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临漳县南东坊镇中心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4六上·临漳期末)小安经过调整显微镜观察到了池塘水中的微生物,小瑞也想观察微生物,他把显微镜移动到自己面前观察,却只能看到一片漆黑。他想重新看到微生物,首先要做的是( )。A.重新进行对光 B.移动玻片标本 C.转动调节旋钮【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观察需保证光路通畅。小安观察时已调好光路,但小瑞移动显微镜后,反光镜角度、光圈与通光孔的对齐关系易偏移——比如反光镜未对准光源,或通光孔未与物镜、目镜在同一直线,导致光线无法进入视野,所以看到漆黑。B选项“移动玻片标本”针对的是视野中找不到标本,而非无光;C选项“转动调节旋钮”用于调节清晰度,前提是视野有光。因此,解决“一片漆黑”的首要步骤是重新对光,恢复光路通畅,再进行后续操作。选项A正确。2.(2024六上·临漳期末)下图是一种能在阳光下不断摆动的塑料小花,花盆表面有太阳能电池板,很多人喜欢将它放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下。关于这种塑料小花的描述,合理的是( )。A.塑料小花不断摆动是因为汽车在行驶B.塑料小花的绿色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让小花摆动C.花盆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小花摆动的动能【答案】C【知识点】能量的转化【解析】【分析】A.错误。题干明确小花“在阳光下不断摆动”,未提及依赖汽车行驶,且汽车静止时只要有阳光小花仍可能摆动,其摆动与汽车行驶无直接关联。B.错误。塑料叶片是人工材料,不具备植物细胞的叶绿体等结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可能通过该方式产生能量。C.正确。花盆的太阳能电池板是核心能量转换部件,能将接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内部电机等装置将电能进一步转化为小花摆动所需的动能,符合 “太阳能→电能→动能” 的合理能量转化路径。选项C符合题意。3.(2024六上·临漳期末)国家电网显示:凌晨0点至早上8点电价最低,下面做法能降低电费的是( )。A.空调温度调到16℃使用B.洗衣机尽量在早上8点前使用C.电车可以在8:00-22:00充电【答案】B【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根据国家电网的分时电价政策,凌晨0点至早上8点为谷段,电价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下浮。因此,将洗衣机尽量在早上8点前使用,能享受低谷时段的低价电费,从而降低电费支出。空调温度调到16℃使用并不能利用低谷电价来节省电费,且温度设置过低会增加耗电量。电车在8:00-22:00充电,这段时间属于峰段或平段,电价相对较高,不符合降低电费的要求。故答案为:B。4.(2024六上·临漳期末)在经历奥斯特实验时,我们会发现指南针磁针偏转的方向不一样,想改变磁针偏转方向的有效做法是( )A.增加电池个数B.增加线圈匝数C.调换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方向【答案】C【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增加电池的个数是增大了电流,可以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大小;改变线圈的匝数是改变了磁性的大小;改变电流的方向或者线圈缠绕的方向可以改变磁针偏转的方向。5.(2024六上·临漳期末)若想在纸上盖印出“活”,应选择( )的刻板。A. B. C.【答案】A【知识点】印刷术【解析】【分析】日常盖印中,刻板上的文字需为“镜像反向”——比如想得到纸上正向的 “活” 字,刻板上的 “活” 必须左右翻转(像照镜子一样的反向形态)。盖印时,油墨附着在反向的刻板文字上,转移到纸张后,反向文字会 “翻正”,最终呈现正常可读的 “活” 字。选项A正确。6.(2024六上·临漳期末)晓光和晓明需要将野餐车从坡下搬运到坡上,请问要选择哪个斜坡最省力( )。A.B.C.【答案】C【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解析】【分析】斜面是简单机械,其省力程度与坡度相关——坡度越小,物体沿斜面上升时所需克服的“重力分力”越小,因此更省力。对比选项可知,A选项坡度最大,B选项次之,C选项坡度最小。所以选项C最省力。7.(2024六上·临漳期末)钓鱼竿为了能使提鱼时更省力,在手提的位置加了一个摇杆,所以这个钓鱼竿属于( )两种简单机械的组合。A.斜面和杠杆 B.斜面和轮轴 C.杠杆和轮轴【答案】C【知识点】杠杆;轮轴【解析】【分析】钓鱼竿本身是典型杠杆——手提位置是杠杆的“支点”,手对鱼竿的提力是“动力”,鱼的重量是 “阻力”,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力的传递,这是钓鱼竿的基础机械属性。新增的“摇杆”属于轮轴——轮轴由“轮”和 “轴”组成,转动摇杆时,通过轮轴原理能更轻松地收线提鱼,减少直接用力的负担。选项C正确。8.(2024六上·临漳期末)波兰首都华沙和中国首都北京在地球上位置标注如图所示,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A.华沙 B.北京 C.同时迎来黎明【答案】B【知识点】日出时间【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会像陀螺一样“自西向东”转。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东边的地方会比西边先看到太阳、先迎来黎明。北京在地球的东边,华沙在地球的西边。当地球慢慢向东转时,太阳会先照到东边的北京,北京就先迎来黎明;等地球再转一会儿,太阳才会照到西边的华沙。所以北京比华沙先迎来黎明。9.(2024六上·临漳期末)我国古代将火星称为“荧惑星”,是太阳系三个类地行星之一,火星自转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基本差不多,所以火星上昼夜交替的时间周期大约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24天【答案】B【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昼夜交替周期由行星自转周期决定。题目明确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基本差不多,地球自转周期约 24 小时,因此火星昼夜交替周期也接近 24 小时。12 小时是地球半天时长,24 天远长于实际自转周期。故答案为 B。10.(2024六上·临漳期末)植物的茎、叶和果实以及动物的血液等,都具有( )。A.细胞结构 B.