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4三上·曲靖期末)把一团纸紧塞在底部有孔的杯中,并将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然后竖直拿出杯子,发现( )。A.纸团没湿 B.纸团湿了 C.AB均对2.(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物品中,运用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的是( )。A.电扇B.风筝C.喷水壶3.(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空气质量的是( )。A.电子天平B.烧杯C.量筒4.(2024三上·曲靖期末)如下图,把右边气球里的气体放掉,原来平衡的木棍不平衡了,此操作说明(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有质量 C.空气摸不到5.(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不能在土壤里生活的生物是( )。A.蚯蚓 B.蚂蚁 C.小鱼6.(2024三上·曲靖期末)要研究土壤里是否有水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纸巾包住握一握B.把土块放入水中C.搅拌放入水中的土块7.(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图是用放大镜观察的土壤颗粒,沙质土是( )。A.① B.② C.③8.(2024三上·曲靖期末)月季花适合生长在保肥能力、透气性都较好的土壤里,下列哪种土壤最适合(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9.(2024三上·曲靖期末)用下图装置来检测土壤的渗水性,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杯中所装的土要一样多B.倒进的水要一样多C.1号杯土壤渗水性强10.(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处理落叶的方法比较科学环保的是( )。A.做堆肥 B.放火烧 C.扫入垃圾桶11.(2024三上·曲靖期末)土壤可以分为表层土和下层土。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表层土含有较多的腐殖质B.表层土颜色较深C.下层土较肥沃12.(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对下图三种物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种物品都是固体B.羽毛和纱巾不是固体C.敲碎的粉笔灰不是固体13.(2024三上·曲靖期末)在下列三个瓶子中装了同样多的水,待静止后瓶中水面不符合真实情况的是( )。A. B. C.14.(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能准确量取60毫升水的正确操作是( )。A. B. C.15.(2024三上·曲靖期末)能把白糖和泥沙分离出来的操作过程是( )。A.溶解→蒸发→过滤 B.溶解→过滤→蒸发 C.AB均对16.(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图是网筛,它可以分离下列哪项混合物( )。A.木屑和铁屑 B.酱油和醋 C.玉米粉和黄豆17.(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有关水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池塘的蓄水量非常大B.海洋面积非常大C.水库是人工水域18.(2024三上·曲靖期末)湖泊和河流是许多动物的家园,下列不属于湖泊和河流生物的是( )。A.莲 B.蝌蚪 C.鲸19.(2024三上·曲靖期末)如下图,制作简易水井模型时,用不到下列哪种物品( )。A.塑料瓶 B.沙石 C.火柴20.(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不属于保护和补充地下水做法的是( )。A.铺设透水路面 B.把污水输向地下 C.雨水回灌地下21.(2024三上·曲靖期末)如图,把海水放入蒸发皿中加热,会看到白色物质析出,此白色物质是( )。A.沙石 B.盐类物质 C.糖类物质22.(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口渴时可以饮用海水B.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C.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23.(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有关呼吸器官的表述正确的是( )。A.肺是呼吸器官B.口腔是呼吸器官C.鼻腔里的鼻毛对呼吸没有什么作用24.(2024三上·曲靖期末)比较正在打篮球的小明和坐着看书的小文两人的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的呼吸较快 B.小文的呼吸较快 C.两人的呼吸一样快25.(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活动能增大肺活量的是( )。A.静静地思考 B.和同学交谈 C.经常跳绳26.(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吸一呼是两次呼吸B.吸烟会危害肺的健康C.擤鼻涕要用力27.(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既属于消化器官又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A.咽 B.口腔 C.气管28.(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午饭套餐营养搭配最为科学合理的是( )。A.鱼肉、鸡肉、蛋汤、米饭B.咸菜、馒头、面包、稀饭C.牛肉、青菜、豆腐汤、米饭29.(2024三上·曲靖期末)把下列哪种物质滴到米饭上会变蓝( )。A.开水 B.碘酒 C.酒精30.(2024三上·曲靖期末)在制作一块手工肥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少用添加剂B.加入盐可以滋润皮肤C.自制的肥皂不能清除油污31.(2024三上·曲靖期末)热空气和冷空气。(1)如图,热瓶里装的是热烟,抽掉冷瓶和热瓶间的玻璃片,看到热烟会 ,到达冷瓶底部又 ,循环往复(填“上升”或“下降”)。此实验说明同体积的热空气 ,冷空气 。(填“重”或“轻”)(2)如图点燃蜡烛,悬挂在火焰上方约10厘米处的纸蛇会转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热空气带动纸蛇旋转B.冷空气带动纸蛇旋转C.不点燃蜡烛纸蛇也会旋转(3)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看下图,当城区地面温度比郊区高时,风向是( )A.城区吹向郊区B.郊区吹向城区C.无法判断32.(2024三上·曲靖期末)保护土壤实验小组探究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设计了下图的实验。(1)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模拟实验B.这是一个对比实验C.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对比实验(2)此实验的不同条件是( )。A.取的土块多少B.洒水壶洒的水量多少C.有没有植被覆盖(3)洒完水后,水土流失明显的土块是( )。A.无植被覆盖的B.有植物覆盖的C.两块土壤的变化一样(4)由实验可以知道,植被 防止水土流失。(填“能够”或“不能”)33.(2024三上·曲靖期末)把盐放到水里(1)实验小组先往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同样温度的清水,再在A烧杯中每次加入10克盐,在B烧杯中每次加入10克糖,结果发现盐放了2次没有完全溶解,糖放了5次能完全溶解,可以判断在相同条件下盐的溶解量比糖 。(填“多”或“少”)(2)下列哪种情况下盐溶解得最快( )。A.水温10℃,小颗粒B.水温10℃,大颗粒C.水温40℃,小颗粒(3)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用下列方法不能让它继续溶解的是( )。A.给水加热 B.搅拌 C.再加一些水(4)上述实验5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18克盐,由此可推测,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 克盐。34.(2024三上·曲靖期末)人的呼吸同学们进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实验,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材料 澄清石灰水、保鲜袋、烧杯等实验步骤 (1)收集一袋空气,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些,观察其变化。 (2)收集一袋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些,观察其变化。我们的发现 (1)倒入装有空气的袋子里的澄清石灰水 ;(2)倒入装有呼出气体的袋子里的澄清石灰水 。(填“变浑浊”或“没变化”)结论 (3)呼吸时,吸进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4)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填“较多”或“较少”)35.(2024三上·曲靖期末)珍惜水资源2024年联合国发布《世界水发展报告》指出“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着“极高”的水资源短缺压力,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没有清洁饮用水,全世界一半的人在一年中会面临缺水问题”,并且水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废水是最大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1)从以上信息可知,全球水资源非常 。