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届中考语文小说训练----郑玉超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匠人的追求郑玉超“大家都说我技术好,像个专家,可我从不骄傲。咱就该低调做事,用心干活儿。”谷师傅一脸谦逊地对我说。谷师傅是经过我的精挑细选,好不容易淘出来的。他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溜顺一律往后倒,不像别的师傅土头土脸、满面风尘。想来做出的活儿定也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他主动加了我的微信,我看到他的微信署名:做一个有追求的匠人。别的师傅自称瓦工,可谷师傅管自己叫瓦匠;他告诉我,自己最看不得得过且过、毫无追求的男人,干了一辈子,最后只能混个小工。谷师傅谈起装潢来口吐莲花,很多新词我闻所未闻,什么全景墙、室内造景,瓷砖地板起承转合,听得我一愣一愣的。对于讲究情趣和格调的我来说,他很合我的胃口。我打心底里佩服谷师傅。前前后后,我曾接触了好多个瓦工,但我敢说,无人能和谷师傅比肩。谷师傅对我说,“别人做出来的至多是产品,可我向你保证,我的绝对是艺术品,精致,细腻,完美。”这一点,我信。能说出这话,本就不一般。谷师傅先是叼着烟,在房子里转上三圈,眯着眼问我:“想装修成啥样风格,欧式还是中式,田园还是古典?”他说,得根据风格选择瓷砖,颜色、纹理和尺寸。“人一辈子也许只拥有一套房子,既然住了,就得舒心。”谷师傅很享受地吐了一个相当完美的烟圈,“我们做瓦匠的,不仅靠技术,还得讲良心。”然后,谷师傅麻利地量好面积。贴瓷砖时,我去过几次,见谷师傅干起活来,细心,稳当,不紧不慢。他依旧西装革履,依旧头发溜光,依旧一尘不染,全身上下,很利索很精神。时间自然也超出了我的想象,按我的预判要五天做完的活儿,结果三天半就完工了。我看着谷师傅巧手做出的艺术品,比起毛坯房不知好出多少倍,我很满意。结过工钱后,谷师傅问我,家里物色好木匠没有。他说他要为我介绍一个,手艺杠杠的,可不是简单的木工,而是有追求的匠人。我很爽快地答应了。谷师傅介绍的木匠也姓谷,干起活来快枪手,书桌、木床和电视柜等没用多久,就完美呈现在我的面前。房子装潢好后,我迫不及待入住其中。当我到阳台开窗通风时,稍一用力,哗啦一下,几块墙砖无牵无挂,告别墙体,幸好我眼疾手快,揽之入怀才没摔碎。我瞅着那墙壁,涂抹的水泥很不均匀,有的地方还是个洞洞。望着墙壁,那上面处处是谷师傅的艺术品,我生怕一不小心会墙面解体、集体辞职。于是,我忙联系承诺终身保修的谷师傅。好多次“马上去”后,他终于姗姗而来。又过了段日子,我发现浴室里的地砖跷跷板般,脚踩上去,与人共舞。再联系谷师傅,他果断地挂掉,再拨打,一声忙音后显示空号。。发微信,结果显示需要对方验证加为好友。我奔向之前淘他的工人市场,他不在。向别的工人打探,立马围上来一大圈人,大家七嘴八舌。有的笑着说,好久不见谷大师了,这段日子有不少人来找他返工。有的打趣道,恐怕谷师傅又有新追求了,兴许改行做木匠了。这时,有人插言道,很有可能,听说谷大师还有一个做木工的兄弟。我一阵心慌。边上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搭话道,看他穿的那样子,尘土不沾,哪像一个瓦工呢?倒像是一个光指挥、不干活的包工头。听得我目瞪口呆。回家后,挨了妻子训的我气不打一处来,一拳击向书桌,谁想,“咔嚓”一声,一根桌腿断了。 (作者:郑玉超,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期,有改动)1.请用简洁的语言以“我”的妻子的语气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 他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溜顺一律往后倒,不像别的师傅土头土脸、满面风尘。(从人物描写角度)(2) 当我到阳台开窗通风时,稍一用力,哗啦一下,几块墙砖无牵无挂,告别墙体,幸好我眼疾手快,揽之入怀才没摔碎。(从词语运用角度)3.这篇文章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对于谷师傅“匠人的追求”,前文多次埋下伏笔。请找出两处并做简要分析。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卖凉皮的小男孩郑玉超①天水,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历史上最早用马匹换取茶叶的茶马古道,它位于甘肃最东面的城市,和陕西宝鸡接壤。二十多年前,在兰州大学读书时,我曾坐晃晃悠悠的绿皮火车,许多次经过那座城市。②那时,天水火车站并不大,三五条铁道横亘在站外,乘客也稀稀拉拉。