表皮结构 C.叶绿体结构【答案】A【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的茎、叶、果实是植物的不同器官,都由植物细胞组成;动物的血液里有红细胞、白细胞等动物细胞,也属于细胞构成的物质。B选项 “表皮结构” 不对,比如动物血液没有表皮;C选项 “叶绿体结构” 也不对,动物细胞里没有叶绿体,植物的根、果实等部分的细胞也没有叶绿体。所以只有细胞结构是它们都具有的。故答案为A。11.(2024六上·临漳期末)三百多年前,人们对传染病四处肆虐毫无对策,是列文虎克对微生物的发现推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并开始有效地治疗传染病。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病原微生物是很多疾病的元凶,对人类毫无益处B.病原微生物既会使人生病,也能被用来制作各种疫苗C.勤洗手只能洗掉灰尘,并不能减少手上的病原微生物【答案】B【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病原微生物能够侵入人体,在人体内大量繁殖等,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从而使人生病。然而,它们也能被人类巧妙利用来制作各种疫苗,比如利用灭活的新冠病毒可以制作新冠疫苗,将疫苗注入人体后,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当真正的病原微生物再次入侵时,人体就能快速识别并进行免疫防御了,所以B选项说法正确。12.(2024六上·临漳期末)列文虎克自制的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为 270倍,所以他不可能观察到( ).A.微血管中的血流 B.动物的肌肉细胞 C.新冠病毒【答案】C【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微生物;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 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十分微小的原生动物和红血球,甚至用显微镜研究动物的受精作用。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13.(2024六上·临漳期末)正午时刻,同一地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①同一地点,夏至→秋分正午太阳影子逐渐变长。②同一地点,冬至→春分正午太阳影子逐渐变长。③同一地点,秋分→冬至正午太阳影子逐渐变短。④同一地点,春分、秋分正午日影适中。A.①② B.②③ C.①④【答案】C【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解析】【分析】正午影长变化和太阳高度有关 ——太阳升得越高,影子越短;太阳升得越低,影子越长,且四季太阳高度不同。①夏至时太阳最高,影子最短;秋分太阳变低,影子变长,所以 “夏至→秋分影子逐渐变长” 正确。②冬至时太阳最低,影子最长;春分太阳升高,影子应逐渐变短,“逐渐变长” 错误。③秋分→冬至,太阳越来越低,影子应逐渐变长,“逐渐变短” 错误。④春分和秋分,太阳高度适中(不太高也不太低),所以影子长度也适中,正确。综上①④对,选C。14.(2024六上·临漳期末)哥白尼用“地心说”否定了托勒密的“日心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答案】错误【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托勒密提出的是“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等天体围绕地球转;而哥白尼提出的是“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题目把两人的学说弄反了 —— 实际是哥白尼用“日心说” 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打破了传统认知,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因此这句话表述错误。15.(2024六上·临漳期末)生活中的电绝大部分来自发电站。( )【答案】正确【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我们生活中用的电,绝大部分来自发电站。发电站会通过火力、水力、风力等方式发电,发出来的电再通过电线输送到家里、学校、工厂等地方,供我们使用。虽然有些地方可能用太阳能板自己发电,但这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电还是来自发电站。所以这句话是正确的。16.(2024六上·临漳期末)新能源公交车的动力装置是电动机,和洗衣机的工作原理相似。( )【答案】正确【知识点】电动机【解析】【分析】新能源公交车的电动机,通电后能带动车轮转动,提供动力;洗衣机里也有电动机,通电后能带动滚筒(或波轮)转动,实现洗衣功能。两者核心都是靠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工作原理相似。所以这句话正确。17.(2024六上·临漳期末)用解剖剪剪布更灵活方便。( )【答案】错误【知识点】剪刀【解析】【分析】解剖剪是为解剖生物组织设计的,刀刃较薄、尖端锋利,且剪柄结构适合精准控制,但强度不足以应对布料。剪布需用专用剪刀,其刀刃较厚、韧性强,能轻松剪断纤维,且剪口设计可避免布料打滑。用解剖剪剪布,不仅费力、不灵活,还容易损坏刀刃,无法达到好的裁剪效果。因此这句话错误。18.(2024六上·临漳期末)自行车的后车轮是一个轮轴,运动过程中它非常省力。( )【答案】错误【知识点】自行车【解析】【分析】轮轴的省力与否取决于“轮”和“轴”的半径关系——动力作用在轮上才省力,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费力。自行车后车轮的轮轴结构中,链条带动的是“轴”,动力作用在轴上,后轮的外圈是“轮”。此时轮半径远大于轴半径,属于“动力作用在轴上”的轮轴,实际是费力但省距离,并非省力。因此这句话错误。19.(2024六上·临漳期末)当我们将转椅自东向西旋转的时候,发现周围的景物在自西向东旋转。( )【答案】正确【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当以自身为参照物时,我们感知自己在“主动”自东向西旋转;此时周围景物的运动方向,会与自身的运动方向形成相反的相对运动。例如,乘车时看向窗外,若车辆向前行驶,会感觉路边树木向后退,原理完全一致。因此,转椅自东向西转时,以自身为参照,周围景物就会呈现出“自西向东旋转”的视觉效果,符合相对运动的物理规律。题目说法正确。20.(2024六上·临漳期末)夏天鱼缸里的水时常发绿,是因为水中含有绿色植物。( )【答案】错误【知识点】光合作用【解析】【分析】夏天鱼缸水发绿,主要原因是水中大量繁殖了绿藻。