(填“丰富”或“有限”)(2)下列哪项不是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A.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B.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C.农业生产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3)为了节约淡水资源,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家庭用水不多,节水产品不必使用B.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处理后重复利用C.利用滴灌技术将少量的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4)“如果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下列关于这条标语的分析正确的是( )。A.此标语过于夸张,我国水资源丰富不缺水B.此标语倡导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C.地球上的水资源用之不竭,不必如此担心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虽然杯子里有空气,但杯子底部有孔。当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时,外部的水会通过底部的孔进入杯子内部。随着水的进入,杯子里的空气会被压缩,但水还是能够接触到纸团,所以纸团会被浸湿,因此选B选项。2.【答案】C【知识点】压缩空气【解析】【分析】喷水壶在使用时,按压它的压杆,会压缩壶内的空气。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就像被压缩的弹簧一样,当松开压杆,压缩的空气产生弹力推动壶内的水,让水从喷嘴喷出来。而电扇是靠电能让扇叶转动来产生风,风筝是依靠空气的升力才能飞起来,它们都没有用到压缩空气有弹性的这个性质,因此应选C选项。3.【答案】A【知识点】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解析】【分析】电子天平能精确测量质量,可通过实验,比如用一个密封容器,先测空容器的质量,再向容器内充入空气后测总质量,两者的差值就是空气质量。而烧杯主要用于盛放液体、固体等,无法直接测量质量;量筒是专门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和质量测量不相关,所以它们都不能用来测量空气质量,因此应选A选项。4.【答案】B【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解析】【分析】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有质量的。原本木棍处于平衡状态,左右两边的重量(包括右边气球内空气的重量)是相等的。当把右边气球里的气体放掉后,气球内空气的质量消失,右边的总重量就减轻了,导致原本平衡的木棍不再平衡,这一现象说明空气具有质量,应选B选项。5.【答案】C【知识点】土壤中的动植物【解析】【分析】A选项,蚯蚓是典型的土壤生物,依靠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同时通过身体蠕动疏松土壤,其呼吸也依赖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完全适应土壤环境。B选项,蚂蚁会在土壤中挖掘巢穴,形成复杂的蚁穴系统,以土壤中的小型生物、植物种子等为食,能在土壤中正常繁殖和生活。C选项,小鱼属于水生生物,其生存依赖水环境,呼吸需要通过鳃过滤水中的氧气,运动也依赖水的浮力和阻力,而土壤是固体颗粒结构,缺乏足够的水分供小鱼呼吸和活动,因此无法在土壤里生活。综上所述,不能在土壤里生活的生物是小鱼,应选C选项。6.【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要研究土壤里是否有水分,用纸巾包住土壤握一握,若是土壤中有水分,水分会被纸巾吸收,纸巾就会变湿,能直观判断土壤含水分。而把B选项土块放入水中,主要是看有没有气泡冒出来,以此检测土壤里是否有空气;C选项搅拌放入水中的土块,是为了观察土壤不同成分的沉淀等情况,这两种操作都不是直接用来研究土壤里是否有水分的,因此应选A选项。7.【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沙质土的核心特点是沙粒含量多、颗粒较大、质地粗糙、透气性好,黏质土则是黏粒含量多、颗粒细小、质地黏重,壤土介于两者之间。A选项,图①的土壤颗粒较大、质地粗糙。沙质土的核心特点就是沙粒含量多,颗粒大且粗糙,所以该选项符合沙质土的特征。B选项,图②的土壤颗粒细小、质地较为细密。这更符合黏质土黏粒多、颗粒小的特点,不是沙质土。C选项,图③的土壤颗粒大小混合,既有较大颗粒,也有细小颗粒。这是壤土的典型特征,壤土是沙粒、黏粒等比例较均衡的土壤,并非沙质土。综上,沙质土对应的是图①,答案应为A选项。8.【答案】C【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解析】【分析】A选项,沙质土颗粒大、缝隙宽,透气性极佳,但保肥能力差,养分容易随水分从缝隙中流失,无法持续为月季提供营养,不符合需求。B选项,黏质土颗粒细、缝隙小,保肥能力强(养分不易流失),但透气性差,空气难以进入土壤,会导致月季根系缺氧,容易烂根,也不符合需求。C选项,壤土是沙粒、黏粒等颗粒的均衡混合体,既有沙质土透气性好的优势,能让根系呼吸顺畅;又有黏质土保肥能力强的特点,可稳定留存养分供月季吸收,完全满足月季花保肥、透气都较好的生长要求,因此是最适合的土壤。综上所述,应选C选项。9.【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在进行土壤渗水性的检测实验时,需要遵循控制变量法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三个杯子中所装的土壤量必须一样多,同时倒进每个杯子里的水量也得一样多。从图中可以看到,1号杯下方接水的容器里收集到的水是最少的。这表明水在1号杯的土壤中渗透下去的速度慢、量少,也就说明1号杯土壤的渗水性是比较弱的,而不是1 号杯土壤渗水性强。所以C选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应选C选项。10.【答案】A【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A选项,做堆肥的方法最科学环保。落叶中富含碳、氮等有机质,通过堆肥处理(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能转化为疏松肥沃的有机肥料。过程中无污染物排放,还能将废弃物转化为滋养土壤的资源,符合科学环保的要求。B选项放火烧的方法不环保且有风险。燃烧落叶会释放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直接污染空气、影响空气质量;同时,露天燃烧若控制不当,可能引燃周边草木,存在火灾隐患,不符合环保与安全原则。C选项,扫入垃圾桶该方法不科学且浪费资源。落叶被混入普通垃圾后,大多会进入填埋场,在缺氧环境下腐烂可能产生甲烷(强温室气体),加剧温室效应;此外,落叶本身的有机质价值未被利用,属于资源浪费,不符合科学环保的需求。综上所述,应选A选项。11.【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A选项描述正确。表层土是土壤最上层,直接接触落叶、枯草、小动物尸体等动植物残体,这些残体经微生物分解后,会形成大量腐殖质并积累在表层土中,表层土的腐殖质含量远高于下层土。B选项描述正确。腐殖质本身呈深褐色至黑色,由于表层土中腐殖质含量高,会让表层土颜色明显比下层土深,下层土因腐殖质少,多呈浅黄、浅棕或灰白色。C选项描述不正确。土壤肥沃度主要由腐殖质、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决定,而这些物质主要集中在富含腐殖质的表层土中。下层土在表层土下方,动植物残体少、腐殖质含量低,养分也更匮乏,因此表层土比下层土更肥沃,并非下层土较肥沃。综上所述,应选C选项。12.【答案】A【知识点】固体的认识【解析】【分析】固体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羽毛有自己的形状,也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纱巾同样有固定的形状,也具备一定体积;敲碎的粉笔灰,每一粒粉笔灰都有各自的形状,并且整体也占据一定的空间体积。所以羽毛、纱巾、敲碎的粉笔灰都符合固体的特征,三种物品都是固体,因此应选A选项。13.【答案】C【知识点】液体的流动性【解析】【分析】水是液体,具有流动性,当水静止时,水面会保持水平状态。A选项中瓶子里的水面、B选项中倾斜瓶子里的水面,都能呈现出水平的样子,符合水静止时的实际情况;而C选项里瓶子中的水面不是水平的,不符合水静止后水面应水平的真实状态,因此应选C选项。14.【答案】B【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选项是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C选项是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小;只有B选项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能准确量取液体体积,所以能准确量取60毫升水的正确操作是B选项。15.【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分离白糖和泥沙需依据两者溶解性差异分步操作,具体过程如下:①溶解:将混合物放入水中搅拌。白糖易溶于水,会形成糖水;泥沙不溶于水,会以固体颗粒形式留在水中,实现初步分离。②过滤:使用滤纸或滤网过滤上述混合物。不溶于水的泥沙会被滤纸阻挡,留在滤纸上;溶解了白糖的糖水则会通过滤纸,流入下方容器,此时泥沙已被彻底分离出来。③蒸发:将过滤后得到的糖水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水分会受热蒸发,逐渐减少,最终白糖会以固体晶体的形式留在蒸发皿中,完成白糖与泥沙的完全分离。因此,操作过程溶解→过滤→蒸发,应选B选项。16.