倒是做生意的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透着股精明。他们一律挎着个竹篮,篮子大小不一,里面放着兜售的物品,有红红的花椒,有茶叶蛋,有包子油条,给我印象深的还是天水凉皮——当地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方便盒子装着,一块钱一盒。吃在嘴里,凉凉的,滑滑的,口感甚好。倘在夏日,又渴又饿时,吃上筋斗绵长、柔滑细腻的天水凉皮,胜似天上美味。③那天由兰州乘火车去徐州,刚坐上火车不久,困意袭来,很快睡着了。到了天水站时,已是中午,叫卖声吵醒了我。我打开车窗,见车下站着许多叫卖者。一个小男孩,瘦瘦的,酡红的小脸蛋,肩上斜挎着一个小书包,碎花布做成,赤橙黄绿青蓝紫,调色板一般,焕发低调的灿烂,上面用笨拙的字体绣着四个字:好好学习。 ④小男孩手里也拎着竹篮,比大人的小了许多,里面整整齐齐放着盒子,一看便知是凉皮。他不像别人那样高声兜售,一言不发,躲在人群里,满脸羞赧,像是生怕被人发现似的。⑤看样子是小学生,瑟缩着身子,他的眼光躲闪着。我向他招招手,他望着我,不动一步。站在他身边的老太太推了推他,说:娃子快去,那叔叔要买你的凉皮呢!⑥小男孩机械地移动了两步,趁老太太不注意,像拉长的弹簧突然失去了外力,立马又缩回了原处,低着头,重新躲到了人群后。⑦我好奇地看着这有趣的一幕。小男孩抬起头,瞥到我望去的目光,忙又怯怯地低下了头。我忙喊:小男孩,给我来份凉皮。⑧小男孩又抬头。我又向他招了招手。他确信我在喊他后,一丝喜悦不经意地滑过嘴角。他红着脸,半是羞涩半是开心地跑向我,篮子有点重,他跑起来像只可爱的小企鹅。 ⑨我从窗口递出十块钱给小男孩。他踮起脚尖,先将凉皮塞了进来,然后,放下脚尖,个儿一下子矮了下去。他手忙脚乱,解开书包的纽扣,开始找钱。⑩这时,“咣当咣当”声音传来,火车启动了。小男孩似乎还未反应过来,依然弯着腰找钱。我对零钱已经失去了希望。 忽然,小男孩发现车子开走了,忙追上来。路面并不太平,我看到他磕磕绊绊的样子,一种心疼从心底里浮起来。我连忙向他摆手,大声喊:不用找了,不用找了。 火车渐渐加速,小男孩根本不理会,他边跑边喊不远处的一个汉子。那汉子急急抓过钱,风一般奔跑着,很快靠近了我的窗口。我清晰地看到汉子鼻尖上沁出的汗珠。他气喘吁吁,将捏成一团的钱扔进车窗,声音远远地送来:娃子来不及找了,钱给你。 我一看,十元钱。鼻子一阵发酸,我飞快地又将钱扔出窗外。那汉子走过去捡起钱,交给已走到身边的小男孩。我远远地望见,那个小男孩呆呆地立着,望着载着我的火车远行的方向。良久,才见他扬起小小的臂膀,挥着,挥着,直到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 那以后,我每一回经过天水,都会下意识地张望。我希望能从来来往往的小贩子里看到熟悉的身影,然而,我失望了,再也没见过那身形瘦弱的小男孩。 终于,有一回我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是替小男孩追我的那个汉子。听了我的描述后,汉子笑了笑:你说的是小马驹啊。那时,他的爷爷身体不太好,小马驹跟着他奶奶一起来卖凉皮,脸皮薄,张不开口。 汉子忽而想起来,告诉我:那次你是不是付了十元钱,买的一盒凉皮?他一家人一直在念叨呢,小马驹直跺脚,说自己贪了你的大便宜呢。 那小马驹不卖凉皮了?我笑了笑,问汉子。 爷爷病好后,小马驹就安心上学读书了,每回考试都是优呢。红脸汉子张开大嘴,乐呵呵地笑着,像是说自己的孩子。(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2期 有改动)5.请采用顺叙,转换视角,以“小男孩”的口吻简要叙述故事情节。6.故事中的“小男孩”令人难忘,请结合相关内容赏析其形象特征。7.品读文章,完成问题。(1)文章第①段写天水的文字别有深意,请说说你的理解。(2)下面这句话,细节描写中跳动着人物的心音,请根据情境写一段文字再现“我”的心理活动。 我一看,十元钱。鼻子一阵发酸,我飞快地又将钱扔出窗外。8.本文语言富于个性,请以第②段为例加以品赏。9.小说的中的“汉子”这一角色对刻画主角“小男孩”不可或缺,请从主题表达和艺术创作两方面探究作者这样设计的匠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让我抱抱你郑玉超①小时候家里穷,揭不开锅,他很瘦。母亲去世早,父亲独自拉扯他,很不容易。见他身子单薄,父亲很心疼,常会说,儿子,让我抱抱你。每一回,他都很听话,让父亲抱。每一回,父亲都能轻轻将他抱起。父亲心底满是酸涩,觉得自己没本事,不能让儿子长得壮实,哪怕就胖一点点。②每到夏秋时节,父亲就光着胳膊,去沟渠里摸些河蚌和田螺。父亲常笑逐颜开,带回一篓的战果。一次,他用小手,为父亲拭去脸上的汗水,手指不小心沾到了自己的舌头,咦,父亲的汗水好咸。③父亲将河蚌、田螺洗净,放到锅里煮,剔出肉,洗净,再加佐料,清炒。油水虽少,可在他看来却是道不可多得的荤菜,是美味佳肴。④他吃得很尽兴。见父亲没动筷,他很好奇:“爸爸,很好吃呢!你不喜欢?”