夏天气温高、光照充足,适合绿藻快速生长,使其在水中大量聚集,让水呈现绿色。而绿色植物是多细胞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不会导致水整体变绿。因此这句话错误。21.(2024六上·临漳期末)观察昆虫标本时,要把标本放得更大,应该选择直径大的凸透镜,不应该选择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的。( )【答案】错误【知识点】简易显微镜【解析】【分析】我们用凸透镜观察昆虫标本时,凸透镜能够放大物体。凸透镜的中间越厚、两边越薄,凸度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两个凸透镜合理组合,能比单个凸透镜放得更大,一个凸透镜先把标本成个小放大像,另一个再把这个像放得更大。所以题目说法错误。22.(2024六上·临漳期末)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答案】正确【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比如,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像滚动的小球 ),被举高的物体有重力势能(像挂在高处的重物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弹性势能(像被压缩的弹簧 )。当机械能作用在物体上时,就能让物体运动起来 。比如发条玩具里的发条具有弹性势能(属于机械能 ),当发条释放能量,就能带动玩具运动;再比如从高处滚下的小球,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都属于机械能 ),小球就会运动。所以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3.(2024六上·临漳期末)观察某种植物的叶肉切片。(1)小科发现叶肉细胞中有很多“小绿点”。这些“小绿点”可能是 ,它们的作用是 。(2)这样的“小绿点”除了在植物的叶片中能观察到,还能在植物的( )中观察到。A.幼茎表皮 B.根 C.花瓣(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不同的,下面结构中动物细胞没有的是(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4)生物细胞的作用有哪些呢?【答案】(1)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2)A(3)B(4)吸收和转化营养物质、进行代谢活动、增殖和分化等。【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1)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小绿点”是叶绿体,叶绿体因含有叶绿素而呈现绿色,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把它们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如淀粉),同时释放氧气,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这也是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关键原因。(2)“小绿点”是叶绿体,它需要阳光来合成叶绿素,所以多在植物能接触阳光的绿色部分。幼茎表皮能接受阳光照射,部分细胞会含有叶绿体,呈现绿色,因此能观察到;根生长在土壤里,见不到阳光,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无法观察到;花瓣的颜色多由花青素等决定(如红色、黄色),通常不含叶绿体,也观察不到“小绿点”。(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核心区别可通过常见结构区分: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选项B正确。(4)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作用围绕生命活动展开。一是吸收和转化营养物质,比如植物细胞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动物细胞从食物中吸收营养,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原料”;二是进行代谢活动,细胞会不断分解物质产生能量,同时排出废物,维持自身正常运转,比如呼吸作用就是细胞重要的代谢过程;三是增殖和分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更多新细胞,让生物生长,部分细胞还会分化成不同类型,分工完成各种复杂生命任务,保障生物正常生长发育。(1)小科在观察植物的叶肉切片时发现的“小绿点”很可能是叶绿体。叶绿体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能量并产生氧气。为植物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质。(2)除了叶片,叶绿体也可以在幼茎表皮中观察到,因为这些部位也参与光合作用。但在根和花瓣中通常不会观察到大量的叶绿体,因为根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而花瓣主要与繁殖有关。故选A。(3)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它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持和保护。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而是只有较灵活的细胞膜。故选B。(4)吸收和转化营养物质:吸收外部营养物质,并在细胞内进行化学反应,转化为细胞可以利用的形式。进行代谢活动:细胞通过代谢途径进行能量的产生和物质的合成,这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增殖和分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等方式增殖,并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类型,构成复杂的组织和器官。24.(2024六上·临漳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制作了3组不同的电磁铁装置来研究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如图所示。①②③(1)下面三种材料中,适合制作电磁铁的线圈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织毛衣的细棉线 B.有绝缘皮铜丝 C.