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鲁 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单元■语言运用了解文章的知识背景,掌握文中的重要生字词。■思维能力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对比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场景的异同及其关系。(难点)■审美鉴赏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 人物的写作技巧,体味情景交融写法的妙处。(重点) 童年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阶段,因而古往今来的文人不遗余力地歌颂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现代诗人顾城在他的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说,希望画下“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童年多么美好呀!那么鲁迅的童年又是什么样子呢 他也会捉蝴蝶、放风筝或者天马行空地想象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童年生活吧!作者竞猜东京弘文学院毕业照从日本回国的鲁迅中年鲁迅鲁迅,原名叫什么?是哪里人?鲁迅是我国伟大的什么家?鲁迅的散文集是哪一部?你还得有哪些篇目吗?鲁迅的散文诗集是哪一部?鲁迅的小说代表作品是哪两部?鲁迅的杂文集,你知道多少?鲁迅于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哪一篇?鲁迅去日本留学,学的什么专业?在哪个地方?鲁迅因为什么事件改变自己的专业,对此有什么重大影响?确凿 菜畦 蟋蟀缠络 觅食 竹筛宿儒 渊博 鼎沸珊瑚 锡箔 倜傥脑髓 蝉蜕 攒盔甲 东方朔 敛字词积累záoqíshuàichánmìshāisùyuāndǐngtì tǎngshānbósuǐtuìcuánkuīshuòliǎn确凿:确实。轻捷:轻快敏捷。倜傥:洒脱,不拘束。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沸,水开。默读的阅读方式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1.默读2.默读任务在默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3.默读重点题目、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默读全文,讨论问题。本文围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写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寻百草园之乐鲁迅称:“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本环节需要各位同学通过一系列任务,拍摄出百草园的“乐”。百草园的“乐”体现在哪里 有趣的景物——百草园不同景物之乐有趣的故事——听美女蛇的故事之乐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之乐默读百草园部分,思考:鲁迅所记叙的关于百草园之事,它们有什么选材侧重点,同时又为表现什么主题服务?在百草园游玩的所见所闻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大雪天捕鸟——侧重描写自然景色——侧重叙写传说故事——侧重细描人物活动神秘趣味乐美写作启示:选材多样,各有侧重。(思考P43第二题)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句式连在一起的?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鸣蝉黄蜂叫天子静态动态(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长吟伏窜不必说也不必说视觉听觉句式一:(肥胖的)(轻捷的)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低高高低斑蝥覆盆子人形的何首乌根木莲句式二:单是...就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木莲藤木莲果何首乌根覆盆子低唱弹琴翻开按住喷声音动作缠络像莲房像人形拔像小球又酸又甜摘动物植物形状味道拍试着分析这一段的写作方法有何妙处?(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地抚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2)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出儿童好奇、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3)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的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为再现雪地捕鸟之乐,请导演组完成“雪地捕鸟”的脚本设计。“雪地捕鸟”脚本设计:人物动作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作用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人物心情变化紧张期待——失望——沮丧——羡慕——佩服作用捕鸟过程的心情起伏变化,更能体现其趣味.默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部分,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结合课文说一说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试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评价。参考句式:三味书屋的生活____________,从文中____________(事件或者语句)可以得知。从文中找出描写三味书屋环境和老师寿镜吾先生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寿先生这位老师的总体特点是什么样的?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方正、质朴、博学,严厉而不失温和,对待学生比较开明。(1)结合文章内容和上面对寿先生的总体概述,具体分析寿镜吾先生的形象特征。由“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由“我”问“怪哉”虫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远近的人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去后园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去也不行,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后来好多了)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认真的老师。(2)“我”在三味书屋读书,是一个怎样的学生?“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学生,由“我”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可以看出来。“我”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学生,从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贪玩的学生,从“我”在后园中折蜡梅、寻蝉蜕等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天赋才情的孩子,由“我”会描绣像可见。童年的鲁迅对他的老师是什么态度?主要是敬慕先生,信服他渊博的知识;同时也很爱先生,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作者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感情?在作者的描写中,书屋环境清新淡雅,感到新鲜,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而可亲可敬。虽说学习内容脱离实际、单调枯燥,但读书生活有趣,还可以寻找读书外的乐趣。总的来说,是求知中不乏乐趣。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拍摄纪录片的活动形式,一起走进了鲁迅记忆中的童年生活,探访了作者鲁迅人生 中最美好、最温暖的精神胜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空间上的转变,也是时间上的成长,更是思想 上的成熟。当我们走入其中,置身其中,也将感受这美好的记忆。作业本作业:1.仿照课文第2段,写写你童年记忆中的属于你自己的那个“百草园”,学习文中的写作手法、角度等。(不少于300字)2.请完成对应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