父亲笑笑,说:“我不爱吃,盆里还有好多呢。我要是喜欢,能舍得拿到集市上去卖?”怕儿子不信,父亲又道:“你看我这身板,不能再吃了,要是胖了,动作会慢,还没有河蚌田螺快,就捉不到它们了。”⑤边说,父亲边张开嘴巴,舌头一伸一缩,学着河蚌,慢慢走动。他笑出了眼泪,觉得父亲比戏台上的人还厉害。他忽然想到,父亲现在是只河蚌了,当然不爱吃河蚌了,天底下,哪有河蚌吃河蚌的道理呢?不过,他可没有想到父亲这只河蚌为什么会亲手捉河蚌。⑥渐渐地,他长大了,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博士毕业,他留在了大城市工作。⑦几年之后,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在城里又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常回老家,想将父亲接到城里。父亲死活不同意,说,农村山好,水好,总之,一切都好。父亲听人说过,城里人不容易,吃的穿的,不知比农村贵多少倍。何况,儿子开公司没几年,钱得算计着,得花在刀刃上。⑧每一回,父亲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一回,他都自信而来,失望而归。这一回,他决定不听父亲的,硬生生将父亲接到了城里。⑨宽敞的客厅里,父亲局促地站在里面,显得很瘦小。望着父亲清癯的脸庞,他心底一阵疼。愣了会,他突然张开手臂,说:“爸爸,让我抱抱你。”⑩父亲怔怔的,有点恍惚,一时没明白儿子的话。他快步走到父亲身边,说,抱抱你。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像一块酱紫色的布。父亲不好意思地躲闪。 父亲终究禁不起他的恳求,红着脸,让他抱。他没费多大劲,就将父亲抱离了地面。父亲轻飘飘的,像是空气。“爸,你怎么这么轻?”他轻声问,眼前一片模糊。父亲笑,说:“人老了,哪有不变轻的?”“我去集市上,买点鱼虾回来做给你吃。”他说。 父亲眼睛躲闪着,又笑:“我从不爱吃那些东西,连田螺河蚌都不吃,你忘了?”他心里疼得慌,央求道:“爸,那我就带你出去吃点好的。” 父亲咧开大嘴——他看到父亲的牙齿又掉了两颗——笑着说:“吃好的容易发胖,走起路来艰难,你没看到老家你大伯胖到啥程度了,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 怕儿子不信,父亲便学着自己兄弟的样子,身体弯曲着,夸张地摆着双臂,喘着粗气,蹒跚而行。可父亲一点也不胖,相反,瘦削得像深秋里的柴火。看着父亲笨拙地模仿,他笑出了眼泪,泪水流到嘴里,咸咸的,就像当年父亲脸上的汗水。 他知道,父亲撒了谎。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无意中发现,父亲躲在黑乎乎的灶房里,偷偷地吃他剩下的河蚌田螺,津津有味。(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0.第⑤段和 段父亲进行了两次模仿,“他”都笑出了眼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吗?请简要分析。11.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像一块酱紫色的布。(从修辞角度赏析)(2)父亲眼睛躲闪着,又笑:“我从不爱吃那些东西,连田螺河蚌都不吃,你忘了?”(从描写角度赏析)12.请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13.在本文中,“他”抱起了父亲;《散步》中,“我”背起了母亲。请根据下列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探究这“一抱一背”的深刻内涵。(可从内容、情感、主旨等方面回答)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答案1.我们买了一套新房需要装修,我的丈夫找了一位据说手艺很好的瓦匠师傅。他做工看起来细心稳当速度快,还介绍了一位据说手艺同样很好的木工。结果发现他俩做的活非常差,人也消失不见。我把不看细节、盲目相信人的老公臭骂了一顿。 2.(1)本句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刻画了谷师傅穿着打扮过于整洁干净的形象,暗示了他与踏实干活的瓦工不一样。(2)“稍”表明力度不大,“哗啦”写出声音效果,“无牵无挂”“告别”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墙砖脱落得很彻底,“眼疾手快”“揽之入怀”表现出瓷砖掉落时我的应接不暇,极具讽刺幽默效果。 3.示例(1)文中多次写到谷师傅外表、着装与普通的瓦匠师傅不一样,暗示他根本就没有认真做工。(2)文中多次描写谷师傅的语言,貌似谦逊、低调的表情和语言,其实是夸夸其谈,暗示他的名不副实。