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三周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三周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三周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
A.战乱频繁 B.徭役繁重 C.刑罚残酷 D.赋税沉重
2.公元前220年秦统一南方楚地后不久,苍梧郡攸县发生反叛事件。事件平息后,攸县官吏并未严格落实“荆新地令”,他们或将“新黔首去北案”推诿给受委托的南郡调查,或上疏为新黔首减罪,县令甚至希望以过往判例“上论夺爵令戍”作为此案的执行标准。这折射出当时( )
A.司法制度亟待完善B.暴政统治引发不满C.中央集权仍需加强 D.律令条文细密严苛
3.据秦简记载,秦朝君主下“制书”或臣下“受制”问询、议论,都要制作“簿”书,写明制书“初到初受”的部门以及“上”的年月日、官府“别留”的天数、“传留”情况,并与回复的“对”一起呈上。据此可知秦朝( )
A.户籍管理十分严格 B.官僚体系效率低下C.君主专制统治强化 D.行政运作趋于规范
4.谥号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用于评价君主或要臣一生的功过是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则以“太古有号毋(无)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除谥法”。秦始皇的这一做法( )
A.意在规范秦王朝的礼仪制度 B.凸显了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C.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D.保障了皇帝的专制独裁统治
5.秦统一六国后,用兵岭南,征服越族,在岭南地区采取建立郡县、组织大量移民、建设水陆交通、修筑城郭等措施,这些举措( )
A.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B.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社会治理
C.维护了国家长治久安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同时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于是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民心是国家兴衰的根本B.秦朝统治的缺陷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7.睡虎地秦简中的《行书律》等包含了大量的邮传制度,如邮的设置,邮人的待遇,以及邮人的管理,而且重心放在了邮人的管理上,像危害邮传公文安全和不能及时传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这一制度( )
A.加速了国家统一的进程B.体现了秦朝的严刑峻法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8.如图是某一历史小组搜寻到的史料,该小组的研究内容可能是( )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总揽威权,柄不借下。”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A.三公九卿制 B.内外服制 C.皇帝制度 D.禅让制度
9.秦相吕不韦编撰的《吕氏春秋》一书中,倡扬“天子执一”的理念,主张“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存在“取天下”“定天下”“一匡天下”等表述。上述主张( )
A.蕴含了天下一统的思想B.旨在推动商品经济发C.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D.体现出贵族政治的衰落
10.关于陈胜吴广起义,《史记》中记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则载:“御中发征,乏弗行,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淬(斥责);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免除)。”由此可知( )
A.历史真相因年久而无法定论B.史料拓展更有利于全面理解历史真相
C.史料差异导致历史真相多样D.考古发现比史书记载更接近历史真相
11.关于秦朝骤亡的原因,汉代的贾谊认为是因其“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董仲舒则归纳为“重禁文学,不得挟书,弃捐礼仪而恶闻之,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而专为自恣苟简之治”。现代有学者通过出土简牍研究认为,秦在新征服地区用法律手段强制性移风易俗,强行统一文化,引发东方六国反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秦的统治基础。对此,下列表述最合理的是( )
A.时代差异导致历史叙述莫衷一是B.历史理解应该以论带史彰显立场
C.不同视角和史料丰富了历史认识D.历史解释的共性就是历史的真相
12.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 )
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 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 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 D.不合理的治理方式
13.下面有关秦统一全国原因的表述中,属于客观原因的是( )
A.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后秦国的优势进一步确立
C.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D.人民渴望统一,要求和支持统一
14.如图分别是西周时期和秦朝时期的山东地区。图中的变化体现出(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B.地方人口大幅增加C.国家疆域面积逐渐扩大 D.地方割据势力消失
15.秦朝的死刑有戮、戮尸、弃市、磔、定杀、族、夷三族、车裂、腰斩、体解、囊扑、剖腹、蒺藜、凿颠、抽肋、镬烹,肉刑有黥、箅、刖、宫,赀刑有赀甲、赀盾、赀戍、赀徭,连坐有亲属连坐、什伍连坐、官吏和士兵上下级之间的连坐、荐举人与被荐举人之间的连坐等等。这可用于说明秦朝( )
A.国家政策严苛 B.民族矛盾加剧 C.统治必然灭亡 D.地方战争频发
16.《里耶秦简》9—2283是一份洞庭郡征发徭役的文书,其中提到征发徭役时“必先行城旦舂、隶臣妾、居赀赎责(债)。急事不可留,乃兴(民)徭”,这是因为“田时也,不欲兴黔首”。这反映出,秦朝( )
A.徭役繁重 B.尊崇儒家思想 C.法律严苛 D.重视农业生产
17.“皇”是上古传说中对祖先和神明的称呼,“帝”是对最高天神的称呼。嬴政把“皇”与“帝”结合,将秦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其意在(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18.秦朝由政府监制的青铜器具在很多遗址中被发现,甚至边远的东北地区也有。当时,中央政府将统一单位长度、重量、容量的青铜器模具分发给地方官员铸造,并强加给商人阶层使用。此举旨在( )
A.削弱地方势力 B.推行移风易俗 C.巩固国家统一 D.加强民族交融
19.下表为《史记》的不同篇章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陈胜吴广起义( )
记述 出处
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因以张楚并起 《史记 天官书》
陈涉入陈后,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为王,号为张楚 《史记 陈涉世家》
A.实现改朝换代 B.源于秦朝暴政 C.建立农民政权 D.得到广泛响应
20.湖南里耶出土秦简户籍简牍,户籍简释文为:“东成(里名)户人(户主)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由此可见编制户籍的目的是( )
A.维护井田制度 B.深化华夏认同 C.推动货币流通 D.保障赋役征收
21.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首诗反映的事件是( )
A.三家分晋 B.百家争鸣 C.秦的统一 D.长城修筑
22.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反映秦朝( )
A.国家统一 B.经济发展 C.刑法严苛 D.思想专制
23.下列关于“楚汉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属于农民战争B.是刘邦和项羽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C.是刘邦反对项羽的正义战争D.是项羽为了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同刘邦进行的战争
24.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下面不属于三公的是( )
A.宰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25.下列关于图片中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这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刘邦领导了这次起义,并建立汉朝 D.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边农民途中遇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0分,请考生要求作答)
26.史料一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
(1)【问题探究】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史料二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国史大纲》
(2)【问题探究】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的主要内容。请提供你支持作者关于“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的观点的理由。
27.秦朝拉开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序幕。秦朝推行的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图一是指秦朝确立的什么制度?反映出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在谁的手里?
