去捡,表明你放弃了。曹大跑了几里路去捡,不管捡到的是完好的,还是破烂的,那都是他的。曹大家穷,玩不起风筝,你把这团麻线给他,让他也快活快活。” 我又去找曹大,这次门开着。曹大见了我,一脸窘迫,直想躲。我赶紧声明:“风筝是你找回的,就归你了。这儿有一团麻线,也给你。” 曹大喜出望外,傻傻地接过麻线,像做梦。 祖父又按原样做了一只风筝。改天,我和曹大,两只风筝比翼齐飞。 若干年后,曹大应征入伍,干到营级,转业在盐城工作。我嘛,不稂不莠,半道改行,混成码字匠。 一次返乡,我遇见曹大的母亲。老人家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我家曹大经常念叨你,说你是他小时候最好的朋友。” 我心头一暖,想起那只风筝——哦,风筝还在天上飞。(选自《大众日报》2024年4月7日)(1)梳理文章脉络,请你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① ② ③ (2)选文在叙述放风筝事件时把“我”与曹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腻生动,请结合下面两个片段,从描写手法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4分)片段一 如是,我控制高度,收收放放,跑跑停停。第二天,又按照祖父说的操练。两天玩下来,熟能生巧,操纵自如,痛快极了,也梦幻极了,感觉像自个儿在天上飞。片段二 曹大见了我,一脸窘迫,直想躲。我赶紧声明:“风筝是你找回的,就归你了。这儿有一团麻线,也给你。”曹大喜出望外,傻傻地接过麻线,像做梦。(3)文中用较长篇幅叙述“我”盯着曹大捡风筝的过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4)这篇文章是以“我”这个亲历者的角度来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5)“风筝还在天上飞”意蕴丰富,作者不仅以此为题,还用其收束全文,请根据全文内容分析其中的意蕴。(4分)11.(三)(1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①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历史岁月的沉淀,中国饮食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推动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现在的中国人在吃的方面为的并不仅仅是满足于生理的需要,吃的文化已经超过了吃本身,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我们可以将其社会意义概括为精、美、情、礼四个字。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方面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③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古人对食物求精的意识。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在中国的宴席中,选料、烹调、配料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已把精视为一种重视、尊重客人的表现。④美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审美要求的概括。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美。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⑤食物不仅应该味道美,其色、香都应该符合美的要求。《左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①,盐梅以烹鱼肉,遳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讲的也是这个意思。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⑥情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吃喝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有着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功能。朋友在一起小聚,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或诉说自己的情感。⑦在中国传统的宴席上,大家围圆桌筵席而坐,这首先就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置于中心,人们相互敬酒让菜,热闹非凡,这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而中国人也经常通过这种吃宴席的形式来达到增强亲朋好友之间关系的目的。⑧通过同桌共食来表现和睦、团圆,从而使饮食的社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引导和提升品位的作用。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⑨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数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在宴席中,座位方位的安排、上菜的顺序、器具的排列都是一种礼节的体现。