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保定市蠡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河北省保定市蠡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四上·蠡县期中)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相对于汽车是   的,相对于地面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静止;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得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对于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时,乘客和汽车的位置始终没改变,所以乘客相对于汽车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汽车在行驶,乘客随着汽车一起,和地面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乘客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这就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结果也不同,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2.(2024四上·蠡县期中)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可以在气体、   和   中传播。
【答案】振动;液体;固体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3.(2024四上·蠡县期中)小灯泡、金属导线和电池连接形成   回路时,灯丝中有   通过,小灯泡就会发光。
【答案】闭合;电流
【知识点】电路连接图
【解析】【分析】要让小灯泡发光,需要形成完整的电路。当小灯泡、金属导线和电池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时,电流才能顺利通过。而灯丝中有电流通过的时候,小灯泡就会发光。所以第1空是闭合,第2空是电流。
4.(2024四上·蠡县期中)从定州东站乘火车到北京西站,G658用时1小时10分钟,G522用时1小时1分钟,G6736用时1小时22分钟,这三列火车速度最慢的是   ,速度最快的是   。
【答案】G6736;G522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当路程一样的时候(这里都是从定州东站到北京西站,路程相同 ),谁用的时间越长,速度就越慢;谁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G658用时1小时10分钟,G522用时1小时1分钟,G6736用时1小时22分钟 。比较时间,1小时1分钟是最短的,这是G522用的时间,所以G522速度最快;1小时22分钟是最长的,这是G6736用的时间,所以G6736速度最慢 。
5.(2024四上·蠡县期中)关于声音的传播,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
【答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那不同介质(像空气、水、钢铁这些不同的物质 )对声音传播速度有什么影响?比如,在空气中声音传播得慢,在水里会不会快一些,在钢铁里是不是更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是介质的密度?还是别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研究这个问题,能让我们更清楚声音传播的特点,也能明白为什么在不同环境里,我们听到声音的快慢、强弱会不一样,就像在水里听声音和在空气中听声音感觉不同,通过研究这个问题就能找到原因。
6.(2024四上·蠡县期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物体与参照物位置改变,物体运动;物体与参照物位置不变,物体静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题干正确。
7.(2024四上·蠡县期中)推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曲线运动就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推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一方面会因为受到重力,不断向地面下落;另一方面还会有向前的运动趋势。这样看来,铅球的运动轨迹就不是直线,而是一条曲线。所以铅球离开手后的运动符合曲线运动的特点,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8.(2024四上·蠡县期中)我比小华先到学校,说明我的速度快。(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 速度的计算是路程除以时间 。虽然你比小华先到学校,也就是你的时间比小华短,但是不知道你们俩走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要是你家离学校特别近,小华家离学校远,那你先到,不能说明你速度就比小华快。只有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谁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才快。所以“我比小华先到学校,说明我的速度快”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
9.(2024四上·蠡县期中)力只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不能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 力的作用不只是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还能改变运动物体的状态 。比如运动的小车,我们给它一个阻力(像用手挡住 ),小车就会慢慢停下来,这就是力让运动的物体静止了。还有踢出去的足球,因为受到地面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会逐渐停下,也是力使运动物体静止的例子。所以力既能让静止物体运动,也能让运动物体静止,题目说法错误 。
10.(2024四上·蠡县期中)疾速下落的物体具有很大的能量,因此,我们不要高空抛物。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 疾速下落的物体,因为运动且有一定高度等,会具有能量,像动能(运动具有的能量 )和重力势能转化来的能量 。高空抛物时,物体从高处落下,速度会越来越快,能量也越来越大。比如一个小小的鸡蛋,从高空落下,到达地面时能量很大,能把地面的东西砸坏,要是砸到人,会让人受伤。所以因为疾速下落物体能量大,高空抛物很危险,不能这么做,题目说法正确 。