有弹性的橡皮筋(2)实验装置①和实验装置②进行对比实验,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 有关。通过对比,实验装置 (填序号)产生的磁力较大。(3)通过实验装置 (填序号)和 (填序号)进行对比实验,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有关。发现电池数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 。(4)电磁铁是将 能转换为 能的能量转换装置。(5)生活中的很多设备都用到了电磁铁,请你举出生活中使用电磁铁的2例实例:a. 。b. 。【答案】(1)B(2)电池数量;②(3)②;③;强(4)电;磁(5)电磁起重机;电铃【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1)电磁铁的线圈需要导电且绝缘。织毛衣的细棉线(A)不导电,没法让电流通过;有弹性的橡皮筋(C)也不导电;而有绝缘皮的铜丝(B),铜丝能导电,绝缘皮能防止短路,所以适合制作电磁铁线圈的是 B 。(2)实验装置①和②,线圈匝数看着差不多,但是电池数量不一样,①是 1 节电池,②是 2 节电池 。这就是在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电池数量的关系。因为电池数量越多,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②的电池多,所以②产生的磁力较大 。所以第 1 空是电池数量,第 2 空是② 。(3)要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的关系,得控制电池数量一样,改变线圈匝数。装置②和③,电池都是 2 节(数量相同 ),但线圈匝数不同,所以选②和③ 。当电池数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产生的磁力就越强,所以第 3 空是强 。(4)电磁铁工作的时候,是通了电才有磁性,也就是把电能转化成了磁能,所以第 1 空是电,第 2 空是磁 。(5)生活里电磁起重机(a),靠电磁铁吸起钢铁等重物;电铃(b)里面的电磁铁通电、断电,带动小锤敲铃,这些都是电磁铁的应用,所以可以填电磁起重机、电铃 。(1)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制作电磁铁的线圈材料必须是导体,而细棉线和橡皮筋都是绝缘体,所以B符合题意。(2)实验装置①和实验装置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电池数量有关,改变的条件是电池数量,其他的条件均相同。通过对比,实验装置②产生的磁力较大,因为线圈的匝数相同的情况下,电池的节数多,磁力就越强。(3)通过实验装置②和③进行对比实验,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有关,改变的条件是线圈匝数,其他的条件均相同。发现电池数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4)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它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将电能转换为磁能的能量转换装置。(5)根据对电磁铁的认识,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磁极方向都可以控制,使得它的用途广泛,如电磁起重机、电铃、电磁继电器、磁悬浮列车等。25.(2024六上·临漳期末)古代战争攻城利器——投石机。如图是一座人力投石机,主体是一根巨大的炮杆,长端用炮兜装载石块,短端系上炮索,当命令下达时,一队士兵同时拉动炮索使炮杆转动,将装在炮兜中的石块抛出。(1)由以上资料可知,投石机利用了 原理。(2)请在图中指明投石机的支点、阻力点和用力点。(3)投石机工作时,是绕着 转动的。改变投石机支点的位置或高度 (填“会”或“不会”)影响其作用效果。【答案】(1)杠杆(2)(3)支点;会【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1)投石机的结构,它拥有一根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杆(炮杆),且存在动力和阻力作用点。其中,士兵拉动炮索的力作用在炮杆短端,是使杠杆转动的“动力”;石块的重力作用在炮杆长端的炮兜处,是阻碍杠杆转动的“阻力”。所以投石车是属于利用杠杆原理。(2)支点,它是支撑杠杆、让杠杆能围绕转动的固定点。在投石机中,这个位置就是炮杆与中间支架的接触处——支架牢牢固定在地面,炮杆以此处为中心旋转,是整个器械发力与抛掷的“旋转轴心”。用力点,即人们在杠杆上施加动力的位置。投石机的用力点对应炮索与炮杆连接的一侧:士兵通过拉动炮索,将力量作用在这个点上,为炮杆的转动提供动力,是“人力转化为机械力”的关键输入点。阻力点,指杠杆需要克服阻力的位置。由于炮兜中装载的石块会产生阻碍炮杆转动的阻力,因此炮兜与炮杆连接的一侧就是阻力点。当用力点的动力带动炮杆转动时,阻力点会随之运动,最终将石块克服重力抛出,完成攻城功能。(3)根据杠杆原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臂)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臂) 时,只需较小的动力就能克服较大阻力,投石机此时属于省力杠杆,士兵拉动炮索会更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需要施加更大动力才能克服阻力,投石机变为费力杠杆,虽消耗人力更多,但能让炮兜获得更大的转动速度,利于石块远距离抛出;若两点到支点的距离相等,则动力与阻力相当,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难以满足投石机攻城的实际需求。由此可见,支点的位置或高度一旦改变,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度比例便会随之变化,进而改变投石机的省力程度与石块抛掷效果,这也是古代设计投石机时需精准调整支点的重要原因。(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由以上资料可知,投石机利用了杠杆原理。(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投石机炮索这边是用力点,炮兜这边是阻力点,支点是炮杆与中间支架接触的地方。(3)投石机工作时,是绕着支点转动的。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所以改变投石机支点的位置或高度会影响其作用效果。1 / 1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临漳县南东坊镇中心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4六上·临漳期末)小安经过调整显微镜观察到了池塘水中的微生物,小瑞也想观察微生物,他把显微镜移动到自己面前观察,却只能看到一片漆黑。