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16 第三单元成果展示 (教师版)——统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16 第三单元成果展示 (教师版)——统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成果展示
文明与家园
(时间:60分钟 分值: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条规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该规定强调了(A)
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
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文化。题干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强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说法错误;题干中“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③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④说法错误。故选A。
2.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2024年总台春晚以“龘”字为题眼,用“龘龘”之姿生动描摹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说明(B)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②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在创新中传承发展
④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两千多年前,“富贵不能淫”是孟子的高尚品格;革命年代,“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是方志敏一生的坚守;进入新时代,“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依然是国家的号召、人民的行动。这说明(D)
A.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的全部内容
B.勤俭节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要求
C.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
D.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题干中“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依然是国家的号召,人民的行动,这说明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D说法正确;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但不是中华文化的全部内容,A说法错误;勤俭节约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要求,B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D。
4.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基本陈列“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以“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为特点,包括“文明起源”“大国一统”“民族觉醒”等五个专题,集中展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建成开放(B)
A.有助于全面吸收和学习外来文化
B.有利于传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C.体现了党和国家在财力方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D.说明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重要载体
5.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倡“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①坚持爱国和爱家、爱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本质
②家教家风是当代中国人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④优良家风建设能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社会更美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列古诗和体现的传统美德搭配正确的是(B)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尊老爱幼
B.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热爱祖国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爱好和平
D.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自强不息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友情,A说法错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热爱祖国,B说法正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C说法错误;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诚信,D说法错误。故选B。
7.“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是(B)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②国际社会实现和平与发展的价值导向
③世界人民在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
④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雷锋,一座不朽的丰碑。一代代国人用行动续写着厚重的“雷锋日记”。“雷锋日记”写到2024年——我在广袤的乡村热土上扎根,挥洒汗水;我在守卫边疆中燃烧青春,践行铮铮誓言;我用钉钉子的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以上“雷锋日记”(A)
①表现出他们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②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表现出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④说明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发扬个人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大江奔腾、长河滔滔,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激荡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到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中华大地上树起一座座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丰碑。守护好祖国大江大河(C)
A.体现了开发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
B.是新时代建设物质文明的需要
C.有利于守护好中华文明与美丽家园
D.是治国安邦、强国富民的根本
解析:守护好祖国大江大河,有利于守护好中华文明与美丽家园,有利于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C说法正确;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A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宪法是治国安邦、强国富民的根本,D说法错误。故选C。
10.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 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少儿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 930人上升为15 467人。下列对此变化可能产生的原因或结果的推论成立的是(C)
①人才强国战略稳步推进→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②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③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少儿人口比重回升
④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面临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是关键。守牢耕地红线(C)
A.能根本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
B.实现了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C.需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D.可以彻底地改变环境恶化的问题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科学绿化(B)
①要树立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理念
②有利于推动我国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③是推动我国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④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良好政治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重庆市合川区小沔镇长期吃“煤炭饭”,随着国家整治小散乱煤矿力度不断加大,该镇开始思考转型发展之路。今天的小沔镇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和养殖、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小沔镇的经历告诉我们(A)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②绿色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护色”
③资源消耗型的发展之路前景光明
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乡镇转型发展的唯一出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题干中小沔镇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和养殖、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启示我们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绿色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护色”,①②说法正确;资源消耗型的发展之路的前景并不光明,③说法错误;“唯一出路”说法太绝对,④错误。故选A。
14.若给下列漫画拟定题目,最恰当的是(B)
A.勤俭节约,自立自强
B.低碳生活,点滴做起
C.美好生活,人人共享
D.遵纪守法,依法自律
1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指出: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D)
①应该先要金山银山,再要绿水青山
②必须要善待大自然,禁止开发资源
③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能低碳环保
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①说法错误;应合理开发资源,不能禁止开发资源,②说法错误;③是公民角度建设美丽中国的做法;④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故选D。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35分)
16.近年来,外卖已经成为现代人解决就餐问题的重要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3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49.6%。面对不断扩大的外卖市场规模,国家发布实施《绿色外卖管理规范》明确指出:绿色外卖是指在外卖活动各环节,推广低碳理念,推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低碳和回收利用,降低外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规范的实施有利于引导消费者适量适度点餐、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对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请你从绿色发展的角度说说我国为什么要颁布实施《绿色外卖管理规范》。(8分)
答案: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④颁布实施《绿色外卖管理规范》有利于引导消费者适量适度点餐、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2023年9月9日,《你好,新学期》特别节目在广西综艺旅游频道播出。该节目传承传统文化,紧跟时代热点,既有融合中国传统武术、中国鼓、粤剧的创新节目《少年中国说》,也有极富民族文化气质的创意情景剧《〈兰亭集序〉里的“三月三”》,表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子心中薪火相传和生生不息。
材料二 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中国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中国已经制定的两个太阳探测计划分别被命名为“羲和”和“夸父”……这些名字充满了中国式浪漫。
(1)上述材料尽显中华文化之美,材料一、二折射出我们在哪方面的自信?(2分)
答案:文化自信。
(2)中国元素日益引人注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6分)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请你从传承中华文化的角度,谈谈怎样让中华文化更加诗意绽放。(4分)
答案: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朵黄河浪花,就是一段中国故事;一条泱泱大河,承载了一部中华春秋。
材料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在黄河流域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措施,鼓励、推广使用先进节水技术,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加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等的综合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消除黑臭水体。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的措施是为了解决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中面临的哪些具体问题。分析指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对黄河流域发展的作用。(6分)
答案:面临的问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作用:①有利于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②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③有利于保护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④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减轻环境污染,缓解人地矛盾形势。⑤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材料二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孕育了河湟、关中、三晋、河洛、齐鲁等地域文化,塑造了“同根同源”“大一统”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品格,滋养了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先进文化精神。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二,简述画线内容对当代中国的影响。(6分)
答案:①丰富民族精神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②提高民族凝聚力、向心力。③激励广大中华儿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3)综合上述材料,以“黄河与中华民族”为话题,写出你的感言。(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得照抄材料)(3分)
答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哺育了中华儿女,我们要学习黄河文化的内涵,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8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