【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网筛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差异,让小颗粒通过网眼,大颗粒留在筛上。A选项木屑和铁屑,二者颗粒大小相近,且铁屑可通过磁铁吸附分离,不适合用网筛。B选项酱油和醋均为液体,网筛无法分离液体混合物。C选项玉米粉颗粒小,黄豆颗粒大,网筛的网眼能让玉米粉通过,黄豆被截留,可实现有效分离。因此,应选C选项。17.【答案】A【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池塘作为小型天然水域,通常面积小、水深浅,蓄水量有限,并不是非常大;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广阔的水域,覆盖地球约71%的表面积,面积确实非常大;水库是人类为防洪、灌溉、供水等目的,通过修建堤坝拦截河流或积水形成的人工水域,三者中A选项关于池塘的描述不正确,因此应选A选项。18.【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判断生物是否属于湖泊和河流,关键看其天然生存环境是否为淡水水域。莲常生长在湖泊、池塘等淡水水域的浅水区,蝌蚪是青蛙的幼体,一生都在河流、湖泊等淡水环境中发育;而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依赖海水生存,无法在湖泊或河流中存活,因此不属于湖泊和河流生物,因此应选C选项。19.【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制作简易水井模型时,塑料瓶可用于模拟水井的井筒等结构,起到承载和模拟空间的作用;沙石能够模拟水井周围的土层、过滤层等,帮助构建水井的环境。而火柴在整个简易水井模型的制作流程里,没有任何实际的构造或模拟功能,所以制作该模型用不到火柴,因此应选C选项。20.【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判断是否属于保护和补充地下水,要看该做法是否能让清洁水源渗入地下或减少地下水污染。A选项,铺设透水路面能打破普通水泥路面的隔水问题,让雨水顺利渗透到地下,直接补充地下水,属于有效做法。B选项,污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如化学物质、病菌等),直接排入地下会污染地下水资源,破坏地下水环境,不仅无法保护或补充,还会造成严重危害,不属于正确做法。C选项,雨水回灌地下是通过人工设施将收集的雨水导入地下含水层,是主动补充地下水的常见方式,属于有效做法。综上,不属于保护和补充地下水做法的是B选项。21.【答案】B【知识点】海洋资源【解析】【分析】海水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中溶解有大量的盐类物质,像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镁等。当对海水进行加热蒸发操作时,水会受热变成水蒸气散发出去。而盐类物质的沸点远高于水,且在水中的溶解度会随着水分蒸发、溶液浓度升高而降低,当达到饱和后,就会以固体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形成看到的白色物质。沙石并非海水中原本含有的成分,海水中也不存在糖类物质,所以析出的白色物质是盐类物质,应选B选项。22.【答案】B【知识点】海洋资源【解析】【分析】A选项,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等),其盐浓度远高于人体体液。饮用后,人体肾脏无法及时排出多余盐分,反而会导致细胞失水,加重口渴甚至引发脱水,因此口渴时不能饮用海水,该选项错误。B选项,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例如,海洋中有大量的生物资源(鱼类、贝类等)、可供提取的化学资源、可开发的能源资源(潮汐能、波浪能等)以及空间资源,该选项正确。C选项,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占比约71%;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比约29%。显然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该选项错误。综上,表述正确的是B选项。23.【答案】A【知识点】呼吸系统【解析】【分析】A选项,肺是人体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负责气体交换,吸入的氧气进入肺部,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肺泡排出体外,是呼吸过程的核心器官,该选项正确。B选项,口腔是消化器官,主要功能是咀嚼、吞咽食物和辅助发声,虽在鼻腔堵塞时可临时替代吸入空气,但并非专门的呼吸器官,该选项错误。C选项,鼻腔内的鼻毛有重要作用,能像过滤器一样阻挡空气中的灰尘、花粉、微小颗粒等杂质,避免其进入呼吸道深处,保护肺部,并非没有作用,该选项错误。综上,表述正确的是A选项。24.【答案】A【知识点】呼吸次数【解析】【分析】呼吸频率主要由人体对氧气的需求决定,运动强度不同,氧气需求和呼吸频率会直接变化:小明(打篮球):打篮球属于剧烈运动,身体肌肉快速收缩,消耗的能量大幅增加,对氧气的需求也随之急剧上升。为了给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并排出更多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吸频率变快。小文(坐着看书):坐着看书是安静状态,身体各器官消耗的能量少,对氧气的需求较低,呼吸频率保持在正常安静水平,明显慢于运动中的小明。综上,小明的呼吸较快,正确选项是A选项。25.【答案】C【知识点】测量肺活量【解析】【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静静地思考、和同学交谈都是安静状态,身体不用太多氧气,呼吸平缓,没法锻炼肺部,不能增大肺活量。经常跳绳是体育锻炼,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氧气,会让呼吸更有力,能锻炼肺部,长期坚持就能增大肺活量。因此,应选C选项。26.【答案】B【知识点】呼吸系统【解析】【分析】A选项错误,一吸一呼是一次完整的呼吸,不是两次,这是呼吸的基本概念。B选项正确,吸烟会产生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损害肺的结构和功能,危害肺的健康,这是保护呼吸系统的重要常识。C选项错误。用力擤鼻涕可能会让鼻腔里的细菌或病毒进入耳朵等部位,正确的做法是轻轻按住一侧鼻孔,擤另一侧鼻孔的鼻涕。综上,应选B选项。27.【答案】A【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呼吸系统【解析】【分析】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A选项正确,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吃的食物会经过咽进入消化道,吸的空气也会经过咽进入呼吸道,所以它既属于消化器官,又属于呼吸器官。B选项错误,口腔主要作用是咀嚼、初步消化食物(比如用牙齿磨碎食物,用唾液湿润食物),只属于消化器官,和呼吸没有关系。C 选项错误,气管的作用是输送空气,让吸进来的空气进入肺部,只属于呼吸器官,不参与消化食物。因此,应选A选项。28.【答案】C【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解析】【分析】科学合理的午餐需包含优质蛋白质、足量蔬菜和主食。A选项,鱼肉、鸡肉、蛋汤均以蛋白质为主,缺少新鲜蔬菜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营养不够均衡。B选项,咸菜含盐量高且营养单一,馒头、面包、稀饭均为碳水化合物(主食),缺乏蛋白质和蔬菜,长期吃易导致营养不足。C选项,牛肉能提供优质蛋白质,青菜可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豆腐汤进一步增加植物蛋白和水分,搭配米饭作为主食,涵盖了三大类关键营养素,搭配最科学。综上,应选C选项。29.【答案】B【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解析】【分析】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当碘酒滴到米饭上时,碘酒中的碘会与淀粉发生反应,生成蓝色的物质,所以米饭会变蓝,生活中滴一点碘酒在生红薯块上,若红薯变蓝,就说明它含有淀粉,能放心用来熬粥。而开水和酒精与淀粉不发生这种显色反应,滴到米饭上不会使米饭变蓝,因此应选B选项。30.【答案】A【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A选项正确,手工肥皂制作中,添加剂(如香精、色素等)并非必需。过量添加可能刺激皮肤,尤其是针对敏感人群,且会增加肥皂成分的复杂性,可能影响其基础清洁功能。B选项错误,在肥皂制作中加入盐,主要作用是帮助肥皂更快地从皂液中分离出来,让肥皂成型更快、更硬实,而不是滋润皮肤,能滋润皮肤的通常是甘油、植物油等成分,盐没有滋润皮肤的作用。C选项错误,肥皂的核心功能是清除油污,无论是自制还是市售,其清洁原理都是通过皂基包裹油污,让油污能随水被冲洗掉。只要自制肥皂的原料比例正确、反应充分,就具备清除油污的能力。综上,应选A选项。31.【答案】(1)上升;下降;轻;重(2)A(3)B【知识点】风;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1)热烟会上升,到达冷瓶底部又下降。这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轻,冷空气重。热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就会向上运动;冷空气重,会向下运动,所以热烟会出现这样循环往复的运动。(2)点燃蜡烛后,蜡烛火焰上方的空气被烤热,变成了热空气。热空气是轻的,会向上流动,这些向上流动的热空气就像风一样,带动纸蛇旋转起来。而冷空气是重的,不会这样向上流动带动纸蛇;要是不点燃蜡烛,就没有热空气产生,纸蛇也就不能旋转了,因此应选A选项。(3)当城区地面温度比郊区高时,城区的空气受热,空气就会膨胀上升,变得稀疏,变得更轻,形成低气压。郊区的空气温度低,比较密集,变得更重,形成高气压。因为重的空气会往轻的地方流动,所以郊区更重的冷空气就会流向城区,则风也从郊区吹向城区,应选B选项。(1)因为热空气轻,容易上升运动,冷空气重,下沉运动。