11.(2024四上·蠡县期中)物体振动越快,产生的音调越高。(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在 1 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振动越快,频率就越高。比如弹吉他时,弦绷得越紧,振动就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弦松一些,振动慢,音调就低 。所以当物体振动越快,产生声音的频率高,对应的音调也就越高,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12.(2024四上·蠡县期中)如果没有空气,钟声可以传播的更远。(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像空气、水、固体都能传声,而真空(没有空气的环境 )不能传声 。钟声传播依靠空气这种介质,要是没有空气,钟声就缺少传播的途径。所以没有空气时,钟声不能传播得更远,反而传不出去或者传播范围受限,题目说法错误 。
13.(2024四上·蠡县期中)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依靠耳,不需要大脑的参与。(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这样的:耳朵的耳郭收集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再通过听小骨等传递到内耳,转化为神经信号。但这些信号还需要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对信号进行处理、识别,我们才真正 “听到” 并理解声音是什么内容 。要是没有大脑参与,就算耳朵接收到声音信号,也没法识别出声音的意义,比如说话声、音乐声等。所以听到声音不仅依靠耳,还必须有大脑参与,题目说法错误 。
14.(2024四上·蠡县期中)噪声只会影响人的工作,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 噪声不只是影响工作,长期处于噪声环境里,会伤害我们的耳朵,比如让听力下降,耳朵经常嗡嗡响(耳鸣 )。而且噪声还会让人心情烦躁、睡不着觉,压力变大,时间久了,对身体的其他部位,像心脏等也可能有不好的影响,会增加生病的可能。所以噪声不只是影响工作,对人体有很多危害,题目说法错误 。
15.(2024四上·蠡县期中)灯丝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灯泡才可能发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 小灯泡发光是因为电流通过灯丝时,电能转化为了光能和热能 。要是灯丝中没有电流,就没办法实现这种能量转化,小灯泡就不会亮。只有当电流通过灯丝,让灯丝发热、发光,小灯泡才能亮起来,所以 “灯丝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灯泡才可能发光”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
16.(2024四上·蠡县期中)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它的运动方式属于(  )。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C.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A: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笔直的路线运动,运动轨迹为直线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后,要进入太空轨道,其运动过程中会受到地球引力、火箭推力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运动轨迹不是笔直的直线,所以不属于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曲线运动是指物体的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会逐渐改变运动方向,沿着曲线轨迹飞行进入预定轨道,符合曲线运动的特点;故B正确。
C:根据前面对飞船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式的分析,能够明确判断其为曲线运动,并非无法确定;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17.(2024四上·蠡县期中)“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所用的时间少
C.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所用的时间少
【答案】C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快慢不能仅通过路程判断。比如骑车的人行驶1千米,步行的人行驶2千米,虽然步行路程长,但步行速度不一定慢,因为没说时间。所以仅说“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不能体现速度快;故A错误。
B :同理,速度快慢也不能只看时间。比如骑车的人用2小时,步行的人用1小时,骑车时间长,但骑车速度不一定慢,因为没说路程。所以“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所用的时间少”,不能说明速度快;故B错误。
C :当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根据速度的含义,谁用的时间少,谁的速度就快。骑车速度比步行快,就是指相同路程下,骑车人花费的时间更少;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8.(2024四上·蠡县期中)下列关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运动物体的能量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
B.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
C.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有关,跟速度无关
【答案】C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A: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像快速运动的汽车,撞到人会使人受伤,所以有些运动物体的能量确实可能对人造成伤害;故A正确。
B :运动物体的能量(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比如一辆重型卡车快速行驶,比一辆小汽车慢速行驶时的能量大;所以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故B正确。
C :由前面对B选项的分析可知,运动物体能量(动能 )既跟质量有关,也跟速度有关,并非跟速度无关;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19.(2024四上·蠡县期中)如图,小兰坐在校车里,她看到路边的建筑物在往后退,则她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路边的树木 B.路边的建筑物 C.校车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A:如果选取路边的树木作为参照物,路边的建筑物相对于树木位置是固定的,不会出现往后退的情况;所以小兰看到建筑物后退,参照物不是路边的树木;故A错误。