(3)文中谷师傅多次用 “良心”“艺术品”“完美”“技术好”等词来表现自己,暗示他是一个徒有其表、夸夸其谈的人。(4)谷师傅做工时仪表依旧整洁干净,并且提前完工,暗示他做工不认真,敷衍了事。 4.(1)文本讽刺了徒有其表、夸夸其谈却不踏实工作的人。谷师傅穿着言谈不凡,自诩“有追求的匠人”,实际上只是一个衣冠楚楚的吹嘘之辈,并无真实本领。(2)本文讽刺了不调查研究、盲目轻信的人。“我”听信了谷师傅的一面之词,并未注意到一个瓦工应有的装扮和做事的基本程序,在装修过程中监督也不够,给自己的装修带来了巨大损失。【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文章是以丈夫的口吻叙事的,概括时注意要以妻子为第一人称叙事。点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句(1)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了谷师傅整洁干净的特点,暗示了他与踏实干活的瓦工不一样;句(2)用词考究,其中“稍”写力度,“哗啦”写出声音,“无牵无挂”“告别”用拟人的手法写墙砖脱落得彻底,“眼疾手快”“揽之入怀”表现出瓷砖掉落时我的应接不暇。3.本题考查学生对伏笔作用的分析能力。文学作品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即是伏笔,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对于谷师傅“匠人的追求”,前文多次埋下伏笔,如对谷师傅的外貌、语言的描写,摘录或概括作答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还多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对人物的理解,可以得出,本文讽刺了徒有其表、夸夸其谈却不踏实工作的人和不调查研究、盲目轻信的人。结合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具体分析作答即可。5.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小男生。那年爷爷病了,我随奶奶到天水火车站卖凉皮,一块钱一盒,补贴家用。有一回,一列绿皮火车靠站,车上的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叔叔向我招手买凉皮,我脸皮薄,张不开口。奶奶催着,可还是害羞。看见叔叔又喊又招手后,我才欣喜地挎着篮子跑向他。车窗很高,我踮起脚尖,将一盒凉皮塞进去。叔叔给了十块钱,待我低头找他零钱时,火车开走了。我拿着那十块钱追,可怎么也追不上。我喊不远处的汉子叔帮忙,汉子叔追上了火车,将那钱扔进车窗,可又被大学生叔叔扔了下来。拿着钱,我呆站了很久,才向火车开去的方向一直挥手。贪了大便宜,回到家我直跺脚。爷爷病好后,我就安心上学了,每回考试都是优呢。 6.(1)单纯害羞。脸皮薄,“我”向他招手卖凉皮,他开不了口,躲着不动。(2)懂事淳朴。爷爷身体不好,随奶奶卖凉皮,补贴家用。火车开走,找不开钱,拼命把钱给“我”,而多拿钱后,心里不安。学习努力。爷爷病好后,安心读书,成绩优秀。 7.(1)天水名字富有诗意,暗含虽为偏远小城,而让人留恋难忘,曾是茶马古道,表明这里历史厚重,民风古朴。这为故事的发生营造了氛围。(2)怎么能白吃一份凉皮呢?可爱的小男孩多么不易呀,说啥也不能这样,这钱都给他了。 8.口语味浓(通俗素朴),富有趣味。如“挎”生动写出了商贩的形态,“筋斗绵长”形象写出了凉皮的弹性。妙用叠词,表现力强,带有节奏。如“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表明商贩人多,“凉凉的”“滑滑的”,让人满口生津。 9.从主题表达上看,小说一方面透过“小男孩”卖凉皮歌颂了人性的纯朴厚道之美,“汉子”帮忙追车送钱,后来向“我”介绍“小男孩”的家事,是助人、是热心,这与“小男孩”相互映衬,呈现人性之美;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偏远地区孩子命运的关注,“汉子”为“小男孩”考试得优而高兴,正是这一主题的深化。就艺术创作而言,“汉子”这一角色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与“我”的对话,补叙中让“小男孩”的形象更加可感。【解析】5.此题考查的是对情节的梳理和人称的把握。结合要求中的“以‘小男孩’的口吻”一点,我们可以确定文中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小男孩的经历,根据要求“采用顺叙”,我们首先梳理故事的情节,按照时间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的起因:“我”的爷爷生病了,就跟着奶奶一起来卖凉皮,但是脸皮薄,张不开口。