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4 Hands-on fun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4 Hands-on fun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资源简介

/ 教学评一体化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计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上册
使用教材 译林版(2024) 教材页数 P48-63
单元名称 Unit 4 Hands-on fun
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分析
主题范畴: 人与自我 主题群:生活与学习 子主题:勤于动手,乐于实践,敢于创新 单元话题:Hands-on fun(DIY 手工乐趣),DIY 活动的种类与材料,手工制作的步骤与方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手工创作的乐趣与意义。 以下是单元内容分析表和基于单元主题和语言大观念分析形成的单元结构图: 表一:单元教学内容 语篇听力语篇1(对话):Just make it听力语篇2(访谈):Make things at home阅读语篇1(记叙文):DIY made easy阅读语篇2(说明文):Home-made fun写作语篇(记叙文):My DIY activity语言知识构词法:前缀 un- / in- / im-(如 unlucky, incorrect, impossible)词汇: 掌握 DIY 相关动词(make, fold, glue, repair)、材料名词(paper, scissors, tape)、描述词(creative, messy, successful)语法:
运用祈使句(Imperative sentences)表达指令;用 should / had better 给出建议es.语篇:辨识记叙文(按时间顺序)和说明文(步骤型结构)的语篇特征语用:在对话中提出建议(You’d better...)、发出指令(Cut the paper...)文化意识了解传统手工艺术(如扎染)的文化意义;认识不同文化中 DIY 的多样性。语言技能理解性技能:听懂 DIY 步骤说明;读懂手工制作过程及问题解决方法。表达性技能:用祈使句描述制作步骤;用 should 提出建议;撰写 DIY 经历记叙文。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小组完成手工任务);借助上下文猜测生词(如 handyman, power cut);按时间顺序梳理事件脉络。
表二:单元大观念:
学情分析
(一)自然情况 八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的阶段,思维活跃,动手欲望强,对 “DIY 手工” 这类实践性主题的参与度高。班级内学生英语基础存在差异,约 60% 学生能流畅表达简单观点,30% 学生需借助提示完成对话,10% 学生在词汇和句型运用上存在困难,但整体对 “做中学” 模式接受度高,适合通过实践活动带动语言学习。 (二)已有基础 已掌握简单祈使句(如 “Open the door.”)和建议句型(如 “You can try.”),能使用一般现在时和过去时描述动作(如 “ He makes a cake. She folded the paper.”);在语篇层面,能识别记叙文的 “时间、地点、事件” 要素,对 “first, then, finally” 等顺序词有初步认知。多数学生有过简单手工经历(如折纸、组装模型),对 “剪刀、胶水” 等工具的英文名称有模糊印象,能结合生活场景理解 “messy, broken” 等描述性词汇。 (三)存在问题
易将祈使句(无主语)与 “you should...” 句型混用(如错写为 “ You cut the paper.” 或 “Cut you should the paper.”),对 “had better” 的语气强度(强于 should)理解不足。描述制作步骤时,常遗漏关键环节(如只说 “Glue the paper.” 未说明 “粘哪里”),或顺序词使用混乱(如 “then” 与 “finally” 颠倒)。对单元核心复合词(如 “power cut”“handyman”)的构成逻辑不理解,仅靠机械记忆,导致在新语境中无法迁移运用(如看到 “housework” 难以联系 “DIY work”)。 (四)解决措施 设计 “指令闯关” 游戏 —— 教师展示手工半成品(如未完成的纸玫瑰),学生用祈使句发出指令(“Fold the petal!”),小组竞赛 “最快完成作品”,强化祈使句的无主语特征;通过对比表格明确 “祈使句(直接指令)vs should(温和建议)vs had better(强烈建议)” 的用法场景(如 “Cut carefully! → You should practice first. → You had better not use sharp scissors.”)。提供 “步骤流程图模板”(含 “材料框”“动作框”“注意事项框”),要求学生用 “first→next→after that→finally” 填空,并用不同颜色标注 “必须做”(祈使句)和 “建议做”(should 句)内容,可视化逻辑关系。开展 “词根词缀拼图” 活动 —— 将 “power + cut”“hand + man” 等拆分为卡片,学生通过组合卡片猜测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如安德鲁 “power cut” 的场景)深化理解,同步积累 “homework”“notebook” 等同类复合词。
