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4 Hands-on fun第2课时Reading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4 Hands-on fun第2课时Reading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教学评一体化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4 Hands-on fun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2课时 Reading 课型 阅读课
语篇研读(教材分析)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本文围绕 Suzy 的表哥 Andrew 的 DIY 经历展开,讲述他起初热衷 DIY 但常搞砸(如装灯导致停电、挂画弄湿房间 ),不听妈妈劝阻,通过阅读 DIY 书籍、参加在线课程提升技能,后来成功为 Suzy 做书架、自制落地灯,展现其对 DIY 的热爱及 DIY 能力的成长,还阐述了 Andrew 对 DIY 的看法(有趣、省钱 )。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通过讲述 Andrew 的 DIY 故事,传递 DIY 的乐趣与价值,鼓励读者尝试 DIY,培养动手能力;同时引导读者学习面对失败不气馁、通过学习提升技能的积极态度,渗透坚持不懈、自主学习的价值观。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结构:采用 “总 - 分 - 总” 结构。开头总述 Andrew 热衷 DIY 但并非天生能手,中间分述其失败与成长经历(装灯、挂画失败→学习提升→成功制作书架、落地灯 ),结尾总结他对 DIY 的热爱及看法。 语言:运用一般过去时(如 “tried, made, hit” 等 )讲述过去经历;包含大量 DIY 相关词汇(如 “handyman, power cut, shelf, floor lamp” )和短语(如 “be crazy about, put in, put up, make a mistake” );还有连接词(如 “However, Once, Another time, But, Instead” )使语篇逻辑清晰。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已掌握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等基础时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理解简单记叙文的基本情节;对 “制作、修理” 等日常活动有生活认知,知晓部分手工相关词汇(如 “make, repair” )。 【未知】对文中大量 DIY 专业词汇(如 “handyman, power cut” )的准确含义及用法不熟悉;在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复杂连续事件、梳理事件逻辑顺序上存在困难;对通过语篇挖掘人物品质、理解作者意图的深度分析能力不足。 【能知】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文中 DIY 相关词汇和短语;熟练运用一般过去时讲述类似经历;梳理出 Andrew DIY 经历的先后顺序,理解其成长过程;分析 Andrew 的人物形象,体会 DIY 的意义与价值,提升阅读、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语言能力:学生能准确认读、理解并运用 “handyman, power cut, shelf, be crazy about, put in, make a mistake” 等词汇和短语。能正确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过去的 DIY 经历,如 “He tried to... but he made a mistake...” 。能够读懂语篇,提取关键信息(Andrew 的 DIY 事件、结果、成长方式等 ),并进行复述和简单拓展。 2.学习能力:掌握 “预测内容 - 阅读验证 - 梳理信息 - 分析理解” 的阅读策略,提升自主阅读能力。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分享,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3.思维品质:通过梳理 Andrew DIY 事件的先后顺序,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分析 Andrew 从失败到成功的原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概括 Andrew 的人物形象,发展归纳概括和推理能力。 4.文化意识:理解 DIY 文化内涵(自主创意、实践探索 ),感受其带来的乐趣与价值。学习 Andrew 面对失败不放弃、主动学习提升的精神,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劳动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 DIY 相关词汇和短语,正确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事件。读懂语篇,梳理 Andrew 的 DIY 经历(失败事件、成长过程、成功成果 ),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难点:深度分析 Andrew 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从 “常搞砸” 到 “擅长 DIY” 转变的原因及意义。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策略,对 DIY 相关话题进行拓展讨论(如提升 DIY 技能的方法、对 DIY 的看法 )。 易错点: “handyman”(能手;工匠 )易与 “hand”(手 )混淆;“power cut”(停电 )中 “cut” 的含义易误解;“shelf”(架子 )的复数形式 “shelves” 易写错。一般过去时中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如 “hit - hit, put - put” )易与原形混淆;在复杂句子中,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连续事件的逻辑易出错(如多个动作先后顺序的表达 )。 易忘点: 文中特殊词汇(如 “handyman, power cut” )的准确含义和用法,脱离文本后易遗忘。梳理出的 Andrew DIY 经历的完整逻辑链(事件顺序、因果关系 ),课后回顾时易模糊。对 Andrew 人物形象分析的深度理解(如从失败中体现的坚持、学习精神 ),易停留在表面描述。 拓展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讨论更多 DIY 项目(如手工制作饰品、改造旧物 ),分享自己或他人的 DIY 故事,丰富对 DIY 文化的认知。介绍国外流行的 DIY 文化(如欧美家庭的手工修缮、创意改造 ),对比中外 DIY 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提升文化视野。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工具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激活学生对 DIY 相关话题的兴趣,建立与已有知识(如苏西制作纸玫瑰)的联系。自然引出课文主题《My cousin and his DIY》,为阅读活动铺垫情境。培养学生通过标题和图片预测文本内容的能力,建立对文章的初步认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梳理对 DIY 的理解,为阅读构建背景知识。 任务一:Lead in 1.Watch and answer.