我们谈礼,不能简单地将它看作一种礼仪,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它贯穿于中国的饮食活动之中,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表现,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⑩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又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丰富。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及其意义,对于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必将产生积极的、有深远意义的影响。【注】①醯醢:xī hǎi,泛指佐餐的调料。(1).本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具有哪些特点?(2分)(2) 第⑥段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3)第⑦段划线句中的“经常”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4)文中提到“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古代先贤就经常借食物来阐述为学、修身、治国等方面的道理。请举出一例具体说明。(3分)12.作文(满分50分)(1)初中阶段,你总有闪光的时刻:或许是一次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许是一场争夺激烈的比赛,或许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都彰显出你的精彩与不凡。请以“那是我的高光时刻”为题作文。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2)莺飞草长、荷衬骄阳、风吹麦浪……自然造物,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文明礼让、谦虚谨慎、互帮互助……人间温暖,都需要我们好好珍惜。生活中总有温馨点滴,那些偶遇的美好都是生活中的闪光,值得我们好好珍藏。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 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题号 1 2 3 4 7答案 A C B D B5.答案:示例一:人物:贺龙。事件: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原因: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示例二:人物:彭德怀。事件:带领农民攻打饥荒时不肯平价买米给农民的地主,之后只得逃命,去参军。原因:饱尝生活的艰辛示例三:人物:朱德。事件:进入云南讲武堂,后被任命为学生讲武堂队长,教授战术学、野战术、射击术和步枪实习。原因:①受蔡锷将军很大的影响;②=进步书籍的影响。6.答案:①. 路远莫致之 ②. 月下飞天镜 ③. 猿鸟乱鸣 ④. 山山唯落晖 ⑤.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⑥.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⑦. 浅草才能没马蹄7.B.有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诗句并没有表现“对自己漂泊在外的伤感”。故选:B。8.(1) D (2).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3)①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②我再看亭子的名字,使人怅然若失,才有流落天涯的感慨。(4) ①. 热爱 ②. 赞美 ③. 古木森然 ④.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9.(1)B(2) 情绪带动性强,戏剧冲突和反转符合年轻人填补碎片化时间需求;受众群体广泛,有效弥合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给予个人创作者更多表达空间;观看成本低,能嵌入日常生活场景;紧凑篇幅和高效叙事手法满足现代人快节奏娱乐需求,沉浸感强。 (写出三点即可)(3) 内容创作上,摆脱低俗“爽感”套路,挖掘现实题材,塑造人性光辉;叙事模式上,突破网络文学类型化桎梏,形成独特艺术表达:传播理念上,将政策引导与互联网传播规律有机融合,避免生硬说教(要尊重文艺创作和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律,通过优秀的故事内核、情感表达真正打动观众,获得最大的传播效益)。10.(1)①祖父给“我”做风筝;②曹大捡走了“我”的风筝;③祖父让“我”把麻线给曹大(2)作者从动作、神态、语言等角度着重表现了“我”和曹大的童年之乐,通过“我”放风筝的动作描写以及“痛快极了,也梦幻极了”的感受,直接表达出“我”放风筝的畅快和愉悦;“我”去曹大家里找他时,曹大从“一脸窘迫”到“喜出望外”的神态变化,表现出曹大对风筝的渴望,以及得到风筝后的意外、喜悦。作者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儿童的心理真实自然地展现出来。(3)①表明“我”对风筝的喜爱与珍视;②传达出“我”当时急切的心情;③为下文“我”先上门索要风筝,后送麻线的情节作铺垫。(4)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使叙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我”是贯穿放风筝始终的线索人物,使文章脉络清晰,读者身临其境;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5)“风筝”作为“我”儿时的娱乐工具,是祖父智慧、良善和能干的象征,也是“我”与曹大之间友情的开始和见证;“还在天上飞”既指“我”与曹大之间友情的延续,也是“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怀念,祖父当年的教导在时隔多年后依然绽放美好,依然被“我”铭记于心,寄寓着“我”对祖父的深切怀念。