B :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这里研究的是路边建筑物的运动情况,不能选路边的建筑物作为参照物;故B错误。
C :小兰坐在校车里,以校车为参照物时,校车在向前运动,路边的建筑物相对于校车的位置就不断向后变化,所以会看到建筑物往后退;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024四上·蠡县期中)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假如没有摩擦力人可以跑得更快
B.人在结冰的路面上行走容易摔跤,是因为摩擦力太小了
C.物体运动得越快,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A:人跑步时,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能给人向前的动力 。要是没有摩擦力,人没法获得向前的推力,根本跑不起来,更不会跑得更快;故A错误。
B :人在结冰路面行走易摔跤,是因为冰面光滑,鞋底与冰面间摩擦力小,脚易滑动,身体难以保持平衡;所以该选项符合摩擦力小导致行走不稳的实际情况;故B正确。
C :摩擦力大小取决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运动速度无关 。比如在水平桌面推木块,不管推得快还是慢,只要压力和桌面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就不变;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21.(2024四上·蠡县期中)使小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力是(  )。
A.浮力 B.压力 C.地球引力
【答案】A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小船在水中能漂浮,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22.(2024四上·蠡县期中)静止的石块不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石块(  )。
A.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没有振动 C.不能发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A:静止的石块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并非没受力;而且受力与否和发声无直接关联,发声关键看是否振动;故A错误。
B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静止的石块没振动,所以无法发声;该选项符合声音产生的原理;故B正确。
C :石块本身能发声,比如敲击石块时,石块振动就会发声,只是静止时没振动才不发声;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23.(2024四上·蠡县期中)如图,实验中肥皂膜模拟的是人耳的(  )部位。
A.耳郭 B.耳道 C.鼓膜
【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A: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就像一个“声音收集器”,把周围的声音聚拢过来 。而肥皂膜是在中间振动传递声音,和耳郭收集声音的功能不一样;故A错误。
B :耳道主要是传递声音的通道,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 。肥皂膜不是起到传递声音通道的作用,所以不是模拟耳道;故B错误。
C :鼓膜是位于耳道深处的一层薄膜,当声音传来时,鼓膜会振动,从而把声音信号继续向里传递 。实验中,肥皂膜就像鼓膜一样,当有声音传来(比如喇叭发出声音 ),肥皂膜会振动,所以模拟的是人耳的鼓膜部位;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24.(2024四上·蠡县期中)下列做法中,不能减小噪音污染的是(  )。
A.机动车安装消声器。
B.高速公路安装隔音板。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答案】C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A:机动车安装消声器,能对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在源头进行削弱,减少噪声向外传播,可有效减小噪音污染;故A正确。
B :高速公路安装隔音板,能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阻挡、反射噪声,降低传入周围环境的噪声强度,起到减小噪音污染的作用;故B正确。
C :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主要作用是维护环境卫生、减少垃圾带来的异味等问题,和减小噪音污染没有直接关联,无法起到降低噪声的效果;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25.(2024四上·蠡县期中)下列条件中,不属于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必须条件的是(  )。
A.电路连接成闭合回路
B.必须要有开关
C.要有提供电能的电源
【答案】B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A:要让小灯泡亮起来,电流得能在电路里流动,电路得是闭合回路,这样才能形成电流通路,让灯泡发光;所以电路连接成闭合回路是必须条件;故A正确。
B :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没有开关时,只要把电路直接连接成闭合回路(比如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灯泡 ),电流能通过,灯泡也能亮。所以不是必须要有开关才能让小灯泡亮;故B错误。
C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有了电源,电路里才有电流,灯泡才能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发光;所以要有提供电能的电源是必须条件;故C正确。
故答案为:B。
26.(2024四上·蠡县期中)运动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影响越大,说明它的能量越大。猜一猜小车能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验证。
(1)实验一:保持每次小车的起始高度和木块的位置不变,每次在小车上增加3个砝码,测量并记录每次木块移动距离。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运动小车的能量与   有关,速度相同时,   越大,   越大。
(2)实验二:固定实验中钩码个数和木块的位置不变,每次改变小车的速度,测量并记录每次木块移动距离。
通过实验二的研究我们发现:运动小车的能量与   有关,质量相同时   越大,   越大。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高空抛物,物体下落时高度越   ,能量越大,造成的危害也会越大。