他想重新看到微生物,首先要做的是( )。A.重新进行对光 B.移动玻片标本 C.转动调节旋钮2.(2024六上·临漳期末)下图是一种能在阳光下不断摆动的塑料小花,花盆表面有太阳能电池板,很多人喜欢将它放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下。关于这种塑料小花的描述,合理的是( )。A.塑料小花不断摆动是因为汽车在行驶B.塑料小花的绿色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让小花摆动C.花盆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小花摆动的动能3.(2024六上·临漳期末)国家电网显示:凌晨0点至早上8点电价最低,下面做法能降低电费的是( )。A.空调温度调到16℃使用B.洗衣机尽量在早上8点前使用C.电车可以在8:00-22:00充电4.(2024六上·临漳期末)在经历奥斯特实验时,我们会发现指南针磁针偏转的方向不一样,想改变磁针偏转方向的有效做法是( )A.增加电池个数B.增加线圈匝数C.调换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方向5.(2024六上·临漳期末)若想在纸上盖印出“活”,应选择( )的刻板。A. B. C.6.(2024六上·临漳期末)晓光和晓明需要将野餐车从坡下搬运到坡上,请问要选择哪个斜坡最省力( )。A.B.C.7.(2024六上·临漳期末)钓鱼竿为了能使提鱼时更省力,在手提的位置加了一个摇杆,所以这个钓鱼竿属于( )两种简单机械的组合。A.斜面和杠杆 B.斜面和轮轴 C.杠杆和轮轴8.(2024六上·临漳期末)波兰首都华沙和中国首都北京在地球上位置标注如图所示,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A.华沙 B.北京 C.同时迎来黎明9.(2024六上·临漳期末)我国古代将火星称为“荧惑星”,是太阳系三个类地行星之一,火星自转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基本差不多,所以火星上昼夜交替的时间周期大约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24天10.(2024六上·临漳期末)植物的茎、叶和果实以及动物的血液等,都具有( )。A.细胞结构 B.表皮结构 C.叶绿体结构11.(2024六上·临漳期末)三百多年前,人们对传染病四处肆虐毫无对策,是列文虎克对微生物的发现推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并开始有效地治疗传染病。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病原微生物是很多疾病的元凶,对人类毫无益处B.病原微生物既会使人生病,也能被用来制作各种疫苗C.勤洗手只能洗掉灰尘,并不能减少手上的病原微生物12.(2024六上·临漳期末)列文虎克自制的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为 270倍,所以他不可能观察到( ).A.微血管中的血流 B.动物的肌肉细胞 C.新冠病毒13.(2024六上·临漳期末)正午时刻,同一地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①同一地点,夏至→秋分正午太阳影子逐渐变长。②同一地点,冬至→春分正午太阳影子逐渐变长。③同一地点,秋分→冬至正午太阳影子逐渐变短。④同一地点,春分、秋分正午日影适中。A.①② B.②③ C.①④14.(2024六上·临漳期末)哥白尼用“地心说”否定了托勒密的“日心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15.(2024六上·临漳期末)生活中的电绝大部分来自发电站。( )16.(2024六上·临漳期末)新能源公交车的动力装置是电动机,和洗衣机的工作原理相似。( )17.(2024六上·临漳期末)用解剖剪剪布更灵活方便。( )18.(2024六上·临漳期末)自行车的后车轮是一个轮轴,运动过程中它非常省力。( )19.(2024六上·临漳期末)当我们将转椅自东向西旋转的时候,发现周围的景物在自西向东旋转。( )20.(2024六上·临漳期末)夏天鱼缸里的水时常发绿,是因为水中含有绿色植物。( )21.(2024六上·临漳期末)观察昆虫标本时,要把标本放得更大,应该选择直径大的凸透镜,不应该选择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的。( )22.(2024六上·临漳期末)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23.(2024六上·临漳期末)观察某种植物的叶肉切片。(1)小科发现叶肉细胞中有很多“小绿点”。这些“小绿点”可能是 ,它们的作用是 。(2)这样的“小绿点”除了在植物的叶片中能观察到,还能在植物的( )中观察到。A.幼茎表皮 B.根 C.花瓣(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不同的,下面结构中动物细胞没有的是(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4)生物细胞的作用有哪些呢?24.(2024六上·临漳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制作了3组不同的电磁铁装置来研究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如图所示。①②③(1)下面三种材料中,适合制作电磁铁的线圈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织毛衣的细棉线 B.有绝缘皮铜丝 C.有弹性的橡皮筋(2)实验装置①和实验装置②进行对比实验,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 有关。通过对比,实验装置 (填序号)产生的磁力较大。(3)通过实验装置 (填序号)和 (填序号)进行对比实验,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有关。发现电池数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 。(4)电磁铁是将 能转换为 能的能量转换装置。(5)生活中的很多设备都用到了电磁铁,请你举出生活中使用电磁铁的2例实例:a. 。b. 。25.(2024六上·临漳期末)古代战争攻城利器——投石机。如图是一座人力投石机,主体是一根巨大的炮杆,长端用炮兜装载石块,短端系上炮索,当命令下达时,一队士兵同时拉动炮索使炮杆转动,将装在炮兜中的石块抛出。(1)由以上资料可知,投石机利用了 原理。(2)请在图中指明投石机的支点、阻力点和用力点。(3)投石机工作时,是绕着 转动的。改变投石机支点的位置或高度 (填“会”或“不会”)影响其作用效果。