图中冷瓶在上,热瓶在下,抽掉玻璃片,看到热瓶中的烟先向上流到冷瓶,再向下流到热瓶,形成循环流动。(2)蜡烛点燃后,火焰上方的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热空气上升,带动纸蛇旋转起来。(3)城市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城市近地表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表面形成高压;高空空气由城市流向郊区,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32.【答案】(1)C(2)C(3)A(4)能够【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解析】【分析】(1)这个实验,一方面是模拟自然界中植被和水土流失的情况,属于模拟实验;另一方面,实验设置了有植被土壤和无植被土壤这两组不同的条件进行对比,来探究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属于对比实验,所以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对比实验,应选C选项。(2)在这个探究植被与水土流失关系的实验里,目的是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所以要设置不同的条件来对比,这里的不同条件就是土壤有没有植被覆盖。而像取的土块多少、洒水壶洒的水量多少这些因素,都得保持一样,否则无法确定是植被还是其他因素影响了水土流失,这样实验结果才准确,因此应选C选项。(3)植被的根能像爪子一样把土壤紧紧抓住,让土壤不容易被水冲走。无植被覆盖的土壤,没有根的固定,结构比较松散。当洒水后,水就容易把土壤颗粒冲跑,所以水土流失会很明显;而有植物覆盖的土壤,因为有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就没那么严重,因此应选A选项。(4)从前面的实验能看到,有植被覆盖的土壤,在洒水后水土流失情况比无植被覆盖的轻很多,这就说明植被可以起到固定土壤、减少被水冲走的作用,所以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1)该实验是模拟自然界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的实验,同时对比了有无植被覆盖的土块,因此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对比实验。故选C。(2)实验的变量即人为改变的条件是是否有植被覆盖。其他条件如土块量和洒水量保持一致。故选C。(3)植被覆盖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明显的是无植被覆盖的土块。故选A。(4)植被通过固定土壤和吸收雨水,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33.【答案】(1)少(2)C(3)B(4)36【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解析】【分析】(1)实验里,两个烧杯都倒入了50毫升同样温度的清水,这就保证了水的量和温度这两个条件是一样的。在A烧杯中,每次加10克盐,加了2次,则总共加了20克盐,盐还没有完全溶解;而在B烧杯里,每次加10克糖,加了5次,总共加了50克糖,糖能完全溶解。这就说明,在相同的水(同样多、同样温度)的条件下,50毫升的水能够溶解的盐的量,比能够溶解的糖的量要少,所以盐的溶解量比糖少。(2)影响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水温以及盐的颗粒大小。一般来说,水温越高,盐分子运动得就越剧烈,溶解速度就越快;盐的颗粒越小,和水的接触面积就越大,溶解起来也会越快。看选项,A选项是水温10℃、小颗粒盐;B选项是水温10℃、大颗粒盐;C选项是水温40℃、小颗粒盐。对比这三个选项,C选项的水温更高,而且盐是小颗粒,这两个条件都有利于盐更快地溶解,所以这种情况下盐溶解得最快,应选C选项。(3)当盐沉在杯底无法溶解时,说明当前的水已经溶解了尽可能多的盐,达到了饱和状态。给水加热,能让水溶解更多的盐;再加一些水,相当于增加了溶剂的量,也能溶解更多盐。而搅拌只是让已经溶解的盐在水中分布得更均匀,不能让水溶解更多原本无法溶解的盐,所以搅拌不能让沉在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因此应选B选项。(4)已知5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18克盐,100毫升是50毫升的2倍。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水的量越多,能溶解的盐的量也越多,且溶解量和水量成正比,所以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的盐的量就是。(1)通过实验过程: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同样温度的清水,在A烧杯中每次加入10克盐,在B烧杯中每次加入10克糖,结果发现盐放了2次没有完全溶解,糖放了5次能完全溶解,我们可以知道,在相同条件下盐的溶解量比糖少;(2)加热可以让溶液中的微粒运动速度更快一些,溶解更快;颗粒小可以增加溶质溶剂的接触面积,能更快溶解食盐,所以水温40℃,小颗粒盐,搅拌的情况下,盐溶解得最快。故选C;(3)我们可以通过加入水或者是加热等方法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继续溶解,搅拌不能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继续溶解,故选B;(4)上述实验5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18克盐,由此可推测,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盐的重量为:18克×2=36克。34.【答案】没变化;变浑浊;较少;较多【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解析】【分析】(1)周围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比较少的。澄清石灰水虽然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但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太少,所以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空气的袋子里,不会有明显反应,石灰水没变化。(2)人呼出的气体里,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得多。澄清石灰水遇到较多的二氧化碳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固体,石灰水变浑浊。(3)结合发现可知:吸进的空气,是大自然中的空气,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本来就少,所以吸进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4)人体呼吸的过程,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呼出的气体里,二氧化碳含量就变多了,比吸进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多,因此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35.【答案】(1)有限(2)C(3)A(4)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节约用水;水污染【解析】【分析】(1)从题目资料中可知,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极高水资源短缺压力,超四分之一的人没清洁饮用水,全球一半的人一年会面临缺水问题,还有严重水污染,这都说明全球水资源不是丰富的,而是很有限。(2)A选项,把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垃圾会污染河水,是水污染的原因。B选项,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会污染水体,是水污染的原因。C选项,农业生产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不是造成水污染的原因。综上所述,应选C选项。(3)A选项,不管家庭用水多少,使用节水产品都能节约水资源,本选项说法是错误的。B选项,将生产污水经处理后重复利用,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节约淡水资源的正确措施。C选项,利用滴灌技术把少量水送到农作物根部,能减少水的浪费,是节约淡水资源的正确措施。综上所述,应选A选项。(4)这条标语是在倡导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并非用之不竭,而且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地方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然真的可能面临严重的缺水困境,就像标语里警示的那样,因此应选B选项。(1)从题干中世界水发展报告中提到的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以得知,全球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2)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和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都会造成水污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则有助于减轻污染,所以答案是C。(3)节约淡水资源要尽量减少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不使用节水产品不利于节约水资源,所以A项不正确。