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立德 拓智 健体 尚美 悦劳长春北湖学校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假期成果验收 语文学科试卷时长: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学《诗》,无以言”,中国是诗的国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sāo数百年”,古典诗歌流传千年,穿越历史长河直抵人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激励我们永葆清澈之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让我们感受忧国思乡之情。现代诗歌,格调高雅,直面时代。《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道尽四月春光鲜yán、娉婷,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沁园春·雪》气冲斗牛,充满了万丈豪情。诗歌是精神的栖息地,诗歌里有慰藉人生的精神养分。它蓄积着中国人的智慧、品格和修养,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和神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中华诗词文化中汲取养分吧!1. 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娉婷( ) 慰藉( )2. 根据上下文,填写正确的汉字。风sāo( ) 鲜yán( )3. 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直抵 B. 永葆 C. 气冲斗牛4. 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提出修改意见。5. 古诗文默写(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2)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芦苇茂盛、露水成霜的景象。(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真正友谊不受空间阻隔。二、阅读(45分)(一)(11分)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才美不外见C.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 食之不能尽其材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9. 请分别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10. 本文采用“说”这种体裁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二)(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无人驾驶飞机是一种以无线电遥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为主的不载人飞机。完全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由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②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主旋翼的直升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大,抗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讯巡航、航拍等工作。直升机飞行速度慢、高度低,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多旋翼机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隐蔽性好,适合多平台、多空间使用,如影视航拍、电力跨线作业等。③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讯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力好伙伴”;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商业上也有广阔的前景。④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无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未来,无人机除了在军事领域发挥出应有的巨大战场影响力和战斗力外;还将在建筑承包、快递行业、服装零售行业、旅游度假业、体育和媒体行业、安保和执法等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⑤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可能与飞机相撞。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运送货物途中货物可能掉落。无人机是一种智能设备,这就意味着它可能会成为黑客潜在的攻击对象。⑥我国已经建立无人机技术相关标准,建立健全了无人机飞行相关法律法规,细化了无人机飞行的违法处理办法、安全事故的责任确定等。这为规范无人机的飞行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1.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别简析其作用。12. 本文第③段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无人机用途广泛”的?13. 第⑤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贺兰山凝眸乔洪涛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最高处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直到走近了,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批注:第③段写作者俯瞰贺兰山,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走近时,却被巨石罅隙间倔强的植物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何扎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泄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批注:第④段写______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峭壁之上,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批注:第⑥段写______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烈烈。⑧“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鼓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山势险峻“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选自《经典美文》2023年第3期)【感知文本】14.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聚焦所见】15. 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请从重音、语调等角度任选其一,设计朗读,并阐明理由。)【体悟情思】16. 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对贺兰山的感受也不断深入。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给第④段或第⑥段做批注。批注:第______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悟精神】17. 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谈谈“西北精神”的内涵。