【答案】质量;小车质量;能量;速度;小车速度;能量;高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1)实验一控制小车起始高度(保证速度相同 )和木块位置不变,增加砝码改变小车质量。小车质量越大,木块移动距离越远,说明对木块做功越多、能量越大 。所以得出运动小车能量与质量有关,速度相同时,小车质量越大,能量越大。
(2)实验二固定小车质量和木块位置,改变起始高度(改变速度 )。小车速度越大,木块移动越远,表明能量越大 。由此可知运动小车能量与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能量越大;联系高空抛物,物体下落高度越高,速度越大(质量不变 ),能量越大、危害越大,故高度越高能量越大。
27.(2024四上·蠡县期中)三年级(1)班的两个同学为了探究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做了敲鼓实验,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记录。请据此完成练习。
实验次数 敲击力度 小球跳起的高度 听到的声音强弱
第一次 轻轻敲 5厘米 弱
第二次 稍用力敲 8厘米 中
第三次 大力敲 12厘米 强
(1)根据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敲击力度越大,振动幅度会越   (填“大”或“小”),小球跳起的高度会越   (填“高”或“低”),同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会越   (填“强”或“弱”)。
(2)最终,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   。
【答案】大;高;强;幅度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1)从实验记录看,轻轻敲(敲击力度小 )时,鼓振动幅度小,小球跳起5厘米,声音弱;稍用力敲,振动幅度变大,小球跳起8厘米,声音中;大力敲,振动幅度更大,小球跳起12厘米,声音强 。所以敲击力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小球跳起高度越高,听到的声音越强。
(2)实验中,敲击力度不同(本质是让鼓的振动幅度不同 ),声音强弱不同。振动幅度小,声音弱;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所以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
28.(2024四上·蠡县期中)请按照下面的要求让多盏灯亮起来。
(1)一个开关控制两盏灯
(2)每盏灯都有单独的开关
【答案】(1)
(2)
【知识点】设计、安装照明电路
【解析】【分析】(1)要实现一个开关控制两盏灯,需将两盏灯与开关、电源串联或并联(小学阶段简单理解为形成一条或两条通路,开关在干路 )。实际操作是:用导线把电源正极连到开关一端,开关另一端分出两条导线,分别连接两盏灯的一个接线柱,两盏灯的另一个接线柱再用导线连回电源负极 。这样电流从电源流出,经开关后能同时通过两盏灯,一个开关就能控制两盏灯亮灭,因为开关在干路,控制整个电路通断 。
(2)每盏灯要有单独开关,需将两盏灯分别与各自开关、电源组成通路(并联电路,各支路独立 )。具体连接:电源正极引出导线,分别连接到两个开关一端,每个开关另一端连接对应灯的一个接线柱,两盏灯的另一个接线柱都连回电源负极 。这样每个开关只控制所在支路的灯,实现每盏灯单独开关控制,因为支路开关只影响本支路电流通断 。
1 / 1河北省保定市蠡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四上·蠡县期中)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相对于汽车是   的,相对于地面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2.(2024四上·蠡县期中)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可以在气体、   和   中传播。
3.(2024四上·蠡县期中)小灯泡、金属导线和电池连接形成   回路时,灯丝中有   通过,小灯泡就会发光。
4.(2024四上·蠡县期中)从定州东站乘火车到北京西站,G658用时1小时10分钟,G522用时1小时1分钟,G6736用时1小时22分钟,这三列火车速度最慢的是   ,速度最快的是   。
5.(2024四上·蠡县期中)关于声音的传播,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
6.(2024四上·蠡县期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
7.(2024四上·蠡县期中)推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
8.(2024四上·蠡县期中)我比小华先到学校,说明我的速度快。(  )
9.(2024四上·蠡县期中)力只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不能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  )
10.(2024四上·蠡县期中)疾速下落的物体具有很大的能量,因此,我们不要高空抛物。 (  )
11.(2024四上·蠡县期中)物体振动越快,产生的音调越高。(  )
12.(2024四上·蠡县期中)如果没有空气,钟声可以传播的更远。(  )
13.(2024四上·蠡县期中)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依靠耳,不需要大脑的参与。(  )
14.(2024四上·蠡县期中)噪声只会影响人的工作,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  )
15.(2024四上·蠡县期中)灯丝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灯泡才可能发光。(  )
16.(2024四上·蠡县期中)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它的运动方式属于(  )。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C.无法确定
17.(2024四上·蠡县期中)“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所用的时间少
C.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所用的时间少
18.(2024四上·蠡县期中)下列关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运动物体的能量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
B.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
C.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有关,跟速度无关
19.(2024四上·蠡县期中)如图,小兰坐在校车里,她看到路边的建筑物在往后退,则她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路边的树木 B.路边的建筑物 C.校车
20.(2024四上·蠡县期中)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假如没有摩擦力人可以跑得更快