(3)依据材料二中图二、图三、图四,请分别写出秦巩固统一的三个措施。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4 年,文物考古人员在广西平乐县银山岭清理出165座古墓,出土大量文物,其中 铜器377件, 以兵器居多,有剑、矛、镞、斧、刀、钺、戈等,大部分兵器的形制与战国至秦代的楚地相似。以下为出土于银山岭古墓葬群,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铜戈和铜矛。
“江鱼 ”铭铜戈时代:战国 简介:兵器。内上细刻“江鱼"二字。“江 ”指的是长 江,“鱼 ”,地名,原为楚之属地,战国晚期归秦。 今重庆市奉节县。 “孱陵 ”铭铜矛时代:秦代 简介:兵器。銎上阴刻“孱陵 ”二字。“孱 陵 ”,地名,原为楚之属地,秦时属武陵郡, 今湖北省公安县南面。
——摘编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介绍
材料二 1976年,在广西贵县罗泊湾发现一座大型墓葬,墓内的随葬器物不论在种类上或在数 量上都很丰富, 出土了上千件漆、木、竹、陶、铜、铁、丝、麻等不同质料的器具。这些器物中既 有当地出产的,也有中原出产的。有的器物上刻有中原地名,有些广西本地民族铜器(如鼓、桶、钟、鼎)上刻有汉字。这些器物具有战国晚期、秦代和汉代初期的风格。许多漆器中烙印“布山 ”等戳记 (注:罗泊湾一带是布山县辖地,秦汉时期隶属桂林郡),是秦统一岭南后设立桂林郡,推行郡县 制度的实物例证。出土的木牍、木简上的文字都是秦隶,篆书笔意很浓,酷似云梦秦简和马王堆三 号汉墓部分帛书简牍的字体。
——摘编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发掘简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出土兵器所属的史料类型。通过这些出土兵器可以推测出相关古墓主人的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岭南对广西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9.考古成果与历史遗迹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
材料一:图1释义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夨(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材料二:图2释义
部分内容释意:“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
(1)材料一、二研究使用了什么史料?这类型史料价值如何?
(2)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简述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作用。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前的经济区域按方位来说可分为五个。东方齐鲁地区,擅长渔盐之利,多桑麻,私营工商业发达;南方楚越地区地广人稀,农业开发相对滞后,民众生活贫困;西方经济区(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包括关中、巴蜀和西北地区)本为周人故地,沃野千里,特别是巴蜀地区号称“天府”,经济发达;北方燕赵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农业粗放,牧业发达;中原经济区经济成熟,人口众多,是夏、商的统治中心。
——摘编自高海云《统一郡县制与社会矛盾的集中——秦朝速亡的制度史分析》等
材料二 秦统一时各地风俗特征
秦地 修习战备,高上气力……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
燕赵 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于急人。
魏地 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畜藏……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
齐鲁 齐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鲁地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龌龊。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
楚地 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
——摘编自《史记》《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所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挑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齐鲁地区为例,分析秦统一应采取的地方治理策略。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D D C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A A D C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B D B
26.(1)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最终皇帝掌握全国一切大权。
(2)内容:秦中央实行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其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的蓝本。
理由:秦奉行法家思想并焚书坑儒,结束“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以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的做法,奠定了我国历代学术思想服务于政治统治的基础。
27.(1)事件:秦统一全国。
(2)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
(3)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28.(1)类型:实物史料;历史信息:古墓主人可能与楚地、秦代岭南地区的军事或地方管理相关,其活动受楚文化、秦政治地理格局影响;墓主人可能具有军事身份,如地方武官,负责岭南地区的军事防御或征伐等事务。
(2)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动地方行政管理规范化;促进了岭南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广西文化发展融入华夏文化体系;促进经济交流与互补;为后世了解广西在秦代及之前的历史提供实物证据,助力梳理广西历史发展脉络,明确其在大一统国家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29.(1)史料:实物史料、一手史料。
价值:对研究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制度: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材料二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30.(1)经济上,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牧业等经济模式并存,南北差异巨大,使秦以农业为本的经济政策面临挑战;社会上,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使得秦法推行困难。
(2)齐鲁地区经济发达、工商业繁荣,且文化上有儒家传统。因此,秦统一后,可以采取以下治理策略:重视农业,兼顾工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地方秩序,加强地方管理;治国理念上,要尊重儒家文化,推广法家思想,调和儒法思想文化冲突;加强社会教化,提高民众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