经过:一次偶然碰到了一位大学生叔叔,他要买“我”的凉皮。“我”将凉皮递给叔叔后,叔叔给“我”十元钱,但是在“我”找钱的同时,火车启动了。虽然叔叔一再强调不要找了,但“我”还是在情急之下拿着十元钱奋力追赶火车。结果:虽然汉子叔叔的帮助下,“我”终于将钱还给了大学生叔叔,但叔叔还是将钱又重新扔出窗外。事后“我”很是内疚。后来爷爷好了,“我”又开始了学习生活,并且成绩优异。据此理解作答。6.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从“一言不发,躲在人群里,满脸羞赧,像是生怕被人发现似的”“小男孩机械地移动了两步,趁老太太不注意,像拉长的弹簧突然失去了外力,立马又缩回了原处,低着头,重新躲到了人群后”“小男孩抬起头,瞥到我望去的目光,忙又怯怯地低下了头”等可以看出小男孩的天真腼腆;“小男孩发现车子开走了,忙追上来”“火车渐渐加速,小男孩根本不理会,他边跑边喊不远处的一个汉子”“那个小男孩呆呆地立着,望着载着我的火车远行的方向。良久,才见他扬起小小的臂膀,挥着,挥着”等可以看出小男孩的淳朴厚道;“他的爷爷身体不太好,小马驹跟着他奶奶一起来卖凉皮”“小马驹就安心上学读书了,每回考试都是优”等可以看出小男孩的善良懂事。7.(1)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第一段中“天水,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历史上最早用马匹换取茶叶的茶马古道,它位于甘肃最东面的城市,和陕西宝鸡接壤”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其中“很诗意的名字”暗示了此地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历史上最早用马匹换取茶叶的茶马古道”暗示它历史悠久,底蕴浓厚,这样的背景也能烘托小男孩淳朴善良的品质。(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理的揣摩。从前文中“我看到他磕磕绊绊的样子,一种心疼从心底里浮起来”一句就可以看出此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小男孩的同情和关爱,深知小男孩的不容易,所以“我一看,十元钱。鼻子一阵发酸”,此时“我”觉得如果收下这钱,自己白白吃了这凉皮,会很对不起小男孩,于是“我飞快地又将钱扔出窗外”。据此理解作答。8.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语言特点。分析时结合文段的具体词语,分析揣摩其特点即可。文中第二段中“稀稀拉拉”“他们一律挎着个竹篮”等句子语言朴素,口语化,通俗易懂;“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凉凉的,滑滑的”运用了叠词,富有韵律,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吃上筋斗绵长、柔滑细腻的天水凉皮,胜似天上美味”语言生动传神,形象可感。据此理解作答。9.此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文章的主人公是小男孩,主题是为了表现小男孩淳朴善良的人性美。但汉子这个次要人物的出现并不是闲笔。首先从主题的角度来分析,小男孩面对启动的火车,感觉自己无能为力时求助了汉子,这更加凸显了小男孩的执着和淳朴;同时,“红脸汉子张开大嘴,乐呵呵地笑着,像是说自己的孩子”等表现了汉子的淳朴厚道,汉子的热心帮助表现了他的热情善良,这是天水人民人性美的体现,这些品质和小男孩的性格相互映衬,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此地难忘的原因。从艺术创作来看,文章 - 正是通过“我”与汉子的对话,补充交代了小男孩的家庭情况和现状,丰富了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据此理解作答。10.不相同;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父亲模仿河蚌逼真有趣,逗乐了他,笑出了眼泪;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看到父亲为掩饰自己的话模仿大伯时笨拙衰老的样子,流下难过、心酸的眼泪。想到父亲一直以来省吃俭用,全心全意对自己的付出,流下感动、愧疚的眼泪。 11.(1)比喻,把父亲的脸比作酱紫色的布,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脸红的特点,表现了父亲不好意思的心理。