(4)标语强调了水资源紧缺的严重性,提醒人们节约用水,因此B项分析正确,该标语目的在于倡导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 1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4三上·曲靖期末)把一团纸紧塞在底部有孔的杯中,并将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然后竖直拿出杯子,发现( )。A.纸团没湿 B.纸团湿了 C.AB均对【答案】B【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虽然杯子里有空气,但杯子底部有孔。当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时,外部的水会通过底部的孔进入杯子内部。随着水的进入,杯子里的空气会被压缩,但水还是能够接触到纸团,所以纸团会被浸湿,因此选B选项。2.(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物品中,运用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的是( )。A.电扇B.风筝C.喷水壶【答案】C【知识点】压缩空气【解析】【分析】喷水壶在使用时,按压它的压杆,会压缩壶内的空气。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就像被压缩的弹簧一样,当松开压杆,压缩的空气产生弹力推动壶内的水,让水从喷嘴喷出来。而电扇是靠电能让扇叶转动来产生风,风筝是依靠空气的升力才能飞起来,它们都没有用到压缩空气有弹性的这个性质,因此应选C选项。3.(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空气质量的是( )。A.电子天平B.烧杯C.量筒【答案】A【知识点】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解析】【分析】电子天平能精确测量质量,可通过实验,比如用一个密封容器,先测空容器的质量,再向容器内充入空气后测总质量,两者的差值就是空气质量。而烧杯主要用于盛放液体、固体等,无法直接测量质量;量筒是专门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和质量测量不相关,所以它们都不能用来测量空气质量,因此应选A选项。4.(2024三上·曲靖期末)如下图,把右边气球里的气体放掉,原来平衡的木棍不平衡了,此操作说明(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有质量 C.空气摸不到【答案】B【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解析】【分析】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有质量的。原本木棍处于平衡状态,左右两边的重量(包括右边气球内空气的重量)是相等的。当把右边气球里的气体放掉后,气球内空气的质量消失,右边的总重量就减轻了,导致原本平衡的木棍不再平衡,这一现象说明空气具有质量,应选B选项。5.(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不能在土壤里生活的生物是( )。A.蚯蚓 B.蚂蚁 C.小鱼【答案】C【知识点】土壤中的动植物【解析】【分析】A选项,蚯蚓是典型的土壤生物,依靠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同时通过身体蠕动疏松土壤,其呼吸也依赖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完全适应土壤环境。B选项,蚂蚁会在土壤中挖掘巢穴,形成复杂的蚁穴系统,以土壤中的小型生物、植物种子等为食,能在土壤中正常繁殖和生活。C选项,小鱼属于水生生物,其生存依赖水环境,呼吸需要通过鳃过滤水中的氧气,运动也依赖水的浮力和阻力,而土壤是固体颗粒结构,缺乏足够的水分供小鱼呼吸和活动,因此无法在土壤里生活。综上所述,不能在土壤里生活的生物是小鱼,应选C选项。6.(2024三上·曲靖期末)要研究土壤里是否有水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纸巾包住握一握B.把土块放入水中C.搅拌放入水中的土块【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要研究土壤里是否有水分,用纸巾包住土壤握一握,若是土壤中有水分,水分会被纸巾吸收,纸巾就会变湿,能直观判断土壤含水分。而把B选项土块放入水中,主要是看有没有气泡冒出来,以此检测土壤里是否有空气;C选项搅拌放入水中的土块,是为了观察土壤不同成分的沉淀等情况,这两种操作都不是直接用来研究土壤里是否有水分的,因此应选A选项。7.(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图是用放大镜观察的土壤颗粒,沙质土是( )。A.① B.② C.③【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沙质土的核心特点是沙粒含量多、颗粒较大、质地粗糙、透气性好,黏质土则是黏粒含量多、颗粒细小、质地黏重,壤土介于两者之间。A选项,图①的土壤颗粒较大、质地粗糙。沙质土的核心特点就是沙粒含量多,颗粒大且粗糙,所以该选项符合沙质土的特征。B选项,图②的土壤颗粒细小、质地较为细密。这更符合黏质土黏粒多、颗粒小的特点,不是沙质土。C选项,图③的土壤颗粒大小混合,既有较大颗粒,也有细小颗粒。这是壤土的典型特征,壤土是沙粒、黏粒等比例较均衡的土壤,并非沙质土。综上,沙质土对应的是图①,答案应为A选项。8.(2024三上·曲靖期末)月季花适合生长在保肥能力、透气性都较好的土壤里,下列哪种土壤最适合(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答案】C【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解析】【分析】A选项,沙质土颗粒大、缝隙宽,透气性极佳,但保肥能力差,养分容易随水分从缝隙中流失,无法持续为月季提供营养,不符合需求。B选项,黏质土颗粒细、缝隙小,保肥能力强(养分不易流失),但透气性差,空气难以进入土壤,会导致月季根系缺氧,容易烂根,也不符合需求。C选项,壤土是沙粒、黏粒等颗粒的均衡混合体,既有沙质土透气性好的优势,能让根系呼吸顺畅;又有黏质土保肥能力强的特点,可稳定留存养分供月季吸收,完全满足月季花保肥、透气都较好的生长要求,因此是最适合的土壤。综上所述,应选C选项。9.(2024三上·曲靖期末)用下图装置来检测土壤的渗水性,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杯中所装的土要一样多B.倒进的水要一样多C.1号杯土壤渗水性强【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在进行土壤渗水性的检测实验时,需要遵循控制变量法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三个杯子中所装的土壤量必须一样多,同时倒进每个杯子里的水量也得一样多。从图中可以看到,1号杯下方接水的容器里收集到的水是最少的。这表明水在1号杯的土壤中渗透下去的速度慢、量少,也就说明1号杯土壤的渗水性是比较弱的,而不是1 号杯土壤渗水性强。所以C选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应选C选项。10.(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处理落叶的方法比较科学环保的是( )。A.做堆肥 B.放火烧 C.扫入垃圾桶【答案】A【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A选项,做堆肥的方法最科学环保。落叶中富含碳、氮等有机质,通过堆肥处理(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能转化为疏松肥沃的有机肥料。过程中无污染物排放,还能将废弃物转化为滋养土壤的资源,符合科学环保的要求。B选项放火烧的方法不环保且有风险。燃烧落叶会释放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直接污染空气、影响空气质量;同时,露天燃烧若控制不当,可能引燃周边草木,存在火灾隐患,不符合环保与安全原则。C选项,扫入垃圾桶该方法不科学且浪费资源。落叶被混入普通垃圾后,大多会进入填埋场,在缺氧环境下腐烂可能产生甲烷(强温室气体),加剧温室效应;此外,落叶本身的有机质价值未被利用,属于资源浪费,不符合科学环保的需求。综上所述,应选A选项。11.(2024三上·曲靖期末)土壤可以分为表层土和下层土。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表层土含有较多的腐殖质B.表层土颜色较深C.下层土较肥沃【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A选项描述正确。表层土是土壤最上层,直接接触落叶、枯草、小动物尸体等动植物残体,这些残体经微生物分解后,会形成大量腐殖质并积累在表层土中,表层土的腐殖质含量远高于下层土。B选项描述正确。腐殖质本身呈深褐色至黑色,由于表层土中腐殖质含量高,会让表层土颜色明显比下层土深,下层土因腐殖质少,多呈浅黄、浅棕或灰白色。C选项描述不正确。土壤肥沃度主要由腐殖质、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决定,而这些物质主要集中在富含腐殖质的表层土中。下层土在表层土下方,动植物残体少、腐殖质含量低,养分也更匮乏,因此表层土比下层土更肥沃,并非下层土较肥沃。综上所述,应选C选项。12.(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对下图三种物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种物品都是固体B.羽毛和纱巾不是固体C.敲碎的粉笔灰不是固体【答案】A【知识点】固体的认识【解析】【分析】固体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羽毛有自己的形状,也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纱巾同样有固定的形状,也具备一定体积;敲碎的粉笔灰,每一粒粉笔灰都有各自的形状,并且整体也占据一定的空间体积。所以羽毛、纱巾、敲碎的粉笔灰都符合固体的特征,三种物品都是固体,因此应选A选项。13.(2024三上·曲靖期末)在下列三个瓶子中装了同样多的水,待静止后瓶中水面不符合真实情况的是( )。A. B. C.【答案】C【知识点】液体的流动性【解析】【分析】水是液体,具有流动性,当水静止时,水面会保持水平状态。