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我们通过观测日影和太阳高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下面左图为甲地某学校操场旗杆在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旗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右图为乙地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同一日正午时刻测得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示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1.在观测当日,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
A.甲地昼长大于12小时 B.乙地夜长小于12小时
C.甲地昼夜等长 D.乙地日出早于甲地
2.据以上信息推测,乙地位于甲地的方位是(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当中有如下一段对话。小王子:“我喜欢看日落,我们去看一回日落吧…”;我:“可是得等…”;“等什么 ”“等太阳下山呀。”“我还以为在家乡呢!有一天,我看了四十三次日落!”过了一会儿,小王子又说:“你知道…一个人感到非常忧伤的时候,他就喜欢看日落…”“这么说,看四十三次的那天,你感到非常忧伤 ”但是小王子没有回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小王子能在自己的家乡(某假想外星球)1天内看到四十三次日落,说明该星球( )
A.自转角速度很快 B.自转线速度很快
C.是个透明的星球 D.半径和体积极小
4.小王子说要去看日落时恰好是北京时间的凌晨3点钟,此时“我”带小王子有可能看到海上日落的国家是( )
A.印度(68°E-97°E) B.法国(5°W-8°E)
C.以色列(34°E-35°E) D.澳大利亚(113°E-153°E)
下图是湖南省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图中不整合面是岩石被侵蚀形成的不规则面,各地层年代符合上新下老的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如图不整合面形成前所经历地质过程的顺序是( )
A.沉积一固结成岩一褶皱隆起一外力侵蚀 B.褶皱隆起一外力侵蚀一沉积一固结成岩
C.固结成岩一褶皱隆起一外力侵蚀一沉积 D.外力侵蚀一沉积一固结成岩一褶皱隆起
6.如图反映出该地区经历的侵蚀过程有(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因其优越的耐热性和绝缘性,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后发现对人体危害巨大,逐渐被人造岩棉替代。人造岩棉是将玄武岩高温熔化后通过离心机制取。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岩石类型,数字代表地质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7.石棉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人造岩棉原材料形成的地质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西班牙瓜达尔基维尔河口面朝大西洋,自中新世以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海平面波动,形成了河流相、海相、风相等不同类型的沉积层。下图示意瓜达尔基维尔河口附近典型地质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9.自中新世以来,图示区域海平面经历了(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先升后降再升 D.先降后升再降
10.与其形成时期相比,目前沙丘砂沉积层( )
A.位置整体西移 B.覆盖范围缩小
C.迎风坡变缓 D.背风坡变陡
地质构造影响地势起伏和地表形态。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及地层分界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地质构造为( )
A.断层构造 B.背斜构造
C.褶皱构造 D.地垒构造
12.甲、乙两地的构造地貌分别为( )
A.地垒谷、地堑山 B.地垒山、地堑谷
C.背斜山、向斜谷 D.向斜山、背斜谷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关洲岛将这一河段分为南北两条汊流。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粗—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下图为当前关洲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为( )
A.先变快再变慢 B.持续变快 C.先变慢再变快 D.持续变慢
14.有专家认为,关洲岛未来将向北移动,其理由可能是( )
A.北汊流流速快,长江北岸北移 B.北汊流流速慢,关洲岛北岸北移
C.南汊流流速快,长江南岸南移 D.南汊流流速慢,关洲岛南岸南移
读图“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两种气候①、②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与②气候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A B.E C.G D.H
16.造成①气候夏季降水特征的是( )
A.A B.B C.E D.G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关于图中各序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的形成原因为热力作用
B.受④及地形影响,中美洲东部有热带雨林分布
C.③⑥影响下多阴雨天气
D.受⑤及沿岸寒流影响,伦敦终年温和湿润
18.推测气流②风向的变化过程( )
A.西风--偏西风--西北风--北风
B.北风--偏北风--东北风--东风
C.东风--偏东风--东南风--南风
D.南风--偏南风--西南风--西风
图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甲地的气候类型( )
A.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B.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
C.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D.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20.给甲、乙两地带来降水的大气环流分别是( )
A.东南季风、极地东风 B.东南信风、盛行西风
C.盛行西风、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2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幅度比甲地大 B.甲地冬季降水大于乙地夏季降水
C.气温年较差甲地大于乙地 D.年平均气温甲地大于乙地
22.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多时,与西南季风有关 B.乙地降水多时,与东南信风有关
C.两地降水少时,与副热带高压有关 D.两地降水多时,与风带移动有关
位于东非高原的塞伦盖蒂大草原((10°S~30°S,3°E~36°E)是非洲坦桑尼亚最大的国家公园,这里栖息着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庞大的野生为物群,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塞伦盖蒂大草原半年一次的大型动物迁徙成为世界十大自然旅游奇观之一。下图示意塞伦盖蒂大草原的月均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塞伦盖蒂大草原大型动物离开的时间大约是( )
A.1~2月 B.5~6月 C.7~8月 D.11~12月
24.塞伦盖蒂大草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的原因有( )
①政府支持,建成国家公园②面积广大,人类活动干预强③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强④加强科学研究,严禁资源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25.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以 为中心,日期为 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
(2)图中晨线是 ,昏线是 。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 。
(3)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 。
(4)E点昼长是 小时,E点的地方时为 时,E点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C点的地方时为 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日落时间是 时。
(5)A点的昼长为 小时,乙点的夜长为 小时。
(6)此时,地球上与北京同为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密苏里河长期以来是美国艾奥瓦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之间的自然分界线。卡特湖位于密苏里河西侧,是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后形成的牛轭湖。密苏里河发源于落基山脉东坡,流域内地貌类型多样。下左图示意密苏里河某河段位置示意图,下右图示意流域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1)指出图示区域河谷的形态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2)简述卡特湖的形成过程。
(3)请写出右图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4-6月,冷锋移动到华南地区往往变得稳定少动,然后强度更大的第二次冷锋南下,两者相遇导致冷锋前的暖空气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这种现象被称为华南锢囚锋。下图为某次华南地区锢囚锋示意图,锋线把图中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盛行气流I、Ⅱ、Ⅲ。该时段前后,北部湾北岸附近海域出现连续强降水过程。
(1)与气流Ⅱ和气流Ⅲ相比,推断气流Ⅰ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2)分析北部湾北岸附近海域出现连续性强降水的原因。
(3)从大气运动的角度,判断华南锢囚锋形成的基本条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B A B C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B C B B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D D B C
25.(1) 南极 /S 12月22 (23°26′S,90°W)
(2) AB BC EDA
(3)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4) 24 12 46°52′ 18 3 21
(5) 12 6
(6)90°E向东至180°
26.(1)特征:宽而浅的槽形。原因:河流落差小,向下侵蚀作用弱,向河谷两岸侵蚀作用强,河谷拓宽成槽形。
(2)该地地势平缓,河流以侧蚀为主,易形成河曲;河曲凸岸堆积、凹岸侵蚀,逐渐出现河曲颈部;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卡特湖(牛轭湖)。
(3)背斜谷。受地壳运动强大挤压力作用,岩层发生拱起变形,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形成谷 地。
27.(1)性质:较为冷干。理由: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含量比较低;来自高纬度,并且势力更强,气温较低。
(2)该地位于低压中心,上升气流强烈;气流Ⅱ、Ⅲ性质湿润,水汽充足;锋面稳定少动,雨带停留时间长。
(3)第一次的冷空气势力较弱(或第一次的冷锋势力较弱),能够到达华南,第二次冷锋势力较强(或冷空气活动频繁);暖气团要有一定的强度,需要挟带丰沛的暖湿水汽;大尺度大气环流较稳定,使冷锋得以维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