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观察需保证光路通畅。小安观察时已调好光路,但小瑞移动显微镜后,反光镜角度、光圈与通光孔的对齐关系易偏移——比如反光镜未对准光源,或通光孔未与物镜、目镜在同一直线,导致光线无法进入视野,所以看到漆黑。B选项“移动玻片标本”针对的是视野中找不到标本,而非无光;C选项“转动调节旋钮”用于调节清晰度,前提是视野有光。因此,解决“一片漆黑”的首要步骤是重新对光,恢复光路通畅,再进行后续操作。选项A正确。2.【答案】C【知识点】能量的转化【解析】【分析】A.错误。题干明确小花“在阳光下不断摆动”,未提及依赖汽车行驶,且汽车静止时只要有阳光小花仍可能摆动,其摆动与汽车行驶无直接关联。B.错误。塑料叶片是人工材料,不具备植物细胞的叶绿体等结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可能通过该方式产生能量。C.正确。花盆的太阳能电池板是核心能量转换部件,能将接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内部电机等装置将电能进一步转化为小花摆动所需的动能,符合 “太阳能→电能→动能” 的合理能量转化路径。选项C符合题意。3.【答案】B【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根据国家电网的分时电价政策,凌晨0点至早上8点为谷段,电价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下浮。因此,将洗衣机尽量在早上8点前使用,能享受低谷时段的低价电费,从而降低电费支出。空调温度调到16℃使用并不能利用低谷电价来节省电费,且温度设置过低会增加耗电量。电车在8:00-22:00充电,这段时间属于峰段或平段,电价相对较高,不符合降低电费的要求。故答案为:B。4.【答案】C【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增加电池的个数是增大了电流,可以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大小;改变线圈的匝数是改变了磁性的大小;改变电流的方向或者线圈缠绕的方向可以改变磁针偏转的方向。5.【答案】A【知识点】印刷术【解析】【分析】日常盖印中,刻板上的文字需为“镜像反向”——比如想得到纸上正向的 “活” 字,刻板上的 “活” 必须左右翻转(像照镜子一样的反向形态)。盖印时,油墨附着在反向的刻板文字上,转移到纸张后,反向文字会 “翻正”,最终呈现正常可读的 “活” 字。选项A正确。6.【答案】C【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解析】【分析】斜面是简单机械,其省力程度与坡度相关——坡度越小,物体沿斜面上升时所需克服的“重力分力”越小,因此更省力。对比选项可知,A选项坡度最大,B选项次之,C选项坡度最小。所以选项C最省力。7.【答案】C【知识点】杠杆;轮轴【解析】【分析】钓鱼竿本身是典型杠杆——手提位置是杠杆的“支点”,手对鱼竿的提力是“动力”,鱼的重量是 “阻力”,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力的传递,这是钓鱼竿的基础机械属性。新增的“摇杆”属于轮轴——轮轴由“轮”和 “轴”组成,转动摇杆时,通过轮轴原理能更轻松地收线提鱼,减少直接用力的负担。选项C正确。8.【答案】B【知识点】日出时间【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会像陀螺一样“自西向东”转。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东边的地方会比西边先看到太阳、先迎来黎明。北京在地球的东边,华沙在地球的西边。当地球慢慢向东转时,太阳会先照到东边的北京,北京就先迎来黎明;等地球再转一会儿,太阳才会照到西边的华沙。所以北京比华沙先迎来黎明。9.【答案】B【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昼夜交替周期由行星自转周期决定。题目明确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基本差不多,地球自转周期约 24 小时,因此火星昼夜交替周期也接近 24 小时。12 小时是地球半天时长,24 天远长于实际自转周期。故答案为 B。10.【答案】A【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的茎、叶、果实是植物的不同器官,都由植物细胞组成;动物的血液里有红细胞、白细胞等动物细胞,也属于细胞构成的物质。B选项 “表皮结构” 不对,比如动物血液没有表皮;C选项 “叶绿体结构” 也不对,动物细胞里没有叶绿体,植物的根、果实等部分的细胞也没有叶绿体。所以只有细胞结构是它们都具有的。故答案为A。11.【答案】B【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病原微生物能够侵入人体,在人体内大量繁殖等,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从而使人生病。然而,它们也能被人类巧妙利用来制作各种疫苗,比如利用灭活的新冠病毒可以制作新冠疫苗,将疫苗注入人体后,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当真正的病原微生物再次入侵时,人体就能快速识别并进行免疫防御了,所以B选项说法正确。12.【答案】C【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微生物;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 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十分微小的原生动物和红血球,甚至用显微镜研究动物的受精作用。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13.【答案】C【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解析】【分析】正午影长变化和太阳高度有关 ——太阳升得越高,影子越短;太阳升得越低,影子越长,且四季太阳高度不同。①夏至时太阳最高,影子最短;秋分太阳变低,影子变长,所以 “夏至→秋分影子逐渐变长” 正确。②冬至时太阳最低,影子最长;春分太阳升高,影子应逐渐变短,“逐渐变长” 错误。③秋分→冬至,太阳越来越低,影子应逐渐变长,“逐渐变短” 错误。④春分和秋分,太阳高度适中(不太高也不太低),所以影子长度也适中,正确。综上①④对,选C。14.【答案】错误【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托勒密提出的是“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等天体围绕地球转;而哥白尼提出的是“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题目把两人的学说弄反了 —— 实际是哥白尼用“日心说” 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打破了传统认知,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因此这句话表述错误。