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三) 促进民族团结知识点一 民族大家庭1.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如举办民族文化节、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民族英雄故事宣讲……这充分体现(D)①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②我国各族人民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我国各民族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④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题干材料充分体现了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②④正确。③材料未体现此内容,排除。故选D。2.2024年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指出,这两年,19个对口援疆省市累计投入预算内援疆资金390多亿元。今天的新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材料表明我国(B)A.实现民族区域协调发展B.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C.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推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根据题干材料描述可知,材料表明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B符合题意;A、C、D内容在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知识点二 家和万事兴3.下列是学生小王在研学中搜集的部分资料:☆十年来,中央累计安排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292.89亿元,促进西藏农牧业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推进草原生态有效恢复。☆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制定印发《北京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6年)》,继续为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保证。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明白(C)A.我国少数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B.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追求小康与富裕C.党和国家在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D.党和国家支持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鼓励民族文化的保护4.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B)①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权利②做到手足相亲、守望相助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④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做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而非权利,①说法错误;②③④均是正确的做法且符合题意。故选B。5.2023年4月22日,以“展民族文化 筑复兴梦想”为主题的上饶市“三月三”畲族文化系列活动暨铅山县首届畲族文化节,在铅山县太源畲族乡举办。各地游客云集畲乡,感受浓郁独特的畲乡文化,与当地畲民共襄盛举。举办该活动有利于(D)①消除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②保障畲乡人民的所有权益③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题干中,举办该活动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④正确;文化各具特色,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无法消除,①说法错误;“所有权益”的说法太绝对,②说法错误。故选D。6.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各族人民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D)A.各族人民自觉行使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权利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所有权益C.形成“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需要做到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D项正确;A项是对各族人民的要求,不符合题意;B、C两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D。7.2024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纪念日。西藏65年的伟大跨越,充分说明民主改革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愿望。今天的西藏,社会大局更稳定,经济文化更繁荣,生态环境更良好,人民生活更幸福。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称为“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是指(A)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②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④从根本上消除了民族发展的差异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关系。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①②③说法正确;要尊重各民族的差异,而不是要消除各民族差异,④说法错误。故选A。【创新运用】8.(议题探究)某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议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时政新闻,我解读】2023年6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1)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带给我们哪些重要启示?答案: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②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③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民族发展,我献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2)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党和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动摇,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②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③支持本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④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⑤坚决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势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民族团结,我维护】(3)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答案: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认同,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②积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③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敢于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④关心和帮助其他民族人民,与他们积极交流、团结互助。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