同学们,最近手工系列可是火得一塌糊涂,大家可能不认识我,但一定看过各种有趣的手工制作视频吧。 Q: Who is he
Q: What can he do 2.创设情境
教师结合热门手工话题,提及学生已学的 “苏西制作纸玫瑰花” 内容,展示纸玫瑰图片及模拟朋友圈界面,引发学生共鸣。 任务二:Pre-reading Look and say. 提问 “苏西的表哥 Andrew 在 DIY 方面有什么故事?”,引导学生猜测 Andrew 的经历,顺势引出课文标题。展示课文标题 “My cousin and his DIY” 及相关图片,提出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the text will talk about ”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组织 4 人小组讨论并分享预测。
任务一: 学生能积极回应教师提及的手工话题-好,主动关联苏西的经历;学生对旧知记忆模糊,需教师多次提示才能衔接。 任务二: 学生能主动猜测 Andrew 的 DIY 故事-好,表现出对课文的好奇心;一般 —— 学生参与度低,仅少数人回应问题。好 —— 学生能结合标题和图片做出合理预测(如 “Andrew’s DIY experiences”),讨论中观点丰富;一般 —— 学生预测偏离主题,讨论依赖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化情境和旧知关联,降低学生对新课文的陌生感,激发阅读兴趣,实现 “以趣促学” 的导入效果。通过预测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小组讨论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表达机会,激活与 DIY 相关的词汇和思维,为后续阅读铺垫。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学生能通过快速阅读把握文章主旨和结构,提升略读能力。学生能通过精读获取细节信息,掌握核心词汇(如 “power cut” “shelf”)和句型(如 “be crazy about” “make a mistake”)。通过 “Read and retell”(用参考句型复述)、“句子排序”“选择题”“博客填空” 等活动,整合文本信息,强化语言输出。学生能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复述文章,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任务三:While-reading 1. Read and choose the answer. 引导学生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文本,概括主要内容。 2.Rea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Q:Which one is the correct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4. Read for details. Read Para 1.2 and answer. Read Para 3.4.5 and answer. Read Para 6 and answer.
第一部分(Para.1-2):通过填空题(如 “Andrew’s house had a ______”)和选择题,聚焦其早期失败经历,精讲 “be crazy about” 等短语。 第二部分(Para.3-4):通过判断题和连线题,分析 Andrew 提升技能的方式(买书、上网课),精讲 “put up” 等短语。 第三部分(Para.5):通过填空题(如 “save money”)和选择题,理解 Andrew 对 DIY 的看法,精讲 “save money” 等表达。 5. Read and retell.
6. Read and write the numbers.
7.Read again and choose the answers.