A选项中瓶子里的水面、B选项中倾斜瓶子里的水面,都能呈现出水平的样子,符合水静止时的实际情况;而C选项里瓶子中的水面不是水平的,不符合水静止后水面应水平的真实状态,因此应选C选项。14.(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能准确量取60毫升水的正确操作是( )。A. B. C.【答案】B【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选项是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C选项是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小;只有B选项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能准确量取液体体积,所以能准确量取60毫升水的正确操作是B选项。15.(2024三上·曲靖期末)能把白糖和泥沙分离出来的操作过程是( )。A.溶解→蒸发→过滤 B.溶解→过滤→蒸发 C.AB均对【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分离白糖和泥沙需依据两者溶解性差异分步操作,具体过程如下:①溶解:将混合物放入水中搅拌。白糖易溶于水,会形成糖水;泥沙不溶于水,会以固体颗粒形式留在水中,实现初步分离。②过滤:使用滤纸或滤网过滤上述混合物。不溶于水的泥沙会被滤纸阻挡,留在滤纸上;溶解了白糖的糖水则会通过滤纸,流入下方容器,此时泥沙已被彻底分离出来。③蒸发:将过滤后得到的糖水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水分会受热蒸发,逐渐减少,最终白糖会以固体晶体的形式留在蒸发皿中,完成白糖与泥沙的完全分离。因此,操作过程溶解→过滤→蒸发,应选B选项。16.(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图是网筛,它可以分离下列哪项混合物( )。A.木屑和铁屑 B.酱油和醋 C.玉米粉和黄豆【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网筛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差异,让小颗粒通过网眼,大颗粒留在筛上。A选项木屑和铁屑,二者颗粒大小相近,且铁屑可通过磁铁吸附分离,不适合用网筛。B选项酱油和醋均为液体,网筛无法分离液体混合物。C选项玉米粉颗粒小,黄豆颗粒大,网筛的网眼能让玉米粉通过,黄豆被截留,可实现有效分离。因此,应选C选项。17.(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有关水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池塘的蓄水量非常大B.海洋面积非常大C.水库是人工水域【答案】A【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池塘作为小型天然水域,通常面积小、水深浅,蓄水量有限,并不是非常大;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广阔的水域,覆盖地球约71%的表面积,面积确实非常大;水库是人类为防洪、灌溉、供水等目的,通过修建堤坝拦截河流或积水形成的人工水域,三者中A选项关于池塘的描述不正确,因此应选A选项。18.(2024三上·曲靖期末)湖泊和河流是许多动物的家园,下列不属于湖泊和河流生物的是( )。A.莲 B.蝌蚪 C.鲸【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判断生物是否属于湖泊和河流,关键看其天然生存环境是否为淡水水域。莲常生长在湖泊、池塘等淡水水域的浅水区,蝌蚪是青蛙的幼体,一生都在河流、湖泊等淡水环境中发育;而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依赖海水生存,无法在湖泊或河流中存活,因此不属于湖泊和河流生物,因此应选C选项。19.(2024三上·曲靖期末)如下图,制作简易水井模型时,用不到下列哪种物品( )。A.塑料瓶 B.沙石 C.火柴【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制作简易水井模型时,塑料瓶可用于模拟水井的井筒等结构,起到承载和模拟空间的作用;沙石能够模拟水井周围的土层、过滤层等,帮助构建水井的环境。而火柴在整个简易水井模型的制作流程里,没有任何实际的构造或模拟功能,所以制作该模型用不到火柴,因此应选C选项。20.(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不属于保护和补充地下水做法的是( )。A.铺设透水路面 B.把污水输向地下 C.雨水回灌地下【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判断是否属于保护和补充地下水,要看该做法是否能让清洁水源渗入地下或减少地下水污染。A选项,铺设透水路面能打破普通水泥路面的隔水问题,让雨水顺利渗透到地下,直接补充地下水,属于有效做法。B选项,污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如化学物质、病菌等),直接排入地下会污染地下水资源,破坏地下水环境,不仅无法保护或补充,还会造成严重危害,不属于正确做法。C选项,雨水回灌地下是通过人工设施将收集的雨水导入地下含水层,是主动补充地下水的常见方式,属于有效做法。综上,不属于保护和补充地下水做法的是B选项。21.(2024三上·曲靖期末)如图,把海水放入蒸发皿中加热,会看到白色物质析出,此白色物质是( )。A.沙石 B.盐类物质 C.糖类物质【答案】B【知识点】海洋资源【解析】【分析】海水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中溶解有大量的盐类物质,像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镁等。当对海水进行加热蒸发操作时,水会受热变成水蒸气散发出去。而盐类物质的沸点远高于水,且在水中的溶解度会随着水分蒸发、溶液浓度升高而降低,当达到饱和后,就会以固体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形成看到的白色物质。沙石并非海水中原本含有的成分,海水中也不存在糖类物质,所以析出的白色物质是盐类物质,应选B选项。22.(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口渴时可以饮用海水B.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C.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答案】B【知识点】海洋资源【解析】【分析】A选项,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等),其盐浓度远高于人体体液。饮用后,人体肾脏无法及时排出多余盐分,反而会导致细胞失水,加重口渴甚至引发脱水,因此口渴时不能饮用海水,该选项错误。B选项,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例如,海洋中有大量的生物资源(鱼类、贝类等)、可供提取的化学资源、可开发的能源资源(潮汐能、波浪能等)以及空间资源,该选项正确。C选项,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占比约71%;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比约29%。显然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该选项错误。综上,表述正确的是B选项。23.(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有关呼吸器官的表述正确的是( )。A.肺是呼吸器官B.口腔是呼吸器官C.鼻腔里的鼻毛对呼吸没有什么作用【答案】A【知识点】呼吸系统【解析】【分析】A选项,肺是人体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负责气体交换,吸入的氧气进入肺部,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肺泡排出体外,是呼吸过程的核心器官,该选项正确。B选项,口腔是消化器官,主要功能是咀嚼、吞咽食物和辅助发声,虽在鼻腔堵塞时可临时替代吸入空气,但并非专门的呼吸器官,该选项错误。C选项,鼻腔内的鼻毛有重要作用,能像过滤器一样阻挡空气中的灰尘、花粉、微小颗粒等杂质,避免其进入呼吸道深处,保护肺部,并非没有作用,该选项错误。综上,表述正确的是A选项。24.(2024三上·曲靖期末)比较正在打篮球的小明和坐着看书的小文两人的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的呼吸较快 B.小文的呼吸较快 C.两人的呼吸一样快【答案】A【知识点】呼吸次数【解析】【分析】呼吸频率主要由人体对氧气的需求决定,运动强度不同,氧气需求和呼吸频率会直接变化:小明(打篮球):打篮球属于剧烈运动,身体肌肉快速收缩,消耗的能量大幅增加,对氧气的需求也随之急剧上升。为了给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并排出更多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吸频率变快。小文(坐着看书):坐着看书是安静状态,身体各器官消耗的能量少,对氧气的需求较低,呼吸频率保持在正常安静水平,明显慢于运动中的小明。综上,小明的呼吸较快,正确选项是A选项。25.(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活动能增大肺活量的是( )。A.静静地思考 B.和同学交谈 C.经常跳绳【答案】C【知识点】测量肺活量【解析】【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静静地思考、和同学交谈都是安静状态,身体不用太多氧气,呼吸平缓,没法锻炼肺部,不能增大肺活量。经常跳绳是体育锻炼,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氧气,会让呼吸更有力,能锻炼肺部,长期坚持就能增大肺活量。因此,应选C选项。26.(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吸一呼是两次呼吸B.吸烟会危害肺的健康C.擤鼻涕要用力【答案】B【知识点】呼吸系统【解析】【分析】A选项错误,一吸一呼是一次完整的呼吸,不是两次,这是呼吸的基本概念。