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八) 凝聚法治共识知识点一 法治政府1.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高效办成一件事”首次被纳入其中。从2022年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到2024年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的提档升级(C)A.提升了政府形象,但增加了行政成本B.加强了政府监管,防止权力滥用C.提高了行政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D.扩大了政府权力,增强了政府权威解析: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根据题干所述,政务服务改革的提档升级提高了行政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C说法正确;没有增加行政成本,A说法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监管,B与题意不符;没有扩大政府权力,也没有增强政府权威,D说法错误。故选C。2.党的二十大对建设法治政府作出重要部署,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了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征程。下列做法中,符合法治政府建设要求的是(D)A.努力做到公正司法,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B.落实依法执政理念,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C.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律体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D.积极落实法定职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知识点二 厉行法治3.在学习“凝聚法治共识”时,小东将所学知识构建了如下思维导图。请为序号匹配合适的文字(A)A.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B.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办事C.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厉行法治D.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全民守法解析:本题考查厉行法治的要求。根据教材知识,厉行法治要求立法机关科学立法,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公民要做到全民守法,A正确,排除B、C、D。故选A。4.2023年9月,外地游客李先生自驾来北京,因为路况不熟将车停在禁停区,隔天收到违停警告,标注为“首违警告,零分零元”。李先生感动之余,也查阅了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李先生承认自己的违停行为,并为这项人性化举措点赞。对李先生违停的处理,体现了(B)①政府依法行政,严格依法进行执法活动②公民要学法,以便躲过法律对自己的处罚③规范执法,彰显法治的力度和执法的温度④人性化执法,公民轻微违法不会承担责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依法行政。题干中执法部门对李先生违停的处理,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严格依法进行执法活动,彰显法治的力度和执法的温度,①③说法正确;不能逃避法律的处罚,②说法错误;轻微违法也要承担法律责任,④说法错误。故选B。5.《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我国家长进入“依法带娃”时代。家庭教育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家事”,而是纳入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该法的实施说明(B)A.道德和法律能相互替代B.法治承载道德理念C.法律能够约束道德行为D.道德滋养法治精神6.(观点解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对法治政府展开了探究。下列观点与解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序号 观点 解读① 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② 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规范权力运行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③ 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知情权和监督权都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当家作主的保障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不仅是对国家机关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厉行法治的要求。分析各个题肢可知,①观点体现了政府的主要职责,但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并不是政府的初心和使命,说法错误;②观点说明了政府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要遵守宪法这一根本活动准则,说法正确;③体现了政府推进政务公开,知情权是民主权利,并不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说法错误;④观点体现了厉行法治,厉行法治不仅是对国家机关的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说法正确。故选C。7.2023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安徽某米业公司通过香精勾兑,以名称带有“泰国香米”“泰子王”等字样的方式,来冒充泰国香米。有专家认为,单纯依靠法律很难解决造假问题,需要借助道德将外在的法律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专家的观点表明(C)①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②要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③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④要增强法治观念,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单纯依靠法律很难解决造假问题,需要借助道德将外在的法律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说明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①③说法正确;法律具有规范作用,②说法错误;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④说法错误。故选C。8.“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近年来,多地政府部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群众办完事后可直接扫描窗口的政务服务二维码,进行实时评价。这一做法有利于(B)①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②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公民守法意识③转变政府的工作作风,规范政府的行政权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防止权力滥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多地政府部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 ①说法正确;②与题意无关,可排除;这一做法有利于转变政府的工作作风,规范政府的行政权,促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③说法正确;公民参与民主监督,防止权力滥用,④说法错误。故选B。9.材料一 厉行法治是习近平总书记极具代表性的法律论述,具有原创性、时代性、实践性的特点。厉行法治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根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材料二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协同发力,这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1)有同学认为:“厉行法治是政府及国家工作人员的事情,与我们普通公民无关。”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案: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厉行法治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根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应怎样厉行法治?答案:①国家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③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④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3)国家和社会治理为什么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协同发力”?答案: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创新运用】10.(议题活动)某校九年级(1)班以“奉法者强则国强”为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的一些环节,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环节一】法治护航2023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以法治护航数字中国建设。该班制作了以下法治展板,在校园中开展宣传活动。法治展板 近10年来,以宪法为根本,我国先后制定了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六部专门法律。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针对网络平台的食品安全责任等热点问题,完善了相关制度规范。 执法部门开展“网剑行动”,集中治理网上销售侵权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开展“护苗行动”,重点整治青少年网络不良社交、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 国家相继设立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探索实行“网上案件网上审理”。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等多种形式,推动网络平台、社会、政府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网络环境。(1)结合展板内容和所学知识,谈谈法治是如何护航网络健康发展的。答案:①将网络法治建设融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②通过科学立法逐步完善网络生态治理法律体系,实行良法之治。③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保障网络空间规范有序运行,捍卫网络空间公平正义。④通过普法宣传,普及网络法律法规,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环节二】案例点评同学们观看了这样一则案例:苦情直播间,“儿子们”专骗老人买“神药”2023年的央视“3·15”晚会上,直播间的“苦情戏”骗局被曝光。在这些直播间内,主播们打着帮人解决纠纷、调解家庭矛盾的幌子向老年人推荐号称有着神奇疗效的产品,但实际上这些产品都是固体饮料、压片糖等普通食品。目前,涉事的直播间均已被查封,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执法检查,公安机关也已经介入调查……(2)请从法治的角度谈谈上述案例带给我们的警示。答案:①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②我们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③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④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⑤我们要增强法治意识,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环节三】法治宣传(3)为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宣传活动,请你设计一些活动形式,并为本次校园法治文化宣传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①活动形式: 校园法治短剧比赛、校园普法演讲比赛 。②宣传标语: 学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7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