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东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信息技术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浙东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信息技术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信息技术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B.信息是数据经过存储、分析及解释后所产生的意义
C.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D.当人们接收同样的信息后,所构建的知识也是一样的
2.在某地区台风路径预测中,气象部门利用了气象大数据可视化的技术。首先,通过卫星、雷达等设备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气压、温度等。这些数据被传输到大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利用可视化技术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形、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包括台风的形成、移动路径和可能的影响区域。通过这些直观的可视化结果,政府部门可以迅速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关于材料中的大数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处理气象预测所需的实时数据一般采用批处理方式
B.气象大数据需要及时处理才能充分发挥价值
C.对于大数据,人们追求数据的精确性,保证每个数据准确无误
D.气象大数据由于数据体量巨大,分析时往往采取抽样分析的方法
3.在某地区台风路径预测中,气象部门利用了气象大数据可视化的技术。首先,通过卫星、雷达等设备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气压、温度等。这些数据被传输到大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利用可视化技术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形、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包括台风的形成、移动路径和可能的影响区域。通过这些直观的可视化结果,政府部门可以迅速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材料中利用可视化技术生成一幅BMP图像,图像参数为:800×512像素、256色位图,将该BMP图像文件以16:1的压缩比压缩为JPEG格式文件,压缩后文件的存储容量约为( )
A.25KB B.50KB C.200KB D.800KB
4.在某地区台风路径预测中,气象部门利用了气象大数据可视化的技术。首先,通过卫星、雷达等设备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气压、温度等。这些数据被传输到大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利用可视化技术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形、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包括台风的形成、移动路径和可能的影响区域。通过这些直观的可视化结果,政府部门可以迅速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历年的气象数据在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城市规划与建设、公共卫生以及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数据安全与保护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对重要的气象数据应通过数据校验来提高其保密性 B.定时备份数据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
C.常见的数据加密方式有MD5、CRC、SHA-1等 D.保护数据安全只要提高数据本身的安全即可
5.下列关于数制和编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需要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过程
B.将3位十六进制数n转换成二进制数m,则m的有效位数不可能是13位
C.若二进制数末位为0,则该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后末位也一定是0
D.扫描二维码的过程属于信息的编码
6.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若输入n的值为22,则输出的结果为( )
A.10100 B.01101 C.10110 D.00101
7.如果a=2,b=0,c=-2,那么下列Python表达式中,值为False的是( )
A.a>b and b>=a+c B.a+abs(c)==0 or not(b>0)
C.not(a>b and c>b) D.c**2+a**2==0 or a+c==0 and a%3==1
8.用Python语句描述60分以上(包含)为合格,85分以上(包含)为优秀,60分以下(不包含)为不合格。设n为分数,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if n>=60: print("合格") elif n>=85: print("优秀") else: print("不合格") B. if n<85: print("合格") elif n<60: print("不合格") else: print("优秀")
C. if n<60: print("不合格") else: if n<85: print("合格") else: print("优秀") D. if n<85: print("合格") else: print("优秀") if n<60: print("不合格")
A.A B.B C.C D.D
9.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i=1;t=0
while i<=10:
if i%3==0:
i+=2
t+=1;i+=1
print(i,t)
执行该程序段后,变量i和t的值分别为( )
A.11 7 B.12 5 C.11 10 D.12 6
10.列表1st中存放了n个大写或小写的英文字母,现需统计列表1st中每个字母出现的次数(小写字母转换为大写字母再统计),结果存放在字典dic中。实现该功能的程序段如下,方框中应填入的正确代码为( )
1st=['A','B','a','C','D','B','C','C']
dic={}
for ① :
if "a"<=i<="z":
i=②
if i not in dic:
dic[i]=0
dic[i]+=1
print(dic)
A.①i in range(len(1st)) ②chr(ord("i")-ord("a")+ord("A"))
B.①i in lst ②chr(ord("i")-ord("a")+ord("A"))
C.①i in range(len(1st)) ②chr(ord(i)-ord("a")+ord("A"))
D.①i in lst ②chr(ord(i)-ord("a")+ord("A"))
11.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sc="ab018/20c2/d101e"
s,c=0,0
flag=False
for ch in sc:
if "0"<=ch<="9":
c=c*10+int(ch)
elif "a"<=ch<="z":
flag=True
else:
if flag:
s+=c
flag=False
c=0
print(s)
执行该程序段后,输出结果为( )
A.220 B.101 C.119 D.321
12.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import random
a=[0]*6;b=[False]*20
i=0
while i<6:
if i%2==0:
a[i]=random.randint(0,19) #生成0-19的随机整数
while b[a[i]]==True:
a[i]=random.randint(0,19)
b[a[i]]=True
else:
a[i]=random.randint(0,19)*2+1
i=i+1
print(a)
执行该程序段后,输出的结果可能的是( )
A.[16,39,18,39,9,13] B.[4,29,21,13,12,35]
C.[13,7,15,12,4,27] D.[3,9,14,35,3,7]
二、综合题
13.某同学收集了连续n天的某地区的气温数据存放在列表tem中,tem中数据两个一组分别表示当天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例如tem=[14,23,13,25]中存放了两天的温度数据,其中14是第一天的最低气温,23是第一天的最高气温),对应的日期存放在列表day中。现编程计算每天的温差(当天最高气温-当天最低气温),并统计温差最长连续递减(后一天温差小于前一天温差)的日期,若有长度相同的递减温差则输出日期靠后的这段。程序运行效果如图所示:
(1)若n=8,计算出每天的温差是[5,7,5,8,4,3,6,8],day=[1,2,3,4,5,6,7,8],则温差最长连续递减的日期是 。(填写:x号—y号)
(2)实现以上功能的Python代码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tem=[14,23,13,23,13,24,16,24,……]#部分数据省略
day=[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jc=[]
for i in range(0,len(tem),2):
jc.append(① )
print("日期:",day)
print("温差:",jc)
maxlen=0
maxst=0
tmp=1
st=0
for i in range(1,len(jc)):
if ② :
tmp+=1
if tmp>=maxlen:
maxlen=tmp