B.人在结冰的路面上行走容易摔跤,是因为摩擦力太小了
C.物体运动得越快,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21.(2024四上·蠡县期中)使小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力是(  )。
A.浮力 B.压力 C.地球引力
22.(2024四上·蠡县期中)静止的石块不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石块(  )。
A.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没有振动 C.不能发声
23.(2024四上·蠡县期中)如图,实验中肥皂膜模拟的是人耳的(  )部位。
A.耳郭 B.耳道 C.鼓膜
24.(2024四上·蠡县期中)下列做法中,不能减小噪音污染的是(  )。
A.机动车安装消声器。
B.高速公路安装隔音板。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25.(2024四上·蠡县期中)下列条件中,不属于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必须条件的是(  )。
A.电路连接成闭合回路
B.必须要有开关
C.要有提供电能的电源
26.(2024四上·蠡县期中)运动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影响越大,说明它的能量越大。猜一猜小车能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验证。
(1)实验一:保持每次小车的起始高度和木块的位置不变,每次在小车上增加3个砝码,测量并记录每次木块移动距离。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运动小车的能量与   有关,速度相同时,   越大,   越大。
(2)实验二:固定实验中钩码个数和木块的位置不变,每次改变小车的速度,测量并记录每次木块移动距离。
通过实验二的研究我们发现:运动小车的能量与   有关,质量相同时   越大,   越大。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高空抛物,物体下落时高度越   ,能量越大,造成的危害也会越大。
27.(2024四上·蠡县期中)三年级(1)班的两个同学为了探究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做了敲鼓实验,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记录。请据此完成练习。
实验次数 敲击力度 小球跳起的高度 听到的声音强弱
第一次 轻轻敲 5厘米 弱
第二次 稍用力敲 8厘米 中
第三次 大力敲 12厘米 强
(1)根据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敲击力度越大,振动幅度会越   (填“大”或“小”),小球跳起的高度会越   (填“高”或“低”),同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会越   (填“强”或“弱”)。
(2)最终,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   。
28.(2024四上·蠡县期中)请按照下面的要求让多盏灯亮起来。
(1)一个开关控制两盏灯
(2)每盏灯都有单独的开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静止;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得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对于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时,乘客和汽车的位置始终没改变,所以乘客相对于汽车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汽车在行驶,乘客随着汽车一起,和地面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乘客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这就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结果也不同,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2.【答案】振动;液体;固体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3.【答案】闭合;电流
【知识点】电路连接图
【解析】【分析】要让小灯泡发光,需要形成完整的电路。当小灯泡、金属导线和电池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时,电流才能顺利通过。而灯丝中有电流通过的时候,小灯泡就会发光。所以第1空是闭合,第2空是电流。
4.【答案】G6736;G522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当路程一样的时候(这里都是从定州东站到北京西站,路程相同 ),谁用的时间越长,速度就越慢;谁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G658用时1小时10分钟,G522用时1小时1分钟,G6736用时1小时22分钟 。比较时间,1小时1分钟是最短的,这是G522用的时间,所以G522速度最快;1小时22分钟是最长的,这是G6736用的时间,所以G6736速度最慢 。
5.【答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那不同介质(像空气、水、钢铁这些不同的物质 )对声音传播速度有什么影响?比如,在空气中声音传播得慢,在水里会不会快一些,在钢铁里是不是更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是介质的密度?还是别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研究这个问题,能让我们更清楚声音传播的特点,也能明白为什么在不同环境里,我们听到声音的快慢、强弱会不一样,就像在水里听声音和在空气中听声音感觉不同,通过研究这个问题就能找到原因。
6.【答案】正确
【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物体与参照物位置改变,物体运动;物体与参照物位置不变,物体静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题干正确。
7.【答案】正确
