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伟大的改革开放(共31张PPT,4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共31张PPT,4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三课 第一课时
伟大的改革开放
新课导入
议一议:
这里的“春风”指什么?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歌曲欣赏《春天的故事》
提示:“春风”改革开放决策带来的滚滚春潮;画出的“圈”指设立深圳经济特区。这首歌曲在歌颂伟大的改革开放决策。
单元逻辑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和改革开放的历程,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论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树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明确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体会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是改革开放的决定性力量。
公共参与:通过对比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中国伟大变革的了解,增强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改革开放何以伟大
总议题
议题2
议题1
破旧局——因改革开放而生
谋新篇——因改革开放而兴
议题3
绘宏图——因改革开放而强
议题一
破旧局——因改革开放而生
议一议: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文革后,中国处在怎样的历史关头?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符号,从小渔村变为大都市,令人惊叹。可实际上,对外开放之路历经曲折。从1954年至1984年期间,因生活困境和政治动荡,近百万内地居民选择从深圳逃往香港。最终,是国门的打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改善,止住了逃港的人潮。
提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头。国内方面,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政治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暴露弊端;周边及西方国家正抓住科技革命契机加快发展。
国民经济:阶级斗争压倒一切,计划经济体制僵化,企业生产力低下,与西方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国民经济比重失衡,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民生问题:人民生活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更谈不上住行方便。
政治思想:思想上没有完全摆脱左倾干扰,党内组织问题依然严重,没有完全解决,不利于新时期工作的开展,因而徘徊不前。
国外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下,西方国家加速前行,把中国远远甩在身后,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迫切需要锤开枷锁。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头。
2.党做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必要性(了解):
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深刻把握,
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
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
议题二
谋新篇——因改革开放而兴
议一议:
观看视频并记录关键词,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意义。
提示:参考课本P3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①一个主义
②一个重点
③一个决策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确定把全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主要内容
(2)全会意义:
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的历程
(一)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
开放
【拓展认知】
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
03
02
01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
【拓展认知】
议题二
谋新篇——因改革开放而兴
议一议:
依据视频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时间轴的形式画出我国改革开放的阶段并尝试列举典型事件。
第一阶段
起步阶段
1978-1992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南方讲话和十四大
十八大以来
第二阶段
逐步深化
1992-2012
第三阶段
全面深化
2012-至今
改革开放的进程
1.起步阶段
(1)对内改革
①改革突破口: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改革重点转移: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二)历程:
下列品牌都是这个阶段从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
二、改革开放的历程
1980年,4个经济特区设立。
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海南建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
之后,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一系列沿边城市。
(2)对外开放
最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改革开放的历程
1
1992
党的十四大
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1993
十四届三中全会
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4
2003
十六届三中全会
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新部署
3
200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达到了新的水平
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
对内改革
2.逐步深化阶段----新阶段、新水平
二、改革开放的历程
01
对内改革
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02
对外开放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2.全面深化阶段----新时代、新格局
1978
1980
1984
1988
1990
1992
2001
2003
2013
2017
十一届三中全会
4个经济特区
改革重点从农村到城市
十二届三中全会
海南省经济特区
开放上海浦东
南方谈话和十四大
加入世贸组织
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1993
十四届三中全会
十六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党十九大
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形成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格局
3.全面深化
开启
14个港口城市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对外开放
1.探索阶段
2.逐步深化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十八大 以来
十八大
2012
梳理: 改革开放有两个脉络:
一是改革脉络,如农村~城市,南方~北方,政府与市场机制;
二是开放脉络,如特区、沿海港口~全方位格局~入世~上海自贸区。
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议题三
绘宏图——因改革开放而强
议一议:
(1)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沧海桑田的巨变,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结合视频中改革开放以来的50个经典瞬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议学提示: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条正确之路
①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一条强国之路
④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条富民之路
③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一条特色之路
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三、改革开放的意义
1.历史意义
2.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三、改革开放的意义
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新时代新征程各领域改革提出新要求,明确了到2035年的阶段性改革目标和“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2)议一议: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为何还要不断深化改革?
提示: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议题三
绘宏图——因改革开放而强
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②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③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四、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
课堂小结
伟大的
改革
开放
进程
意义
开启: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程: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全面深化
巨大成就:四个面貌、三大飞跃
实践证明: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
内容
意义
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背景: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头
易错辨析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纠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2.改革开放的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纠正: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3.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纠正: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4.中国共产党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纠正: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5.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纠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易错辨析
典题训练
1.“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这是我们党作出的这个重大历史结论,对我们深刻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明确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已经不存在阶级矛盾
②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明确了改革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历史性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①不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明确了改革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不符合题意。
典题训练
2.改革开放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方面,也体现在人们的文化活动上。下列四首有关改革开放的诗句中都包含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浦东沿革溯遥年,肇始隶昆山。华亭继属,松江治久,上海鼎兴繁
②一座充满活力的海岛上……一个向海而兴,当今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③世界贸易倡多边,邦交礼仪化荒蛮。商圈协和求双赢,国富民强情尽欢
④四十年前划一春,小村焕然呈时新。大浪浩浩掀南海,宏气纷纷憾北辰
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B
【解析】“小村焕然呈时新”反映的是1980年深圳由一座小渔村变为经济特区,④排第一位。由“海岛上、经济特区”可以推出是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②排第二位。由“浦东沿革、上海鼎兴繁”可以推出是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①排第三位。由“世界贸易倡多边”可以推出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排第四位。
3.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题训练
C
【解析】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非改革开放,①排除。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④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