单元课标要求及教学目标
【单元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学生在主题统领下的多个语篇中获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时调动自身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更好地获取信息、表达思想、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活动从而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要求学生能达到三级目标,能识别不同语调与节奏(如祈使句的肯定语气、建议句的委婉语气)在手工制作对话中的表意功能(如:通过语调判断说话者对 “DIY 步骤” 的强调程度)。能积累描述手工制作的核心词汇(如工具、材料、动作等)。能理解并运用祈使句表达制作指令(如:“Cut the paper into strips.”)。能辨识 DIY 步骤说明文本的结构特征(材料准备→步骤分解→注意事项),提取关键信息(如安德鲁制作书架的材料、扎染的传统方法)。能运用 should/had better 结构提出建议(如:“You should read the instructions first.”“You’d better use strong glue.”)。能撰写 DIY 步骤说明书或反思报告,用 “First,...”“Then,...”“Finally...” 等逻辑词梳理制作过程(如准备材料、折叠步骤、组装方法)。能通过简短语篇获取中外传统手工艺信息(如中国扎染、西方手工陶艺),认识手工文化的多样性。能通过对比表格观察不同 DIY 活动的材料、难度、效果等差异,分析 “工具选择” 与 “制作成功率” 的关系。能主动参与 “DIY 创意” 主题讨论,通过提问 “What do we need for this project ” 获取信息。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能力:能用祈使句和 should/had better 准确描述手工制作步骤及建议(如 “Fold the paper carefully. You should practice more.”);能撰写结构清晰的 DIY 步骤说明书或反思报告,使用 “First, I need to...”, “It’s better to...” 等句型。
文化意识:理解扎染、手工陶艺等传统手工艺的文化背景(如扎染在云南的传承);认识到不同手工制作方式的价值(如传统工艺 vs. 现代 DIY)。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 DIY 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批判性思考 “What makes a successful DIY project ”;分析 “材料选择” 与 “制作效果” 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
学习能力:制定 “DIY 实践计划”,主动收集材料信息并调整制作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手工创作,提升信息整合与团队协作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及教材板块 课型 课时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 评价的手段与方式
Welcome to the unit 听说课 1掌握 7 个材料词汇(paper, scissors 等)和 3 个动作词汇(fold, cut 等);2. 能使用 “What do we need → We need...” 进行对话。 采用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分组模拟 “DIY 商店购物”,用目标词汇询问 / 回答所需材料,教师根据词汇准确性和对话流畅度评分(优 / 良 / 需改进)。
Reading 阅读课 1提取安德鲁 DIY 的 2 次失败经历和改进方法; 2. 理解 “handyman”“power cut” 等词汇在语境中的含义。 采用 “双轨评价”:① 故事复述(按 “失败→改进→成功” 逻辑评分);② 词汇匹配题(将复合词与释义连线,如 “power cut”→“断电”)。
Grammar 语法课 区分祈使句(肯定 / 否定)与 should/had better 的用法; 2. 能针对手工场景写出 5 个正确句子。 采用 “情景任务评价”:提供 “制作风筝” 场景,学生完成句型填空(如 “______ the sticks together.(Tie)You ______ check the string.(should)”),正确率 80% 以上为达标。
Word power 词汇课 正确读出 “unlucky / n l ki/”“impossible / m p s bl/” 等词; 2. 能根据发音判断前缀含义(否定)。 采用 “发音 + 语义评价”:① 朗读含前缀的单词(评分标准:重音位置、前缀发音清晰度);② 听单词选释义(如听到 “incorrect” 选 “不正确的”)。
Integration & Assessment 综合实践课 1. 小组合作完成扎染制作,写出步骤说明和反思报告;2. 自评词汇、语法、合作能力的掌握 采用 “多元评价”:① 作品 + 说明书 + 报告评分(占 60%);② 学生自评表(勾选 “已掌握”“需加强” 的目标,占 20%);③ 小组互评(合作表现,占 20%)。
单元评价设计