【知识点】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曲线运动就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推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一方面会因为受到重力,不断向地面下落;另一方面还会有向前的运动趋势。这样看来,铅球的运动轨迹就不是直线,而是一条曲线。所以铅球离开手后的运动符合曲线运动的特点,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8.【答案】错误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 速度的计算是路程除以时间 。虽然你比小华先到学校,也就是你的时间比小华短,但是不知道你们俩走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要是你家离学校特别近,小华家离学校远,那你先到,不能说明你速度就比小华快。只有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谁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才快。所以“我比小华先到学校,说明我的速度快”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 力的作用不只是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还能改变运动物体的状态 。比如运动的小车,我们给它一个阻力(像用手挡住 ),小车就会慢慢停下来,这就是力让运动的物体静止了。还有踢出去的足球,因为受到地面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会逐渐停下,也是力使运动物体静止的例子。所以力既能让静止物体运动,也能让运动物体静止,题目说法错误 。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 疾速下落的物体,因为运动且有一定高度等,会具有能量,像动能(运动具有的能量 )和重力势能转化来的能量 。高空抛物时,物体从高处落下,速度会越来越快,能量也越来越大。比如一个小小的鸡蛋,从高空落下,到达地面时能量很大,能把地面的东西砸坏,要是砸到人,会让人受伤。所以因为疾速下落物体能量大,高空抛物很危险,不能这么做,题目说法正确 。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在 1 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振动越快,频率就越高。比如弹吉他时,弦绷得越紧,振动就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弦松一些,振动慢,音调就低 。所以当物体振动越快,产生声音的频率高,对应的音调也就越高,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像空气、水、固体都能传声,而真空(没有空气的环境 )不能传声 。钟声传播依靠空气这种介质,要是没有空气,钟声就缺少传播的途径。所以没有空气时,钟声不能传播得更远,反而传不出去或者传播范围受限,题目说法错误 。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这样的:耳朵的耳郭收集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再通过听小骨等传递到内耳,转化为神经信号。但这些信号还需要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对信号进行处理、识别,我们才真正 “听到” 并理解声音是什么内容 。要是没有大脑参与,就算耳朵接收到声音信号,也没法识别出声音的意义,比如说话声、音乐声等。所以听到声音不仅依靠耳,还必须有大脑参与,题目说法错误 。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 噪声不只是影响工作,长期处于噪声环境里,会伤害我们的耳朵,比如让听力下降,耳朵经常嗡嗡响(耳鸣 )。而且噪声还会让人心情烦躁、睡不着觉,压力变大,时间久了,对身体的其他部位,像心脏等也可能有不好的影响,会增加生病的可能。所以噪声不只是影响工作,对人体有很多危害,题目说法错误 。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 小灯泡发光是因为电流通过灯丝时,电能转化为了光能和热能 。要是灯丝中没有电流,就没办法实现这种能量转化,小灯泡就不会亮。只有当电流通过灯丝,让灯丝发热、发光,小灯泡才能亮起来,所以 “灯丝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灯泡才可能发光”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
16.【答案】B
【知识点】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A: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笔直的路线运动,运动轨迹为直线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后,要进入太空轨道,其运动过程中会受到地球引力、火箭推力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运动轨迹不是笔直的直线,所以不属于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曲线运动是指物体的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会逐渐改变运动方向,沿着曲线轨迹飞行进入预定轨道,符合曲线运动的特点;故B正确。
C:根据前面对飞船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式的分析,能够明确判断其为曲线运动,并非无法确定;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C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快慢不能仅通过路程判断。比如骑车的人行驶1千米,步行的人行驶2千米,虽然步行路程长,但步行速度不一定慢,因为没说时间。所以仅说“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不能体现速度快;故A错误。
B :同理,速度快慢也不能只看时间。比如骑车的人用2小时,步行的人用1小时,骑车时间长,但骑车速度不一定慢,因为没说路程。所以“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所用的时间少”,不能说明速度快;故B错误。
C :当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根据速度的含义,谁用的时间少,谁的速度就快。骑车速度比步行快,就是指相同路程下,骑车人花费的时间更少;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8.【答案】C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A: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像快速运动的汽车,撞到人会使人受伤,所以有些运动物体的能量确实可能对人造成伤害;故A正确。
B :运动物体的能量(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比如一辆重型卡车快速行驶,比一辆小汽车慢速行驶时的能量大;所以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故B正确。
C :由前面对B选项的分析可知,运动物体能量(动能 )既跟质量有关,也跟速度有关,并非跟速度无关;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19.【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A:如果选取路边的树木作为参照物,路边的建筑物相对于树木位置是固定的,不会出现往后退的情况;所以小兰看到建筑物后退,参照物不是路边的树木;故A错误。
B :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这里研究的是路边建筑物的运动情况,不能选路边的建筑物作为参照物;故B错误。
