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一、单选题1.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说:“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紧紧依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陈毅称它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 与“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转战陕北 B.百万雄狮过大江C.渡江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今天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与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有关的战争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4.有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大致是:在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双十协定”。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 )A.《甲午风云》 B.《西安事变》C.《鸦片战争》 D.《重庆谈判》5.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做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6.“四十星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7.《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一书中写到:“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文中内容显示出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8.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等。他们主要称赞毛泽东( )A.领导了秋收起义B.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D.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9.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略意义是( )A.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B.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C.消灭了大量敌军D.严重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10.电影《大决战》三部曲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爆发的三大战役,它们分别是( )A.辽沈战役、青化砭战役、孟良崮战役B.沙家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C.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D.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1.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2.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讨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事件”,其中正确的是( )A.挥师大西北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辽沈战役 D.百万雄师过大江13.1946年6月,全面内战开始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A.陕甘宁锯放区 B.中原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14.“胡蛮胡蛮不中用,咸榆公路打不通。丢了蟠龙丢绥德,一趟游行两头空。六千官兵当俘虏,九个半旅像狗熊。”这是一首嘲讽胡宗南的打油诗,它反映出的国共作战情况发生在哪个解放区( )A.陕甘宁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C.东北解放区 D.华北解放区15.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重点进攻的开始C.第二次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D.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悬殊16.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是( )A.青化砭战役 B.羊马河战役 C.蟠龙镇战役 D.孟良崮战役17.下列不属于解放战争期间的三大战役的是(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18.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一会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 )A.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B.由乡村转向城市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19.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国共双方( )A.签订了“双十协定” B.进行了军队整编C.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 D.建立了联合政府20.1947年7月一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转战陕北歼强敌 B.千里跃进大别山C.齐心合力战淮海 D.百万雄师过大江21.“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A.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B.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22.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具体名称,正确的顺序是( )①工农红军 ②工农革命军 ③解放军 ④新四军和八路军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23.面对国民党全面和重点进攻,毛泽东提出,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由此我军( )A.进行土地改革 B.挺进大别山C.发动三大战役 D.占领南京24.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②渡江战役 ③三大战役 ④重庆谈判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25.2015年11月7日下午3时许,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微笑着相向而行,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次跨越了66年的“世纪握手”是大陆与台湾双方就两岸关系未来发出的最强音。66年前两岸分离的最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侵略 B.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C.美国的武力干涉 D.国内战争的影响26.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C.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27.“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A.成功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B.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取得孟良崮战役的重大胜利 D.成功实现三大战役全面胜利28.某报纸曾这样评论道:“(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评论意在强调( )A.内战有两个战场B.国共矛盾的焦点是农民土地的归属C.农民阶级被分裂D.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国共的土地政策29.下列对解放战争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是中国共产党为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而发动的战争B.是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为消灭共产党而发动的战争C.是美帝国主义挑起的战争D.是蒋介石为争夺领导权而进行的战争30.美国的《密勒氏评论报》曾这样叙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 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 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材料叙述的是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 )A.目的 B.背景 C.经过 D.影响二、综合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做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做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疯子。——吴玉章材料二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讨袁檄文》孙中山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民国38年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领导的打倒皇帝的斗争是什么。说出该斗争的性质以及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窃取胜利果实的“民贼”是?随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保卫民主共和又进行了哪些斗争?(3)材料三是毛泽东在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将其创作的年份民国38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是哪一年?32.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台湾问题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历史因素、有大陆先民筚路蓝缕传薪火,有甲午战败遭受殖民统治,有1947年“2 28”事件造成的历史创伤,也有国共内战延续等,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材料二: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京)正式宣布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材料三:电影《建国大业》的部分台词台词一:毛泽东:“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台词二:蒋介石:“想和的时候可以和,想打的时候可以打,只有这样,我们说了才算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有“甲午战败遭受殖民统治”的依据是什么?“国共内战”的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列举打击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坚定人民抗战胜利信心的两次战役名称。(3)材料三中,台词一表示:国共两党“存续相依”,两党曾在哪些战争中并肩作战?台词二是以1945年的历史为背景,其中“和”是指什么事件?(4)从国共两党的“和”与“打”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33.读下面歌谣,回望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过的历史足迹。惊雷响,南湖红船航程起;军队建,武装反抗第一枪;道路明,星星之火可燎原;纠错误,生死攸关转折点;规模大,主动出击日胆丧;追穷寇,百万雄师过大江。依据上述歌谣,以《艰苦卓绝与苦难辉煌》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①运用歌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至少3例)来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并由此谈谈你的感悟。②要求史实准确,表达清晰流畅。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三大战役2.【答案】D【知识点】挺进大别山3.【答案】D【知识点】渡江战役4.【答案】D【知识点】内战爆发5.【答案】C【知识点】三大战役6.【答案】B【知识点】挺进大别山7.【答案】C【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8.【答案】C【知识点】内战爆发9.【答案】B【知识点】内战爆发10.【答案】D【知识点】三大战役11.【答案】C【知识点】三大战役12.【答案】B【知识点】内战爆发13.【答案】B【知识点】内战爆发14.【答案】A【知识点】内战爆发15.【答案】A【知识点】内战爆发16.【答案】D【知识点】转战陕北17.【答案】A【知识点】三大战役18.【答案】B【知识点】三大战役19.【答案】A【知识点】重庆谈判20.【答案】B【知识点】挺进大别山21.【答案】A【知识点】重庆谈判22.【答案】C【知识点】内战爆发;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3.【答案】B【知识点】挺进大别山24.【答案】D【知识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渡江战役25.【答案】D【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26.【答案】D【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27.【答案】B【知识点】挺进大别山28.【答案】D【知识点】内战爆发;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9.【答案】B【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30.【答案】D【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31.【答案】(1)斗争:辛亥革命。性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地位: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国父。(2)民贼:袁世凯;二次革命、护国战争(3)1949年【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北洋政府;渡江战役32.【答案】(1)依据:《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给日本;结果:国民党败退台湾。(2)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递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3)北伐战争(或国民大革命运动);1931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和”:指重庆谈判。(4)启示:和则两利,分则两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大团结。 (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百团大战;重庆谈判33.【答案】示例:艰苦卓绝与苦难辉煌史实:①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②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走上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端,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③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感悟: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领着中国人民踏上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知识点】北伐战争;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