B选项正确,吸烟会产生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损害肺的结构和功能,危害肺的健康,这是保护呼吸系统的重要常识。C选项错误。用力擤鼻涕可能会让鼻腔里的细菌或病毒进入耳朵等部位,正确的做法是轻轻按住一侧鼻孔,擤另一侧鼻孔的鼻涕。综上,应选B选项。27.(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既属于消化器官又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A.咽 B.口腔 C.气管【答案】A【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呼吸系统【解析】【分析】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A选项正确,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吃的食物会经过咽进入消化道,吸的空气也会经过咽进入呼吸道,所以它既属于消化器官,又属于呼吸器官。B选项错误,口腔主要作用是咀嚼、初步消化食物(比如用牙齿磨碎食物,用唾液湿润食物),只属于消化器官,和呼吸没有关系。C 选项错误,气管的作用是输送空气,让吸进来的空气进入肺部,只属于呼吸器官,不参与消化食物。因此,应选A选项。28.(2024三上·曲靖期末)下列午饭套餐营养搭配最为科学合理的是( )。A.鱼肉、鸡肉、蛋汤、米饭B.咸菜、馒头、面包、稀饭C.牛肉、青菜、豆腐汤、米饭【答案】C【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解析】【分析】科学合理的午餐需包含优质蛋白质、足量蔬菜和主食。A选项,鱼肉、鸡肉、蛋汤均以蛋白质为主,缺少新鲜蔬菜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营养不够均衡。B选项,咸菜含盐量高且营养单一,馒头、面包、稀饭均为碳水化合物(主食),缺乏蛋白质和蔬菜,长期吃易导致营养不足。C选项,牛肉能提供优质蛋白质,青菜可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豆腐汤进一步增加植物蛋白和水分,搭配米饭作为主食,涵盖了三大类关键营养素,搭配最科学。综上,应选C选项。29.(2024三上·曲靖期末)把下列哪种物质滴到米饭上会变蓝( )。A.开水 B.碘酒 C.酒精【答案】B【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解析】【分析】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当碘酒滴到米饭上时,碘酒中的碘会与淀粉发生反应,生成蓝色的物质,所以米饭会变蓝,生活中滴一点碘酒在生红薯块上,若红薯变蓝,就说明它含有淀粉,能放心用来熬粥。而开水和酒精与淀粉不发生这种显色反应,滴到米饭上不会使米饭变蓝,因此应选B选项。30.(2024三上·曲靖期末)在制作一块手工肥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少用添加剂B.加入盐可以滋润皮肤C.自制的肥皂不能清除油污【答案】A【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A选项正确,手工肥皂制作中,添加剂(如香精、色素等)并非必需。过量添加可能刺激皮肤,尤其是针对敏感人群,且会增加肥皂成分的复杂性,可能影响其基础清洁功能。B选项错误,在肥皂制作中加入盐,主要作用是帮助肥皂更快地从皂液中分离出来,让肥皂成型更快、更硬实,而不是滋润皮肤,能滋润皮肤的通常是甘油、植物油等成分,盐没有滋润皮肤的作用。C选项错误,肥皂的核心功能是清除油污,无论是自制还是市售,其清洁原理都是通过皂基包裹油污,让油污能随水被冲洗掉。只要自制肥皂的原料比例正确、反应充分,就具备清除油污的能力。综上,应选A选项。31.(2024三上·曲靖期末)热空气和冷空气。(1)如图,热瓶里装的是热烟,抽掉冷瓶和热瓶间的玻璃片,看到热烟会 ,到达冷瓶底部又 ,循环往复(填“上升”或“下降”)。此实验说明同体积的热空气 ,冷空气 。(填“重”或“轻”)(2)如图点燃蜡烛,悬挂在火焰上方约10厘米处的纸蛇会转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热空气带动纸蛇旋转B.冷空气带动纸蛇旋转C.不点燃蜡烛纸蛇也会旋转(3)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看下图,当城区地面温度比郊区高时,风向是( )A.城区吹向郊区B.郊区吹向城区C.无法判断【答案】(1)上升;下降;轻;重(2)A(3)B【知识点】风;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1)热烟会上升,到达冷瓶底部又下降。这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轻,冷空气重。热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就会向上运动;冷空气重,会向下运动,所以热烟会出现这样循环往复的运动。(2)点燃蜡烛后,蜡烛火焰上方的空气被烤热,变成了热空气。热空气是轻的,会向上流动,这些向上流动的热空气就像风一样,带动纸蛇旋转起来。而冷空气是重的,不会这样向上流动带动纸蛇;要是不点燃蜡烛,就没有热空气产生,纸蛇也就不能旋转了,因此应选A选项。(3)当城区地面温度比郊区高时,城区的空气受热,空气就会膨胀上升,变得稀疏,变得更轻,形成低气压。郊区的空气温度低,比较密集,变得更重,形成高气压。因为重的空气会往轻的地方流动,所以郊区更重的冷空气就会流向城区,则风也从郊区吹向城区,应选B选项。(1)因为热空气轻,容易上升运动,冷空气重,下沉运动。图中冷瓶在上,热瓶在下,抽掉玻璃片,看到热瓶中的烟先向上流到冷瓶,再向下流到热瓶,形成循环流动。(2)蜡烛点燃后,火焰上方的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热空气上升,带动纸蛇旋转起来。(3)城市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城市近地表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表面形成高压;高空空气由城市流向郊区,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32.(2024三上·曲靖期末)保护土壤实验小组探究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设计了下图的实验。(1)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模拟实验B.这是一个对比实验C.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对比实验(2)此实验的不同条件是( )。A.取的土块多少B.洒水壶洒的水量多少C.有没有植被覆盖(3)洒完水后,水土流失明显的土块是( )。A.无植被覆盖的B.有植物覆盖的C.两块土壤的变化一样(4)由实验可以知道,植被 防止水土流失。(填“能够”或“不能”)【答案】(1)C(2)C(3)A(4)能够【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解析】【分析】(1)这个实验,一方面是模拟自然界中植被和水土流失的情况,属于模拟实验;另一方面,实验设置了有植被土壤和无植被土壤这两组不同的条件进行对比,来探究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属于对比实验,所以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对比实验,应选C选项。(2)在这个探究植被与水土流失关系的实验里,目的是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所以要设置不同的条件来对比,这里的不同条件就是土壤有没有植被覆盖。而像取的土块多少、洒水壶洒的水量多少这些因素,都得保持一样,否则无法确定是植被还是其他因素影响了水土流失,这样实验结果才准确,因此应选C选项。(3)植被的根能像爪子一样把土壤紧紧抓住,让土壤不容易被水冲走。无植被覆盖的土壤,没有根的固定,结构比较松散。当洒水后,水就容易把土壤颗粒冲跑,所以水土流失会很明显;而有植物覆盖的土壤,因为有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就没那么严重,因此应选A选项。(4)从前面的实验能看到,有植被覆盖的土壤,在洒水后水土流失情况比无植被覆盖的轻很多,这就说明植被可以起到固定土壤、减少被水冲走的作用,所以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1)该实验是模拟自然界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的实验,同时对比了有无植被覆盖的土块,因此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对比实验。故选C。(2)实验的变量即人为改变的条件是是否有植被覆盖。其他条件如土块量和洒水量保持一致。故选C。(3)植被覆盖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明显的是无植被覆盖的土块。故选A。(4)植被通过固定土壤和吸收雨水,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33.(2024三上·曲靖期末)把盐放到水里(1)实验小组先往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同样温度的清水,再在A烧杯中每次加入10克盐,在B烧杯中每次加入10克糖,结果发现盐放了2次没有完全溶解,糖放了5次能完全溶解,可以判断在相同条件下盐的溶解量比糖 。(填“多”或“少”)(2)下列哪种情况下盐溶解得最快( )。A.水温10℃,小颗粒B.水温10℃,大颗粒C.水温40℃,小颗粒(3)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用下列方法不能让它继续溶解的是( )。A.给水加热 B.搅拌 C.再加一些水(4)上述实验5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18克盐,由此可推测,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 克盐。【答案】(1)少(2)C(3)B(4)36【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解析】【分析】(1)实验里,两个烧杯都倒入了50毫升同样温度的清水,这就保证了水的量和温度这两个条件是一样的。