八年级学生对 “手工制作(DIY)” 这一兼具实践趣味与创意表达的主题兴趣浓厚,乐于尝试、分享手工体验(如折纸、组装、装饰等),在日常动手实践中积累了基础认知。英语学习上,已具备简单词汇、句型储备,但在精准运用 DIY 主题词汇(如工具、材料、动作描述)、区分祈使句与建议句型(should/had better),以及将手工步骤、问题与解决思路转化为连贯英语表达时,存在分层表现: 基础扎实、兴趣浓厚学生:能围绕 DIY 话题(如 “扎染工艺介绍”“创意手工设计思路” )流畅交流,熟练运用祈使句(如 “Fold the cloth like this.” )、should/had better 建议句型(如 “You should check the instructions first.” ),且能结合文化视角(如扎染的传统意义、手工与环保关联 )拓展表达深度,理解复合词汇(如 “hand - made”“power cut 对 DIY 的影响” )及复杂步骤文本(多动作、多材料说明 )的逻辑关系,语言综合运用与文化思维较突出。 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学生:可理解简单手工指令对话(如 “Pass the glue.”“What’s next ” ),但在主题词汇精准运用(如混淆 “scissors” 与 “knife” ;动词短语 “cut out”“fold up” 混用 )、语法时态(祈使句无主语特征模糊,与陈述句混淆 )、文本深度理解(如未关注 DIY 步骤里 “先准备材料再操作” 的隐含逻辑 )上存在漏洞,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英语表达时,易出现 “中式英语”(如逐字翻译 “粘胶水” 为 “Stick glue” )、词汇语法错误频发问题,学习信心与主动性待强化。 培优策略 深度阅读拓展:推荐手工主题英文原著片段(如《The DIY Handbook》中传统手工艺章节、知名手工博客 “创意制作流程” )、英文报刊中 “手工文化” 相关文章(如《Crafts & Culture》探讨 “扎染的现代传承” 、《Modern DIY》分析 “手工教育对创造力的培养” )。开展 “手工阅读分享会”,要求学生剖析文本中复合步骤描述(如多祈使句、建议句组合的制作流程 )、文化价值观点(如对传统手工与机器生产差异的讨论 ),撰写 “手工制作 + 文化思考” 双主题阅读感悟,提升阅读深度与文化关联思维,尤其关注手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批判性分析。 思辨与表达进阶:组织 “DIY 创意与实践” 跨组英语辩论,围绕 “手工制作,创意重要还是步骤规范重要?”“传统手工艺应原汁原味传承还是创新改造?” 等思辨性话题展开。引导学生运用单元核心词汇(如 “creative”“traditional” )、复杂句型(如虚拟语气 “If we changed the steps, the result might be...” 、倒装句 “Only by following instructions can we avoid mistakes.” )阐述观点,结合中外手工案例(如中国扎染 vs 西方手工陶艺)支撑论据,锻炼逻辑思辨与英语表达能力,深化对手工创意、文化传承的理解与规划意识。 文化项目深化: 鼓励参与 “国际手工文化交流” 线上项目,与国外同龄学生分享 “中国传统手工(如剪纸、扎染)” 与 “日常 DIY 体验(如手工装饰、模型制作)”,合作完成 “中外手工文化对比” 研究报告或短视频,涵盖工具、步骤、文化意义等维度,深化跨文化手工理解与英语综合运用。同步将交流中碰撞的新创意(如融合中外手工元素的设计 )、新表达(如国外手工术语、描述方式 )融入自身学习,持续拓宽知识深度与广度。 补弱措施 知识巩固:依据学生错题日志,针对高频错误点(如祈使句遗漏动词原形、DIY 主题词汇拼写错误、“中式英语” 表达 ),开展 “1 对 1 语法 + 表达帮扶”。设计专项练习: 语法闯关:祈使句 vs 陈述句对比填空(如 “______ (Cut) the paper! / He ______ (cut) the paper.” )、should/had better 语气差异选择(如 “You ______ (should/had better) fix it now — it’s urgent.” )。 词汇强化:DIY 工具、材料、动作词汇拼写竞赛(如 “scissors”“fold”“glue” 听写 )、“中式英语” vs 正确表达对比改写(如 “粘布料” 改为 “Stick the cloth” ),通过反复练习强化记忆与规范表达。 听说强化:设计 “手工情景模拟” 任务,编写 “DIY 求助对话” 脚本(如 “材料不够怎么办?”“步骤做错如何调整?” ),让学生角色扮演、对话演练。教师或同伴即时反馈,纠正发音、“中式英语” 表达问题,同步积累实用手工英语表达(如 “I need more tape.”“Let’s start over.” ),建立 “表达句库”(如 “I participated in a paper - cutting activity and learned a lot.” ),提升听说自信与校园手工场景语言储备。 适度拓展: 当学生基础内容掌握较好(词汇语法错误率低于 10% ,“中式英语” 错误显著减少 ),推荐简单手工主题英文绘本、短篇故事(如《My DIY Adventure》 ),引导阅读并复述 “手工制作过程”,拓展语言输入与文化认知。同时鼓励用英语记录 “我的手工日记”(如 “Today I made a paper crane. First, I folded the paper...” ),篇幅简短但注重正确表达,教师逐句批改并给予创意、规范双维度鼓励,强化学习成就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