C :小兰坐在校车里,以校车为参照物时,校车在向前运动,路边的建筑物相对于校车的位置就不断向后变化,所以会看到建筑物往后退;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20.【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A:人跑步时,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能给人向前的动力 。要是没有摩擦力,人没法获得向前的推力,根本跑不起来,更不会跑得更快;故A错误。
B :人在结冰路面行走易摔跤,是因为冰面光滑,鞋底与冰面间摩擦力小,脚易滑动,身体难以保持平衡;所以该选项符合摩擦力小导致行走不稳的实际情况;故B正确。
C :摩擦力大小取决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运动速度无关 。比如在水平桌面推木块,不管推得快还是慢,只要压力和桌面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就不变;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21.【答案】A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小船在水中能漂浮,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2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A:静止的石块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并非没受力;而且受力与否和发声无直接关联,发声关键看是否振动;故A错误。
B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静止的石块没振动,所以无法发声;该选项符合声音产生的原理;故B正确。
C :石块本身能发声,比如敲击石块时,石块振动就会发声,只是静止时没振动才不发声;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23.【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A: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就像一个“声音收集器”,把周围的声音聚拢过来 。而肥皂膜是在中间振动传递声音,和耳郭收集声音的功能不一样;故A错误。
B :耳道主要是传递声音的通道,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 。肥皂膜不是起到传递声音通道的作用,所以不是模拟耳道;故B错误。
C :鼓膜是位于耳道深处的一层薄膜,当声音传来时,鼓膜会振动,从而把声音信号继续向里传递 。实验中,肥皂膜就像鼓膜一样,当有声音传来(比如喇叭发出声音 ),肥皂膜会振动,所以模拟的是人耳的鼓膜部位;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24.【答案】C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A:机动车安装消声器,能对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在源头进行削弱,减少噪声向外传播,可有效减小噪音污染;故A正确。
B :高速公路安装隔音板,能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阻挡、反射噪声,降低传入周围环境的噪声强度,起到减小噪音污染的作用;故B正确。
C :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主要作用是维护环境卫生、减少垃圾带来的异味等问题,和减小噪音污染没有直接关联,无法起到降低噪声的效果;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25.【答案】B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A:要让小灯泡亮起来,电流得能在电路里流动,电路得是闭合回路,这样才能形成电流通路,让灯泡发光;所以电路连接成闭合回路是必须条件;故A正确。
B :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没有开关时,只要把电路直接连接成闭合回路(比如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灯泡 ),电流能通过,灯泡也能亮。所以不是必须要有开关才能让小灯泡亮;故B错误。
C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有了电源,电路里才有电流,灯泡才能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发光;所以要有提供电能的电源是必须条件;故C正确。
故答案为:B。
26.【答案】质量;小车质量;能量;速度;小车速度;能量;高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1)实验一控制小车起始高度(保证速度相同 )和木块位置不变,增加砝码改变小车质量。小车质量越大,木块移动距离越远,说明对木块做功越多、能量越大 。所以得出运动小车能量与质量有关,速度相同时,小车质量越大,能量越大。
(2)实验二固定小车质量和木块位置,改变起始高度(改变速度 )。小车速度越大,木块移动越远,表明能量越大 。由此可知运动小车能量与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能量越大;联系高空抛物,物体下落高度越高,速度越大(质量不变 ),能量越大、危害越大,故高度越高能量越大。
27.【答案】大;高;强;幅度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1)从实验记录看,轻轻敲(敲击力度小 )时,鼓振动幅度小,小球跳起5厘米,声音弱;稍用力敲,振动幅度变大,小球跳起8厘米,声音中;大力敲,振动幅度更大,小球跳起12厘米,声音强 。所以敲击力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小球跳起高度越高,听到的声音越强。
(2)实验中,敲击力度不同(本质是让鼓的振动幅度不同 ),声音强弱不同。振动幅度小,声音弱;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所以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
28.【答案】(1)
(2)
【知识点】设计、安装照明电路
【解析】【分析】(1)要实现一个开关控制两盏灯,需将两盏灯与开关、电源串联或并联(小学阶段简单理解为形成一条或两条通路,开关在干路 )。实际操作是:用导线把电源正极连到开关一端,开关另一端分出两条导线,分别连接两盏灯的一个接线柱,两盏灯的另一个接线柱再用导线连回电源负极 。这样电流从电源流出,经开关后能同时通过两盏灯,一个开关就能控制两盏灯亮灭,因为开关在干路,控制整个电路通断 。
(2)每盏灯要有单独开关,需将两盏灯分别与各自开关、电源组成通路(并联电路,各支路独立 )。具体连接:电源正极引出导线,分别连接到两个开关一端,每个开关另一端连接对应灯的一个接线柱,两盏灯的另一个接线柱都连回电源负极 。这样每个开关只控制所在支路的灯,实现每盏灯单独开关控制,因为支路开关只影响本支路电流通断 。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