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朝臣对国家决策有一定控制权B.有利于提高皇帝决策的合理性C.对皇权专制起到了限制和监督作用D.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深2.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这反映了汉代( )A.皇权专制日益加强 B.社会秩序有了基本保障C.律法严苛超过前代 D.司法审判伦理色彩浓厚3.如表是中国部分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朝代 东晋 隋 唐 北宋比例(%) 4.0 17.2 24.5 46.1A.世官制的延续和发展 B.察举、征辟制度的发展C.九品中正制日益盛行 D.选官制度的变革与完善4.北朝四史记载,当时重要历史人物共计7973位,其中汉族4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1.97%,鲜卑族人物1737人,约占21.79%,匈奴人物215人,约占2.7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080人,约占13.55%。据此可知北朝政权( )A.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色B.出现各民族平等交往的局面C.华夏认同观念达到新的高度D.豪门士族势力基本趋向瓦解5.戊戌变法期间,大批士人因废八股而骤然失业,因此,他们将矛头直指倡议废八股的康有为等人身上,并且使出各种手段控制社会舆论,以此为先锋和利刃来讨伐维新派。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A.改变了人才选拔方式 B.因士人反对而走向失败C.率先从教育体制入手 D.缺乏群众基础阻力重重6.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A.立足于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C.旨在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D.标志着辛亥革命取得胜利7.中国近代外交家郭嵩焘将西方一政体描述为:“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臣民一有不惬,即不得安其位。自始设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竭其志意,推究辨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对此政体的理解准确的是( )A.君主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政府首脑对议会负责8.1907年,《盛京时报》记载铁岭——兴源德书铺,“今虽设立学堂,彼仍卖《三字经》《百家姓》《四书合讲》《五经备旨》《八铭》《七家诗》等书,终日无过局者”。与此相对的西门内新开新华书局,专卖学堂新书,则“获利什倍”。这种情况的出现( )A.缘于清末新政对选官制度的变革B.反映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D.说明传统文化已被完全抛弃9.1933年5月,国民政府颁布了第六次糖税则修改案,大幅提高进口糖的税率,与第一次提高糖税则相比,这一次白糖税率提高了13倍多,红糖提高了11倍多,冰糖提高了16倍多。这一做法( )A.体现了中国关税已基本自主B.有利于促进官僚资本的形成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相关产业D.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手段10.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一是重视伦理道德;二是从仁义出发,强调集体利益,促进人与人、阶级与阶级、国与国之间平等和谐相处;三是主张“和为贵”,提倡“和而不同”“有容乃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国家治理并未冲破传统观念束缚B.伦理道德是传统价值观的精华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传统文化的现实应用D.中国是和谐共处观念的发源地11.如表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部分)。这表明( )时间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20世纪80年代 五讲四美三热爱20世纪90年代 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系列活动;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001年 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十八大以来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助力B.依法治国理念的实践依托于精神文明建设C.不同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涵各异D.法治观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12.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由此可见,他意在强调,民族区域自治( )A.必须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B.应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有效制度D.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3.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陈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 )A.谚语箴言是司法实践的主要依据B.法律审判受到传统观念影响C.司法程序影响着法律的最终完善D.文化传统是立法公正的基础14.《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每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的邦国都享有主权,可以独立地从事对外交往,包括宣战和媾和。这些内容逐渐演变成了国家主权原则。但在欧洲,经常上演小国被瓜分的剧目,比如波兰就三次被周围的三个大国瓜分。这些现象表明( )A.国际秩序面临着现实挑战B.弱肉强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C.国际社会治理无规则可循D.弱小国家的主权意识有待提升15.如表为英国议会于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的部分内容。由此可推知,该法( )条文 内容第二条 凡按照本法的限制规定,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按照法令所规定和确认的情形,丧失继承的资格第三条 此后凡登上王位的人,都应同法律规定的英国教会交往第四条 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A.从法律上确立了议会的地位B.旨在加强国王的统治权力C.有利于英国民主制度的发展D.突出反映了宗教问题严峻16.如图所示漫画创作于1944年7月,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标志美国经济优势地位开始确立B.凯恩斯主义影响力巨大C.体现了英国优势地位丧失的无奈D.区域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二、综合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材料二 美国国会于1883年通过了《挑战与改革文官制度的法律》,即《彭德尔顿法》。该法律结束了分赃制,创立了一套全新的文官制度,其核心是功绩制。主要内容有三方面: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相对的公职保障,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禁止强迫公职人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彭德尔顿法》对联邦政府文职人员的招聘、考试、试用期、作弊处理以及行贿受贿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摘编自赵晓伟《略论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和演变》材料三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现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人事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分析其共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德尔顿法》确立的文官录用的原则及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现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完善谈谈自己的看法。三、材料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生活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16世纪,“王权依靠市民摧毁了封建贵族的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清晰的近代国家概念逐渐完备,其结果是国家的权力而不是个人的权力被当作政府的基础。17世纪的荷兰是海上强国,为了和葡萄牙、西班牙、英国争夺海上霸权,需要提出有利于自己的国际法理论。这一时期,欧洲大陆发生了“三十年战争”,许多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混战,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战争中国际法规的思考。——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国际法调整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上至太空、下达海底,大到全球气候,小至衣食住行,都成为国际法调整的范围。《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1954年,中国提出和倡导的“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被公认为是对国际法原则的有益补充。进入21世纪之后,普世价值、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国际法理念日益受到重视。——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诞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公讳晖,字景袭,河南洛阳人。昭成皇帝(北魏高祖拓跋什翼犍)之六世孙……温源恭俭之性,得之自然;忠孝笃敬之诚,因心而厚。幼涉经史,长爱儒术……太和(北魏孝文帝年号)中始自国子生辟司徒参军事,转尚书郎太子洗马……入为尚书右仆射,寻迁左光禄大夫尚书仆射……春秋五十五、以神龟二年九月庚午遘疾薨於位(因病去世)。天子(孝文帝之子宣武帝)震悼,群辟痛心,有诏追赠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侍中如故。考德累行,谥曰文宪公。——摘编自《元晖墓志铭》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对《元晖墓志铭》的历史价值进行解读。(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D A D A D A C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B A C C17.(1)名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共同影响:都促进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都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都对后世的制度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答到三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原则:竞争考试原则;文官地位相对稳定原则;文官政治中立,不为党派利益服务原则。(答到两点即可)意义:提高了政府官员素质,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文官队伍;提高了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标志着以功绩制为基础的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法。(3)看法:坚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推进法制化进程;立足国情,顺时而变,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答到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8.(1)背景:民族国家逐渐形成;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形成;殖民争霸战争加剧;频繁的战争带来灾难。(2)变化:国际法主体增多;适用范围(领域)扩大;内容不断发展;国际法理念和原则更加多元。19.示例:《元晖墓志铭》是研究北魏历史的重要史料,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诸多成果。北魏统一北方后,北方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加强,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北方的民族交融。《元晖墓志铭》用汉文书写,可以印证孝文帝改革中统一说汉语;“河南洛阳人”可以印证孝文帝迁都洛阳,并将鲜卑贵族籍贯一律改为洛阳;元晖的名字可以印证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墓志铭中“幼涉经史,长爱儒术”可以印证孝文帝倡导学习汉族文化;“转尚书郎太子洗马”“入为尚书右仆射,寻迁左光禄大夫尚书仆射”等内容,可以印证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先进制度的内容。综上所述,《元晖墓志铭》作为一手史料,印证了北魏历史的诸多信息,尤其对研究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其成果有较高史学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