在A烧杯中,每次加10克盐,加了2次,则总共加了20克盐,盐还没有完全溶解;而在B烧杯里,每次加10克糖,加了5次,总共加了50克糖,糖能完全溶解。这就说明,在相同的水(同样多、同样温度)的条件下,50毫升的水能够溶解的盐的量,比能够溶解的糖的量要少,所以盐的溶解量比糖少。(2)影响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水温以及盐的颗粒大小。一般来说,水温越高,盐分子运动得就越剧烈,溶解速度就越快;盐的颗粒越小,和水的接触面积就越大,溶解起来也会越快。看选项,A选项是水温10℃、小颗粒盐;B选项是水温10℃、大颗粒盐;C选项是水温40℃、小颗粒盐。对比这三个选项,C选项的水温更高,而且盐是小颗粒,这两个条件都有利于盐更快地溶解,所以这种情况下盐溶解得最快,应选C选项。(3)当盐沉在杯底无法溶解时,说明当前的水已经溶解了尽可能多的盐,达到了饱和状态。给水加热,能让水溶解更多的盐;再加一些水,相当于增加了溶剂的量,也能溶解更多盐。而搅拌只是让已经溶解的盐在水中分布得更均匀,不能让水溶解更多原本无法溶解的盐,所以搅拌不能让沉在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因此应选B选项。(4)已知5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18克盐,100毫升是50毫升的2倍。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水的量越多,能溶解的盐的量也越多,且溶解量和水量成正比,所以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的盐的量就是。(1)通过实验过程: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同样温度的清水,在A烧杯中每次加入10克盐,在B烧杯中每次加入10克糖,结果发现盐放了2次没有完全溶解,糖放了5次能完全溶解,我们可以知道,在相同条件下盐的溶解量比糖少;(2)加热可以让溶液中的微粒运动速度更快一些,溶解更快;颗粒小可以增加溶质溶剂的接触面积,能更快溶解食盐,所以水温40℃,小颗粒盐,搅拌的情况下,盐溶解得最快。故选C;(3)我们可以通过加入水或者是加热等方法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继续溶解,搅拌不能让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继续溶解,故选B;(4)上述实验5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18克盐,由此可推测,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盐的重量为:18克×2=36克。34.(2024三上·曲靖期末)人的呼吸同学们进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实验,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材料 澄清石灰水、保鲜袋、烧杯等实验步骤 (1)收集一袋空气,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些,观察其变化。 (2)收集一袋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些,观察其变化。我们的发现 (1)倒入装有空气的袋子里的澄清石灰水 ;(2)倒入装有呼出气体的袋子里的澄清石灰水 。(填“变浑浊”或“没变化”)结论 (3)呼吸时,吸进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4)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填“较多”或“较少”)【答案】没变化;变浑浊;较少;较多【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解析】【分析】(1)周围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比较少的。澄清石灰水虽然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但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太少,所以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空气的袋子里,不会有明显反应,石灰水没变化。(2)人呼出的气体里,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得多。澄清石灰水遇到较多的二氧化碳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固体,石灰水变浑浊。(3)结合发现可知:吸进的空气,是大自然中的空气,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本来就少,所以吸进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4)人体呼吸的过程,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呼出的气体里,二氧化碳含量就变多了,比吸进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多,因此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35.(2024三上·曲靖期末)珍惜水资源2024年联合国发布《世界水发展报告》指出“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着“极高”的水资源短缺压力,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没有清洁饮用水,全世界一半的人在一年中会面临缺水问题”,并且水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废水是最大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1)从以上信息可知,全球水资源非常 。(填“丰富”或“有限”)(2)下列哪项不是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A.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B.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C.农业生产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3)为了节约淡水资源,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家庭用水不多,节水产品不必使用B.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处理后重复利用C.利用滴灌技术将少量的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4)“如果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下列关于这条标语的分析正确的是( )。A.此标语过于夸张,我国水资源丰富不缺水B.此标语倡导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C.地球上的水资源用之不竭,不必如此担心【答案】(1)有限(2)C(3)A(4)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节约用水;水污染【解析】【分析】(1)从题目资料中可知,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极高水资源短缺压力,超四分之一的人没清洁饮用水,全球一半的人一年会面临缺水问题,还有严重水污染,这都说明全球水资源不是丰富的,而是很有限。(2)A选项,把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垃圾会污染河水,是水污染的原因。B选项,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会污染水体,是水污染的原因。C选项,农业生产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不是造成水污染的原因。综上所述,应选C选项。(3)A选项,不管家庭用水多少,使用节水产品都能节约水资源,本选项说法是错误的。B选项,将生产污水经处理后重复利用,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节约淡水资源的正确措施。C选项,利用滴灌技术把少量水送到农作物根部,能减少水的浪费,是节约淡水资源的正确措施。综上所述,应选A选项。(4)这条标语是在倡导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并非用之不竭,而且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地方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然真的可能面临严重的缺水困境,就像标语里警示的那样,因此应选B选项。(1)从题干中世界水发展报告中提到的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以得知,全球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2)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和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都会造成水污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则有助于减轻污染,所以答案是C。(3)节约淡水资源要尽量减少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不使用节水产品不利于节约水资源,所以A项不正确。(4)标语强调了水资源紧缺的严重性,提醒人们节约用水,因此B项分析正确,该标语目的在于倡导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