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五石之瓠》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五石之瓠》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五石之瓠
《庄子》
1.了解庄子和《庄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3.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内涵,学习用寓言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4.理解并继承庄子超脱、达观的处世态度,学会辩证思考。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主要作品有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惠子多出现于《庄子》之中,二人之间多是辩论,众所周知的有鱼乐之辩。
惠子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惠施的方术很多,本事很大,他读的书要五辆车拉,后遂用"五车书"指书多或形容读书多,学问深。
鱼乐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曳尾涂中(拼音:yè wěi tú zhōng)
曳尾涂中(曳:拖;涂:泥巴)指乌龟拖着尾巴在泥中爬行,比喻做官显贵,但受约束,不如做个老百姓自由自在。后以“曳尾涂中”表示过隐逸的平民生活,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庄子 》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写。它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
“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瓠(hù)”是葫芦的一种。
“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
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hù之种zhǒng,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
贻:赠送,送
树:种植
坚:坚固的程度
以为:把……当作
以(之)盛水浆(省略)
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呺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掊:击破
1.惠子讲述“五石之瓠”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惠子讲述“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 大而无用。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固:实在,确实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状后)
大:adj-n,大的东西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定后)
龟:同“皲”,皮肤冻裂 洴澼:漂洗 絖:丝棉絮 鬻:卖,出售 说:同“悦”,取悦 水:n-状,在水上
庄子开门见山,指出问题的根本不是葫芦大而无用,而是使用者不善于使用。
2.庄子讲述“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①以小见大,批评惠子的孤陋。庄子针对惠子所讲“五石之瓠”的故事,以“不龟手之药”的小事例加以回击,以小见大。
②凸显庄子的超拔。这一事例中的宋人没有长远的眼光,不懂得有用与无用之间的转化,就像惠子。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思考3: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使用“不龟手之药”的?
宋人 客
用途
结果
只当做护手霜
鬻技百金
不免于洴澼絖
用于军队打仗
获裂地封侯之赏
对比显明。同样是“不龟手之药”。宋人世世代代只靠它漂洗丝絮,而客则将它用于作战,因此得到封赏。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虑:用绳结缀
大樽:盛酒器,这里是说大瓠像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
蓬之心:比喻见识浅陋,不通达的见识
思考4:宋人和惠子有何相同点?
客和庄子有何相同点及不同点?
惠子和宋人眼光狭窄,思维固化,只见世俗小利,不见事物背后的“大用”。
庄子和客眼界宽广,思维活跃,能跳出事物固有之用的窠臼而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从而发挥事物的价值。
不同点:“客”的眼光再高,也只是对事物功利价值的追求;而庄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则超越功利价值,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显然庄子和“客”是有境界高下之分的。
惠子 庄子
处理方式
结论
思考5:惠子和庄子分别是怎么对待“大瓠”的?
虑以为大樽浮乎江湖(用绳结缀成腰舟助人浮游于江湖之上)
瓠有大用
盛水:其坚不能自举
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为其无用而掊之
大瓠无用
惠子的思维被囿于世俗经验,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有大智慧,能从人们想不到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从世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
1.万物皆有所用,同样一件东西,由于人们的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2.说明事物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途。关键在于必须善用不同的事物。
3.要善于转换视角,独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就能超越他人,发现事物不一样的价值。
思考5:你认为《五石之瓠》有什么寓意?
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在晚宴中致辞说:“文学和科学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
庄子也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实际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处,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加深理解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物、事物或者做法,体现了庄子“无用之用”的观点,试举出一到两个例子,说说无用是怎样有大用的?
正面事例
陈道明捏糖人、面人,做木工、裁缝,抄写《道德经》,正是几十年做这些“无用”之事,才成就他“中国最具贵族气质的男演员”的称号。
乔布斯放弃了“有用”专业去听美术课,研究Sans·Serif和Serif字体,当年的“无用”之举,让他在多年后设计苹果电脑时做出了“最美的字体”。
反面示例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
上中学时,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说。
读书无用?
2008年,19岁的安徽考生徐孟南第一次参加高考,但是他并没有在考卷上填写正确答案,而是写了满篇自己的“教育宣言”。当然,这样的考卷无法将他送入大学。
走出考场十年,他辗转各地工厂打工,成家生子,渐渐觉得当年的做法“太不值”。几天前,徐孟南进行了2018年的高考报名,时隔十年,当年的这位“白卷”考生,希望能够重返高考考场。
名言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梁文道
比较语言风格
《老子》和《庄子》虽然同属道家经典,但是在论说风格和语言韵味方面,却有不同之处。请结合两篇课文,比较品味,完成表格。
比较阅读
论说风格 语言韵味
《老子》
《庄子》
说理冷静,善于汲取俗世经验,具有辩证色彩。
汪洋恣肆,
善用寓言,
婉曲达意。
1.语言简约、表意深刻、表达严谨,具有独特的魅力。
2.使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说理层层推进,气势如虹。
1.人物的语言描写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2.以小见大,思辨性强;议论犀利,态度鲜明。
总结
庄子是善于说故事的人,他的故事是神话,是寓言,像今天的魔幻文学 ,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充满活泼的画面。
幸好有庄子,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会让人沉闷无趣到昏昏欲睡。
——蒋勋《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庄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