else:
tmp=1
st=i
print("温差最长连续递减的日期是:",day[maxst],"号一",④ ,"号")
三、操作题
14.小林收集了某地区教师招聘成绩,存储在“cj.xlsx”文件中,其部分数据如图a所示。
图a 图b

图c 图d
他编写了Python程序对数据做了如下整理和分析:
(1)读取Excel文件“cj.xlsx”中的数据,创建DataFrame对象df。
(2)计算“笔试成绩”列的数据(笔试成绩=公共理论*0.3+专业知识*0.7)。
(3)输出各学科报考职位的笔试成绩的平均分,如图b所示。
(4)绘制各学科笔试成绩平均分的柱形图,如图c所示。
(5)输出各学科成绩前两名的考生数据,如图d所示。
Python程序代码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rc('font',**{'family':'SimHei'})#正常显示中文标签
df=pd.read_excel("cj.xlsx")
df["笔试成绩"]=①
g=df.groupby("报考职位",as_index=False).笔试成绩.mean()
print(g)
plt.title("各学科笔试成绩平均分")
plt.bar(g["报考职位"],② )
plt.show()
for bkzw in g["报考职位"]:
print(bkzw)
df_sx=df[③ ]
df_sx=df_sx.sort_values("笔试成绩",ascending=False)
df_sx=④
print(df_sx)
15.某公司生产货物A,货物A需先入库再出库(用于存放成品的仓库足够大,不用考虑仓库放不下的情况),每件产品在入库之前会贴上生产日期,生产日期早的产品优先出库,当某件产品在仓库中存放满一个月还未出库,则由管理员清理出去(仓库中只保存生产日期在一个月内的货物)。
为方便工作人员快速选择生产日期最早的产品出库,现编写程序,输入出入库情况,输出出库产品的生产日期情况及入库或出库完成后仓库的库存情况(同一天可能有多次入库或多次出库操作),例如,程序运行时输入“08,A30”,其中“08”代表日期是8号,“A30”代表入库30件;“08,A-20”,表示8号出库20件,当输入“*”时,程序运行结束。运行结果如图所示。
(1)当前仓库的库存情况存储在列表kcqk中,kcqk[1]-kcqk[31]中存放对应日期的A货物的库存量,例如:kcqk[1]=30,表示生产日期是1号的A货物的库存量为30,若当前kcqk=[0,30,35,42,……],则程序运行时输入“03,A-35”(不包括引号),运行结束后kcqk[2]的值是: 。
(2)以下是Python程序代码,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def chuku(p,n):
jg="出库:"
while n>0:
if kcqk[p]>n:
kcqk[p]-=n
jg=jg+str(p)+"号生产的"+str(n)+'件,'
n=0
break
elif kcqk[p]>0:
jg=jg+str(p)+"号生产的"+str(kcqk[p])+'件,'

kcqk[p]=0
p=(p+1)%32
return jg,p
#读取当前仓库的库存情况存入列表kcqk,例如:kcqk[29]=10,表示29号入库的A产品剩余10件。kcqk=[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22,27]
kc=sum(kcqk) #A货物的库存总量
p=29 #表示仓库中的A产品生产日期最早是29号
print("当前库存情况:",'A货物总量:',kc)
line=input("请输入出入库情况:").split(",")#输入字符串,按“,”进行分割并返回列表
while line!=["*"]:
date=int(line[0])
num=②
if num>0:
kc+=num

print(line[0],'入库:',num,'件')
else:
if kc>=abs(num):
kc+=num
ckjg,p=④
print(line[0],'出库情况:\n',ckjg)
else:
#库存不够的情况,代码略
print("当前库存情况:",kc)
line=input("请输入出入库情况:").split(",")
print("程序结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B B C D C B D
题号 11 12
答案 A A
13. 4号—6号 tem[i+1]-tem[i] jc[i]14. df["公共理论"]*0.3+df["专业知识"]*0.7或其他等价答案 g["笔试成绩"]或g.笔试成绩 df.报考职位==bkzw或其他等价答案 df_sx.head(2)或df_sx[0:2]
15. 30 n=n-kcqk[p] int(line[1][1:]) kcqk[date]+=num chuku(p,-num)或chuku(p,abs(nu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