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湘名卷·2024—2025学年中考教学最后一卷(巩固卷)历史本试题卷共6页。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湖南先民们悠久的原始农耕文明。它们的史料类型是( )道县玉蟾岩遗址的炭化稻谷 澧县城头山的古稻田遗址 洪江高庙遗址陶釜A. 实物史料 B. 文献史料 C. 口述史料 D. 图像史料2.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汉武帝时期,帝国最大的扩张在西面,中国探险队穿过中亚……从而大大增加了取道丝绸之路的贸易量。”下列人物属于该探险队的是( )A. 卫青 B. 张骞 C. 班超 D. 霍去病3. 下面是某中学历史社团“历史大讲堂”的宣传海报。讲座的名称可能是( )讲座名称:____________ 内容提纲:废除丞相制度;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 讲座地点:求知楼报告厅 讲座时间:2025年4月28日A. 唐朝安史之乱的后果 B.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C. 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 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4. 光绪二年(1876年),湖南巡抚王文韶奏建成立了湖南机器局,仿制后膛枪、开花炮弹,制造黑火药等,这是湖南第一个近代机器企业。湖南机器局的成立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5. 1923年,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认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且软弱”,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唯一重大的国民革命集团”。基于该认识( )A. 中共支持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B. 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C. 中共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实现国共两党团结抗日D. 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6.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所说的“分水岭”是( )A. 八七会议 B. 秋收起义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7. 下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日军所占侵华日军总数比例表。这主要说明( )时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占比 58.8% 62% 58% 75% 63% 58% 64% 69%A.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B.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C.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8.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指出:“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里的“某些原则”是指(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9. 年代尺是同学们进行历史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其中④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C “左”倾泛滥,国家内 D.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10. 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 )A. 创造出了完整的代数学 B.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C. 建立并完善了民主政体 D. 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11. 歌德说:“我读了莎士比亚剧本第一句,我的一生都属于了他,我读完他的整部作品,就好像我过去是一个盲人,一只无形的手撑开了我的眼睛。”“一只无形的手”是指( )A. 君权神授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 C. 启蒙思想 D. 马克思主义思想12. 自美国内战结束到19世纪末,美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从91亿美元猛增至371亿美元,人均收入也翻了一番,增长之快可以说史无前例。这一时期美国GDP迅速增长的原因有( )①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②国家统一提供了庞大的国内市场③废除黑人奴隶制提供大量劳动力 ④大量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3.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样评价近代某位科学家:“他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的荒谬。”这位科学家是( )A. 牛顿 B. 法拉第 C. 达尔文 D. 诺贝尔14. 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公约”指的是( )A. 《凡尔赛条约》 B. 《九国公约》C. 《慕尼黑协定》 D. 《联合国家宣言》15. 1944年6月12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上周二早上,不到一周前,盟军的一记重拳砸到了法国海岸上……在敌人看来,我们完成了不可能的壮举。我们在法国北部攻破了他们口中坚不可摧的大西洋壁垒。”材料中的“重拳”和“壮举”指的是( )A. 日本偷袭珍珠港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6.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 )A. 掀起了不结盟运动 B. 发展为福利国家C.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 建立了欧洲共同体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 边疆治理与民族交融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大主题之一,它们对推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三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以怀柔、招抚为主。唐王朝对边疆各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清代的治边思想既有继承历代王朝治边思想大成的一面,又有创新和发展。——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比较图1和图2,找出图中有关民族关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一例说明“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和“清代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4)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千多年来民族交融与边疆治理实践对今天的中国处理相关问题的启示。18. 在人类的历史画卷中,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蜀用铁钱,民苦转贸重,故设书纸代钱,以便市易。——摘编自(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材料二 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演变时期 特征1870—1914年 古典金本位时期 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45—1973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20世纪80年代至今 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整理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材料三 2016年9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纳入人民币的特别提款权(SDR)新货币篮子于10月1日正式生效,拉加德总裁发表声明称,这反映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断上升的地位。新的SDR货币篮子包含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5种货币,权重分别为41.73%、30.93%、10.92%、8.33%和8.09%。