8. Read again and complete the blog.
任务三: 好 —— 学生能准确定位细节信息,短语运用正确率高;一般 —— 学生细节题错误较多,对短语理解不透彻。好 —— 学生能流畅复述内容,排序和填空正确率高;一般 —— 学生复述逻辑混乱,语法错误较多。
设计意图 分层阅读任务(快读→精读→整合)符合阅读规律,从整体到细节逐步深化理解;多样化练习兼顾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实现 “以读促学”。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 DIY 项目,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培养创新和合作能力。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句型及主题内容,巩固学习成果。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分层作业,明确学习得失,延伸课堂效果。 任务四: 1.Read and think.
Why does Suzy say that Andrew is not a born handyman Use an example in the article to explain.
In your opinion, how can we improve our DIY skills
Would you like to try DIY Why or why not 2.Design a simple and feasible DIY project. 4-5 人一组设计简单 DIY 项目(如 “装饰笔筒”),明确材料、步骤和用途,参考词汇和句型进行展示。 任务五:Summary The words we have learned The phrases we have learned The sentences we have learned 任务四: 从内容清晰、发音标准、使用肢体语言、流利程度和理由合理等方面对学生的介绍进行评价。好 —— 小组合作高效,项目设计合理,展示时语言准确;一般 —— 项目缺乏可行性,展示表达卡顿。 任务五: 好 —— 学生能快速完成练习,正确率高;一般 —— 学生对短语搭配(如 “put up”)掌握不牢固。
设计意图 复述和练习巩固阅读内容,提升语言输出能力;DIY 项目设计将语言学习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 DIY 的意义,实现 “学以致用”。 练习巩固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自我评价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分层作业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需求,实现 “因材施教”,延伸课堂学习效果。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 抄写文中 10 个重点词汇,每个单词抄写 3 遍并标注音标、词义;背诵文中 2 个含一般过去时的典型句子。 巩固词汇记忆,强化一般过去时的运用,夯实语言基础。 通过抄写和造句,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基础词汇,为后续语言运用打下坚实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语言运用意识。
提高题: 绘制 Andrew DIY 经历的时间轴,并在每个事件旁用 1 - 2 句话英文描述(运用文中词汇和一般过去时 )。 梳理语篇逻辑,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用英语连贯叙述事件、概括内容的能力;强化对一般过去时和 DIY 主题词汇的综合运用。 景对话贴近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真实交流场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拓展题: 小组合作(2 - 3 人 ),围绕 “如何提升 DIY 技能” 展开讨论,结合文本中 Andrew 的做法(阅读书籍、参加课程 )和生活实际,列出至少 3 条建议。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拓展对 DIY 话题的深度思考,提升用英语进行观点表达和论证的能力;强化文化意识,理解 DIY 的价值与意义。 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合作与沟通能力;写短文表达观点,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深入思考 DIY 相关内容,实现语言学习与思维、文化素养提升的融合,让学生真正理解 DIY 的内涵并能灵活运用英语表达自我。
教学反思
亮点:导入环节结合热门手工话题和学生已学的 “苏西制作纸玫瑰” 内容,通过图片和模拟朋友圈界面,快速激活学生兴趣,自然衔接课文主题,降低了学生对新文本的陌生感,体现了 “新旧知识关联” 的教学理念。读中环节采用 “快速阅读(抓主旨)— 精读(挖细节)— 整合输出(复述 / 练习)” 的分层设计,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先通过主旨题和结构题让学生把握文章框架,再分段精读突破词汇和细节,最后通过复述、排序等活动整合信息,符合初中生的阅读认知规律。 不足:虽然对 “be crazy about” “put up” 等短语进行了讲解,但缺乏拓展训练(如近义词辨析、不同语境运用),部分学生可能仅停留在 “识记” 层面,未能真正灵活运用。例如,学生在造句时容易混淆 “put up”(张贴)与 “put on”(穿上)的用法。 改进:在短语讲解后增加对比练习(如 “make a mistake” vs “do wrong”)和情境填空(如给学生不同场景,让其选择合适的短语),帮助学生在运用中深化理解。例如,设计情境:“当你不小心打碎了杯子,你会说:I ______(made a mistake/did wron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