(四)名著阅读(14分)18. 《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词的选集。艾青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以下诗篇中不是艾青作品的一项是________A.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 B. 《我爱这土地》C.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 《土地的誓言》19. 下列对名著《艾青诗选》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B. 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诗人也因《向太阳》《火把》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C. 艾青诗歌创作的两个高峰是20世纪30年代和1978年以后。D. 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20. 选择性阅读是阅读《经典常谈》的好方法,请你根据目录和自己的阅读体验向下面的同学提出自己的推荐意见。①小张同学希望了解春秋时期不同思想家的学说,不妨去读一读______。②小文对自己姓名用字很感兴趣,可以推荐他去读______。③思思同学希望了解八卦的相关知识,他可以选择阅读______。《经典常谈》目录:《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21. “框”是人生的困境,亦可指时代的困境。“破框”是人物去突破这些困境,“破框”可以是战胜困难、反抗命运、突破旧习俗等等。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谈谈保尔的人生之“框”和“他的破框”之举。三、写作(40分)22. 你走进一个地方,也许是美丽的景色让你流连忘返,也许是历史文化让你兴致盎然,也许……暑假里,同学们一定都外出旅行了,城市的繁华、自然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自拟题目,完成一篇游记,不少于500字。立德 拓智 健体 尚美 悦劳长春北湖学校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假期成果验收 语文学科试卷时长: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5分)【1~4题答案】【答案】1. ①. pīng ②. jiè2. ①. 骚 ②. 妍 3. C4. 将“形成了”改为“凝聚着”或“汇聚着”。【5题答案】【答案】 ①.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 但愿人长久 ③.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 蒹葭苍苍 ⑤. 白露为霜 ⑥. 海内存知己 ⑦. 天涯若比邻二、阅读(45分)(一)(11分)【6~10题答案】【答案】6. A 7.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8.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9. 伯乐:比喻能发现并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有才能却未被发现、重用的贤能之士。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不能识别和重用人才的统治者(或掌权者)。10. 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重用人才的不满与愤慨,以及对自己和众多有才能之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惋惜与不平之情。(二)(8分)【11~13题答案】【答案】11. 分类别、作诠释。对无人机常见的三种类型进行分类,并分别解释了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的特点,使说明条理清晰、准确具体。12. ①军事上,是“得力好伙伴”;②民用上,是“百变小能手”。13. “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无人机成为黑客潜在的攻击对象只是一种推测,删除后就成了肯定语气,与事实不符,“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三)(12分)【14~17题答案】【答案】14. (1)岩羊(2)抵达山门,深入腹地(3)岩画15. 示例1:重音落在“灵动的符号”和“山之子”上。因为“灵动的符号”写出了岩羊的矫健迅疾,“山之子”写出了岩羊的坚毅顽强,这样设计朗读更能够表达出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示例2:采用上扬的语调(后句比前句的语调更高)进行朗读。因为这一句写出了岩羊的灵动矫健、坚毅顽强,采用上扬的语调,更能突出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16. ①. ④ ②. 作者原以为贺兰山是一座沉寂、死亡之山,但是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时,他被陡峭山岩上腾掷而下的岩羊改变了看法,不禁发出了“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的赞叹。17. 示例:贺兰山是一座粗粝不毛的坚硬之山,但巨石罅隙间生长着倔强的植物,它们顽强扎根;陡峭的山岩上跳跃着一队灵动的岩羊,它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坚硬的石头上镌刻着令人惊叹的岩画,它们是祖先智慧和不屈的剪影。这些品质从古至今一直流淌在西北的土地上,流淌在西北人民的血液里,凝聚成了宽厚沉稳、坚强不屈、灵动睿智、勇敢无畏的西北精神。 (四)名著阅读(14分)【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A【20题答案】【答案】 ①. 诸子第十 ②. 《说文解字》第一 ③. 《周易》第二【21题答案】【答案】示例:少年时的保尔生活贫困,在食堂干活的日子里,保尔受尽老板娘的压迫,也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艰辛痛苦、贫穷。这是他少年时期的“框”。他靠着自己勇于反抗的精神和朱赫来的引导,冲破了这些“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三、写作(40分)【22题答案】【答案】例文:水墨里的时光褶皱踏入宏村的那一刻,我仿佛不是走进一个地理意义上的村落,而是跌入了一幅洇染了千年的水墨画。暑假的喧嚣被瞬间抽离,时间在这里被重新编码,南湖如一方巨大的砚台,盛着澄澈的天光云影,将白墙黛瓦的倒影温柔地揽入怀中。我的游记,便从这镜花水月的第一瞥开始。我的脚步很轻,生怕惊扰了这片沉静的时空。穿过承志堂“商”字门楣,我触摸到的不仅是冰凉的砖雕,更是一段徽商鼎盛的繁华旧梦。指尖划过月梁上繁复的镂刻,那不再是木头,而是化不开的乡愁与家族绵延的祈愿。然而,真正让我流连忘返的,并非这显赫的“民间故宫”,而是与之毗邻的一间无名老宅。与承志堂的精雕细琢不同,它低调得像一个沉默的注脚。我探身进去,厅堂幽暗,唯有一束天光从狭小的天井倾泻而下,如同一道时间的追光,打在一位老人身上。他躬身于一方木案,对着一块残损的木雕,手中的刻刀如游丝般行走。刀尖起落间,碎屑如时光的尘埃簌簌而下。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刃口与木质纤维最细微的摩擦声,沙沙,沙沙,那是时光被重新缝合的声音。我被这静谧的力量钉在原地,所有关于历史的宏大想象,忽然都有了沉甸甸的焦点。我静立良久,看他如何将一处断裂的云纹修复如初。那不是创造,而是对话,是与一段逝去时光的耐心私语。我恍然明白,宏村之美,不止于南湖的画桥烟雨,更藏在这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宏村是一本大书,承志堂是它的华丽封面,而这位无名的守艺人,则是书脊深处默默穿针引线的装订人,防止璀璨的记忆因年久失修而散落成泥。辞别老人,重回青石巷弄。耳畔的游人笑语仿佛隔了一层水幕,而心底那沙沙的刻刀声却愈发清晰。它盖过了喧嚣,雕刻着我的认知:最震撼人心的,从来不是一览无余的完美,而是于时光的褶皱处,发现那份固执的守护与温柔的修补。这份“印象”,并非山水本身的赠与,而是历史与当下在一个平凡瞬间里达成的神圣和解。它让我这个匆匆过客的夏日游记,终于有了一枚沉静而滚烫的落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