2022年5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一致决定,维持现有SDR篮子货币构成不变,并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将美元权重由41.73%上调至43.38%,同时将欧元、日元和英镑权重分别由30.93%、8.33%和8.09%下调至29.31%、7.59%和7.44%,人民币权重仍保持第三位。执董会决定,于2027年开展下一次SDR定值审查。——节选自中国政府网相关报道(1)材料一中的“书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写出它的名称,并根据材料分析其出现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英镑和美元分别在不同时期成为国际主导货币,任选一个时期分析它们能成为主导货币的原因。(3)有人认为,人民币迟早会替代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你赞同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19. 某历史社团组织开展“媒介中的历史”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活动一【地图里的历史】地图里往往蕴含着历史的变迁,同学们找到了1420年和1620年欧洲人认为的世界地图:活动二【新闻里的历史】新闻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同学们查阅资料,找到了之前有关水稻亩产量的报道:图1 1958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报道某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图2 2021年10月18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杂交水稻亩产1603公斤活动三【小说里历史】从小说中能看到历史场景,同学们查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做了如下摘录:麦地一分开,马上又分秋田。到了耕翻麦田的时候,金家湾的人看见,田家圪崂那面的人像发了疯似的,起早贪黑,不光把麦田比往年多耕了一遍,还把集体多年荒芜了的地畔地楞全部拿撅头挖过,将肥土刮在地里。麦田整得像棉花包一般松软,边畔刮得像狗舔得一般干净。哈呀,这些家伙是种地哩还是绣花哩?瞧,所有的秋田不仅锄了三遍草,还又多施了一次化肥!不得了!这样干下去,用不了几年,田家圪崂许多人家要发得流油呀!往日吵吵闹闹的田家圪崂,现在一整天鸦雀无声,再也看不见什么闲散人,甚至连女人和娃娃都到地里拼命去了。(1)观察活动一中两幅地图,概括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与1420年相比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活动二中哪一则新闻报道的数据更真实,并说明理由。两则新闻报道的变化反映我党的思想路线发生了什么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活动三的描述反映了哪一社会现象?(4)根据活动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史学习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应注意的原则。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西方列强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独立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历史。——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变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2)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征,请任选一个方面作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三湘名卷·2024—2025学年中考教学最后一卷(巩固卷)历史本试题卷共6页。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图1:周边分布戎、狄等少数民族;图2:原少数民族区域被秦、赵等诸侯国兼并。特点:华夏族与周边民族交流频繁,通过战争、迁徙、交往,呈现“华夷交融”趋势,华夏认同逐步强化,民族交融程度加深。(2)积极影响:促进鲜卑族与汉族融合,巩固政权合法性,加速北方民族大融合。(3)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文成公主入藏。清代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西藏设驻藏大臣。(4)启示:倡导民族平等交流,促进交融;边疆治理需政策灵活、传承创新;以史为鉴,巩固统一与和谐。【18题答案】【答案】(1)名称:交子。原因:①北宋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海外贸易规模扩大,对货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②金属货币质地沉重,体积大、价值低,长途贸易或大额交易时携带、结算极为不便;③“交子”实现便捷流通。(2)原因: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奠定英镑国际地位的物质基础;②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殖民地覆盖全球,国际贸易网络以英国为核心,英镑成为殖民地与宗主国、殖民地之间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③英国确立金本位制,增强了英镑的信用与国际流通性;④英国拥有全球领先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为英镑在国际信贷、汇兑等领域提供了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撑。(3)态度:赞同。理由:①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②中国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货币互换协议等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使用;③全球对人民币稳定性与国际化的认可;④前国际货币体系“美元霸权”弊端凸显,新兴经济体崛起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符合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方向。(注:若选择“不赞同”,需强调美元欧元惯性、金融市场开放度不足、地缘政治阻力等,但结合中国发展趋势,“赞同”更具现实依据。)【19题答案】【答案】(1)变化: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大幅扩大,地理认知更准确、完整。原因:新航路开辟。 (2)新闻:图2。理由:图1处于“大跃进”运动,受“浮夸风”影响,虚报产量(违背科学规律,亩产三万多斤脱离实际);图2杂交水稻经袁隆平团队科技攻关,亩产数据基于科学实验与实践,符合农业发展规律。所以图2数据更真实。思想路线变化:从脱离实际的“左”倾冒进(大跃进时期违背实事求是),转向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立足实际)。(3)社会现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生产自主权回归农民,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4)原则:①史料类型多样化(兼用地图、报刊、文学等不同载体,拓宽视角);②辨析史料真实性(结合时代背景,区分浮夸宣传与科学记录,);③立足时代语境解读(联系历史背景分析史料,如家庭联产承包对应改革开放,新航路开辟对应地理大发现);④注重史料互证(不同类型史料相互补充,增强结论可信度)【20题答案】【答案】(1)变化趋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2)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持续奋斗的历史。论述:近代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将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展开多元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反侵略先声,彰显抗争决心;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中外反动势力,表达农民阶级独立诉求;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抗击八国联军,展现民众反帝斗志;戊戌变法尝试通过制度变革救亡图存;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传播民主共和,探索独立新路径;五四运动联合各界反帝反封建,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全民族奋战,取得近代首胜反侵略战争,筑牢民族独立根基。这些史实印证中国人民以抗争推动民族独立进程,是近代史核心脉络之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