11.(1). 逻辑顺序;中国饮食文化意义的特点可概括为精、美、情、礼四个字。(2)举例子,列举生活中人们的饮食活动,具体说明了中华饮食在社会心理功能方面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3)“经常”指时常,是对频率的限制,这里指中国人时常通过吃宴席的方式来达到增强亲朋好友之间关系的目的,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4) 示例:戴圣在《虽有嘉肴》中借虽有佳肴不吃不知其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孟子在《鱼我所欲》中借鱼和熊掌无法兼得,舍鱼取熊掌,来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意对即可)12.作文(满分50分)【解答】那是我的高光时刻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我们走下舞台。老师给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那是我第一次代表学校去演小品。“今天大家演的不错!”老师表扬了我们,我想向母亲报喜,可是她先将电话打了进来:“比赛完了对吧!刚才外婆打电话给我,说咱家的水仙开了,听说很香呢!”我惊呆了,那盆已经成为了蒜头的水仙花怎么开了?两个月前我被音乐老师——乐老师叫到音乐教室排小品《二十元钱》,准备参加区里的艺术节小品比赛。我心里又惊又喜,战战兢兢。经过了几天对词,老师把我们叫在一起开始了选拔。我完整地将台词说了一遍,老师对我说:“小同学,你吐词吞字问题太严重,要改掉,如果不改,下次就别来演了。”我刚排练就挨了当头一棒,真是五雷轰顶,把我刚刚堆起来的本来就很微弱的信心打碎了。我才刚演就要退出,很是难过,担心自己没上舞台就OUT了。于是我每天一做完作业,就在房间里读台词,读的口水四飞,纸,都湿了。我想了个方法,用手机把自己的表演都录下来,自己看自己听,自己找问题,每一次看到自己说话吞字,语气不准确,动作不到位,我就狠狠地删掉重新录。经过家中、校内的不断练习,我吐字吞字的毛病没有了,信心一天比一天足,可以去参加比赛了。在几天后的区艺术节,我们到了剧场比赛。我十分紧张,将稿子再看一遍,很快轮到我们了。我们将道具拉上台,灯光打起,音乐响起,我们的表演开始了。在“叮铃铃”的下课铃声中我拿着一本书走上了舞台,我深深的沉醉在舞台的演出中,台词一句句从我的嘴里自然的冒出来,在舞台上从容地展示我对这个小品的理解,舞台的灯光热烘烘的照在我的身上,感觉自己浑身金光闪闪,已经羽化成仙了……表演超出了平常的练习,雷鸣般的掌声中,心都差点要从嘴巴里跳出来了,我们的演出结束了。听着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我觉得这就是我的高光时刻,被大家认可的时刻。几天后,区艺术节颁奖活动中,只听着大队辅导员说:“在区艺术节中,我校同学表演的小品,获得了区二等奖的好成绩。他们是我们学校的某某同学。”那是我的高光时刻,那掌声仿佛现在还在我耳边回响,久久不息。这是我两个月的收获,我深深的理解了没有一次成功来自简单,台上一分钟,需要台下十年功的努力付出,不然就不会轻松的成功。犹如那盆绽放的水仙,外表虽然看不出什么变化,其实是无数次的历练最终让我化茧成蝶,让我凤凰涅槃,也在那一刻和水仙花一起绽放!【解答】停一下,再停一下人生的路漫长而遥远,我们每天在路上匆匆前行,只顾朝着自己的目标学习、奋斗,却忘记了低头看看自己,忘记了回头欣赏一下自己曾经忽略的美丽。其实,生活无不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何不偶尔放慢节奏,去用心寻找自己身边的美丽呢?学习节奏的不断加快,使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多,使我们越来越忙。似乎在紧张学习中,已经失去了那些美丽的瞬间。种种值得欣赏的东西就在忙碌中被遗忘。为什么不停下来、歇一歇,去看看绽放的花儿,游戏游戏翩翩的彩蝶?为什么不坐下来、喝一杯茶,去发现天空的蓝,草地的绿?为什么不把心灵解放,去聆听鸟儿的欢唱,溪水的流淌?停一下吧,这样你会更喜欢这个世界,你的心会更轻松与自然;停一下吧,这样你更能理清思绪、认清目标,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身边的许多人都认为:学习太忙了,以至于各种美丽都丢失了。事实并非如此,美是到处都有的。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啊,只要你懂得欣赏,任何东西都有它美的一面。生活大潮中,我们只顾向前看,只顾向伟大的、闻名世界的人和事去看,却忽略了自己身边最本质的东西。他们或许是亲友、师长,或许是素不相识却默默关心着你的人,或许曾经是与你有过摩擦与误解的人,又或许是与你毫不相干的人……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美丽和可爱之处。然而你,却因为忙而遗忘了他们,却因为忙而没有发现他们所具有的闪光点。你错过了他们的美丽,也忘记了从他们身上汲取一些有用的东西,你因此失去了很多。所以,当你匆匆在路上走过,千万不要忘记去偶尔看一看自己身边的人的美丽。这样,你会更懂得把握人生。青春短暂,可我们要做的事却似乎永无尽头。可是,人生并不只有匆匆走过的岁月,并不是只有劳累和枯燥乏味。青春四射的我们,更不应该只懂得在繁忙的学业中悲观叹息,而错过一切值得我们珍惜的美丽。人生的乐曲也并不是时刻都紧张而高昂的。放慢生活的节奏,偶尔把它变成柔和的小调,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的。人生不就是这样丰富多彩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