(2)神态(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说谎的神态(骗儿子不吃鱼虾的理由),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12.结构:补充交代了父亲“不爱吃田螺河蚌”的真相,照应前文,使情节更加完整,耐人寻味。内容:揭示了“我”第二次流泪的原因,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主旨,表现了年轻一代理解并回报父爱的深刻主题。 13.本文中,他看到父亲瘦弱的身体,回忆起小时候抱他的情形,也想抱抱父亲;想关心和回报父亲;体现了他对父亲的感恩和爱。《散步》中,我在母亲过不去的地方背起她,去欣赏美丽的景色,是对母亲的关爱和孝敬;体现了我作为中年一代勇于承担责任,传承爱的主题。【解析】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文中第⑤段中的“父亲边张开嘴巴,舌头一伸一缩,学着河蚌,慢慢走动。他笑出了眼泪,觉得父亲比戏台,上的人还厉害”,可以看出他被父亲逼真有趣的动作惹得笑出了眼泪,是高兴的泪,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虽然家里贫寒,但是父亲尽其所有地照顾儿子,让儿子感受到了父爱,有了一个幸福的家。从第 段“看着父亲笨拙地模仿,他笑出了眼泪,泪水流到嘴里,咸咸的,就像当年父亲脸上的汗水”可知,他看着父亲夸张的动作,为了缓解尴尬,配合着父亲发笑,而且此时的儿子已经成年,体会到当年父亲对自己的爱,可以看出这是感动的泪,也表现出儿子对父亲的深深的爱。11.本题考查语句赏析。(1)“像一块酱紫色的布”把父亲的脸比作一块酱紫色的布,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可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脸红的特点。联系后句“父亲不好意思地躲闪”可知,表现了父亲不好意思的心理。(2)“父亲眼睛躲闪着”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父亲说的话是对他的语言描写。联系末段中的“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无意中发现,父亲躲在黑乎乎的灶房里,偷偷地吃他剩下的河蚌田螺,津津有味”可知,父亲说了谎,所以父亲的神态是说谎的神态。父亲骗儿子是为了让儿子多吃些,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12.本题考查语段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末段中的“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无意中发现,父亲躲在黑乎乎的灶房里,偷偷地吃他剩下的河蚌田螺,津津有味”补充交代了父亲“不爱吃田螺河蚌”的真相,照应了第 段中的“父亲眼睛躲闪着,又笑:‘我从不爱吃那些东西,连田螺河蚌都不吃,你忘了?’”,使情节更加完整。耐人寻味。这是结构上的作用。联系前段中的“他笑出了眼泪,泪水流到嘴里,咸咸的,就像当年父亲脸上的汗水”可知,末段交代了作者流泪的原因,是因为被无私的父爱感动。从而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高大。作者真正理解了父亲,疼惜父亲,所以才会把父亲接到城里,要抱抱父亲。表现了子女回报父爱的主题。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联系第⑨段中的“宽敞的客厅里,父亲局促地站在里面,显得很瘦小。望着父亲清癯的脸庞,他心底一阵疼。愣了会,他突然张开手臂,说:‘爸爸,让我抱抱你。’”可知,本文中,作者看到父亲瘦弱的身体,想到小时候父亲抱自己的情景,于是也想抱抱父亲。他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与疼惜。联系材料中的“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可知,在母亲过不去的地方作者就背起她,是为了跨过障碍,去欣赏美丽的春景。这是对母亲的关爱与孝顺。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了,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孝敬老人,又要关爱孩子。作者借自己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表现了中年人承担责任,传承爱与亲情的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