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项突破提升(一)参与社会生活 合理利用网络命题点一 参与社会生活1.(1分)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三人组顺利进入太空,与神舟十五号三名航天员成功会师,同时神舟十六号乘组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小治在电视里看到这则新闻时,感到非常自豪,对中国航天人的进取和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这说明( B )①个人是社会的一个“结点” ②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我们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2.(1分)2024年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1周年。六十多年来,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这告诉我们( B )①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②我们在社会中具有相同的身份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④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雷锋日记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①③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我们在社会中具有不同的身份。故选B。3.(1分)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诗句与反映的社会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C )A.“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地缘关系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血缘关系C.“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业缘关系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业缘关系4.(1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这说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需要我们的( D )A.知识不断丰富B.能力不断提高C.规则意识不断增强D.价值观日渐养成5.(1分)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八年级(4)班组织开展“我为世界添点绿”活动,合种同学树,每天坚持锻炼,过低碳生活,并发动家长加入活动。这一活动( B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②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③能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④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八年级(4)班组织开展“我为世界添点绿”活动,这属于亲社会行为,这一活动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③④正确;①错误,夸大了这一活动的作用。故选B。命题点二 网络生活新空间6.(1分)2023年杭州亚运会组委会推出亚运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首个数字点火仪式,共有1亿多数字火炬手参与火炬接力;史上首届“云上亚运”;首次移动支付互联的亚运会……观众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玩转杭州亚运。这说明( A )A.网络丰富日常生活B.网络疏远了人与人的关系C.网络是把双刃剑D.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解析:本题考查网络的积极影响。2023年杭州亚运会运用了很多高科技,体现了网络丰富日常生活,A正确;B排除,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却也疏远了人与人心灵之间的距离,但题文材料未涉及;C不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网络的负面影响;D不符合题意,题干与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无关。故选A。7.(1分)第六届“中国青年好网民”牛钰,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也是身残志坚的短视频博主。她通过创作网络短视频,呼吁社会各界关爱残障群体,激励残障人士自立自强。她创作的作品曾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这启示我们( B )①生活难免有挫折,要发掘生命的力量②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改变日常生活③合理利用网络,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④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强化“信息节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1分)盐城市信访局门户网站开展了“我为‘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专题人民建议公开征集活动。征集活动结束后将对优秀建议人进行表彰奖励。信访局开展的这项活动( B )A.能解决人民群众的所有问题B.体现了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C.解决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扩大了公民的表达权解析:本题考查网络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盐城市信访局门户网站开展了“我为‘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专题人民建议公开征集活动,拓宽了民主渠道,体现了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B正确;A、C说法夸大了这项活动的作用,错误;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D错误。故选B。9.(1分)漫画告诉我们沉迷网络会( C )①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②给个人带来恐慌③耗费人们的时间④获得新知、完善自我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网络是把双刃剑。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耗费人们的时间,①③正确;漫画未体现沉迷网络会给个人带来恐慌,②不符合题意;④是合理利用网络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选C。10.(1分)某校一名小学生在校园不幸被撞身亡,其母亲在承受丧子之痛后,又遭到了恶语网暴,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从道德的角度看,网民应( D )A.树立底线意识,加强监管力度B.恪守法律底线,学法守法用法C.抵制不良诱惑,远离网络生活D.善于明辨是非,提高媒介素养解析: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A错误,网民没有监管权力;B错误,是从法律角度分析的,与题意不符;C错误,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D正确,从道德的角度,网民应善于明辨是非,提高媒介素养。故选D。11.(1分)八年级学生小明所在的小区高空抛物现象频发。为此,小明给居委会提建议,希望开展一次主题为“关注头顶上的安全”的法治讲座,以提高居民的道德品质,增强法治意识,减少高空抛物现象的发生。这说明( D )①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多重身份,决定我们身份的是年龄③小明与小区居民的关系是业缘关系④我们应增强责任感,关注社区治理,并积极建言献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析题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年级学生小明所在的小区高空抛物现象频发,为此,小明给居委会提建议,这说明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增强责任感,关注社区治理,并积极建言献策,①④正确;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多重身份,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②错误;小明与小区居民的关系是地缘关系,③错误。