15.【答案】正确【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我们生活中用的电,绝大部分来自发电站。发电站会通过火力、水力、风力等方式发电,发出来的电再通过电线输送到家里、学校、工厂等地方,供我们使用。虽然有些地方可能用太阳能板自己发电,但这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电还是来自发电站。所以这句话是正确的。16.【答案】正确【知识点】电动机【解析】【分析】新能源公交车的电动机,通电后能带动车轮转动,提供动力;洗衣机里也有电动机,通电后能带动滚筒(或波轮)转动,实现洗衣功能。两者核心都是靠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工作原理相似。所以这句话正确。17.【答案】错误【知识点】剪刀【解析】【分析】解剖剪是为解剖生物组织设计的,刀刃较薄、尖端锋利,且剪柄结构适合精准控制,但强度不足以应对布料。剪布需用专用剪刀,其刀刃较厚、韧性强,能轻松剪断纤维,且剪口设计可避免布料打滑。用解剖剪剪布,不仅费力、不灵活,还容易损坏刀刃,无法达到好的裁剪效果。因此这句话错误。18.【答案】错误【知识点】自行车【解析】【分析】轮轴的省力与否取决于“轮”和“轴”的半径关系——动力作用在轮上才省力,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费力。自行车后车轮的轮轴结构中,链条带动的是“轴”,动力作用在轴上,后轮的外圈是“轮”。此时轮半径远大于轴半径,属于“动力作用在轴上”的轮轴,实际是费力但省距离,并非省力。因此这句话错误。19.【答案】正确【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当以自身为参照物时,我们感知自己在“主动”自东向西旋转;此时周围景物的运动方向,会与自身的运动方向形成相反的相对运动。例如,乘车时看向窗外,若车辆向前行驶,会感觉路边树木向后退,原理完全一致。因此,转椅自东向西转时,以自身为参照,周围景物就会呈现出“自西向东旋转”的视觉效果,符合相对运动的物理规律。题目说法正确。20.【答案】错误【知识点】光合作用【解析】【分析】夏天鱼缸水发绿,主要原因是水中大量繁殖了绿藻。夏天气温高、光照充足,适合绿藻快速生长,使其在水中大量聚集,让水呈现绿色。而绿色植物是多细胞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不会导致水整体变绿。因此这句话错误。21.【答案】错误【知识点】简易显微镜【解析】【分析】我们用凸透镜观察昆虫标本时,凸透镜能够放大物体。凸透镜的中间越厚、两边越薄,凸度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两个凸透镜合理组合,能比单个凸透镜放得更大,一个凸透镜先把标本成个小放大像,另一个再把这个像放得更大。所以题目说法错误。22.【答案】正确【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比如,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像滚动的小球 ),被举高的物体有重力势能(像挂在高处的重物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弹性势能(像被压缩的弹簧 )。当机械能作用在物体上时,就能让物体运动起来 。比如发条玩具里的发条具有弹性势能(属于机械能 ),当发条释放能量,就能带动玩具运动;再比如从高处滚下的小球,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都属于机械能 ),小球就会运动。所以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3.【答案】(1)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2)A(3)B(4)吸收和转化营养物质、进行代谢活动、增殖和分化等。【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1)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小绿点”是叶绿体,叶绿体因含有叶绿素而呈现绿色,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把它们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如淀粉),同时释放氧气,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这也是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关键原因。(2)“小绿点”是叶绿体,它需要阳光来合成叶绿素,所以多在植物能接触阳光的绿色部分。幼茎表皮能接受阳光照射,部分细胞会含有叶绿体,呈现绿色,因此能观察到;根生长在土壤里,见不到阳光,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无法观察到;花瓣的颜色多由花青素等决定(如红色、黄色),通常不含叶绿体,也观察不到“小绿点”。(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核心区别可通过常见结构区分: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选项B正确。(4)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作用围绕生命活动展开。一是吸收和转化营养物质,比如植物细胞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动物细胞从食物中吸收营养,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原料”;二是进行代谢活动,细胞会不断分解物质产生能量,同时排出废物,维持自身正常运转,比如呼吸作用就是细胞重要的代谢过程;三是增殖和分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更多新细胞,让生物生长,部分细胞还会分化成不同类型,分工完成各种复杂生命任务,保障生物正常生长发育。(1)小科在观察植物的叶肉切片时发现的“小绿点”很可能是叶绿体。叶绿体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能量并产生氧气。为植物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质。(2)除了叶片,叶绿体也可以在幼茎表皮中观察到,因为这些部位也参与光合作用。但在根和花瓣中通常不会观察到大量的叶绿体,因为根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而花瓣主要与繁殖有关。