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单元
伟大的复兴·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人文主题
第一单元以“伟大的复兴”为主题,注意理解内涵丰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
课文总说
本单元所选作品,有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抒发新中国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有的讲述革命斗争中的具体事件,反映革命者的战斗激情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还有的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干部的光辉事迹和祖国统一大业不可阻挡的趋势,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学法指导
学习本单元,要结合历史背景研读作品,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获得崇高的体验;
把握不同体式作品的风格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欣赏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
中国人民
站起来了
毛泽东
1.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2.分析饱含情感的语言,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
3.认识建立新中国的困难与艰辛,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
中国人民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这篇著名讲话,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会议内容主要有: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当时该《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此外,大会还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国家采用公元纪年。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周恩来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为筹建新中国做准备,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大会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幕词通常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三项。标题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时间位于标题下,用括号注明会议的年月日。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2.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主要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则包括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结尾提出会议任务、要求和希望。
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
3.结束语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写法上常以呼告领起一段,如“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开幕词的构成,划分文章的层次。
2.作为重要会议的开幕词,本文在开头语、结束语和主体部分的内容构成或表达效果上有何突出特点?(文体)
3.编者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标题,其表达了什么样的主要含义?(标题)
4.文中有很多句段有明显的情感倾向,请圈点勾划,旁批作注,指明情感;并能够把握情感,诵读展示。(情感)
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开幕词的构成,划分文章的层次。
开头
主体
结尾
宣布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性质
纪念与祝贺
1—2
3—4
5—8
9—11
12—16
注意单元提示
“毛泽东在改天换地的伟大时刻,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立足当下,对国家的发展大计做出规划;展望未来,描绘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开幕词的构成,划分文章的层次。
开头
主体
结尾
宣布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性质
回顾历史,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立足当下,指明会议性质和任务,会议的意义、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应作出的应对策略
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蓝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
纪念与祝贺
1—2
3—4
5—8
9—11
12—16
研读思考
1.回顾过去:研读课文第3~4段,说说中国革命为什么必然获得胜利?
2.立足当下:研读课文第5~8段,说说毛主席为国家的发展大计做了哪些规划?
3.展望未来:研读课文第9~11段,说说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是什么?如今实现了吗?
1.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统一战线。
2.立足当下,对国家的发展大计做出规划
指明会议的职权。(第5段)
民族独立与发展。(第6段)
保持警惕的心态。(第7段)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团结国际友人。(第8段)
3.展望未来,描绘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经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第9段)
文化: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第10段)
国防:海陆空三强的人民武装力量。(第11段)
三者关联
1.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立足当下,对国家的发展大计做出规划
3.展望未来,描绘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因果关系:
因为有革命胜利,所以才有新中国的独立。
条件和结果关系:
只有现在做好规划,未来才可能实现壮丽蓝图。
①开头两段宣布大会开幕并简介与会人员的组成特点,显示其代表性和广泛性,体现了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②结束语鼓舞人心,颇具感染力。作者对未来的预见抒发了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特别是最后三个“庆贺”句独立成段,形成排比,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
③主体部分以“背景—任务—意义—要求”四个核心词构成了开幕词主体内容的基本框架。开幕词往往具有宣告性质,大会的“意义”部分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庄严宣告,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思考2:作为重要会议的开幕词,本文在开头语、结束语和主体部分的内容构成或表达效果上有何突出特点?(文体)
思考3:编者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标题,其表达了什么样的主要含义?(标题)
历史层面:中国人民从此结束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现实层面:揭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
情感层面:中国人民从屈辱的被压迫者成为有尊严的国家主人,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毅与自尊,胜利与自豪。
思考4:文中有很多句段有明显的情感倾向,请圈点勾划,旁批作注,指明情感;并能够把握情感,诵读展示。(情感)
段落 表达情感的语句 情感特征
第4段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愤怒、惋惜
第6段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骄傲、自豪
段落 表达情感的语句 情感特征
第7段
第12段
第13段
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对时局的清醒认识及警惕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蔑视与坚定的自信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缅怀、敬仰
文中哪些句子、词汇特别能够传达自豪之情,应该怎么读比较好?
注意读出情感
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小结
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这篇开幕词的语言之所以极富感染力,一方面归功于毛主席的语言功力,而更重要的是因为里面洋溢着充沛的自信与豪情,那份对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对中华民族开启复兴之路的期待,时至今日,依然打动着我们。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重温历史,毛主席的这份发言稿让我们百感交集。看今朝,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成绩斐然。
如果让你给当时的毛主席以及出席这次会议的其他先辈们写一段话,告诉他们今天新中国的变化,你会写些什么?
寄语
2017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