故选D。12.(1分)苏州市名人馆以“走读苏州——大运河与苏州名人”为主题,凭借徒步游学的形式,吸引青少年深入苏州的街、巷、名人故居等,深度感悟水城苏州的人文故事。从“在社会中成长”的角度来看,这次活动( B )①有利于青少年不断社会化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知识才干 ③意味着青少年已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④有利于青少年认识和融入社会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3.(1分)“现在村里新修了5G信号塔,用手机操控无人机打农药,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节约了不少成本。”正用智能手机操控无人机给小麦打农药的种粮大户说。要想富、先修路。信息时代,不仅要修公路、铁路,也要建5G、宽带等“信息高速路”。这说明( B )①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②网络可能泄露个人隐私和信息③网络打破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④网络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网络的影响。结合题干材料内容分析,这段话告诉我们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网络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①④符合题意;②排除,题干材料内容没有体现;③排除,题干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人际交往。故选B。14.(1分)电商平台的“村播计划”启动以来,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位县长走进直播间,帮助当地农民卖产品,特色农产品销量大增。基于此,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D )A.网络直播带货→增加农产品销售数量→改善农村环境B.网络直播带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质量C.网络直播带货→根除农产品销售难题→促进农村发展D.网络直播带货→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15.(1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绿色网络,助飞梦想”的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该行动重在净化网络环境,倡导文明绿色上网,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了配合上述行动,我们青少年应当做到( D )①明辨是非,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诱惑②文明上网,不传播、不制造低俗内容③依法打击网络违法行为,维护网络公共安全④遵守法律,及时举报网络有害信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对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认识。分析题干并联系教材内容可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开展“绿色网络、助飞梦想”的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要求青少年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做到文明上网,不制造、传播低俗内容,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及时举报网络有害信息,①②④符合题意;依法打击网络违法行为,维护网络公共安全,不是青少年的职责,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16.【在社会中成长】材料一:“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一个人无法单独生存,一个个“我”构成了若干个“我们”。“我”与“我们”休戚相关,集体是“我们”的重要形态……从梁启超的话语中,我明白了……(1)请你运用“在社会中成长”的知识,将上述感悟续写完整。(6分)答案: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②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材料二:暑假期间,某中学给学生们布置了假期“特殊”作业:①到社区做一次清洁工作;②到图书馆做一天志愿者;③到车站清理一次小广告;④到敬老院做一次爱心服务;⑤拍一张最美家乡的照片。请同学们至少选择参加其中的一项活动,并写出心得体会。(2)学校布置这项作业的主要目的何在?请说明原因。(7分)答案:目的: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帮助同学们养成亲社会行为。原因: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7.【走进社会 感悟生活】暑假里,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小乐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她的日记节选。片段一:7月11日,我在野狸岛做志愿者,呼吁市民游客不要乱扔垃圾、爱护沙滩,同时提醒市民游客到海边玩耍要谨防溺水,注意旅行安全。片段二:8月8日,我和表弟一起到乡下外婆家的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片段三:8月26日,我参加了市博物馆举办的“追忆伟人足迹·了解革命历史”青少年研学活动,全面了解了我市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英雄故事,深刻感悟到革命先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1)请列举两例你在暑假中的类似经历,并说说这些经历有何意义。(4分)答案:类似经历:开放类题目,合情合理即可。意义: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2)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样向小乐学习?(8分)答案:①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④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18.【认识网络影响 合理利用网络】材料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餐饮住宿到物流快递、资金借贷、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医疗保健,共享模式几乎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在线政务、共享出行、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成为改善民生、增进社会福祉的强力助推器。(1)材料一体现了网络的哪些积极影响?(3分)答案:①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②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③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材料二:走路、吃饭、坐公交,甚至是骑车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总是拿着手机看。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长时间保持低头状态。手指轻点屏幕,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这些人不知不觉就成为“低头族”中的一员。网络在为“低头族”带来方便与实惠的同时,却不知不觉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盗取个人信息,随之而来的就是恼人的骚扰、诈骗。(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感受到网络存在哪些消极影响?(3分)答案:①网络上存在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3)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做理性的网络参与者,你有哪些经验与大家分享?(4分)答案: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8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