故选A。(3)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它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持和保护。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而是只有较灵活的细胞膜。故选B。(4)吸收和转化营养物质:吸收外部营养物质,并在细胞内进行化学反应,转化为细胞可以利用的形式。进行代谢活动:细胞通过代谢途径进行能量的产生和物质的合成,这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增殖和分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等方式增殖,并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类型,构成复杂的组织和器官。24.【答案】(1)B(2)电池数量;②(3)②;③;强(4)电;磁(5)电磁起重机;电铃【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1)电磁铁的线圈需要导电且绝缘。织毛衣的细棉线(A)不导电,没法让电流通过;有弹性的橡皮筋(C)也不导电;而有绝缘皮的铜丝(B),铜丝能导电,绝缘皮能防止短路,所以适合制作电磁铁线圈的是 B 。(2)实验装置①和②,线圈匝数看着差不多,但是电池数量不一样,①是 1 节电池,②是 2 节电池 。这就是在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电池数量的关系。因为电池数量越多,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②的电池多,所以②产生的磁力较大 。所以第 1 空是电池数量,第 2 空是② 。(3)要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的关系,得控制电池数量一样,改变线圈匝数。装置②和③,电池都是 2 节(数量相同 ),但线圈匝数不同,所以选②和③ 。当电池数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产生的磁力就越强,所以第 3 空是强 。(4)电磁铁工作的时候,是通了电才有磁性,也就是把电能转化成了磁能,所以第 1 空是电,第 2 空是磁 。(5)生活里电磁起重机(a),靠电磁铁吸起钢铁等重物;电铃(b)里面的电磁铁通电、断电,带动小锤敲铃,这些都是电磁铁的应用,所以可以填电磁起重机、电铃 。(1)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制作电磁铁的线圈材料必须是导体,而细棉线和橡皮筋都是绝缘体,所以B符合题意。(2)实验装置①和实验装置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电池数量有关,改变的条件是电池数量,其他的条件均相同。通过对比,实验装置②产生的磁力较大,因为线圈的匝数相同的情况下,电池的节数多,磁力就越强。(3)通过实验装置②和③进行对比实验,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有关,改变的条件是线圈匝数,其他的条件均相同。发现电池数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4)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它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将电能转换为磁能的能量转换装置。(5)根据对电磁铁的认识,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磁极方向都可以控制,使得它的用途广泛,如电磁起重机、电铃、电磁继电器、磁悬浮列车等。25.【答案】(1)杠杆(2)(3)支点;会【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1)投石机的结构,它拥有一根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杆(炮杆),且存在动力和阻力作用点。其中,士兵拉动炮索的力作用在炮杆短端,是使杠杆转动的“动力”;石块的重力作用在炮杆长端的炮兜处,是阻碍杠杆转动的“阻力”。所以投石车是属于利用杠杆原理。(2)支点,它是支撑杠杆、让杠杆能围绕转动的固定点。在投石机中,这个位置就是炮杆与中间支架的接触处——支架牢牢固定在地面,炮杆以此处为中心旋转,是整个器械发力与抛掷的“旋转轴心”。用力点,即人们在杠杆上施加动力的位置。投石机的用力点对应炮索与炮杆连接的一侧:士兵通过拉动炮索,将力量作用在这个点上,为炮杆的转动提供动力,是“人力转化为机械力”的关键输入点。阻力点,指杠杆需要克服阻力的位置。由于炮兜中装载的石块会产生阻碍炮杆转动的阻力,因此炮兜与炮杆连接的一侧就是阻力点。当用力点的动力带动炮杆转动时,阻力点会随之运动,最终将石块克服重力抛出,完成攻城功能。(3)根据杠杆原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臂)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臂) 时,只需较小的动力就能克服较大阻力,投石机此时属于省力杠杆,士兵拉动炮索会更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需要施加更大动力才能克服阻力,投石机变为费力杠杆,虽消耗人力更多,但能让炮兜获得更大的转动速度,利于石块远距离抛出;若两点到支点的距离相等,则动力与阻力相当,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难以满足投石机攻城的实际需求。由此可见,支点的位置或高度一旦改变,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度比例便会随之变化,进而改变投石机的省力程度与石块抛掷效果,这也是古代设计投石机时需精准调整支点的重要原因。(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由以上资料可知,投石机利用了杠杆原理。(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投石机炮索这边是用力点,炮兜这边是阻力点,支点是炮杆与中间支架接触的地方。(3)投石机工作时,是绕着支点转动的。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所以改变投石机支点的位置或高度会影响其作用效果。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临漳县南东坊镇中心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临漳县南东坊镇中心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